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第228章

作者:辰冰 标签: 平步青云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谢知秋与太后非亲非故,谢知秋看不出这样做对顾太后有任何好处, 她?这一举动,只能用纯粹的好心来?解释。

  谢知秋轻轻抿唇。

  偏偏在这个?时候,她?想?起了一个?人?——

  年少之?时, 父亲曾为她?请来?两位先生?,一位教她?识文?习字, 一位教她?妇德。

  其中那位教她?妇德的先生?, 名叫林隐素。

  眼前的顾太后, 给她?的感觉,和当年林先生?有点像。

  都是颇有阅历的女性, 都嘴上不饶人?,都看上去不好相处、庄素又威严,但是真的到?了关键的节点上,又偏偏是这么一个?本以?为不可能的人?伸出手来?,将她?拽出冰冷的河川。

  当年,是林隐素先生?将她?介绍给甄奕学士,让她?拜甄奕为师,让她?得以?去白原书院念书,得以?开阔眼界,得以?成为后来?那个?名震天?下的才女谢知秋。

  而现在,则是顾太后出手将她?拉出泥潭,用一个?五彩石转世的故事,将她?重新送回官场。

  谢知秋一定神,撩起衣袍,跪了下来?。

  当年她?曾问林隐素先生?为何不自?己收她?为徒,林隐素回答,因为她?只能给她?学识,别的东西一概给不了。

  后来?数年,谢知秋曾给林先生?写信,但林先生?一概没有回过。

  由于谢知秋去了白原书院读书,她?家中后来?也不再设教师,林先生?离开谢府,据说经谢老爷介绍去了别处继续担任妇德先生?,再后来?就彻底失去了联络。

  而这次,摆在她?面前的机会,她?知道自?己必须试一试。

  谢知秋俯下.身,对着太后磕头。

  太后似乎没想?到?她?会这样做,一怔,问:“你这是干什么?”

  “微臣先前在垂拱殿失言,冒犯了太后娘娘,甘愿受罚。请太后给臣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让臣为太后娘娘效命!”

  谢知秋额头触地,毫不犹豫地道。

  “太后先前说臣手腕稚嫩,臣自?当反省。若臣有还有什么不得力的地方?,求娘娘教臣,臣定当殚精竭虑,痛改前非。”

第一百七十章

  这一年?, 国子监的杏花开得甚好?,一簇簇一串串地挂在枝头上,风一吹, 便如雪飞轻旋而落。

  在春末暖风中?, 一个年?轻女子身着紫色公?服,行走于落花下?。

  忽然, 一朵完整的杏花打着圈从树梢落下?, 正好?落在谢知秋眼前。

  谢知秋抬手, 用?手接住。

  同一时刻,恰巧有两?名国子监生从道路另一边走来,他们远远瞧见在路上走的紫衣女子, 皆是步调一停。

  下?一刻, 他们未同谢知秋打招呼,而是忙不迭地往后退,互相推搡着换了条路走, 像在躲鬼怪一般。

  谢知秋虽低着头,但眼角余光却看见了全程,她并未往心里去, 习以为常。

  她上任国子监祭酒一职,已半月有余。

  国子监是方朝的最高学府。

  天下?学子寒窗苦读,不过为了有朝一日?能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出人头地, 但是国子监里的学生,不必经过科举就能做官, 参不参加科考全凭兴致, 可谓更稳妥的道路。

  正因如此?, 国子监入学的名额素来有限,理论上来说只有官员的孩子才能入学, 父亲的官职最低也要是七品,由于名额只有七十?人,竞争极为激烈,甚至会有八品及以下?官员的孩子为了入学谎报家?世,屡禁不止。

  而另一方面,国子监入学竞争极大,但进了国子监以后,中?高层官员的儿子往往只是挂名,并不会真来听课,而他们纵然不来,国子监的先生又能耐他们如何?是以,国子监中?学生更少,往往只能见到一些家?境相对不显的官员后代和假冒身份混进来蹭课的学生。像以前的萧寻光那样,因为与家?中?不睦、一天到晚住在国子监不走的,倒像是特殊情况。

