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第一女官 第342章

作者:顾四木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轻松 穿越重生

  只听大堂外又有人叩门而入,这回进来的是两个身穿青色官服的人,进门就大大方方问道:“驿长在吗?我们这里有鱼符,今夜要住一宿官驿。”

  是女子之声。

  郭成双有点愣住,杜审言也不由转头。

  两个女官显然是见多了这种带着些惊讶的注目。

  所以她们才穿着官服进门,又一开始就说明自己有鱼符。

  此时其中一位声音更大了一点:“我们是朝廷太医署派往各州的女医官。听闻孙神医正在庐山,特回过上峰,结伴前来请教的。”

  把自己的来历说的这般清楚明白,像是要给自己更多的底气。

  姜沃闻言含笑。

  还是两个很年轻的女医官呢。

  今夜,倒是很热闹。

第213章 微服下:吏的希望

  夕阳沉入山后,天色已由黄昏转入夜。

  庐山官驿。

  郭成双也没想到,小小庐山官驿,今日能入住两批朝廷官员。

  尤其还有两位只听说过,然从未亲眼见过的女医官。

  但听两位女医提起孙神医来,就了然:“是,是,孙神医前些日子从江州浔阳到了庐山下。”怪道这小小的三等官驿今日这么热闹。

  两位女医官听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也露出笑意道:“是,我们正是先去了浔阳,听闻孙神医已至庐山县,这才又赶过来。天色晚了去拜见神医不敬,就先打听了官驿。”

  听说孙神医确实在庐山下,就放心了。

  姜沃闻言,倒是看了一眼郭成双:两位女医官都是先到浔阳去扑了个空,郭成双却知道的清楚。

  作为约孙神医庐山下相会的人,姜沃笑道:“郭驿长消息很灵通啊。”

  郭成双依旧避讳去看女眷,只答道:“驿站,南来北往的驿夫都要停留,消息自然灵通。”又笑道:“何况我就是庐山县本地人,说来几十年前,这官驿起修时,家祖也曾出过银米,我也是托赖祖宗的福气,才做了驿长。”

  姜沃颔首:是啊,这也是她格外要来一趟三等驿站的原因。

  一二等驿站,多是在要紧官路,且会传递军报、政令。当地州县衙门自然也会派遣官员前去悉心照管。

  但再往下的驿站就不同了。

  毕竟贞观头几年,国库不够丰盈,不足以支撑朝廷全额拨款同时修缮这么多的驿站。朝上房杜二相也灵活得很,表示如果有富户愿意‘为国修驿’,便可入驿为长。

  故而,许多偏远一点的驿站,多是州里富强之家所修。

  之后便顺理成章做了驿长,子孙也可为胥吏。

  姜沃这回离开长安前,给自己的几项规划任务里,就有一条——将来如何更妥善安排人数众多的胥吏体系。

  其实在来到大唐之前,姜沃也分不太清‘官’‘吏’的区别,毕竟这两个词经常连起来用。

  但回来的越久,尤其是在吏部待的越久,姜沃越体会到这两个字的云泥之别。

  她临走前调阅了吏部的数据,也跟狄仁杰认真谈了一回。毕竟狄仁杰曾经扎扎实实去甘肃之地待了四年,有丰富的基层经验——

  至今岁,吏部在册的入品文武官(包括一品到九品的散官),共一万五千三百一十五员。

  但大唐各道各州的胥吏,仅吏部所有统计的,就有二十五六万![1]

  狄仁杰虽没待过吏部,但对这个数据也并不意外:“姜侯,是这样的。且越是偏远的州县,官越少,吏越多。”

  没办法,需要人干活啊!

  卷如狄仁杰,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儿都干了。就比如,他不可能亲自来看守这驿站。

  兵部的官员坐在京城中决定,每多少里设一个驿站,而哪些险要之地又需要加设驿站,这很重要。

  但真正日日夜夜在看管着这驿站的胥吏,亦很重要!

  狄仁杰就感慨道:“官员定策于庙堂之深,胥吏执于江湖之远。”

  真正维系着一个王朝运转的,正是这些胥吏。

  姜沃能想到此时长安城内,宰相重臣们正在制定赈灾之策,但最后执行下去的依旧是胥吏。

  然胥吏的地位却比官员低许多,无朝廷固定俸禄,而是由当地州县官员从地方财政拨给,晋升途经也少的可怜。

  且这还是在大唐,胥吏还是能‘做官’的,到了明清之时,甚至有规定‘倡优、皂隶(衙门中小吏)、罪者子孙不能参加科举。’!

