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71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种田文 系统 爽文 穿越重生

  现在项城被秦军大军所包围,还有项燕的溃兵阻隔,他怎么可能突围?

  若他能突围,何至于与项燕失去联系?

  这群人打的主意,不过就是想骗自己开城门,然后自己被俘虏,他们顺势投降。

  众卿大夫立刻跪地发誓,自己没有这个想法。

  楚王启瞥了众人一眼,道:“若想逃,寡人可开城门,让尔等先逃。”

  楚王启说出此言后,说要逃走的人立刻噤声。

  谁先逃出去,谁就成为靶子,他们才不傻。

  楚王启深深叹了一口气。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坚守城池到城破,然后战死;一条路是守城兵卒倾巢而出,自己混在其中逃出去,到北边继续抗秦。

  但楚国的国土面积就这么点大,还几乎全是平原地带。项城已经是最中心的城池。

  他往北与秦国关东毗邻,往南全是南秦军队控制的地盘。天下除了楚国就只有秦国,他又能往哪里逃?

  就在楚王启为难的时候,溃兵居然在项城城墙上生生砍出了一条口子。

  虽然守城兵卒用弓弩逼退溃兵,很快就运送石土将城墙缺口堵上,城中的士气难免变得更低了。

  楚王启没有再到城墙上。他将自己关在了宫殿中,捂着头思考自己的后路。

  这时,李牧派人在城墙下送信。

  守城将领让人用绳索吊着竹篮把信吊了上去,送给了楚王启。

  这信当然是劝降信。

  “我知楚王想要为楚国殉,但请楚王留下楚王宫所存典籍。楚国八百年,过往皆在典籍中,楚王可为楚国殉,楚国的过去不该为楚国殉。”

  楚王启看到信后愕然无比,他失声笑道:“这是劝降?”

  他笑得直抹眼泪,都笑咳嗽了。

  “不愧是朱襄公的友人,非寻常将军。”楚王启确实想一把火烧了楚王宫,看到李牧的信后,他被说服了。

  既然秦国没有想过焚毁楚国的过往,那自己怎么能把楚国的过往焚毁?

  楚国虽灭,过往犹存。那些过往都在他从陈都搬来的一屋子典籍中。

  楚王启的心突然通透了。

  他想到了自己能做的事。

  项燕还在想如何入城保护楚王启逃走时,楚王启给李牧递了投降的文书。

  “寡人可降,只请勿伤国人。”

  李牧接到楚王启的信后长叹一声,对秦军下令,入城后不可掠夺。他会整理城中财物,悉数分发给秦军。

  李牧带兵向来大方,他的兵不需要破城后掳掠也能积攒大笔财富,所以他所带的兵军纪十分不错。

  蒙恬乐呵得就像是一个初上战场的小兵似的,身为副将却去亲自传令。

  秦军上下得到命令后没什么反应。

  他们跟随李牧十几年,破城就再没劫掠过,将军不强调也会这么做。

  劫掠还可能自己受伤死亡,等着武成君给他们分东西,分得的财物才更多。

  李牧向军队下令之后,又出面劝降城下楚国溃兵,并打开一条通道,让不愿投降的溃兵离开。

  项燕惊讶无比。

  这些溃兵将来组织起来,都能继续抗秦。自白起首推歼灭战后,其他六国有样学样,都知道不能给敌人留下有生力量,能杀多少人就杀多少人。何况秦国的军功制可是人头制!李牧居然将溃兵放走,岂不是放虎归山?!

  项燕看不懂李牧现在所做的决定。

  但李牧给他留了一条生路,他抬头看了一眼城墙,还是顺着那条生路离开了。

  他见李牧此举,就知道楚王肯定要投降。那么他也就没必要再留在这里。

  项燕决定回到陈都,聚集溃兵,推举一位楚国宗室为王,继续抵抗秦国。

  “将军,你给楚王展现的诚意太大了,他出尔反尔该如何是好?”蒙恬也有些不解。

  李牧摇头道:“我本来入城就不会劫掠,算不上诚意。至于放过溃兵……呵,溃兵砍了一天城墙已经力竭,他们本来就已经无用,该被驱离战场,以免干扰秦军攻城。”

  蒙恬道:“给溃兵留一条生路逃走的原因,是不让溃兵消耗秦军?”

  李牧露出赞许的笑容:“现在拿下项城才是要事。拿下项城,楚国残余城池就能被轻易攻破。若有残兵到其他城池,也不过是将我们轻易击败项燕,和楚王已经投降的消息传过去,极大地削弱敌人士气而已。”

  蒙恬再次受教。看来打仗也不能一味歼灭。

  秦军自己派人去宣扬项燕已败、楚王已降的效率,哪有这群溃兵四处逃窜宣扬的效率高?

