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67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种田文 系统 爽文 穿越重生

  懂了懂了,一举例子就懂了。

  朱襄道;“就是我,如果没有来到那片田地旁,也说不出如何耕种的细节,只能进行大致的指导。这也和行军打仗一样。”

  廉颇再次插嘴:“就像是我再厉害,让我在汉中指挥秦军在南越打仗,我也两眼一抹黑。我连南越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群臣再次使劲点头,并且给了廉老将军一个惊讶的眼神。

  没想到廉老将军不仅是顶尖的将帅,还有相邦辅政之才啊。

  荀子瞥了廉颇一眼。

  廉颇相邦辅政之才可能有吧。但廉颇现在说话的本事,是他当初假惺惺说不愿意替秦国带兵,跑咸阳学宫里教学生练出来的。

  自从白起再次病倒回乡后,前来咸阳学宫教授兵法的人几乎没有了,他应该和秦王提一提,兵法还是得继续教,多引入一个学派,才能让那些又开始闹分封制和周礼复古的人安静下来。

  现在是秦国的时代,将来是秦朝的时代。周礼会发展成秦礼,这是不可改变的大势。

  儒家弟子应该在这大势中努力规正前行的方向,让前行的方向趋近儒家的理想,而不是试图逆大势而行。

  廉颇仗着自己年纪大资历老,即使他不是在秦国的老资历,也可倚老卖老让秦国一众卿大夫安静听他说话。

  李牧就低调许多,一直沉默,一言未发。

  廉颇和朱襄一唱一和,秦王子楚不断表示赞同,把此事的基调定了下来。

  这一次收获之后,秦王子楚会亲自巡视关中关东之地,改变一些比较僵化的施政方针。

  至于怎么改变,就要秦王和他的卿大夫们自己琢磨了。

  这很难。

  他们需要把种植的自主权交给农人,但农人又是目光短浅,很容易跟风的,所以秦国又得帮农人规划种植结构。

  秦国可以以收税的方式来让农人种麦种稻种粟种粟,保护主粮种植的基本盘。剩下来的杂粮,就只能靠引导。

  朱襄建议,秦国各地都有供养秦王的王庄别苑。可以在王庄别苑中种植一些杂粮,然后以较高比例的杂粮换较低比例的粟、稻米、小麦、菽等容易储存的粮食,比如三比一到五比一这个比例就很合适。

  农人觉得划算,就会用吃惯了的主粮换取这些没吃惯的杂粮。待他们吃过几次,习以为常后,就可能自己种植。

  比起秦国强制推广,让农人们先适应杂粮的味道,知道杂粮如何吃,或许更容易提高农人们种植杂粮的积极性。

  而且杂粮储藏不易,王庄别苑种植了大量杂粮也不好储存。有大量农人来换取不好储存的粮食,也可以解决储存的难题。

  朱襄道:“这个建议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一些农人可能觉得划算,大量换取杂粮,结果杂粮霉烂,所以要限制每个农人换取的额度,正好可以说是君上对庶人的恩赐;第二,会有富户看到商机,用较低比例的杂粮换取农人手中的主粮,甚至强买强卖。”

  秦王子楚道:“寡人以诏令规定,若以杂粮换主粮,必须按照与寡人王庄别院兑换粮食同等或者更低的比例。”

  朱襄拱手道;“君上英明。”

  秦王子楚扫视了众卿大夫一眼,道:“众卿家里的粮食肯定多得吃不完,寡人希望你们不要占这点小便宜。”

  一众卿大夫忙称不敢。

  秦王子楚道:“若你们家人族人做此等事,寡人会在杀了他们之后,追究你们管教不力之责。”

  一众卿大夫忙保证自己一定会约束好家人族人。

  秦王子楚之后下诏,将秦王室土地上种杂粮换主粮的事交予正在咸阳学宫教导学生和著书立说的许明。

  农家人最重农人,许明又惯来老成持重,还曾经跟随朱襄多年,最适合做此事。

  他又点了一位秦国宗室,和上卿蒙骜一起监督秦国市场,以免富户胡乱掺和,将好事变作坏事。

  谁都知道,秦王子楚和长平君朱襄嘴上说的是富户,实际上是敲打秦国的贵族士人。

  蒙骜自从廉颇和李牧入秦之后,又有王翦崭露头角,便没有再带兵,安心写信督促儿子和孙儿上进。

  当蒙恬立下战功之后,蒙骜几乎把咸阳城每一个有交情的人的门都敲遍,以各种借口炫耀孙儿。

  蒙骜的挚友叫隗状,是一个很低调温和的人。

  在蒙骜炫耀过几次之后,这位低调温和的老实人隗状,居然拿着扫帚把蒙骜打了出来。

  看着隗状挥舞扫帚虎虎生威的模样,就知道隗状年轻时应当也是战场一把好手。

  现在蒙骜被重用,推举了自己的老实人朋友一同去监督百官。

  隗状不仅没有感谢蒙骜,还气得不行。

  他只想低调地当上卿当到寿终正寝,一点都不想和群臣作对。这友人不能要了!

