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77章

作者:木南斐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朱元璋究竟算不算千古一帝,这个颇有争议。】

  【但以此身份开局,确实只有一例。】

  【而且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所行政策确实也有于民有利的一面——】

  【在明朝之前,于元朝的统治下,老百姓可谓是忍受了多年的苛政及战乱,而朱元璋出身最底层,曾过过最苦的日子,所以对于老百姓遭受的苦难,他感同身受。】

  【当然,明朝建立之后,为了让大家不再跑去打仗,朱元璋也必然要实行有利于民的政策——】

  【比如给老百姓减税,重新分田地,恢复生产,减少兵役对百姓的负担等。】

  【同时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各项举措,都可谓是利弊尽显。

  总之,明朝的大部分政治举措,政策制度之始,及其后的延续发展等,朱元璋真的是要“负担”太多。】

  朱元璋:“……”

  老朱使劲挠了挠头,这“利弊尽显”……

  嗨,这叫咱怎么说啊。

  【其他诸多方面的各项举措先放一边,让我们再来回到海禁本身。】

  【知晓朱元璋的出身后,再来看看他当上皇帝之后的海禁举措——这其实源于朱元璋固有的“小农意识”。】

  【毕竟朱元璋是“开局一个碗”的出身,当过叫花子,可谓是历朝历代之中仅有的,出身赤贫的开国皇帝。】

  【所以你猜他这皇帝当得安心踏实,有底气吗?】

  【那底气肯定是有的,毕竟像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仅此一例,他合该骄傲,但肯定也是不安的,毕竟从无到有,从赤贫到坐拥天下,这底下的龙椅,他如何能继续坐得稳?】

  【如果宋朝能算是大一统国家,其实赵匡胤也勉强可以算是半个“布衣出身”,不过他倒不是打天下,而是占天下。】

  【就这样,赵匡胤还要“杯酒释兵权”,那朱元璋可不得多想想办法。】

  朱元璋再次:“……”

  虽然但是,真的要继续说下去吗……

  秦王宫。

  嬴政手指点在桌案上,对那些政治举措以及制度等很是感兴趣。

  希望天幕能好好说说。

  所以这朱元璋,为了维护统治,究竟都做了什么?

  【为了维护统治地位,朱元璋想的办法可太多了——】

  【其一就是,这当皇帝的职业病:总有刁民想害朕!】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如此,朱元璋更是如此。】

  【但是捏,赵匡胤他情商还是比较高的,所有有了“杯酒释兵权”,而朱八八……原名朱重八的朱元璋,可是最底层爬上来的,他都能做皇帝,那其他身份地位的人,自然也能。】

  【就比如那些跟他一起造反的兄弟们。】

  【要是像宋朝赵匡胤一样,哪天跟着他造反的那帮兄弟,也把他从皇帝座位上撸下来怎么办?】

  赵匡胤:“……”

  朱元璋:“……”

  老朱低咳几声,搓了把脸,罢了罢了,说就说吧。

  【于是朱元璋当机立断,将那些跟随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兄弟,也就是明朝的开国大臣们,基本上都给被砍了个干净。】

  【关于朱元璋屠戮功臣的轶事典故,最著名的就是“火烧庆功楼”,以及“胡蓝党案”。】

  明以前历朝历代众人:嘶……

  这一步步打下江山的人,就是狠啊。

  【火烧庆功楼。

  除刘伯温看穿朱元璋之意,跟随朱元璋离开庆功楼外,其余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胡蓝党案,这个要分开说。】

  【其中“胡”指的是胡惟庸,“蓝”指的是大将军蓝玉。】

  【朱元璋以蓝玉案为契机,不仅诛杀了蓝玉一门,连一些公侯在内,一律牵连,而且此为“明初四大案”之一,皆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消灭——认为对明朝统治有威胁的人,而由此所引发的著名四大屠杀案件。】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标震惊诧异地看向朱元璋:“爹?!”

  旁的不说,蓝玉是他太子妃的舅父,且素来与他关系甚好,到底因何事要被诛杀?

  “这……这……”

  朱元璋又想挠头了,现在蓝玉可还没死呢,谁知道他以什么理由诛杀的蓝玉。

  而且真要说起来,蓝玉可是他为标儿——

  【要真说起来,蓝玉之死,其实和朱标的早逝也有一定关系。】

  朱标皱了皱眉,嗯??

  朱元璋一拍大腿,嘿,他就知道!!

