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73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偏偏姜国在这个时候又横插了一杠子,看样子变法也很成功,这让齐国抄作业都不知道该抄谁家的。

  总不能让姜国和卫国打一场,谁赢了跟谁学。

  但无论是卫国,还是姜国,和郑国打起来,都是郑国输。

  “单用儒家不行,所以太女把法家和儒家一起用了。”齐柔沉思了两秒,说道:“不止是法家和儒家,还有其他。现在姜国在外还有诸多强敌,所以现在是以法家为主,儒家、农家、墨家之类的学派为辅。太女有纸,只印刷自己喜欢的内容,所以不怕大家明面上的想法起冲突……”

  越说齐柔的的语气就越兴奋,完全忽视了一旁的医丑和齐巫。但兴奋了两秒,她就冷静了下来,她没有纸,不能印书。

  刚接触书本的人,没有什么分辨能力,最怕读书读杂了,否则上本书说要敬君王如敬天地,下本书就说君王要顺应民心,该和百姓一起劳作……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很容易教出一批逆子。

  但姜蓁没有这个困扰,书是她在印,姜国的主流思想,由她来定。

  都邑的私学能教几个学生,大部分的人都需要自己看书学习,只要书本上的思想是统一的就行。

  齐柔想清楚了问题的关键,问道:“太女,你府里印的书卖吗?我想多买一些回齐国。”

  “你要买回齐国?”姜蓁挑了挑眉,说道:“还有许多的书正在排队,还没印好,我府上现在只有姜国的新法还有医书、农书。”

  齐柔不在乎的说道:“没关系,我先预定,等其他书印齐了,我再让商队带回来。”

  “姜国的新法你也买吗?”姜蓁的语气温柔。对齐国的未来颇为期待。

  “买!”齐柔咬牙说道。

  既然想学姜国,那就该学个全套,否则就卫国和姜国在变强,齐国原地踏步,被吞并也是早晚的事。

  姜蓁笑了笑,说道:“既然是齐姬想要,等书印好,我让人给你留一批。”

第75章

  一起快乐成长

  看姜蓁这么大方, 齐柔好奇的问道:“若是我回国说服父王效仿姜国变法,太女就不介意吗?”

  【不介意不介意,好好学, 争取把齐国做大做强, 到时候我们接手才方便。】

  【齐柔真是个好学的好孩子, 我喜欢,阿蓁你一定要好好教她,把齐国发展成姜国2号。】

  【就算齐国因为变法支棱起来了,照旧干不过咱们家的大炮。】

  姜蓁自信心爆棚, 但嘴上还是谦虚的说道:“人会逝去, 可思想永存。我坚信姜国会赢, 哪怕万一姜国输了, 齐国赢了, 你用了我的新法, 我照样会流传千古。”

  姜蓁虽然只是这样说, 但郭凡、赵青竹、刘如……他们全都是这样的想法,愿意为自己梦想付出生命, 因为他们都坚信闪闪发光的思想, 才是能流传后世的东西。

  被齐柔崇拜的目光看得不自在, 姜蓁说道:“有些东西, 我不点破,各国的人该学还是照样会学,所以我的态度并不重要。”

  “可大家要是学不到精髓, 岂不是照猫画虎,还会把本国弄得一团糟。”齐柔感激的对姜蓁说道:“若是太女的书不卖给齐国, 我又怎敢有跟学的想法。说来说去, 还是太女格局远大。”

  【格局是挺大的, 你还没开始学呢,咱们就已经开始畅想,怎么同化吞并齐国了。】

  【不止齐国,宋国、郑国、卫国,都该好好学学,多好的强国方法啊,大家一起快乐成长。】

  【但阿蓁主动去点拨那几个公子,应该会起反效果。得换个人去吹吹风。】

  【就让齐柔去好了,他们今早不是还一起逛过街吗?咱们先教齐柔,再让齐柔去教另外几位公子好了。】

  姜蓁本就不准备对齐柔藏私,把她当成传声筒之后,教得就更用心了。

  “诸子百家,各有优缺点,像郑国和卫国那样,全盘被某一家的思想操控,是不可行的。除了法家儒家,医家也需要重视,这事关一国的人口数量……墨家能提高生产力,解放更多人的双手……”

  在齐柔听得入迷的时候,姜蓁说道:“多的我就不细说了,要不然说个两天两夜也说不完。你若是想了解更多,等以后把各家印出来的书看一遍,就明白了。书里面的东西,都是我觉得各家可以用的。”

