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48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种田文 系统 爽文 穿越重生

  秦王柱摸了摸脑袋:“这……这比我君父还过分。”

  秦昭襄王最大的黑历史就是诱骗楚怀王入秦后将其囚禁,致使楚怀王在秦国郁郁而终。

  但即便是秦昭襄王,也只是软禁楚怀王,好吃好喝地供着他,只是不准他回国。命令他国国君前来拜见,然后直接杀掉,这也太……

  荀子默默喝了一口米酒。连秦王都认为魏王此举太过,魏王,哼。

  朱襄也默默可了一口米酒压压惊。

  此时礼乐崩坏,一个国君比一个国君寡义无耻。对比来对比去,被中原文明排斥在外的蛮夷秦国国君和楚国国君,居然道德还稍稍高一些了。

  魏王此举居然比战国大魔王、良心深海沟秦昭襄王还令人不屑。

  这是什么让人笑不出来的地狱笑话?

  再喝一口米酒压压惊。

  在原本历史中,魏王会在公元前252年才执杀卫怀君,因为信陵君在公元前253年抑郁而终了。

  魏王猜忌魏无忌,夺走魏无忌的兵权,导致最后一次六国合纵攻秦失败后,一无所有的魏无忌被软禁在魏国,整日以酒消愁,公元前253年病逝。

  魏无忌死后,魏王这才心慌了。

  他知道秦国不来攻打魏王,正是因为信陵君的震慑。

  秦国不是打不过有信陵君的魏国,只是很麻烦,所以先绕开魏国。

  现在信陵君死了,所有魏国贵族都知道,秦国人可能要打过来了。

  魏王在排挤猜忌魏无忌的时候,朝中群臣都认可了。

  虽然有同情魏无忌的人,但他们不能忤逆魏王的意见。而大部分魏国贵族对魏无忌不仅心存嫉妒,也不满信陵君的处事行为。

  信陵君结交朋友和收留门客不看出身,只看才华和自己的眼缘。他常常与一些庶民门客平等相交,连姐夫平原君都曾经对此颇有微词,所以魏国贵族,特别是与信陵君同为魏国公子的一些人,对信陵君就更加不满。

  信陵君每次掌握权力,都会将手下门客安插在重要职位。

  这在战国是惯例。贵族的家臣,就是在贵族得势的时候充当下属的。

  但信陵君那些门客出身不好,比如他带去冲锋陷阵的先锋,居然是个屠狗之辈。魏国贵族不认可这些人站在自己头上,获得自己立不了的功劳。

  所以魏国贵族既敬仰魏无忌,依赖魏无忌,又“瞧不起”魏无忌的处事。

  这一切在魏无忌死后就不一样了。

  魏无忌活着的时候,即便他们对魏无忌不好,秦国攻打过来时,身为魏公子的魏无忌还是会为魏国卖命,所以他们肆无忌惮。

  魏无忌死了,他们就算跪下给魏无忌磕头磕到头破血流,魏无忌也不可能领兵保护魏国了。

  于是魏国朝堂对魏王的不满声音日益加重,魏王的威信一落千丈。

  这时候魏王才病急乱投医,用了执杀卫怀君,立自己女婿为卫国国君,将卫国完全纳入魏国的招数来彰显自己的能力。

  现在魏无忌虽然没死,但跑去为赵国戍边,直言不会再回魏国。魏王的病急乱投医便提前了。

  卫国就那么点地,现在是几国的缓冲地带。魏王就算占领了这一块地方也没有利益,还因为对待卫国国君的野蛮行为而让人不齿。

  “如果这样的行为能让魏王在魏国的威信上升,卿大夫因此支持魏王,那么魏国合该灭亡了。”朱襄点评道。

  荀子颔首,无声认同。

  这不仅是荀子在礼法上不认可魏王。他在礼法上也不认可秦昭襄王,但也说秦昭襄王是个有为国君。

  荀子一向很务实。

  魏王不仅侮辱了自己的名声,还没获得任何好处。这样的愚蠢,如果能让魏国士人认同,那么整个魏国从上到下都很愚蠢,便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荀子有时候对秦王和秦国不满的时候,在心里扒拉一下七国君王,总会无奈地叹口气,然后接受如今不太满意的现实。

  没办法,秦国和秦王是不好,但六国更烂,烂到荀子看不到任何他们会赢的希望。

  甚至说难听些,哪怕他们获得了鬼神相助,战胜了秦国,他们统一天下后,可能也没有荀子现在看在眼中的几个秦王对天下好。

  荀子对鲁儒们也是如此说的。

  如果他们不满意秦王,就去寻一个比秦王更好的国君投靠。

  这个世界不是静止不动的,不可能如鲁儒所想的那样保持原样。

  如果如鲁儒所想的那般,鲁国也就不会灭亡,鲁儒也不会逃亡了。荀子最看不起鲁儒那群把头埋在书堆里,完全逃避现实的懦弱模样。

  不愧是贱儒孟氏的弟子,身上没有半点让人看得起的地方。

  天下总会被统一,七国中有六国一定会很快灭亡。不要心存侥幸。

  所以如果鲁儒们对秦国不满,大可去支持他们看重的国君争夺天下。满口“战争不仁”“诸侯国都是周的分封国不该自相残杀”等完全没有任何用处的大道理,有什么用处?

