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兰竹
嬴小政道:“不仅如此,每当我身体稍微有些不舒服,就立刻吃几颗大蒜,出一身汗,立刻就舒服了。”
嬴小政喝着淡茶冲淡嘴里辛辣的味道,继续道:“如果还不舒服,就喝生姜水,吃大葱蘸酱。”
朱襄露出了一个让嬴小政看不懂的微笑。
是谁教坏了政儿把大蒜和大葱当水果吃?哦,是我啊。
去蜀郡的时候,朱襄担心嬴小政生病,所以让他尝试吃生蒜大葱。
没想到嬴小政迅速接受了这个味道,还觉得挺美味,迅速吃习惯了。现在每隔几日不尝一口,就觉得难受。
蒜泥与酱油拌匀,蘸白煮蛋或者白煮肉、白灼虾吃就罢了,蘸大葱吃,连朱襄都震惊了。
大葱蘸蒜泥,这是什么牛逼的吃法?
嬴小政这么吃,即便随时喝着淡茶或者花茶清新口气,也难免在进食后带着一段时间浓烈味道。
朱襄和雪姬倒是不在乎,只要政儿健康就好。
但未来那群和政儿面对面的朝臣……
呃,谁敢说秦王嘴里有大蒜和大葱的味道?
现在韭菜是北方最重要的蔬菜,当韭菜割头茬的时候,秦王和卿大夫各个都满嘴韭菜味,他们也很习惯。
现在甚至有些人都没有刷牙的习惯,口中有味道太正常。
这样看来,自家政儿并没有什么问题。
陕西人本来就爱吃生蒜,政儿是一个很纯粹的陕西美少年。
朱襄迅速从“震惊!始皇崽满口蒜味!”转变心态,变成“政儿这样很正常”。
没事,将来他引领咸阳贵族生嚼大蒜的时尚潮流,提前让老陕人爱上生嚼大蒜,这样就没问题了。
“舅父,你一定在想什么很奇怪的事。”嬴小政吃完最后一瓣蒜,喝了一口茶,又从袖口里摸出一袋小鱼干,窸窸窣窣吃起来。
朱襄立刻伸手,抢了嬴小政一半小鱼干。
生蒜他只吃一颗,小鱼干就要多吃一些。
这些小鱼干都是海鱼,洗干净后开膛破肚去除内脏,控干水分,用椒盐腌制一个时辰,然后晒干。
待想吃的时候,可以拿锅干烙,也可以用柏树枝熏烤,味道各有千秋。
朱襄改良东瓯渔民的鱼干做法后,李牧触类旁通学会了做鱼干虾干,甚至还抓过一次章鱼做章鱼干。
李牧带给嬴小政一次椒盐小鱼干,嬴小政就爱上了这个味道。现在各种椒盐味的海鲜小零食,成了嬴小政处理公务时填肚子的最爱。
“舅母还给我做了许多蔬菜干蘑菇干和果脯,说要荤素结合。”嬴小政叼着小鱼干,一脸生无可恋,“真难吃啊。”
朱襄道:“别挑食。不喜欢蔬菜干蘑菇干和果脯,就吃新鲜的。”
嬴小政道:“我一日三餐有吃新鲜的蔬菜。”
朱襄道:“吃小鱼干的时候啃个果子又不难。”
嬴小政道:“行,舅父你一定要和舅母好好说说,我宁愿啃果子。”
朱襄失笑:“好。”雪姬做的蔬菜干蘑菇干究竟有多难吃?把政儿逼得都向自己诉苦了。
朱襄到蒙武府邸,蒙武却不在。
他耐不住性子,见李牧和王翦在百越打得火热,自己也南下“剿匪”去了。
百越人少,也不知道他入山之后,能不能寻得山人的踪迹。
即使寻不到,初夏山中草木茂盛,猎物繁多。他带着秦军去打猎,这次出兵也不会亏,权当是军事演习了。
嬴小政恶意猜测:“我看蒙武就是冲着打猎去的。”
如今镇守一郡之长官,军政一把抓,在任时权力与封君差不多。郡守按捺不住性子,以剿匪名义带兵打猎很是常见。
朱襄道:“有你在这里,他不敢如此。不过政儿,不叫蒙武伯父了?”
嬴小政道:“不是我不叫,是他们不敢认了。老师说我已经足岁十岁,不可再被当作孩提对待。这些伯父叔父将来都会成为我的臣子,所以现在就应该尊重我。”
嬴小政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即便当了秦王,‘老师’二字还是可以喊的。这样一来,不知道蔺伯父会不会生气。”
朱襄哭笑不得:“他生什么气?你叫李牧老师,叫他蔺卿?你也可以叫他一声先生。”
嬴小政笑道:“不要,我就叫他蔺卿,就让他生气。蔡伯父倒是怎样都不会生气。”
“你蔡伯父脾气好,好好对他。”朱襄道,“我几个挚友中,只有你蔡伯父最为稳妥。”
嬴小政腹诽,舅父,你还好意思说?
“老师说,将来我当了秦王,最好也别再叫他老师。他自己能谨言慎行,但李氏族人恐怕不一定都有远见。”嬴小政道,“老师居然开始教导我为君之道了?”
朱襄道:“李牧内政能力不一定比带兵打仗差。”
嬴小政道:“哦?那我可以让蔡伯父和老师换着当相国?”