  “我明白了太女,到时候我会好好看的。”齐柔面色郑重。

  姜蓁顺势补充道:“这些书,不管是齐国想买,还是卫宋郑三国想买,我都卖。我知道另外几位公子来姜国,也有观察的意思,今日你我二人的谈话,你可以说出去,我是无所谓的,姜国不怕人学。”

  【啧啧啧,这话说得,可真高风亮节,齐柔看阿蓁的眼神都带星星眼了。阿蓁这骗小姑娘的技术,还真是杠杠的。】

  【齐柔这小姑娘也太好骗了。不会真以为天上能掉馅饼吧。】

  虽然直播间的人在开着玩笑,但齐柔是真的信姜蓁那套思想永存的理论的,还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因为现实中就是有这样的例子,比如郭凡,还有郭凡的师兄。这都是主动找上门来自荐的能人。

  带着回馈姜蓁的意思,齐柔对姜蓁说道:“太女放心,那些话,我会带到的。”

  自姜蓁和齐柔扯到姜国新法上去,医丑和齐巫的讨论就消了声,认真的听起了姜蓁说话。

  除了姜王和郭凡,这还是姜蓁第一次对外人剖析姜国的这场变革,听得医丑都不由自主的入了迷。

  等齐柔带着巫者离开,医丑才担心的问道:“太女,把这些告诉他们好吗?”

  “你担心姜国打不过他们?”姜蓁淡定反问。

  医丑自信的说道:“那倒不是,齐国能学太女的新法,但学不来镜子、水泥和炸药……而且齐国就算跟着学,以后应该也不会比姜国强大。我只是担心他们变强之后,会给姜国带来麻烦。”

  “不会的,我有这个信心。”姜蓁笑眯眯的说道:“有他们帮忙,至少统一文字的事,能提前完成,等到文字和思想都统一了,不管是哪国笑到最后,都不重要。”

  她这个外儒内法的套路虽然好用,但也不是所有国家都能用的,至少卫国和郑国就得悠着点来。

  郑国已经是儒家的天下,官员也大都是儒家的人,莫名的想要在郑国打压儒家,提高法家医家之流的地位,让别人站在自己头上,儒家的人肯定不会干。卫国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余各国不把国内的事情处理好,就盲目跟着姜国学,很容易便宜了姜蓁,还把自己给坑了。

  药虽然是好药,但得对症才行。

  齐柔和姜蓁畅谈了许久,又得了姜蓁的允许,第二天一早,她和另外几位公子,去论台围观各家大佬们讨论学问的时候,就开始大聊特聊,吸引住了诸位公子的目光。

  “昨日我和姜太女聊过,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姜国现在的情况,就是以法为骨,以儒为皮,中间再填充血肉……”

  几位公子虽然不是太子,但以后都会是君王的左膀右臂,万一太子没了,他们还是第二顺位继承人,所以齐柔说话的时候,他们都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的还要发表两句想法。

  “姜太女既不抑农,也不抑商,任由两家自由发展,倒是有些无为而治的想法在里面。”

  齐柔:“姜太女说了,市场决定需求。就跟人渴了知道喝水一样。某个地方如果缺了商人,自然就会有胆子大的人,愿意冒险贩卖货物,若是商人多了,货物卖不上价,利润还不如耕地,他们自然就会回归土地。只是这个过程,需要朝廷调控……”

  有些话,齐柔也不是很理解,但照着姜蓁的说就对了,治国方法哪有简单的呢。

  姜国成功的案例就摆在眼前,齐柔又把姜国变法的本质给说透了。

  几位公子听完,都觉得自家能行,在齐柔的引荐下,纷纷向姜蓁下订金,排队买书。

  郑国文风最盛,所以郑鸿的手笔最大,宋光其次,卫阳就是跟着买了一点,并没有多买。

  【卫阳心里有数,还算冷静,但郑鸿好像被齐柔给忽悠瘸了。】

  【郑国想要变法,国君得先和儒家干一架才行吧。】

  【盲猜郑王被揍,或者两败俱伤。真当儒家的天人感应是说着玩儿的。郑王要是敢在儒家头上动土,转头儒家就能把天灾甩郑王头上,怪他不施仁政。】

  【管它呢,他们打架归打架,书还是要看的,简化字还是要学的。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就行。】

第76章

  修路

  因为印书的任务再次加重, 印书作坊里的雕刻匠人,又再次扩招了一大批。

  卫蝉对姜蓁禀告道:“新招的这批匠人,应该比以前上手更快, 大多都识字, 半个月就能帮上忙。”

