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180章

作者:木南斐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田胜想着:"这叫什么来着,陶冶情操?"

  “没准儿还能赞誉下我们以后所做的东西,比如首次造出来

  的张纸,若配上一首诗,岂不妙哉?"

  荆元哈哈一笑:"听着呢,师兄!"

  【虽说贺知章仕途一路平顺,但也是因为当官,所以贺知章所作的诗篇其实并不多,不过除了诗歌改革外,他的才华也很有名气,和张若虚,张旭,以及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因为这四人都是当时江浙一带的,而江浙一带在古时候被称为吴中,所以因此而得名。】

  【张若虚就不说了,张旭以狂草著称,被称为“草圣”,传说张旭是因为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所以从中悟出了草书的精髓,而包融则是以擅长文词出名,是当时文坛举足轻重的人,也在朝廷当着大官。】

  【贺知章与这几人齐名,除了他善于写诗外,其书法水平也很高,不过这一时期并不是贺知章凸显的主要是其,毕竟有陈子昂和张若虚在,但这两人去世后,随着初唐发展至盛唐,贺知章的“资历”当然也更是熬出来了。】

  【这里就要说到贺知章的交友广泛,不仅在官场提携了很多人,也和当时的很多文人雅士都成了莫逆之交。】

  【而这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佳话,自然是贺知章和李白的莫逆之交了——要知道贺知章84岁的时候,李白才是42岁,虽然42岁的年纪也不小,但对比贺知章,整整小了一半的寿数,所以两人足以说是莫逆之交。】

  “陛下,现在据说匈奴那边内讧越来越严重了。”

  刘彻一边听天幕说着话,一边听卫青和霍去病等人的回报。

  先前匈奴内部已有人反叛和内讧起来,而他们又将水搅得更浑浊,现又加上这资料库的出现,若是不依附大汉,就只能干看着,那匈奴不急才怪,所以自从资料库出现,以及搞懂其机制之后,刘彻对于匈奴那边,反倒更运筹帷幄了。

  而且对于这匈奴,刘彻如今也是有了更多想法和思虑。

  毕竟如今有了这资料库,其中内容繁多复杂,有太多事情可做,这必然也需要更多的人力,所以这匈奴……

  "这水可还搅得更浑浊。">

  “卫将军,你可懂?”

  霍去病还在思考,卫青看向那最新拟旨的政令,已然想通了关键,随即瞬间神情一肃:“陛下,臣会朝匈奴那边放出消息,尽可能多的传达陛下的宽厚仁慈。"

  刘彻不禁满意点头:"还是卫卿懂朕。"

  离开未央宫后,霍去病不禁追上舅舅,迫不及待的询问道:“刚才陛下是不是要收揽匈奴那边的人心?

  然后好让他们内讧更加厉害,毕竟这不同的想法和意志越来越强烈,则必然会有更多的冲突,那到时候,他们岂不是更坐收渔翁之利?而且与此同时,恐怕还能免费得到更多的免费劳力。

  卫青拍了拍霍去病的脑袋,笑道:“你倒是也不傻。”

  霍去病轻哼:“我好歹也是有名的少年将军——”

  "现在可还不是。"

  霍去病:"……"

  顶着外甥哀怨的目光,卫青又拍了一下霍去病的脑袋:“有这资料库在,以及陛下刚颁布下的政令,以后这聚集过来的各种人才,恐怕会越来越多,所以你可要再多加把劲儿,别被人比下去了才行。"

  “我才不会。”

  霍去病放了话,又想给自己找点底气:“我还应该再变聪明点,至少要像舅舅刚才那样,能立即懂得陛下的想法才行。"

  说着,霍去病看了看天幕:“学诗的话,会不会让我变得更聪明?”那首《咏柳》,听着简单,为什么他就想不出那种形容来?

