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崽崽闹京城,皇上跪求来一针 第156章

作者:书云月 标签: 穿越重生

  “进士书院即可,对于成绩与品格优异的人才,我们减免费用。并且提供一些房间,供学生住宿。老夫在这里,自然会有全国各地的人过来。”楚老太爷非常自信。

  “爷爷说得对,这选址?”楚云霄不敢做主,就指望爷爷敲定。

  “当然就选择宋家村,这里人杰地灵,山好水好,直接搞一个山头,读书人体力也很重要,并且要下农田,不与农接触,是当不好官的。”楚老太爷进村的时候,就将周围的地形记在了心中。

  “那我去叫村长跟族长来。”楚蔚源听到爹这样打算,立刻就去办。

  村长跟族长听闻老国公,曾经的三朝宰相,要在他们村办书院,高兴得差点蹦起来。

  要不是年事已高,他们一定会蹦三尺高。

  “好好好,当然没有问题,无论是哪里,只要老国公看上,我们都可以。全村人都可以帮忙一起建书院。就是不知道我们族中的孩子,是不是可以上?”族长颤抖着声音问。

  “当然可以上,成绩优异的话,会得到我爹的亲自指导。除了我们三人,还会有一批夫子过来。”楚蔚源觉得爹选择宋家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回报当年的恩情。

  族长激动得都说不出来话,虽然他们不懂为何大郎这个孩子不做官了,但是他是探花郎呀!

  现在又来了老国公,他们村的风水果然是最好的。

  这些贵人们从京城又回来了,就冲这一点,他就得给老天爷烧香。

  “就是东边那座山,山下做书院跟宿舍,山顶还得平出一大块空地,村里还要给我们提供二十亩田地,让学生们务农。我们给村里的回报是,村里孩子第一年免束脩,成绩合格的继续免束脩。如果不合格,跟外村人一样交束脩。”楚老太爷一条一条地说出来。

  这些事情,都要白纸黑字写清楚,这样才可以避免纠纷。

  他老人家办事,可不会留下任何漏洞。

  “成,没问题。这是老国公对我们村最大的恩典。”村长一口答应,就算其他人不捐出地,他捐。

  族长也点头,想法也是一样的。

  “另外,往后学生们多,村里可以在书院附近建一排房子,售卖一些日常用品。不过谁卖,得由我们书院说了算。”楚老太爷相信,从此后宋家村会一跃成为周围最富裕的村子,最大的村子。

  “都听您老的,我们照办。”村长心中激动万分,就冲他们与宋家的关系,这里面肯定有他的份。

  “往后进出村子的人会非常多,村子里要出一个护卫队,防止有心术不正的人跑进来。护卫队的工钱,我们书院给。”楚老太爷目前能想到的一切,都说出来。

  他看着其他人,“有没有补充的?”

  “爷爷,做饭洗衣服的活也外包吗?”楚云霄试探着问。

  “若是衣服都不会洗的学生,我们书院不会收。食堂外包给宋大柱他们家,采买一切都交给他们。”楚老太爷觉得这些小事,不值得问。

  宋喜宝觉得这样挺好的,爷爷已经考虑得非常周到。

  就这样,进士书院选址成功,第二日就开始打地基,图纸是楚蔚源出的,银子是怡宁郡主出。

  既然要建,那自然质量要好,请专业的人来做。村子里的人当小工,每人每天发三十文。

  村长不想要,但是耐不住楚家非要给,最后只能收下,然后再三警告全村人,谁要是不好好干活,就滚出去。

  县令带人来帮忙,直接被轰走了。

  宋喜宝的郡主府,选在了镇上,到村子里只需要半刻钟。

  两处一起动土,村子里的男丁女人都有活干,只要是认真干活的,他们都要了。

  至于那些懒惰的人,自然不要想占便宜,村长死死卡住,绝对不让任何人混。

  进士书院还未建成,县里乃至府城的乡绅官员们,就开始送东西。

  捐书,桌椅板凳,床铺,文房四宝,学生服……

  只要能想到的,这些人通通来捐,大部分人都没有见到楚老太爷的面。

  只有李记药铺的人与宋喜宝有着特殊关系,才见到了老太爷,提供了一批防寒,防虫的药物,并且承诺,每年都捐。

  只求李家每年都有一个入学的名额,楚老太爷当着喜宝的面答应了。

  要知道现在进士书院还未建成,报名的人就已经是铺天盖地。

  甚至有不少秀才,举人都跑过来干体力活,还得陪着笑,才能得到干活的机会。

第二百七十章 最牛书院诞生

  楚老太爷一句不会洗衣服的人不收,现在所有适龄的孩童,以及平时不干活的读书人们,全部都在学习洗衣服。

  曾经的清风学堂,梁举人带着所有夫子们,求楚云霄跟宋喜宝引荐,哪怕在进士书院里打杂都成,就想距离楚老太爷近一些。

  “梁爷爷,您不要跪。”宋喜宝拦都没有拦住。

  楚云霄赶紧扶起来,“老师,您这样真的是折煞我们。我们都是从清风学堂走出来的学生。”

  “使不得使不得,您是进士及第,我只是一个小小举人,可担不起一句老师。当年的我怎么也想不到,您居然是楚老国公的亲孙子。”梁举人感慨着,百年一遇的天才,原来都是遗传呀!