  谢知秋这个国子监祭酒一职,相当于国子监这所书?院的山长,是管理国子监的最高职位。

  因为管理着整个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之所,学生中?有不少人都出自达官显贵之家?,这其实是一个人脉广博、地位相当崇高的官职,大多由德高望重的老?者出任。而历史上有不少官至宰相之人,都是经由国子监祭酒这条路上去的。

  谢知秋从参知政事退到国子监祭酒,看上去只是退了一小步,她身为女子还能担任如此?重要之职,已经是极为抬举她,而且谢知秋素有学识,让她传道受业,好?像也破有道理。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由于男女混淆不符合礼制,学校更是应当尊礼守德的学习之地,谢知秋并不被允许干涉与男性监生有关?的任何事务,与其他国子监官员也隔开了一个体?系。于是,本应由国子监祭酒承担的职责,现在几乎全部转移到了司业身上,谢知秋被单独分了一个书?斋,远离人群,美其名曰尽可能避免她接触男性,保全她的名声?。

  国子监学生绝大多数是十?四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的年?轻男子,这个年?纪已经懂得守礼了,又是官家?子弟,他们大多都知道要是在书?院里和异性祭酒关?系太亲近,指不定会有不好?的传闻,那绝对会影响自己?在国子监的考评,影响仕途。

  是以,这段日?子国子监里的学生一看到出来散步的谢知秋,就会像刚才那样退避三舍,生怕与她有所牵扯。甚至于有个别学生尽可能缩在书?斋里不外出,或者索性回家?罢了课,以断绝与谢知秋接触的可能性。

  谢知秋现在明面上唯一的工作,就是她以萧寻初的身份推行新政时,曾经提倡设立与工科有关?的义学。

  国子监属于教育体?系,虽然达官显贵之子肯定是不会来学工学这类奇技淫巧的,但皇上推到这个位置上,给的理由就是“便于自上而下?推动工技义学”。

  至于官方学府惯来不收女弟子,而谢知秋又不允许干涉异性学生这个矛盾怎么解决,皇上没说,朝廷也没提,左右“工科义学”一项在新政改革里本就属于皇上没什么兴趣的部分,进度慢也没关?系,就这样先搁着。

  谢知秋以前是可以出入政事堂、手握大权的参知政事,而现在被隔离在国子监这个独立体?系,既无实事可干,又无法接触学生、培养人脉,很难说这不是将她当作装饰品的意思。

  谢知秋仿佛能听到朝廷在告诉她:“官职你拿到了,荣誉你也拿到了,现在可以了吧?国子监月俸也不少,你还是千古以来头一个女祭酒,这下?能不能不要再闹事了?”

  谢知秋转着手中?的杏花。

  可以吗?

  现在这样,对她来说,已经足够公?平了吗?

  她内心觉得满意了吗?

  *

  “太后娘娘,谢大人又来求见您了。”

  慈宁殿,青烟古佛,太后清坐着,膝上摊着一本经书?,正在阅读。

  听到侍女之言,她翻书?的手顿了一下?,半晌,终于还是道:“让她进来。”

  “是。”

  *

  不久,谢知秋步入慈宁殿。

  太后头也不抬,自顾自翻着书?,道:“你一个国子监祭酒,怎么从来都不在国子监待着,反而成天往哀家?的慈宁殿跑?”

  谢知秋道:“国子监那里,臣已经照例露过面了。说不定对其他人而言,臣不露面倒比露面好?,他们也不用?那么不自在,可以落个轻松。”

  太后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她道:“后宫与前朝原是两?不相干之地,没事儿一天到晚往后宫里跑的朝廷官员,你说不定是千古以来头一个。”

  “大抵是朝中?本没有女官,后宫不准男人踏入,而臣虽是女子,官职却高,宫里没遇到过这种例子,还没想好?该怎么办,就让臣钻了这个空子。”

  谢知秋回答。

  她想了一下?,又道:“臣明白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朝廷让臣为官,已是极大的优待,臣……不能说野心已经满足,但在这种时候继续咄咄逼人,未免有得寸进尺之嫌。”

  太后了然:“你这是跑到哀家?这里卧薪尝胆、养精蓄锐来了。不过,哀家?这里可没有什么有趣的东西,你待在这里,只怕无聊得很。”

  “太后娘娘没有赶臣,臣已甚感?荣幸。”