  【说起贺知章和李白的偶遇,就是在这个年龄段,而这时候李白四十多岁了,还没有个一官半职。

  于是李白就拿了自己写的《蜀道难》给贺知章看,关于李白这部分,我们之后再说。

  总之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难》后,直接惊为天人,甚至大呼李白为“谪仙人”,也就是天上被贬下凡的神仙,这也就是李白“谪仙人”美号的由来,这之后,李白和贺知章就成了莫逆之交。】

  【毕竟两人都是有才华之人,加上先前也说了,贺知章很愿意提携人,也愿意结交文人雅士。】

  【与此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李白和贺知章都爱喝酒,而且是出了名的爱喝酒——两人可是名列

  “酒中八仙”之二,足可见这两位的嗜酒程度,除此之外,关于证实两人爱喝酒的嗜好,这里还不得不再提另外一个人——即杜甫。】

  【因为杜甫还为这事写了一首诗——即《饮中八仙歌》,就是将这“酒中八仙”全都概括在了此诗中。】

  "这诗仙和诗圣竟还是认识的吗?"

  历朝历代下,不少人听到这里,都有些惊讶。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出现在同时朝代下,那当时的盛唐,究竟是如何的繁盛,否则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出众人才?简直单是让人这样一想,都觉得那必然是无比“争奇斗艳”的时代。

  【其中前两句就是描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即贺知章喝醉酒后,骑马都像是坐船一样摇晃,甚至眼睛昏花掉到井底,然后竟然就在井底睡着了。】

  【还有四句是描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意思就是说,李白喝醉酒后能作很多诗,还常常在长安市上喝酒,睡在酒馆里,一次被天子召唤游船,却因为醉酒不肯上船,还自称自己是酒中仙。】

  【其他六人则是李适之,汝阳王李班,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都在此诗中有体现,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同时也生动的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以及放达的精神风貌。】

  “诗人都爱喝酒吗?喝酒就能作出更多诗篇?”

  "那……我们也试试?"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李白也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所以两人除了爱好一样,这性格也差不多,比如贺知章晚年自称为四明狂客,就是四明山上的一名狂客,李白也是喜欢自称为狂客,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其中写的两句就是——“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所以两人非常投缘,为此,贺知章还将李白推荐给了唐玄宗李隆基,然后由此做了官。】【并且因为贺知章的赏识,李白也是很快就名震当时的文坛。】

  【可以说,李白的出众,不止是因为他自身的才华,作为引路人,贺知

  章这位伯乐也是不可少啊。】

  【之后贺知章告老还乡,也可说是衣锦还乡。为此又写下了千古名篇,以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暨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还有《回乡偶书二首(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不过第一首更为出名,因为衣锦还乡后,若是一般的诗人,可能就会写家乡的变化,但贺知章却角度刁钻,用不变的乡音和自身变化的外貌作对比,以此来生动描绘出了漂泊在外,再回到故乡之时,对这岁月和时光的流逝感叹。】

  "笑问客从何处来……"

  李世民不禁点头,这短短四句,当真是值得品鉴。

  这贺知章才华都如此出众,也不知那位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还有那位诗圣杜甫,其才华又是何等的出众?

  不过这两人竟然都是他的后代——李隆基那一时期的,也是让他有些没想到。

  但是想想,倒也是理所当然,并不奇怪,只能说难怪是盛唐之势,能涌现出如此多有才之人,就是越听这唐朝诗人的诗作才华,就越是让李世民起了爱才之心,怎么就不是他这里的?

  尤其是那诗仙和诗圣,真想亲眼目睹一下是何等出众风采。

  不过现下有了这资料库,自他这里开始,唐朝必然能发展得更好,不止是文化发展方面,其他方面同样能够如此。

  【诗歌从初唐转向盛唐,贺知章是非常重要的连接纽带,也是传承初唐文风和理念的重要枢纽,不过这其中,可不止是贺知章一个人的作用和影响,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同样很重要。】

  【并且这位诗人,我们之前也有提到过哦。】

第104章 代表人物

  从天幕提起“唐诗”开始,唐朝众人就有些躁动。古诗词发展的巅峰盛世,甚至“诗”前竟冠上了一个“唐”字!这是何等的荣耀光辉?

  而促成这唐诗的名号,必然是唐朝之下的诗人们,没有人写,又哪里来的这么多佳作诗篇?而且还有那些必背诗词和文章……能有[必背]两个字,那更说明是精品中的精品,谁不想上拥有这样的[必背]标识?

