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28章

作者:木南斐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他说安禄山刚在洛阳称帝,又长期领兵作战,不会一点准备也没有,这应当是用来引诱军队的计策。】

  【也说只有等叛军从远处过来,才有利于速战进攻,而此时军队应该坚守在潼关,而不应该轻率出关去讨伐叛军,这样才是上策,更况且各地的军队还没集中,应该先观察局势,所以实在不能立即去进兵讨伐。】

  【而且不止是哥舒翰,当时唐朝的将领郭子仪,以及李光弼也是极力请求哥舒翰固守潼关,不要贸然出兵进攻。】

  【可唐玄宗和杨国忠呢,不仅不听,还接连派宦官逼其出兵。】

  【结果就是哥舒翰被逼无奈,只能恸哭着出兵,最终在灵宝被安史叛军打败,以至全军覆没,而哥舒翰也做了俘虏。】

  【而也正是因为这场被当作反面教材的伏击战,因为唐玄宗李隆基错估形势,再次听信杨国忠谗言等一系列骚操作,最终使得哥舒翰等将领被俘,造成了人地两失,甚至让这场平叛战争就此急转直下的严重后果!】

  原来那原本两年左右可平定,却最终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乱竟是这么来的!

  李隆基,李隆基……

  这大唐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罪魁祸首,岂不就是他……

  李世民听得简直怒火勃发,恨不得将其取而代之!

  “陛下——”

  房玄龄等人立即劝道:“万望不要动气啊,陛下!!”

  “朕怎能不动气——”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此子简直……简直该死!!”

  难怪后世之人评价他,若是早死就好了。

  若是在大唐全盛时期就此死去,如何能有其后这么多令人又恨又无可奈何之事!!

  唐朝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就那样两次轻易听信了谗言,接连致使两员将领被斩首,进而起用哥舒翰,再次迫使哥舒翰无奈出兵进攻,最终又致使潼关就此失守?!

  潼关!

  那可是潼关!!

  【洛阳,潼关,这两个重镇。】

  【洛阳已经失守,如今潼关也在李隆基的错误决定下,最终也是失守沦陷。】

  【如此,安禄山指挥叛军突破这两个重镇,直取长安!】

  【而在这之前,其实在洛阳沦陷的时候,安禄山因封常清和高仙芝有力固守潼关,一直久攻不下,已然有了回撤的打算,可惜李隆基接连两次听信谗言,根本就不仔细调查,加之又自以为是,错误估计,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在安禄山叛军进攻长安之时,以帝王之尊,异常仓惶且狼狈的率众而逃。】

  【都城长安,也就此失陷!】

  果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自己竟是这样一步步把大唐衰败的吗……

  李隆基只觉得一股气血上涌,只勉强压制了下去。

  可眼眶还是被激得通红,只觉心乱如麻,眼晕耳鸣,又再次不敢看其下大臣将领,他无颜面啊。

  【君储逃亡,安史之乱进入最高峰,随即马嵬兵变,杨国忠杨贵妃等人被处死,而再之后,李隆基最终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由此,李隆基被遥尊为太上皇。】

  【然而李隆基还是留恋皇位的,贪恋皇权带给他的享乐与奢靡,只是当时李隆基已经不得人心,只能被迫交出皇位。】

  【但当是时,皇帝与太上皇同时并存,又分属两地,可谓是各相争斗,以将皇权牢牢握在手中——】

  【仗还在打着,也不妨碍起内讧,今天我把你那里进行渗透与干预,以此减弱影响力,明天你使我这里亲信撤离,逐渐丧失政治权利……总之,一直到这对父子同月相继驾崩,这样皇帝与太上皇并存的格局才最终方告解体。】

  李隆基已经被打击得脸色惨白,毫无血色可言——

  初步听时,还深觉就自此当太上皇罢,免得再搞出什么来,结果……结果他当太上皇竟也还不死心?!

  都致使大唐落得了此种地步,此种结果,李隆基此时也实在不禁想扪心自问,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啊!

  唐朝李世民时期。

  长孙无忌深深皱眉:“这样的情况下,后方还如此不定,那前方战乱……”

  杜如晦直接摇了摇头:“就算八年最终能够将战乱平定,想必这其中定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是也,天幕之前也说了的。

  而一部分代价如何,他们也看到了。

  那这之后呢?