  “……”

  不知过了多久,太后长长叹了口气,说:“听说你原先擅长下?棋,而且棋艺师承李雯?早年?甄奕还未辞官的时候,哀家?偶尔也会与他们夫妻对弈。既然如此?,让人拿一副棋来罢。哀家?倒要看看,你的棋艺,比起你师父如何。”

  ……

  那日?谢知秋对太后叩首,求太后为她指点迷津。

  太后没有明确答应,也没有明确拒绝,但是此?后,谢知秋每回厚着脸皮来求见太后,太后也没有拒绝她。

  二人待在一起,其实也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点闲话,有时候谢知秋会陪太后念佛经,有时候两?人会一起看看书?,有时候也会像今日?这样,太后主动提出试试谢知秋的棋艺。

  谢知秋起初奉太后甚恭,但随着她们彼此?摸清楚了脾气,两?人在保持适当君臣距离感?的前提下?,逐渐有了一点忘年?交的意思。

  谢知秋很快就发现,太后学识甚广——

  太后当年?侍奉方和宗时,就有勤奋好?学的名声?。

  谢知秋以前听说过传闻——

  太后起初没有名分,只算是方和宗身边的丫鬟,但得到还是王爷的方和宗许可后,她自己?学了读书?写字,短短几年?,就看完了王府里的藏书?。

  谢知秋能感?觉到,这传闻多半没有言过其实。

  谢知秋的阅读速度异于常人,不谦虚地说,她知道自己?是博学的人。

  不过到目前为止,她聊天时与太后谈起的书?,还没有一本是太后没看过的。非但如此?,太后平时说话会不经意地引经据典,谈吐间便可知其知识广博。

  在方国,女子如同男子一般受教育者甚少,谢知秋早已习惯了孤独。在她成年?以后,这还是第一次,她能碰到一个交谈起来如此?轻松的女性长辈。

  偶尔有一两?回,她会恍惚地感?到惊奇,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如此?自然而畅快,在这座慈宁殿里,在她们两?人之间,女人拥有学识是像吃饭喝水一般正常的事。

  太后平常并不会刻意指点她什么,但有时在闲谈之间,太后会不经意地提到一些谢知秋不知道的朝中?之事,于谢知秋而言,这都是足以令她心中?一动可用?讯息——

  “赵御史次日?在外风评不错,不少官员都说他为人仗义。”

  “不过几年?前他父亲去世,他竟一个人偷偷摸摸将本该与他兄弟平分的一部分家?产占了,被其嫂子发现闹了事,才说是误会误会地吐出来。”

  “可见其人恐怕多少是贪心的,只是在乎风评或者所图更大,才不轻易表现出来。”

  “这样的人,有必要可以用?利收买,但不可与其交心,以免后患。”

  “先前被你提拔成大理寺卿的那个祝维平,我对他印象不错。”

  “他早年?落魄过,被当时的上官穿小鞋。”

  “后来那位上官别的罪行东窗事发,被关?入大理寺候审,正好?由祝维平负责审理。”

  “当时我看了送来的审议文书?,不偏不倚,十?分公?正,没有丝毫出于私怨落井下?石的迹象。”

  “可见此?人虽然平日?里爱和稀泥,但根子是正的。这种人我倒是喜欢,本性正直又足够圆滑,放在哪里都合适。”

  “吏部的李尚书?和那个刘求荣有姻亲关?系。”

  “他原本十?分信任刘求荣,认为刘求荣只是性情懦弱,并没有什么坏心思。”

  “自从刘求荣卖人肝的事情被揭发出来,李尚书?看上去惶惶不可终日?。”

  “此?人为人十?分小心谨慎,这回说不定会为避免牵连而辞官。”

  “吏部尚书?是个肥差,不知道等空出来以后,谁又能顶上去……”

  谢知秋耳聪目明,且称得上观察力敏锐,其实她对朝中?也有观察,但她在官场的时间毕竟不长,有很多往事都不知道。

  而太后的经验,无疑可以让她补上这一课。

  谢知秋在太后面前十?分恭谦,只要太后愿意说点什么,她就默默记下?。

  尽管如今以她的处境,还不清楚这些讯息将来是否能用?于做些什么,但有所积累总归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