  太女府上第一批搞雕版的匠人, 都是石匠和木匠出身,全是文盲,雕出来的字,偶尔还会有错漏。这批新的年轻人, 基础素质肉眼可见的要高得多。

  “所以说嘛, 只要不对匠人差别待遇, 很多好人家的孩子, 还是愿意去学门手艺的。”姜蓁无奈的说道:“医者和铁匠, 那是没办法, 普通匠人, 没必要管得这么严。”

  工匠、赘婿和商人在没做大做强的时候,都是大家鄙夷的对象, 打仗的话, 他们就是第一波被征兆的炮灰, 所以普通庶民都对匠籍避而远之。

  可姜蓁的新法却对匠籍的待遇进行了调整, 关键时刻需要他们干活,但完全不会把他们送去战场当炮灰。要真打到自家这片地方了,所有人都得上, 是不是匠籍都无所谓了。

  就姜国现在这情况,她培养工匠也不容易, 一打仗就死一片, 那也太让人心疼了。

  姜蓁把这规定一改, 匠人也变得吃香了起来,当学徒的年轻人猛增。

  这场面,直播间的人喜闻乐见。

  【等大学里的这批小学生成长起来,咱们还可以弄个工程学院。把姜国的基础建设搞起来。】

  【别的先不说,第一步得先把路修好。】

  【陈冬还等着国库拿钱修水渠呢,他对国库的钱,盯得比郭凡还紧。虽然他现在还在农庄给姚春帮忙,但过不了多久,他应该就要重提治水的事了。】

  【都是大工程啊。要不把这两个工程结合到一起算了,哪里修大坝,哪里就提前修路,方便运输物资,否则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太大。】

  【把这两件事情放到一起办,这得举国之力了吧,水泥产量跟不上的话,至少要征几十万民夫。就都邑这几百米的破城墙,都用了十几万民夫,治水就更别说了。】

  【修了水泥路,马蹄的磨损怎么办。提前把马蹄铁拿出来,我怕卫国扛不住胡人的揍。】

  【怕什么,胡人不会炼铁,他们能装备上多少马?】

  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姜蓁突然问道:“大炮能轰烂水泥城墙吗?”

  【有的炮弹能把水泥墙轰成渣,但姜国现阶段研发的大炮,最多能击穿米厚的水泥墙,水泥内有钢筋支撑,一时半会儿应该出不了什么问题。】

  【以人力堆积起来的土墙,防御力也不比水泥墙弱,应该能轰个一米左右,多来几次的,城墙可能会垮塌。】

  【阿蓁你不会真想轰烂敌人的城墙,然后长驱直入吧。这样霸气是霸气,但难度太大。咱们只要调整好大炮的准度,能对准驻军就行。】

  “我只是设想了一下水泥配方泄露的情况。”姜蓁说道:“一个水泥作坊的产量,不够修路和修大坝,而且水泥和钢筋都很重,光是运输,就要征用很多民夫。与其如此,我还不如就地修建作坊,能节省许多人力物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征用民夫耗费的粮食数量巨大,再加上运输途中的损耗……姜蓁光是想想就心疼。

  姜蓁所有的作坊,都聚集在蓝河县的工业区内,防火防盗还防贼,到现在还没有秘方泄露的事情发生。

  可把水泥作坊放到别处去,又是有几十万民夫参与的大工程,姜蓁也不指望这配方能保密了。

  直播间的黑科技太多,比姜蓁大方多了。

  【拿出去就拿出去呗,这玩意也就能修个路,糊个墙,也不算特别厉害。没有水泥,古代君王也能靠人力做到。】

  【而且就算其余各国学会了水泥配方,把自家的路修好,那也是方便了你以后。】

  【有了水泥路,调兵打仗的速度应该能快点了,上次和卫国打那仗,真的是磨叽死我了,老半天才把兵调来。】

  修路和治水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来,既然想到了这事,姜蓁就把陈冬请了过来。

  “你曾经仗剑在大河上下游历,大河周边的情况,你心里最清楚,你觉得咱们该把水泥作坊修建在哪里?”姜蓁提醒道:“最好是能利用水利的地方,原料的捶打和粉碎,需要耗费许多人力,最好周边还能有铁矿……”

  当初游历大河的时候,只关注怎么治水去了,其他细节,陈冬都没注意,听到姜蓁准备着手治水的事,他先是兴奋,然后就呆滞住了,因为姜蓁问到他的知识盲区了。

  “有些地方我了解得不够,明日我就收拾东西,再去大河周边查探情况。”

  姜蓁说道:“没事,这事不急,可以让当地的县令汇报。光是说服朝臣,征调民夫,都要花不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