  可能他认为这蓝玉是“没用”了吧,哈。

  【朱标可谓是朱元璋的“掌上明珠”,他出生于朱元璋攻打南京期间,于酣战之中的朱元璋,在听到长子的出生之后,竟然高兴的跑到山上去题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所以自其出生,朱元璋始终都对朱标疼爱有加。】

  听到这里,朱标瞬间挠了挠脸,掌上明珠什么的……这天幕也太能用词了。

  倒是朱元璋听得乐呵乐呵的,还煞有其事点点头。

  “掌上明珠”?倒是真真贴切。

  【因这份喜爱和重视,所以朱标自小就被朱元璋当做接班人来培养。】

  【而朱标也确实威望极高,富有执政经验——】

  【朱标二十二岁时,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并且朱标不像朱元璋脾气火爆,他生于安乐,却无纨绔之习,忠厚,能尽心受教,对大臣老师也都十分恭敬。】

  【此外,朱标在做太子期间,看朱元璋杀人太狠,就曾建议施行“宽通平易之政”。】

  【所以有朱元璋做反比,朱标在朝中的拥戴程度可想而知。】

  听到这里,朱元璋不仅觉得没什么,反而还颇为自得的点点头。

  他家标儿,就是好,没得说啊。

  【洪武后期,蓝玉和朱标关系甚好,本来是朱元璋留下辅佐朱标的,可惜朱标早逝。】

  【之后朱元璋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子,可是朱允炆“仁弱”,蓝玉性格又居功自傲,显然不是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能镇得住的,于是朱标逝世不久,朱元璋就把蓝玉也屠戮了,可以说,朱标不死,蓝玉其实也不用死。】

  朱标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

  这么看来,他真要好好“保重”身体才行,毕竟后续影响太大。

  朱元璋和朱棣兄弟几人抓住朱标的手,恳切点头,是啊是啊,大哥!

  马秀英也是叹了口气,又在思量那养生保健之法。

  【当然,蓝玉一门尽皆被处死的原因,肯定是不可能这么就简单的——】

  【首先,蓝玉至少就犯了三大罪。】

  【第一,骄横跋扈,蓝玉屡次统帅大军作战,多次立功,当时朱元璋待他可谓是十分优厚,所以蓝玉渐渐骄傲自满,甚至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使得朱元璋曾多次责备他。】

  【第二,目无法纪,蓝玉的义子多达几百人,而因蓝玉的权势,蓝玉的家人不仅侵占民田,滥杀无辜,而且单蓝玉自身而言,也屡放厥词,自恃有功,专恣横暴,所为多不法,举止傲慢,无人臣礼,还认为朱元璋给他的封赏太低。】

  【第三,意图谋反,锦衣卫指挥使就曾找到蓝玉谋反的证据。】

  【另外蓝玉谋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姻亲叶升被诛,使得蓝玉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感觉。】

  【这大概是促成蓝玉谋反的最有利的证据。】

  【但说起来,虽然蓝玉谋反的动机还是很充分的,但蓝玉到最后也只是有谋反的“动机”,而没有转变成谋反的“事实”,因为朱元璋老谋深算,先发制人,于是蓝玉一党就只有被动挨打,束手待毙的份了。】

  朱元璋不由得冷哼一声,蓝玉!果真是想要谋反吗?!

  朱标也是抿了抿唇,不知该如何去言语。

  【不过话说回来,蓝玉也是挺矛盾的。】

  【因为据史料记载,蓝玉本人可是对朱标忠心耿耿,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朱元璋的一切计划被无情打乱——太子早逝,皇孙年幼,于是朱标的武人集团班底,只能全部被屠戮干净,好为皇太孙铺路。】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概朱元璋也不曾想到,如果蓝玉不死,以蓝玉统领朝廷优势军力而言,在后期皇太孙朱允炆上位后,朱棣想要以燕地一藩之镇起兵,其实胜算是有些渺茫的。】

  【所以只能说,一切缘由皆有因果。】

  朱元璋不由得嘶了一声,搓了搓脑门。

  这可真是……

  啧,纠结啊。

  然后思考再三,不禁看向朱标——

  “若这蓝玉不死……”

  朱标会意,立即正色道:“爹您放心,孩儿自会约束好舅父。”

  “还有那些蓝家人。”

  朱元璋嗯了一声,拍了拍朱标的后背:“咱多想想天幕之前说的百姓。”

  “这是自然的,爹。”

  当下,两人之所以还想要多加宽恕蓝玉,不用过于言说,恐怕尽是想起了他们早夭的,真正的长子嫡孙——朱雄英。

  他们那不到八岁就过早夭折的孙子儿子哎……

  但是现在才十岁不到的朱允炆……两人心中又是齐齐叹气,“仁弱”啊。

  朱标在心底摇了摇头,这皇太孙之位,恐怕与他这个儿子无缘了,更何况他之妻常氏还留下了次子允熥……只是他妻子常氏在生下允熥的当月便逝世,现在允熥……或许可接到他身边,又或是娘的身边亲自来抚养?

  如此思量着,冷不防旁边靠过来一个人影——

  朱棣哼哼着往朱标这里靠,不过倒是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