  朱襄听到隗状的名字后,多看了隗状一眼。

  隗状,原本历史中无人知晓,后来挖出了文物,发现他是秦始皇时期丞相之一。

  秦国置相国(即相邦),相国之下有左右丞相。秦朝建立之后废相国之位,保留左右丞相。吕不韦曾任相国,李斯曾任丞相,其实秦王政到秦始皇时期,还有其他丞相。

  李斯任廷尉时,秦始皇的丞相就是隗状和王绾。他们二人同上书分封秦王子,与李斯政见相左。

  不过虽然他们与李斯意见不同,但秦始皇做出决定之后,这两人非常积极地支持秦始皇。隗状和王绾先提议神化秦始皇的功绩,并加强皇帝专制集权;之后隗状主抓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就是他在执行;王绾巡视全国,进行郡县制的改革。

  所以虽然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货币等是李斯总结提出,但大部分事不是李斯所做,李斯只是提议者。两位老丞相才是实施者。

  待隗状去世之后,李斯才补上隗状的丞相之位;王绾死后,冯去疾当上了秦国丞相。

  李斯虽位列冯去疾之后,但政务以李斯为主,冯去疾只是类似于如今荀子的地位。

  然后,李斯把秦国治理得一塌糊涂,矛盾四起。

  朱襄看着隗状走了一会儿神,在心里吐槽原本历史中的李斯或许很有本事,但本事可能不在治理一个结束战乱的国家上。

  秦王子楚注意到了朱襄的视线,立刻夸赞了隗状。

  等换下了秦王的衣冠后,子楚好奇道:“你认识隗状?我都不怎么认识。”

  朱襄道:“听说过,是个在经济上有些见识的人。”

  子楚道:“既然你都夸奖他,那他肯定有些本事。”

  朱襄哭笑不得:“不一定。我也了解的不多。”

  隗状在史书中记载不多,甚至在《史记》中的名字都错了,还是后世挖出了文物,才知道他叫隗状,不叫隗林。所以他有几分本事,朱襄真不知道。

  但能在秦始皇时期当丞相,本事肯定还是比普通卿大夫大一些。

  子楚道:“我观察他一段时日,若他真有本事,等蔡泽再威胁我要辞去相位,我就派隗状去给蔡泽帮忙。”

  具体职位可以之后想,就是给相国帮忙。历代秦王压榨人都有一套。

  朱襄道:“我看你还不如把李牧直接提拔去当相国。反正秦国将军多得是,谁去南越都行。”

  李牧道:“朱襄,别逼我。”

  朱襄好奇道:“如果我逼你会如何?”

  李牧道:“我会将你在南越做过的事一五一十告知荀子。”

  朱襄:“……”

  子楚捧腹大笑:“告,赶紧告,寡人支持你!”

  朱襄咬牙切齿。他本想说李牧随意告,自己在南越又没做过会让荀子揍他的坏事。

  但他又想了想,有些不确定自己真的没有做过会让荀子揍他的坏事,不由犹豫了。

  “不管你们了,我去伺候荀子和廉公。夏同、李牧,你们二人的饭菜自己解决。”

  子楚和李牧对视一眼,跟上朱襄的脚步。

  朱襄能下厨的时候,他们自己解决饭菜是不可能的。荀子和廉公又不缺自己这双筷子,当然是一同去蹭饭。

  至于秦王跑到丞相和大将军那里去蹭饭。这时候还有什么秦王什么丞相大将军,只是长辈晚辈而已。

  荀子看见朱襄和子楚两个令他头疼的人一起走来,一旁的李牧满脸歉意,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

  荀子问道:“朱襄,你休息够了?”

  朱襄不明所以:“休息?啊,休息够了。”

  荀子道:“过来。”

  朱襄走过去。

  荀子问道:“你离开这些年,可有好好读书?我来考你。”

  他从袖子里拿出戒尺。

  朱襄:“……”等等,怎么突然考校起功课了!

  廉颇连忙把子楚和李牧拉到一边,给两人抓了两把炒南瓜子,兴致勃勃看着朱襄被考。

  朱襄从嬴小政离开吴郡之后,因为事务繁忙,就没有好好读过书;去送别春申君这一路,更加无法读书。

  朱襄本来想靠自己的记忆和见识糊弄过去,但荀子是什么人?他总能抓住朱襄的错漏。

  荀子举起了戒尺,朱襄伸出手掌,那坦然到破罐子破摔的神色……

  李牧叹气:“政儿就是这样和朱襄完全学坏了。”

  子楚使劲点头。没错没错。政儿认错的时候就是这样。

  廉颇却摇头。政儿比朱襄好多了。

  遥远的吴郡,已经到达郡守府,开始处理堆积如山公务的嬴小政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他气鼓鼓把笔往地上一丢,大骂道:“舅父究竟在做什么?怎么还没回来!”

  处理政务很简单,但舅母让自己教导成蟜读书,嬴小政快撑不住啦!

第206章 始皇崽教弟

  子楚本来想把嬴小政多留一段时间,检查一下嬴小政学习情况,教导他如何当秦王。

  结果他刚开始考,嬴小政就开始念,君父你这样不行啊,君父你那样不好啊,君父你看我这样做才是对的。

  子楚拳头硬了。

  如果不是蔺贽和蔡泽一左一右拉着子楚,“君上算了算了”,还有华阳太后闻讯赶来护着嬴小政哭,夏太后随后也赶来劝说,嬴小政这秦太子估计就要被罚了。

  荀子把嬴小政狠狠骂了一顿。

  身为太子,应该尊重君王,这是君臣之道;身为儿子,应该尊重父亲,这是父子之道。

  嬴小政是朱襄亲手带大的孩子,世人对嬴小政的评价,就是对朱襄的评价。嬴小政这表现,岂不是说朱襄把嬴小政教成了一个不忠不孝之人?

上一篇:为了和魔尊离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