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子
实在是林希两口子都很忙,一个要上班,一个要上课,没人陪她们。
她们走时,林希又拿了些干菌子给她们带回去,都是宋从安回老家时带来的。
并和她们约好,等年前时,再过来玩。
那时候,她已经考完试,有的是时间。
她们一走,林希就往学校赶,今天去得有点晚了。
还好,汪勤见她来晚了,也没说啥,就让她赶紧进班。
好学生还是很有优待的。
晚上回去时,林希看着那一堆白菜和萝卜,就犯了愁。
家里没缸,要不然,可以腌酸白菜和酸萝卜。
这么多菜,一时半会也吃不完。
“想啥呢?”宋从安走了过来。
“我想腌点酸白菜过冬时吃,可家里没有多余的缸。”唯一的一口还是水缸。
是搬家后宋从安去买回来的,水龙头在院子里,厨房用水不方便,就买了个。
“这有啥难的,明天我去给你搞一口回来。”这媳妇莫不是真的把他给遗忘了?
有事居然不想着找自己。
这可不行,可不能让她真的把自己给遗忘了。
现在他们算啥?就像她说的,就是兄弟。
这媳妇都不是媳妇了,他心里苦啊。
“那行,交给你吧。”
宋从安第二天真的就搞了口缸回来,林希和春花一起,把白菜洗净,萝卜切成片,腌了满满一缸。
要知道,这里可比宋家庄冷多了,听说冬天还很长。
可能真的没啥青菜吃,到时就全靠这酸白菜和酸萝卜了。
天气越来越冷,没几天,宋从安又去买了炉子和烟筒回来,安在客厅里,还买了棉门帘挂在门口。
家里有孩子,有老人,不可能天天都待在炕上,特别是孩子,不让他们动,不让他们跑,那是不可能的。
林希也算是见识到了,这个时代的另一种取暖的方式。
“这烟筒漏烟不?安全不?”中午她一回来,就看见宋从安在安炉子,接烟筒子。
炉子和她空间里的不一样,和厨房用的那个也不一样,厨房那个是铁皮的。
这个炉子是铸铁的,下面是个黑呼呼的圆柱筒子,底部有个膛口,上面是四四方方的炉台。
烟筒一截长约一米,直径20厘米左右,院子里放了好多截,这是要连接起来用?
这样安全不?
家里有孩子,还是安全点好,她有点担心,怕煤气泄露。
“媳妇,回来了,放心吧,我会弄好的,保证不漏烟。”宋从安边干活边回答她。
这些他之前帮别人弄过,知道些,接口处他会密封好,外面再用报纸糊严实。
一大家子人,安全问题,是首要的,他肯定要保证安全。
“你先吃饭,我一会就弄好。”他催促着她。
媳妇吃完,休息一会,又要往学校跑,很辛苦的。
“安全就好。”她相信宋从安说的,他不会拿这事开玩笑的。
“你也吃吧,吃完再弄。”林希瞅了下,烟筒不是一时半会能安好的。
“好。”
林希吃完,休息了会,就骑车去了学校,后面的事,她没管。
她相信宋从安能弄好。
果然,晚上回去时,一进屋,她就感觉到一股热气。
才发现烟筒已经安装好了,上面糊满了报纸。
烟筒从炉子那开始,向上支到半空,再贴着墙走一圈,最后再杵到了屋外。
屋外安了个90度的弯头,排烟口变成了向下。
宋从安说这是为了防止倒烟。
炉子已经升了起来,林希感觉了一下,还挺暖和的。
难怪一进来,就有股热气。
这是开始准备过冬了吧。
这冬天来得,可比在宋家庄时,早了很多。
是的,要过冬了,宋从安还搭了个煤棚,买了很多蜂窝煤囤在里面。
林希这才想起来,自己之前在安田市时,还收了很多她大伯偷的煤。
那可是按吨来算的,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吨。
之前家里做饭用了一些,还真没用多少。
因为那煤堆根本就没见减少。
她让小意用空间的打煤球机器,打了几千个煤球,准备抽空就偷偷添加些在煤棚里。
一个冬天,取暖,做饭,很费煤球的。
不能全去买,空间里有,不用白不用。
再说,这个时代买煤球,也是要凭票买的。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宋从安都没有再去买煤球。
要过冬,自然少不了要囤菜,之前刘红霞送来的白菜、萝卜,都腌了。
现在,林希准备囤点过冬时吃。
于是,之后的日子里,她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回来,自行车后面,总会驮着一个蛇皮袋子。
里面装着白菜、或者萝卜,对家里的说法就是,“回来路上,顺便买的。”大家也没有起疑。
其实这些都是她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有时,她车后面的袋子里装的就是煤球,也是“顺路买的。”反正家里的钱和票都在她手里。
宋从安没说啥,也没怀疑啥,只是心疼她,“下次别再往回带了,挺累的,还是我去买吧。”
“没事,顺路的事,这不是有自行车嘛,我也没费啥劲。”林希很是平静的道。
自己“买”回来不要钱,他去买,要钱还要票。
不划算,还是自己去“买”吧。
第150章 信心很重要
“你去买,咋拿回来,用肩膀扛回来啊?以后家里的粮食我也顺路买回来,反正我有自行车,可以驮东西,你去买不方便。”林希交代着他。
“可,那也很累人的,还是等你回来,我骑车去买。”宋从安不想她那么累。
可他哪里知道,他媳妇是个大力士,根本累不着她。
“没事,就这么说定了,你回来没事,就干干家务,别让春花一个人干。”绝对不能让他去买。
“好吧,那你每次少买点,驮多了,累。”宋从安还想再说啥,可媳妇根本不给他机会。
“好。”
于是,家里需要的米面粮油等,就被林希每天这么驮一点的,慢慢的囤积了很多。
足够过冬用。
家里过冬的物资都囤积好,学校里,大家也在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这天中午,吃过午饭,林希就往学校赶,刚到教室,就被班主任汪勤叫到了办公室。
一起叫去的,还有苏星月、周凯。
“我觉得你们三个,上京大和清大的可能性非常大,我希望这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你们都多努努力,有啥问题和困难,随时找我。”
汪勤心里也没底,但她也得拼一把。
如果她的班里,真的有三个上京大或者清大的,那她的脸上也有光。
教下一届学生时,她也能对自己的学生们自夸一下,自己带出了几个京大的,几个清大的。
那多有面。
走到哪里,她也有骄傲的资本。
可是,这第一年,谁也不知道京大和清大的录取分数线,到底是多少。
她只能把班里学习最好的三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怎么样?你们有信心没?”
苏星月:“绝对有信心,请老师放心。”
林希:“我努力争取。”
周凯:“我尽力。”
汪勤满意的点了下头,有信心就好。
信心很重要,往往能鼓舞士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同学,你的数理化很不错,这最后一段时间,你就多背背语文和政治,争取再提升一下。考京大和清大,还是没问题的。”
“周同学,你也是,要背的多背背。”
“苏同学,你的语文和政治都很好,就是这数理化,可以多和他俩请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