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49章

作者:木南斐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狄青任枢密副使时,朝臣上下一致反对。】

  【毕竟宋朝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在文官眼里,狄青只是个粗鲁武将,低贱的贼配军出身,根本配不上如此高的官职。】

  【而狄青任枢密使四年,还有大臣上奏说狄青家的狗生角,并且多次发光,似有龙兴之兆,污蔑狄青可能要谋反。】

  【又有大臣指责狄青身穿黄衣服指挥家丁避水搬家,意欲“黄袍加身”。】

  【就连京师发水,狄青避家相国寺,也被认为是要夺取皇位的行动!】

  【制诰刘敞上书说:“天下有大忧者,又有大可疑者,今上体平复,大优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这竟是把狄青树立为朝廷最大的威胁!于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可见朝堂之上对狄青的疑虑已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最后嘉祐元年,即公元1056年八月,仅当了四年枢密使的狄青终于被罢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离京出知陈州,可是到达陈州的狄青并没有让满朝众臣放心,每半个月宋廷就会遣中使来,而这名曰抚问,实则却是监视!】

  【于是在这样几乎每日如同活在惊惧之中的情况下,年仅四十九岁的狄青,在到达陈州半年后就抑郁含恨而死。】

  【一代名将啊,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没有在兵刃飞矢之中倒下,没有血染疆场,马革裹尸,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最后死在了文官的猜忌,排挤,以及打击迫害之中!】

  【何其可悲,而大宋朝堂文臣,又何其可笑!可恨!】

  “这宋廷!简直就是个笑话!”

  刘彻叉着腰转磨磨,简直要气死了!

  这什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果真是可笑又可恨!!

  卫青和霍去病等将领更是感触尤甚,何止是愤怒,简直想揪着那些文官的脖领子“问候”几句!

  然后不禁将目光投向眼前的文官们:你们不会也这样吧?!

  文官:放屁!吾等耻于与宋之文官为伍!

  谁要向他们一样!

  他们这些做文官的,也有能力以及胆气亲身上场的好不好!

  【狄青在军队中奋斗,十多年后才显贵起来,而他脸上仍留有刺字,当时宋仁宗也曾劝狄青敷药除掉刺字,可是狄青却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

  【狄青希望能借此继续激励自己,也能激励与鼓励军中将士。】

  【他不以此为辱,坦然面对,并持身立正。】

  【可结果呢,结果这脸上的刺字,却成了文臣集团看不起他的标志!!】

  【就想问一句,你们究竟有什么看不起他的?!你们是亲自上阵杀敌了?还是拼着性命立下战功了?!】

  【看不见将士们奋勇作战,拼死拼活,只敢龟缩于朝堂之上营营苟且,简直与小人,以及鸡鸣狗盗之辈无异!!】

  唰一下!

  宋朝的文官们再一次脸色涨得通红!

  这这……这怎能如此妄下定论?!

  他们怎会犯得上是那等……那等人!!

  这种侮辱,简直……

  正在这时,赵祯幽幽叹了口气:“尔等此时之心情,是否与狄青被冤,以及抑郁而终之心情同样?”

  文臣们……

  文臣们竟一时说不出话来,甚至此时竟也不敢轻易去望向武将们所在的位置。

  【好的,让我们来收收心,继续往下讲——】

  【宋朝到这里,对外的弱势已经很明显了吧,看上去也实在是很弱小,于是呢,倒也不是所有文官都这样。】

  【到了宋神宗时期,就有个宰相冒了出来,他发现了宋朝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问题。】

  【他想要变法图强,想要改变宋朝的现状!】

  【于是乎,就有了“王安石变法”——是的,这个宰相就叫王安石,所以他所提倡与改变的,就叫“王安石变法”。】

  听到这里,赵匡胤的心还是再次忍不住,稍微往上提了那么一点点……

  就是说,有没有可能……

  宋朝,有没有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一下?

  【变法,就好像爱情一样,遇到那个对的人,才能碰撞出火花——】

  【就比如商鞅变法,碰到了决心图强改革的秦孝公,于是碰撞出了“激情变革”的火花,促使秦国做大做强。】

  商鞅:“……???”

  秦孝公:“……???”

  虽然但是,嬴政不禁点了点头,却是如此,秦国才得以越发的强悍起来。

  【王安石也比较幸运,因为宋神宗的确是个有理想的人,他全力支持变法,也期待大宋能够变强。】

  好!好啊!!

  赵匡胤简直要感激涕零了,终于出了个“有理想”,期待大宋变强的皇帝了。

  他是真的希望——

  【但是吧。】

  但是?!