  所以唐朝众人,尤其是文人雅士们,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可都想知道自己究竟会不会出现于天幕口中,或是会不会出现于这资料库诗词模块的相关排名中。

  而按照天幕现在所说,已经从初唐来到了盛唐,目前都是在唐诗发展和改革过程中有过助力的诗人,这下一位也不知道又会说起谁,又会不会说起他们的名字?

  心脏莫名跳得有些快。

  就算比不得那诗仙和诗圣,某些人自认也不差吧?要不然将自己诗作扫描上传到资料库中试试?也不知道会不会得到相关评估和功德值?

  虽说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这诗作文章一出,自然就少不得比对一番,毕竟不止是唐朝,就目前出现的这些诗词篇章等,历朝历代下,已然有不少人开始对比和争论了起来,偏好不一样,对于其他人的说辞自然是有些不服。

  而且就很奇怪,其他相关模块内容,按贡献和影响,目前都有排名出来,但这诗词文章模块,不仅免费开放,竟是还没有排名出来,也不知其后会不会再统一排名?

  “诸位要不要先暂缓争辩?毕竟天幕还未说完……而且这往后也不知道又有多少诗人还未介绍。"

  “倒也是……不过都是同属于大唐之下的文人,这差距怎么就……”

  “哈哈,不如兄台研究研究别的?这资料库中内容繁多,种类也繁多,再加上如今这上面已然是有所动作,也许我们真正的用武之地,可发挥能力的地方,未来将会是更多了。"

  “这也倒是的确如此,兄台说的是,受教了,哈哈。”

  "不过能有如此机会领略这些名传青史的诗人文采,倒也称得上是一大幸事啊。“”也不知道接下来,天幕又会讲到哪一位?"

  【张九龄,还记得这位宰相吗?

  他可是号称盛唐最后一位名

  相,是唐朝著名诗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也可以说是大官里面,诗做得最棒的。】

  【而且张九龄还有个称号,叫“岭南第一人”,他可是广东人,现在广东发展得很好,可不代表古代的广东地带发展得很好,所以张九龄可以说是广东那边的骄傲,好像直到现在,广东那边喝的凉茶,都有叫“张九龄牌”的。】

  【据说是当初张九龄心灰意冷告老还乡之后,身体有些不舒服,所以就自己煮了一些凉茶喝,于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种凉茶叫做“张九龄凉茶”。】

  【那张九龄是怎么有这么高的声望和名气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没身份没背景,空有一身才华,那总得有展现的机会,所以那时候流行找举荐人,这举荐人必须得是有名有才的,有威望的,这样通过举荐,这被举荐人才能一举成名。】

  【而张九龄找到的最有威望的举荐人——就是张说,也就是之前带起贺知章的那位。张说在政坛上当过三次宰相,号称“开元名相”,在文坛上也混迹了三十年,号称“一代文宗”,所以的确是位大佬。】

  【就连李白曾经都想要找张说帮忙举荐一下,可惜连张说的人都没有见到。】唐朝李世民时期。

  天幕提起张九龄时,李世民瞬间就想起来是谁了。

  然后又想起那位接替张九龄的宰相——李林甫……李世民不禁冷哼一声,现下这李林甫应当是已经伏诛了,但这盛唐面貌展现得越多,如今再想起当初的安史之乱,还是仍旧让李世民不由得心生感慨与叹息。

  他看着眼前的小屏幕,看着那诗词栏目中,标记着属于唐朝的诗人名字,尤其于盛唐之际,恐怕还将会出来更多……

  也不知这盛唐再继续下去,又会涌向出何种的面貌以及风采来。

  【张说的确有眼光,这里提一首诗——《次北固山下》,也是初高中必背名篇之一,大家听到这首诗的名字,是不是都有那么一点印象?那这首诗的作者,大家又能想起是哪位诗人吗?是不是又有些没印象?】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湾,现存诗篇共10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首《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火到什么地步?据

  说张说因为特别喜欢这首诗,还把其中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放到了自己的书房中,所以因为此,王湾也一下子就出名了,于是张九龄也找到张说,想得到张说的举荐。】

  【而且很幸运的是,张说的确也很欣赏张九龄,也让张九龄同样因此而受到了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