  “梁爷爷,当初你对我们那么好。我们家几个兄弟都在学堂读书,得到您的照顾。爷爷都知道,一定会同意的。”宋喜宝发现了,爷爷现在是刻意地回报。

  回报当初对他们好的人,梁举人这样正义的读书人,爷爷肯定喜欢。

  “谢谢郡主,老朽这辈子能够跟随老国公,真是死而无憾。”梁举人眼眶都红了,读书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神。

  老国公就是他们这群人的神,至死不渝。

  “我们也能留下吗?郡主?”曹夫子与文夫子都有些不敢相信。

  他们举人都不是,只是小小秀才。

  “可以留下来,我们书院有附属学堂,专门给孩子们启蒙,夫子们要继续辛苦。”这是宋喜宝给爷爷的建议。

  除了进士书院,还有进士学堂,这样做一个细化区分,管理起来更容易。

  “这怎么能是辛苦呢?距离老国公的这么近,是我们一辈子最大的幸福。”曹夫子恨不得写信告诉自己所有的同窗来炫耀。

  “对对对,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情。”文夫子就是在这里扫地,都愿意。

  看着大家高兴的模样,宋喜宝忍不住也笑了。

  一个月后,在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的情况下,书院成立了。

  知府大人率领着八个知县,一起来给进士书院庆贺。

  人山人海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宋家村,村里孩子们都被再三教导,绝对不准淘气,否则棍棒伺候。

  村子里脑子拧不清的人,譬如宋运来,宋文成一家子,都被村长派人死死地看住,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人出来蹦跶。

  这是宋家村高光时刻,也是写进族谱的最大喜事,这是腾飞的第一步。

  楚老太爷看着知府,这也是他的门生,若不是他自报家门,都没有想起来。

  “老夫办的是书院,若没有重要的事情,你们往后不要随便来,吓到学生们,老夫得找你们算账。”

  “老师教训的是,往后我们一定便装前来,听老师授课。老师能够在学生的管辖范围内建书院,学生万分感激。”知府大人被训斥,丝毫不敢生气,反而恭恭敬敬。

  他想得是,以后这书院出来的人才,都是他的业绩。

  这是老师送给他加官进爵的筹码呀!这么天大的好事情,他除非是脑子坏了才会拧不清。

  “不用你感激,你只要记住老夫说过的话,一切为民,当个好官,就是报答老夫。”楚老太爷提前让人查过,知道这小子还成,但是依旧敲打一番。

  “老师的教诲,学生终生不忘。”知府大人谦卑地表示。

  楚老太爷在众人的簇拥下,揭开了红绸,进士书院正式成立,开始招收学生。

  一共分三场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书院读书。

  还有一种是家族庇荫者,不是看权势,而是看父辈们做的好事。

  这样的学生,若是连续三次考试都是垫底,就会被开除。这是楚老太爷定好的规矩。

  宋喜宝与楚云霄站在一边,看着一千多学生都在考试,忍不住感慨,老太爷的威力真大。

  通过两天的考试,最后老太爷选择了三百人,作为书院第一批学生。

  没有考中的人,可以半年后再参加考试。

  进士学堂招收了一百多孩子。

  李掌柜激动得哭了,他老儿子也能进入书院学习,这些年来他维系与宋家的关系,真是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同时激动的,还有一些致力于善事的乡绅们,他们的孩子也得到了入学名额。

  那些没有得到名额,儿子又没考上的乡绅们,都在心中暗暗发誓,往后一定要做好事,庇护子孙。

  整个县乃至整个府城的人都因为进士书院在变化。

  整个宋家村一跃成为全府城最让人羡慕的村,甚至有人将女儿主动嫁过来,就求外来外孙可以上进士学堂。

  宋二牛的婚事,就变得炙手可热,宋老婆子家的门槛都被踏平了。

  大柱媳妇焦头烂额,拉着喜宝的手,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喜宝,您看娘这满嘴泡。都是替你二哥操心的,你奶奶不肯帮我选,我也不知道怎么选。你看看这些画像,我都不知道原来娶媳妇还能这样?”大柱媳妇拿出一堆画像,让女儿帮忙看着。

  二柱媳妇与三柱媳妇都在打趣着,“大嫂,你先来,等你摸索出经验了,再告诉我们。”

  “你们家糖宝也快要说亲的年纪,你别笑话我,看你们两口子怎么办?”大柱媳妇觉得三弟妹,才是最难的。

  这儿子娶媳妇最少往后是在眼前的,但是这嫁姑娘,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跟喜宝一样,能够在身边。

  三柱媳妇听到这话,顿时就慌神了,“我不管,喜宝,要不你让二郎娶了糖宝吧!”

  “我可做不了二郎的主,而且他立志要当大将军的,三婶你舍得吗?”宋喜宝不善于做媒,也没有打算做媒。

  楚二郎未来要是去战场的话,几年不在家都是常态。

  这样的情况,若是三婶能够接受,三叔也不一定干。

  就是他们都愿意,那糖宝自己呢?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招个女婿。”三柱媳妇就这一个宝贝闺女,就这么干。

  “先还是给我二牛哥选媳妇吧,糖宝还早。”宋喜宝觉得三婶这么想,是可以的,反正老宋家不在意。

  宋喜宝打开一个个画像,非常惊讶地发现,这些都是镇上县里的富户。

  “喜宝,还有县太爷家的小女儿,也让媒人来问了。你说娘怎么办?你二哥就是个秀才,这要是娶了官家小姐,是不是不太好?而且他经商,又不继续读书了。”大柱媳妇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回绝县太爷,会不会给宋家带来麻烦!愁,真是愁死了。

  娶不到媳妇的人愁,这说媒太多的人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