  不不,不要但是!

  赵匡胤瞬间一哽,心脏也几乎梗住,为什么又来但是!

  他不要但是……

  这回不是感激涕零,而是要心塞欲涕了。

  【王安石的变法很激进,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这让宋神宗也开始有些压不住,于是就开始动摇。】

  【这里简单说一下——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涉及当时宋朝的税收,兵役,农业等各个方面,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几乎都得罪光了,你看看,两头都得罪,谁能支持变法?又有多少人愿意支持呢?】

  【而我们熟知的宋朝文人,就比如苏轼一家,以及欧阳修,对此都很有意见,哦对了,欧阳修,之前看不起狄青,反对狄青升任枢密副使的文官中,也有他,所以啊,有时候看文豪,不要只看他文采好,还要多看看别的点哦。】

  苏轼一家:“……”

  欧阳修:“……”

  赵匡胤更是无言!沉默!

  五味杂陈,满心苦涩与难受!

  难受啊!!

  【再给大家补充个知识点——】

  【王安石,欧阳修,以及苏轼一家不都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人吗,这唐宋八大家里,大概就只有柳宗元和韩愈对王安石变法没什么意见了,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唐朝人,哈哈哈,也挺好笑的是不是。】

  【不过唐宋八大家里,苏轼虽然对变法有意见,但也是反对变法中激进的一面,而与此同时,他其实也支持变法中有利于民的一面。】

  【所以若真算起来,苏轼约等于是个中立派。】

  赵匡胤:“……”

  哈哈……他娘的怎么可能笑得出来!

  【好的,话再说回来——】

  【要说王安石变法能实施下去,真的少不了宋神宗的支持,哪怕宋神宗有在动摇,但是……宋神宗还没动摇个结果出来,他动着动着就不动了……宋神宗赵顼,他忧郁而逝啊,才活到38岁就去世了。】

  【也不知道赵光义的血脉是不是真的有毒,反正有那么点作为的宋朝皇帝,基本都早死。】

  赵光义:“……”

  宋神宗赵顼:“……”

  他猛地抽了口气,朕?早死?!

  【对于王安石变法,宋神宗虽然左右摇摆,但也依旧在勉力维持新政。】

  【元丰年间,宋神宗亲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础上,使改革能有所推进。】

  【可是元丰四年,西夏皇室内乱,宋神宗以为有机可乘,但宋军两次战败,宋神宗希望攻夏雪耻,节省“岁赐”的计划彻底破产,于是在元丰八年,即公元1085年,宋神宗赵顼在福宁殿忧郁而逝。】

  【的确是可惜了,宋神宗虽然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但他维持新政,坚持变革的决心基本不变,算是宋朝少有的,有抱负,也算是有作为的皇帝了。】

  【而宋神宗去世之后,失去了皇帝的支持,王安石变法便开始遭受致命的打击。】

  【毕竟能够与他碰撞出火花的人已经没了。】

  赵匡胤捂住心脏。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不该报以期待!

  难道宋朝就要一直如此“积弱”下去吗?

  是天命如此,还是……报应?是他取后周而代之的报应吗?!

  【宋神宗赵顼不是早死了吗,他死的时候,儿子还很小,于是这时候,高太后就出来垂帘听政,帮着处理国家大事。】

  【只是这个高太后,一直都特别不喜欢王安石所提倡的新法。】

  【于是高太后直接将王安石的宰相之职给撸了,换了一个和她同样保守的宰相——这个宰相一上台,就将新法废得一干二净,全面恢复了旧法,而这个新人宰相,大家也都很熟悉……】

  【那个有名的“司马光砸缸”故事,其主角司马光,就是支持旧党,顶替王安石,全面废除新法的新上任宰相,不仅小时候能砸缸,长大后也能搞砸了难得有这么一次机会,能使大宋做强做大的新法变革。】

  【所以说……这果真是从小就能看到大啊。】

  宋朝赵顼时期——

  宋神宗赵顼还没从自己会忧郁而逝的冲击中回过神来,又被这接二连三的消息冲击得头脑发胀。

  而朝堂之下,司马光更是脸色难堪难看。

  他的确是支持维护旧法的,可原来在后世之人眼中,竟是如此看待他的?

  他……搞砸了难得一次能让大宋变强的机会?!

  司马光只觉得脑袋一阵晕眩,这么大的罪责,竟扣在了他的脑袋上……

  【不止如此,司马光还有一件事也颇受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