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136章

作者:木南斐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于是秦良玉领石砫兵共计一万一千八百一十八人去驻守大凌河,保证了大凌河的修复如期竣工,除此之外,秦良玉还对辽东抵御清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她是保家卫国的将领,是抵抗清军入关的将领,为国也为民,她怎么会后悔?】

  【而想必那些愿意跟随秦良玉的人,无论是亲人还是将士等,恐怕也都是不后悔的,因为无论是秦良玉,还是这些跟随她的人,都从未忘记过自己的职责,他们是将领,是士兵,而不是极其简单的男女定义,她和他们都是一样的。】

  是啊,保家卫国哪分男子与女子呢?

  男子不惧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女子又如何畏惧!

  不惧牺牲,无畏而战的血性女子也不是没有!

  都说女子多愁善感,可也有女子强悍无畏,哪怕到了知命之年,也能一如既往,一往无前!

  【再看秦良玉逆战反王——】

  【有先前说的四川土司奢崇明,以及农民义军领袖张献忠先后在四川境内作乱,明朝官军在与乱军交战过程中大都怯懦不前,甚至有贪图敌人贿赂原地逗留的,而秦良玉则率领“白杆兵”一马当先。】

  【最终不但取得了胜利,也对官军起到了鼓舞的作用,让各路官军相互配合,终是将奢崇明击败。

  而张献忠虽然是农民义军领袖,但也在四川做了许多的坏事,四川百姓因为奢崇明,张献忠等人的叛乱屡遭磨难。】

  【并且崇祯十七年,张献忠攻陷四川,于成都称帝后派人招降四川各土司,秦良玉军事力量弱小,有建议投降的,有建议转移的,但秦良玉不肯投降反王张献忠,作《固守石砫檄文》,誓与石砫共存亡。】

  【于是秦良玉分兵守卫各处险要,张献忠之前与秦良玉多次交战被击败。

  虽然其之后的势力依旧庞大,却不敢靠近秦良玉守卫的石砫。】

  【秦良玉作为石砫土司,则将自己境内治理的井井有条,逃难百姓多去石砫等,而后得以安居乐业。】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听到那“张献忠攻陷四川,于成都称帝”,不由得又是一声叹息。

  而后再听到秦良玉的所行所为,仍是不由得一叹。

  但却是感慨赞叹——

  “当真不容易啊。”

  逆战反王,怎么不是逆战反王呢,如此艰难,又如此坚定血性!

  也难怪这位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其所行所为,确自当如是。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这是崇祯皇帝为秦良玉御制的四首诗,还有后世的诸多评价——】

  【“良玉以巾帼效命疆场,古所未有也,迹其忠忱武略,足愧须眉已。”】

  【“独如良玉者实难多得,特笔加褒,为女界吐气,即为男子示愧,有心人下笔,固自不苟也。”】

  【还有清朝词人钱枚作《金缕曲》赞颂秦良玉——】

  【明季西川祸,自秦中飞来天狗,毒流兵火。

  石柱天生奇女子,贼胆闻风先堕,早料理夔巫平妥。应念军门无将略,念家山只怕荆襄破。妄男耳,妾之可。

  蛮中遗像谁传播?想沙场弓刀列队,指挥高座。

  一领锦袍殷战血,衬得云鬟婀娜。更飞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飒爽,论题名愧杀宁南左。军国恨,尚眉锁。】

  【到了近代,也有到了近现代,也有许多文人将领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秦良玉。】

  【一代巾帼女将,终是传奇于世。】

  历朝历代下,众多女子听着这诸多称颂与赞扬,竟是不禁心有激荡,更引以为傲。

  实难多得……为女界吐气!

  女子,当真是不容易,而有秦良玉为例,听着这些话,也不禁叫众多女子心中有了一抹奢望。

  为女界吐气,为女界吐气!

  她们也想要如此!

第77章 王贞仪 她们每一个,都是奇迹

  “可是……我们现在还来得及吗?”

  “还能做什么吗?”

  于历朝历代下,有女子不禁发出此疑问。

  而且不止是一个,而是很多个。

  毕竟她们有的已不是豆蔻年华,有的已嫁作人妇,有的已经到知命之年,有的已学成长成……还能再做什么,又能改变些什么吗?一生短暂,余生虽未尽,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剩下的时光里,可有更多时间寻求改变?