  【封常清,高仙芝于军中将士的高呼喊冤中被斩首,哥舒翰明知出兵进攻是注定的败局之战,却也仍恸哭着去赴死。】

  【还有其他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诸如郭子仪,李光弼等人……】

  【他们死守着大唐,不愿叛,不投降,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这泱泱大唐之荣,身为唐人,死也要死于大唐啊!】

  【昔闻宋朝文天祥《正气歌》——浩然正气存天地,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其中所用十二个典故,唐朝安史之乱占两句——“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秦王宫。

  嬴政轻声低念道:“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先说颜常山,即颜杲卿,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曾是安禄山的部下。】

  【安史之乱发生时,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从弟颜真卿守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然天宝十五载,即公元756年正月,史思明攻打常山郡,颜杲卿向王承业求救未果,只得昼夜防守,拼死作战。】

  【彼时城内兵员短少,寡不敌众,并且御敌物资全部用完,颜杲卿等人整整坚守了八日,却仍是被叛军俘获,送至洛阳,而之后,史思明在攻下常山郡后,又紧接着攻下占领了其他九个地方等。】

  【而颜杲卿等人被送至洛阳,见了安禄山之后,面对安禄山斥责其背叛于他,颜杲卿怒而痛骂——】

  【“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

  【“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从从尔反耶?!”】

  颜家世代朝臣,只为守忠义而死!

  他是大唐的子民,是大唐的将领,只会守着大唐而死,哪里是负于安禄山,背叛安禄山!

  【安禄山由此大怒,命人将颜杲卿绑于天津桥柱上,肢解并吃他的肉。】

  【而直至此时,颜杲卿仍然骂不绝口,于是又命叛贼钩断了他的舌头,并说——“看你还能骂吗!”】

  【最后,颜杲卿于含糊不清的骂声中被害身亡。】

  【而也是这天,颜杲卿的幼子颜诞,侄子颜诩以及袁履谦,也都先后被截去了手脚,而袁履谦见何千年的弟弟就在旁边,便含了口血去喷对方的脸,于是又被更为残忍的施行碎割,甚至连过路的人见了都为之流泪不止。】

  “阿耶,那上面是你啊。”

  颜诞扒着颜杲卿膝头:“阿耶,天幕是不是在夸你。”

  颜杲卿将眼底的湿意眨下去,心疼般揉了揉颜诞的脑袋:“为什么这么说?”

  颜诞歪了歪头,认真道:“因为天幕说,浩然正气存天地啊!”

  “阿耶骂了叛军,阿耶是大英雄!”

  “那你以后要当大英雄吗?”

  颜诞毫不犹豫点头:“要啊!”

  “向阿耶一样,我世唐臣,守忠义!”

  颜杲卿终究还是没忍住眼底的湿意,一把将颜诞抱起来:“我儿说得好!!”

  【为颜常山舌……】

  【为张睢阳齿……】

  【安史之乱后期,唐朝当时仅剩下长江以及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如果睢阳失守,运河阻塞,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而将领张巡,以及许远守着睢阳,兵力最多的时候也不满7000人,城中战前百姓总共有四万余户。】

  【请先记住这几个数字。】

  这是为何?

  李世民的心不禁咚得猛跳了一下。

  李隆基也就此有不好的预感——

  【从公元756年,至公元757年十月,前后十个多月的时间门,总共400余战,仅凭不到7000人的兵力,竟然歼灭叛军12万人!可以说,唐朝的天下能得以保全,全仗睢阳坚守这十个月之久!】

  【他们守住了唐朝的后方,使得朝廷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已完成了恢复并准备到反攻的过程——】

  【于睢阳陷落前一个月已收复都城长安,于睢阳陷落之后的十天又收复了东京洛阳,至此,叛军再也无力南下。】

  终于!

  大唐得以保全!!

  可李世民却说不出一个“好”字。

  这睢阳之坚守,是必然要为之,也是不得已为之,仅凭这些人,前后400余战,局势仍危如累卵啊!!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为张睢阳齿……”

  李世民念着这几个字,只觉一阵心惊肉跳!!

  【十个月之久,叛军将睢阳围得铁桶一般。】

  【张巡与许远都知道,他们不能弃城突围,如果放弃睢阳,则江淮不保,朝廷将失去抗击叛军最重要的财赋和兵员来源,而另一方面来说,军队中残兵不少,也支撑不住他们在强敌的追击之下突围幸存。】

  【所以,守!!他们必须坚守睢阳!!】

  【然而外有叛军包围,其内将士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再后来粮食彻底断绝,就以树皮和纸张充饥,这也吃完,再捉捕鸟雀和老鼠充饥,最后发展至连皮制的铠甲都被煮熟吃掉的地步。】

  【叛军到最后干脆就不进攻了,只等着城内的唐军饿死。】

  【那所有能吃可吃的东西都吃完后,城中的将士该怎么办呢?】

  是啊,该怎么办呢……

  李隆基苍白着脸色,深深望着天幕,他们究竟是怎么坚守了十个月之久的……

  他竟不敢往下想……

  可天幕继续说道——

  【他们开始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