朱襄道:“再加一个蔺礼,三人可以在相国和丞相位置上轮流做,让他们相互牵制。正好他们三人执政理念不同。”
即便是挚友,执政理念不同,各自背后家族不同,在朝堂上也是会互相牵制的。
嬴小政嫌弃道:“不要。蔺伯父当相国,总觉得会让秦国丢脸。”
朱襄大笑。
不过别看嬴小政现在嫌弃蔺贽,除朱襄和雪姬外,他如今最亲近的人就是蔺贽,将蔺贽当作半个自己人。蔺贽在嬴小政心中地位,恐怕比子楚还高一些。
两人一边聊天一边换衣服。朱襄本来有些劳累,换好衣服,梳洗一番后又清醒了。
他见到蒙武府邸别院中有竹林,立刻兴致勃勃去挖笋。
春笋虽好,夏初竹林中满地都是的笋,味道也不会差。
夏初竹林的笋虽多,一场雨便全长了起来,需要等许久才能再吃到新笋。
现在天空虽阴沉沉的,鄂邑已经半月没下雨,竹林里的笋子都没冒头,正是吃笋的时候。
朱襄挖完笋后,直接堆竹叶竹节生火,取一半笋壳的新笋埋进去煨熟,另一半切片与莼菜做羹。
这是朱襄与同事结伴出差时,同事教会他的吃法,还和他提了两个典故。
第一个竹叶煨竹笋叫“傍林鲜”,第二个莼菜竹笋汤叫“玉带羹”,都是《山家清供》里的“文人菜”,前者似乎和苏轼与其“胸有成竹”的表兄文同有关。
吃的东西和东坡居士有关,好像一点都不惊讶呢。
朱襄一边做竹笋,一边想将东坡居士的故事讲给嬴小政听。
但他在脑海里琢磨了许久,即便把苏东坡改成春秋某小国士大夫,也实在是难以解释苏东坡如何贬官到如今荒无人烟的蛮夷之地,兴文教,寻美食。若只换作某士人到处旅游,又失了故事的趣味,便只好作罢。
朱襄心生遗憾,所幸竹笋味美,弥补了他的遗憾。
听了朱襄对这竹笋做法高雅的评价,嬴小政先评价“鲜”,然后补充,“我还是觉得竹笋和肉混做更美味”。
朱襄差点喷竹笋。
好了,东坡先生震怒。竹笋与肉混做,是以小人坏君子!异端!
“好,你想吃什么加竹笋的肉菜?”朱襄问道。
嬴小政立刻点菜:“竹笋烧鸡竹笋烧牛肉竹笋烧……”
朱襄制止:“等等,竹笋烧牛肉?秦国应该禁止民间私自宰杀耕牛吧?”
嬴小政眨巴眨巴眼睛:“老师从东瓯买来的牛,和耕牛有什么关系?”
朱襄无语:“政儿,这里是南郡,李牧还能把从东瓯抢来的牛送往鄂邑?何况我怎么不知道东瓯擅长养牛了?”
东瓯都还没开始推行牛耕!
嬴小政又眨巴眨巴眼睛:“山间也有野牛啊。或许是蒙伯父从山里抓的。”
朱襄:“……”
知法犯法的嬴小政小朋友,这时候你就叫蒙武“伯父”了?!
第137章 烟笋烧牛腩
嬴小政还是吃上了牛肉。
牛是蒙武家的。蒙武身为南郡郡守,在当地拥有许多田庄,自然也拥有许多牛。
秦国在南郡推广牛耕。官府饲养耕牛,在需春耕时低价租借给农人。
若是遇到鼓励耕种的时候,比如现在,官府免费为农人提供耕牛,只是需要签字画押,如果耕牛出事需要以劳役抵债。
蒙武身为郡守,不需要用公家的牛,自家牛很多。嬴小政别说吃一头,就是想宰十头八头,蒙家的家仆都会殷勤奉上。
如果蒙武在这里,嬴小政主动叫他一声“蒙伯父”,他一定会把所有耕牛都送给嬴小政,自己花巨额资金重新购买耕牛。
当然,如果发生这种事,朱襄会对蒙武说一声“滚”,然后仍旧只牵走一头够吃的小牛。
蒙武就像是嗅着味一样,明明已经南下,在朱襄到达他家第二日,正在他家竹林最多的别庄熏烤笋干的时候,就回来了。
他回来的时候,朱襄的家仆与他的家仆一起,正在后厨杀他家的牛。
嬴小政还问他:“蒙伯父,我吃的牛是你从百越抢来的战利品,不是耕牛,所以没有触犯秦律对不对?”
蒙武还没回答,朱襄没好气道:“啊对对对对,都是百越的,全是百越的,是蒙武抢百越的。蒙武你愣着干什么?赶紧过来帮我。”
满头雾水的蒙武刚换了一身衣服,衣服上又全是灰了。
“你在干什么?”蒙武一边干活一边询问。
朱襄道:“熏笋干,给政儿做烟笋烧牛腩。烧牛腩,还是得用烟笋味道才最好。你想吃点什么?”
蒙武道:“随意,我什么都能吃。”
朱襄坏笑道:“竹林中的竹虫炸着吃很美味,要吃吗?”
蒙武:“……”
他给了朱襄一个“你说呢?!”的眼神。
朱襄大笑。
朱襄最终将菜单定为笋尖烧鸡公、烟笋烧牛腩、笋片炒猪肉三道肉菜。
做笋片炒猪肉的时候,朱襄想起又有一件和苏东坡有关的趣事。
上一篇:为了和魔尊离婚
下一篇:重生后偏执女主想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