  何况他们都吓破了胆,不知道会给秦军编排什么比现实更神奇的事迹,比秦军实话实说更能吓到人。

  蒙恬在心中的小本本记下。他在武成君这里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就是为主将者不会着眼于一场战役。主将在开战前就要决定好既定目标,每一场战役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这就是全局观。

  蒙恬仰头看着四十过半,仍旧意气风发的将军,心中充满了向往。

  我将来也要成为这样的名将!

  李牧道:“不过我相信熊启,他既然说要投降,还开出了‘勿伤国人’的条件,就是真的想降了。”

  蒙恬点头。

  如李牧所料,楚王启在看到溃兵被秦军放走之后,真的率领卿大夫出城投降。

  他不仅为李牧奉上了降书,还给楚人发布诏令,让他们投降秦国。

  秦国已经尽取天下,只剩下楚国这少许几块地。秦代周的格局已经形成,楚人再抵抗也不过是徒增伤亡。

  楚王可以为楚国殉,但楚人不需要。他们可以成为秦人。

  楚王启又给秦王政写信,希望秦王政能成为一个爱民勤政的贤明君王,成为天下人的明君。

  “你如果去咸阳,可以富贵终老。”李牧道。

  他明白自家学生的性格。对韩王、齐王等国君,政儿是捏着鼻子对他们好,迟早会悄悄折腾他们。

  楚王启这样身上有闪光点的国君,政儿会真的保他一生荣华富贵。

  楚王启道:“纵观六国,无一位国君殉国。总该有一位国君,让后世人对这个时代的落幕多一分敬意。”

  他仰头看着楚国的天空:“楚国八百年,末代楚王总该有些气节。”

  李牧道:“请楚王放心,我会善待你的家人。你的生母还活着,过得很好。”

  楚王启惊讶地睁大眼睛,然后哭着笑道:“我这一生,唯一愧对的就是亲母。”

  说完,他朝着西北方向跪下叩拜。

  而后起身。

  “武成君,末代楚王愧见祖上,不堪入祖陵。请将寡人葬在春申君身侧。春申君或许不会嫌弃我。”楚王启擦了擦脸上的尘土,系好了头冠,“寡人……我尽力了,春申君应该不会怪我。”

  李牧道:“当然。若楚王顺利继位,与春申君君臣相宜,或许楚国会成为秦国大患。”

  楚王启笑道:“这是我这一生听过的最高的评价了。”

  他取下腰上长剑,叹息道:“此剑为我还是太子时,春申君所赠。”

  楚王启在群臣的哭泣声中,用春申君所赠宝剑自刎,仰面缓缓躺下。

  李牧半跪在楚王启身边,深叹一口气,回头令秦军肃穆默哀,为末代楚王送行。

  “楚王自殉楚国,请楚人勿再抵抗。”李牧对楚国众臣道,“不要辜负楚王牺牲,请诸公去剩余城池劝降。”

  卿大夫皆哭泣着答应。

  楚国此刻还不算被灭,但楚国已灭。

  就算之后有人自称楚王,“末代楚王”这个名号,只会死死地钉在楚王启身上,无人能夺。

  李牧在想,政儿得知此事后该如何应对?

  楚王启这一死,会让他在楚人心中地位变得很高啊。

  ……

  咸阳城在半月后便得到了这个消息。

  秦王政沉默许久,对张良道:“看看楚王,再看看韩王!”

  张良“啪”的一声把手中文书砸在了书案上。

  秦王政收回视线,继续沉思。

  半晌,他道:“就给楚王启和春申君建一座祠堂,将他们供奉起来。”

  张良道:“你不怕他们声望太高?”

  秦王政道:“他们声望高,才能让楚人对楚国更加离心。若春申君不被赐死,若太子启不被废弃,楚国何至于如此?”

  张良木着脸道:“楚国的结果还是会如此,只是秦国会打得困难些而已。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不可阻挡。”

  秦王政道:“当然。”

  秦王政又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发出一声叹息:“六国君王,仅有楚王启还算有些国君的模样。可惜楚王启竟然不是正常继位,而是被项燕拥立。”

  张良眼中也露出些悲哀。

  楚王启这样被将领拥立上位的国君,得位可谓是非常不正了。如果不是楚国有秦国这样的外敌,项燕拥立他当楚王,他楚王的权力肯定会旁落了。

  楚王启继位的时机也不好。他继位的时候,楚国只剩下淮北那一小块地,几乎灭亡的时间就已经摆在了眼前,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

  如楚王启自己所说,他去当这个楚王的时候,就是奔着亡国之君去的。

  如果说公子启从秦国出逃时,那个“楚王”的位置还算吸引人,所以他的选择情有可原。

  但他从魏国再次前往楚国时,就已经完全和利益无关了。

  楚王启确实值得敬佩,也值得与春申君一同被供奉祭拜。

  再看看六国其他国君,一个个天潢贵胄,几乎没有吃过苦,继位十分顺利。就算是赵王偃继位时稍稍起了一些波折,不过几日王位争夺便平息。

  那些国君被国家国民奉养,却不思回报;楚王启生长于秦国,却愿意为楚国殉死。

  真是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