  无用之言,无用之人,不如死去。

  荀子让朱襄带鲁儒南下,就是用南方的蛮夷去治治他们的脑子,免得他们埋头在竹简木简中,连世界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

  哼,孟氏贱儒也就教书的本事稍稍强一些,正好去教化蛮夷。

  若能让蛮夷学会孟氏贱儒那些软弱,秦军南下的时候造成的杀戮就会小许多。

  荀子喝得微醺后,矜持消失,话匣子打开,拉着朱襄的手,骂起孟氏贱儒来。

  秦王柱本来也有点晕乎乎,准备回寝宫睡觉。他一听到荀子骂人,精神就来了。

  子楚给秦王柱端了一杯加了酸梅汁的水,让秦王柱醒了醒瞌睡。

  秦王柱捧着水杯,全神贯注听荀子骂人。

  蔺贽从袖口里摸出一卷纸和毛笔,毛笔在舌尖上点了几下,无比兴奋地将荀子骂人的话记下来。

  这些都会成为他在朝堂上舌战同僚的素材。

  蔡泽也不由将身体前倾,竖着耳朵听荀子教导。

  子楚看了看友人,也聚精会神听了起来。

  朱襄的双手被荀子抓得紧紧的,听荀子骂人骂得他耳朵都嗡嗡响,唾沫喷了自己一脸,不由哭笑不得。

  这可真的是……

  原来荀子这么讨厌孟子吗?怪不得孟子后世的门徒们也这么讨厌荀子。

  朱襄一边听荀子骂人,一边想起自己学儒时,听到的一些小道消息。

  孟子别看理论很“仁义”,他自己也是个暴脾气,经常与人对喷,骂人特别难听。

  孟子比荀子大一辈,是荀子之前统率儒家的人。孟子在稷下学宫的时候,骂遍众人无敌手,并自诩齐国国君的老师。

  荀子那时候应该在孟子手下求学过。

  孟子和荀子的理论不合,应该在稷下学宫就交锋过。但孟子的喷子功利十足,身手也不差,还压了荀子一辈。在很重视辈分的儒门中,荀子天生比孟子弱一头。

  那时荀子一定被孟子骂过很多次吧?

  朱襄真想看到那一幅画面。

  孟子荀子他都喜欢。如果孟子和荀子对骂,并且对打起来,他就更喜欢了。

  孟子去世得这么早,荀子有了地位之后已经不能与孟子直接对喷,只能写文章遥遥对喷。荀子一定觉得很寂寞吧。

  鲁儒基本都是孟子的门徒。现在鲁儒来到了咸阳学宫,荀子的精神肯定会好许多。

  听,荀子现在骂人骂得多有活力,一定能高寿。

  朱襄将荀子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

  荀子已经喝醉了,都没发现朱襄敷衍的态度。否则他高低会给朱襄来两戒尺。

  荀子骂完人之后,就醉倒了。

  朱襄背起荀子,在秦王柱安排的宫殿住下,服侍荀子入寝。

  秦王柱十分满意这顿饭。他不仅吃到了美味的东西,还看到了不少热闹。

  朱襄离开后,他连热闹都很少看到了。

  哎,自己当太子的时候,群臣也没有那么怕自己啊。怎么现在他们就一副对自己战战兢兢的模样,连热闹都不给自己看了?

  秦王柱晃晃脑袋,那模样像极了嬴小政。

  嬴小政真是集合了前几代秦王所有的“优点”。

  荀子第二日醒来时,朱襄已经醒来。

  朱襄打来水,伺候荀子洗漱,一如曾经两人在家中同住时一样。

  荀子也不因朱襄的身份改变而别扭。

  他坦然地接受了朱襄的伺候后,问起朱襄对鲁儒的看法。

  荀子虽然醉了,但他在醉时的理智很清醒(自认为),记忆也很清晰。

  朱襄道:“他们沉浸在周礼中,以为周礼就是一切,先贤之语不需要更改,看不到世间的变化,这一点很不好。”

  朱襄想起鲁儒与秦始皇在分封制和郡县制上的争斗,以及那几次明明处于下风却非要撩拨秦始皇怒气的“交锋”。

  秦始皇的名声在这交锋中黑透了,但鲁儒又得到了什么?

  他们什么都没得到,这个天下也什么都没得到。

  他们一味与秦始皇斗气,与国与民都没有任何益处。

  如果一家学说对国对民没有任何用处,那这家学说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孔子之后,每一代弟子都在孔子思想上有自己的见解。无论后人是否认可这些见解,但至少每一代贤人都认为根据时代而进行改变是正确的事。”朱襄道,“若是孟子还在,也是不会认这群腐儒为门徒的。”

  荀子冷笑:“正因为孟子死了,他们才敢自称孟子弟子。”

  荀子冷笑后,再次骂道:“这群鲁儒,还不如真正的孟氏贱儒!孟氏贱儒至少还有价值存活在这个世间!”

  朱襄无奈地听荀子又骂那群鲁儒如虫子老鼠,不,连虫子和老鼠都不如了。

  荀子骂完之后,心情好了许多。

  他道:“陪我走一走。”

  朱襄知道荀子有话要与他说,屏退了仆人,与荀子在空空荡荡的宫殿庭院散步。

  为了避免被刺杀,从古至今宫室中就少有栽种树木,只单独建了花园。

  国君不喜欢光秃秃的宫室,大多会去别宫居住。

  所以朱襄总觉得这是没意义的行为。因为宫室里可能被行刺,别宫不也一样?

上一篇:为了和魔尊离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