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第15章

作者:辰冰 标签: 平步青云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但日子长了,也就逐渐安定下来。

  她白日看书,或者去书斋后面听先生们讲习,晚饭后随李雯师父一同学习棋术。

  甄奕则隔三差五笑眯眯地看她写的文章,提点她学业上的困难。

  谢知秋由于先前冒表哥之名写的文章得到的评价太奇怪,她便多长了个心,向温闲表哥要来许多在鹭林书院能拿到甲等的文章。

  来到白原书院后,她立即抽空读起来,待读完十余篇,心里多少有了分寸。

  谢知秋发现,那些拿到较高成绩的文字,大多确有文采,也有自己的思考,但说起主基调,都是遵照书本的圣贤之言、为当今王朝歌功颂德的。

  绝没有像她这样,真将自己心里想的东西毫无遮掩地写出来,甚至在质疑权威之言。

  如此一来,谢知秋便明白,原来写得好不好、真不真尚在其次,最关键的地方,是绝不能触及上位者的逆鳞,即便真要写出来,措辞也要委婉才行。

  谢知秋一贯聪明,心里想明白,手上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从此,她再写作,内容就圆滑了不少,必不去碰敏感的地方。

  有时候比起言辞尖锐的文章,倒不如写些赏风赏月、观花观景的诗词来得安全,还更容易博得赞赏。

  甄奕先生果然如传闻中一般,是个乐观豁达、与人为善的人。

  他白天教书,晚上回来,就看谢知秋与李雯下棋,有时还陪两人一起下。

  另外,他也喜欢看谢小姐的文章。

  甄奕先生为人宽容,并不会因为谢小姐年纪小、写的文章缺乏阅历而批评她,反倒十分乐于夸赞——

  “噢?这个句子写得不错,意境很美。”

  “小知秋很不错,这篇论述,已然写到了精髓。”

  “很好很好,进步很大!不过这个地方,若是再加上一两段典故,会不会更好呢?”

  甄奕不同于原来在谢府中的贾先生。

  甄奕一度功成名就,如今已不将功名放在眼里,故教书于他而言,不是谋生手段,而是意趣,故而他应教尽教、随兴所至,也不会因为谢知秋是女孩,就对她有所敷衍。

  谢知秋勤奋好学,先生提出来的地方,她自会努力思考,力求精进。

  两者相辅相成,兼之在书院的其他方便,谢知秋自觉在书院两个月,学到的比过往两年还多。

  不过,甄先生有时看了她的文章,也会抚着她的头,温和问道:“小知秋,你觉得文人作文章,是为了什么呢?”

  谢知秋不解其意。

  甄先生微笑,道:“赏风吟月的辞藻固然美好,可于士人而言,将自己的才学为国家所用,方为经世致用之大任。

  “当下科举考试看重诗词写作之比分,不少学子为迎合举业,确有大将精力放在钻研华篇美句之上而忽视真正有用之经论之嫌,但于国家而言,一个能理解国事、思维理智变通的官员,远比满口华而不实诗文的所谓著名诗人有用。

  “我看得出来,知秋儿,你年龄虽小,但胸中自有沟壑,为何小小年纪便压抑自己,装作浅薄之状呢?

  “若是一味地为了迎合他人而压抑自己的内心,再罕见的天赋,也终会失了灵性。”

  谢知秋一愣,便明白甄先生是看出她一直在模仿那些所谓的“甲等文章”,而没有将自己真正的想法写出来。

  她尊敬甄先生,故也听从对方的建议,从此少看那些风花雪月,反倒多钻研起《尚书》《律法》之类的书籍来。

  慢慢地,她的文风又转向了实际干练的风格,只是避开易惹来危险的敏感之处。

  谢知秋隐约感觉到,甄先生并未像平常人家培养女儿一般,只让她学陶冶情操的东西,反而当真将她当作一个弟子、当作一个未来有可能为官的士人来培养。

  偶尔,谢知秋望着窗外的落叶,也会犹豫,她身为女子,学习这些东西,将来真的会有用吗?

  会不会像父亲理想的安排那样,专心学些诗文,只当个品味高雅、有些才名的淑女会更好?

  不过,她也有自己的喜好。

  她对这个世界有非凡的好奇,绝不只限于吟风赏月。于是,她一旦真的投入到书中去,便无暇再多想了。

  唯有她指腹间长久握笔长成的茧子越积越厚,读过的书越来越多。

  *

  另一边,在白原书院的另一侧、与谢小姐相隔数堵墙的地方,有一群将来真正可以科考入仕的男性学童正在学习。

  “……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

  “……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

  一书斋内,一群学童举着书摇头晃脑。

  他们如今正学到《春秋》,古老之言甚为晦涩,他们也不管口中所念自己懂不懂,反正先生让读,他们便必得大声读出来,课上还得抽背。

  在一众学童中,却有一人将书竖起立在桌上,自己伏案在书后。

  借着书本的遮掩,他非但没有听课,反而一手拿刀,一手拿一块形状怪异的木头,雕得专心致志。

  其他学童发现了那人的小动作,又发现这节课的先生没发现,纷纷窃笑起来。

  学童们一贯对这种捉弄先生的事情感到有趣,纷纷借书遮掩、口口相传,一会儿偷偷指指那在雕木头的少年,一会儿又指指先生,捂着嘴偷笑。

  那少年浑然不自觉,自顾自雕得投入,不久,手中的木块居然成了个模糊的人形。

  课上到中途,忽然有人将宣纸揉成一团,扔过去往那少年头上一砸!