  【秦良玉的故事就到这里,接下来,再给大家讲一位女性人物,是清代著名的女科学家。】

  【这位女科学家撰写的《月食解》一文,精辟的阐述了月食发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知识。

  而且她还总结了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和西方筹算法,写下了当时的科普书——

  即《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象数窥余》等等。】

  【并且这位女科学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宇宙宏观与微观结合来理解“天圆地方”这个概念的人物。】

  【除此之外,她还弄清楚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

  并且其写下的《月食解》,不仅语言直白,还有配图,堪称一目了然,同时其他著作还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她就是王贞仪,虽然年仅29岁便因病去世,但王贞仪短暂的一生,却可谓是兼资文武,六艺旁通,博而能精。】

  【王贞仪这简短的二十九年,却已经抵得过大多数人的数十年了。】

  “才年仅29岁的女科学家啊?”

  “这些听着,我都不懂。

  而且才不到三十岁,真算起来,能有所成的也就十几年吧?这也是很了不得了啊。”

  “又认识了一位奇女子……”

  女科学家诶,那其学问得高到什么地步?

  更何况是年仅29岁的年纪?

  【王贞仪于清乾隆三十三年间,生于江宁一个医生家庭。

  其祖父王者辅,字惺斋,曾任丰城知县和宣化知府,精通历算,著述甚丰。】

  【特别是他家藏书丰富,据说有七十五橱,这些书籍对王贞仪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十一岁时,王贞仪随祖母去吉林为祖父奔丧,在宣化府生活了五年。

  后来她又随同祖母和父亲去过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和安徽等地,游览名胜古迹,见闻颇多,也接触到不少社会实际,其间研讨学问,又“学射于蒙古阿将军之夫人,发必中的,骑射如飞”。】

  【从蒙古人学骑射,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通医理,而且其诗质朴无华,情感真挚。】

  【用一位藏书家的评价来形容王贞仪,那就是——“德卿于书,无所不窥,工诗古人辞,尤精天算,贯通中西。

  自古才女如谢道韫、左芬之属能为诗矣,未闻其能文章也;曹大家续汉史矣,宋宣文传周官矣,未闻其通天算也。德卿以一人兼之,可不谓彤管之杓魁青闺之收并乎?”】

  【德卿是王贞仪的字,可见从少年时代起,王贞仪就已经表现出了其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

  一个女子,竟然从蒙古人学习骑射?

  而且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通医理……

  这可不止是会得多了。

  毕竟听天幕之言,这不止是会,也还精。

  短暂二十九年,可真算起来,恐怕从通晓事理开始,大概也就那十几年时光。

  而这时间内,能学习和掌握这么多,又何其容易?

  所以想要做何事,与时间的长短又能有多大干系?

  若是想要去做,大概都是能做得到的吧?

  【可知王贞仪在操持家务之余,仍是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

  【在十七,十八世纪时,我国形成了以梅文鼎,梅珏成为中坚骨干的安徽数学学派。

  祖籍安徽的王贞仪是这一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

  【她在数学研究中,注意吸取包括梅文鼎在内的中西算法之长,改进概括,化繁为简,灵活运用,不受旧方法旧思想的束缚,而且王贞仪在《勾股三角解》中还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

  【“中西固有所异,而亦有所合。

  然其法理之密、心思之微,而未可以忽视。夫益知理求是,何择乎中西?唯各极其兼收之义。”】

  汉朝未央宫。

  刘彻不禁低念着这几句话。

  中西固有所异,而亦有所合……唯各极其兼收之义……

  自从天幕揭开那百年之久的汉人之耻,刘彻便对那“西方”深恶痛绝,也是不禁推拒反感。

  甚至难免有阴暗心思,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有让其消失才是最保险和稳妥的做法。

  虽然能不能做是一回事,但也并不妨碍他如是想。

  毕竟汉人可是传承于大汉,有着“汉人”之称,那就是他大汉的子民,是他大汉延续下去的见证,所以那百年之久的耻辱和奴役,才当真是让人无法忍受,也不能忍受,所以怎能让刘彻不时时刻刻牢记心里,并且异常警惕?

  那自然而然,排斥和反感也必然是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