  “——!”

  少年被砸中,拿着刻刀,转过头来。

  只见这少年披散长发,小小年纪竟生了双风流的桃花眼。

  他皮肤白皙,五官俊俏,一双眼睛天生带着春困未醒的倦意,似有些懒散。

  砸他的是坐在他斜对角的一个小学童。

  那人与旁边人嬉笑两声,因还在上课,他压着声,用气音喊话:“萧、寻、初,你、在、干、什、么?”

  被唤作萧寻初的少年懒洋洋的,他见有人问,就拿起手中雕了一半的木头人,对那学童晃晃。

  小学童没看明白,正要再问,背过身去讲课的先生却忽然回了头,正好看到两人交头接耳。

  先生一见有学生不专心,眼神当即就凶狠起来,目光如同两把带钩的飞刀,直直剜过来。

  小学童一惊,忙将脑袋缩回去,假装在专心听讲。

  那俊美少年倒十分淡定,反倒大方地与先生对视,半晌,他才意思意思地慢吞吞收起木人,拿起书来。

  那先生仿佛憋着一肚子火要发,但见那少年,又好似有所顾忌,最终没说什么,只瞪了他几眼,方才继续讲课。

  须臾,到下课的时辰,先生将书卷一捞,头也不回地出了讲习室。

  那少年后来没继续雕木人,但他好像也没专心听课,不知何时又将书支在桌上,趴在后面睡着了。

  先前那几个小学童笑笑闹闹,忽又有人揉了纸团扔过去,正中他的肩膀。

  “——!”

  少年醒过来,但仍睡眼惺忪,他缓缓打了个哈欠,看向那几人,问:“干嘛,有事?”

  其中一人道:“萧寻初,你胆儿也太大了!都被先生瞪了,居然还敢睡觉!

  “那个朱先生平时最凶了,上回文云在他课上看话本,被朱先生发现,结果朱先生直接将他书撕了,而你居然比文云还过分!

  “要是让先生发现你先是玩木头,后面又睡觉,恐怕都不是你以往那样头顶水桶站一下午能应付过去的了!”

  名为萧寻初的少年不甚在意,心不在焉地问:“有吗?”

  “有啊!看书好歹声响小呢,而你雕那木头,动作大不说,还有声音!刚才先生那眼神……啧啧,我猜若不是顾忌你父亲是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你东西已经被砸了。”

  “我已经尽量轻了。”

  他说。

  少年看向窗外,似被午后暖阳激发困意,又打了个哈欠,道:“而且我也没办法,这先生同样的内容要讲好多遍,听得实在太困了,如果不找点事情做做,恐怕睡得更久。”

  “萧兄,那是你太容易困了!”

  萧寻初没理会同窗的拆台,经过先前那番对话,他好像想起了自己先前的“大作”,将木人从桌下拿出来,用手指细细摩擦表面后,又拿刀修整起来。

  那学童有些好奇,凑过去看他,问:“萧兄,你雕的这是什么?”

  “人。”

  萧寻初手上不停,随口回答。

  他顿了顿,看向对方,道:“其实我还没做完,但你要是有兴趣的话……”

  说着,他当着同窗的面将手里的木人举起,随后手指一动,那小木人的关节也随之居然活动起来,很快随着他的操纵,摆出各种僵硬的姿势。

  “哦——?”

  小学童眼睛一亮,稀奇地将木人从萧寻初手上接过。

  很快他就发现,萧寻初无师自通地给木人做了关节活动的机关,令其四肢灵活。虽说做得不算很完美,但想法却很大胆新颖。

  真要说的话,这世上有趣玩具不少,可这木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头到尾都是萧寻初独自做出来的,顿时显得格外不同。

  小学童感兴趣地拿在手中把玩了半天,问:“你这怎么想到的?怎么做的?”

  萧寻初正要回答。

  这时,一个学谕模样的男人走进斋室里,环顾四周,问:“萧寻初是谁?”

  萧寻初被打断讨论,主动回头应道:“是我,怎么了?”

  学谕是书院中负责协助先生教学的学官,一般都没什么功名,在书院中地位也一般。

  这个学谕尤是。

  这人瞧着有些穷酸,常着褐衣、穿草鞋,总低着头,长发总遮住脸,说话也少。

  他似乎在白原书院待了很久,因为踏实勤快,平常有好几个先生都喜欢用他,不过他却甚少与学生有交集,存在感不高。

  只听他简明扼要道:“王先生寻你过去。”

  学谕话音刚落,一群学童皆是取笑道:“萧兄,你又犯了什么错,这下连脾气最好的王先生都要找你了!”

  少年一副困意未散的样子,漫不经心地想了想,却想不出来,道:“不太清楚,过去问问就知道了。”

  言罢,他没要回自己的木人,只转头对学谕道:“我这就过去。”

  说完,他便慢悠悠地往先生舍房去了。

  待萧寻初离开,这群学童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一人道:“来!大家都猜猜萧兄这回被先生骂多久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