  直接把胥吏划做了贱籍等同。

  手里有权,低位却很低,且无朝廷俸禄,最要紧的是完全没有上升途经——

  姜沃带入了一下,自然而然,许多胥吏的人生规划就是尽可能的用手中的权力捞钱了。

  故而明清之时,甚至到了一种‘吏胥之害天下,不可枚举。皇皇求利,以济其私’的程度。[2]

  而如今,胥吏之弊就初显。

  狄仁杰便道:“胥吏多为本乡本土人,与当地缙绅耆旧盘根错节,若是不通庶务科举出身的世家子,一下子到了地方任官,起初连言语都不通的话,几乎是所有政务只能委于当地胥吏。”

  “有时候官员反而被胥吏所限制。”

  **

  庐山官驿中,姜沃还在回想与狄仁杰在京中的谈话。

  这边郭成双已经在招呼两位女医官也一起坐下:能多打听到一点京城吏部的事儿总是好的嘛!

  见到一门心思热切考官的郭成双,姜沃就不由想起,自前两年就有官员提出:如今候选官(科举出身与荫封子弟)渐多,朝中官位有限。不如取消胥吏考官的资格。

  此后以胥吏为一种‘户’,如军户一般,爹当了军,子嗣继续从军。

  当时姜沃还在吏部尚书任上,见此奏疏就驳回了。

  今日她驳回此事之心更坚:她自进门起,就一直在观察这处庐山官驿,已看出此驿长必是认真负责之人。

  如郭成双这种兢兢业业十五年如一日的胥吏,若是完全断绝了上升途径,会变成什么样呢?

  或许他是个‘品德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以奉献为荣为己任,哪怕这辈子都是‘低等胥吏’,也任劳任怨为国做事。

  但……这概率应该会小到,明朝出了个海瑞这种几率吧。

  人都是有需求的,若是一份工作,从客观的物质需求(俸禄),到高级的精神需求(社会地位),都不能满足,凭什么让人兢兢业业工作?

  只谈‘奉献’,不谈‘回报’,这……不就是剥削加PUA吗?

  而胥吏处于这样的‘低位’,却又掌握着真正的做事权,那在面对百姓之时会如何?

  民间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就是如此。

  说到底还是百姓最苦。

  姜沃端起桌上的水喝了一口。

  其实自唐以来,不是没有人发现过‘胥吏之害’的根源,比如王安石的变法里,就曾主张过不要把胥吏隔绝在官员体系之外(得给人前途和希望)。

  还要‘役钱禄之’(让人干活得给人发钱啊!),不要令其‘惟以受赇为生’(别让胥吏们过的,不勒索受贿就活不下去)。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胥吏跟官员一样,哪怕有足够的俸禄,也会贪赃枉法。王安石变法里还跟着‘监管之策’。

  姜沃转着手里的杯子:今日之后,她该回去好好研究下王安石变法了。

  其变法因各种缘故未能成,但却绝对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

  两位女医官,一个爽快一个沉稳些。

  此时已经取出鱼符彼此通过姓名。

  爽快些的姓黄,入宫为宫女前,家里也没有给她起名字,就是按排行叫做三娘。

  后来考上女官后,要做官员的鱼符,她就给自己起了一个:因是女医官,她索性按照药材给自己起了个名字,黄芪。

  正好也对了她的姓氏。

  据她所知,女医官里给自己起药材名字,录于鱼符的人呢,着实不在少数。大概彼此都存着一样的心思。

  彼此见了名字都觉得亲切,像是家人似的。

  此时黄芪听郭成双总是打听京城事,不由奇怪道:“郭驿长为何非要去长安城内考兵部的主事?我们听说京官可难考了。”

  “不如考当地州县的主事,也是一样从九品。”还能留在家乡。

  这不问还好,一问郭成双就开始诉苦了。

  “黄医士,您跟我们这种胥吏考官不一样,如何知道我们的难处?”

  又指着杜审言道:“方才我还在问这位杜少府,京中吏部考官有没有什么陋规人情。”

  “正是因为州县中多有人情/事!原本‘庐山县录事’这等九品官职,就该是我们这些流外官考的,偏生被本州刺史直接给了做候选官的举子。”[3]

  “我们这些‘流外杂色胥吏’,实在是无本州县官位可考!”

  杜审言:啊,这。

  他忍住不去看旁边姜侯的脸色。

  郭成双诉苦过后,还对眼前几人道:“诸位官员都是从京中出来的,若是将来回京,能在吏部官员们面前说上话,好歹替我们下面胥吏说句公道话才是。”

  又有些愤懑道:“且这事儿也不是一两回了。我们还想着,既然明年入京一回,甭管能不能考上京城兵部的官——也要试试去大理寺状告。”

  杜审言边点头边心道:倒是用不着我回京替你陈情,也用不着你们入京告状了……

  他余光已经看到,方才姜侯一直在手里转着玩的杯子,放下了。

  又听姜侯转向那两位女医官问道:“各地医署也有这种情形吗?”原本属于流外的官职,却被侵占。

  京中有太医署,各地也有官医署。

  这些女医官到各地后,就在各地医署当值。

  只见两个女医官摇头:“医官不比这些州县官,凡是读书人都能做。医官考的还是医道。”且许多读书人,也不愿做大夫,觉得不够清贵。

  “但……”黄芪也不知为何,面对眼前这位身着胡服的女子,不自觉就把实话吐露出来。

  “医署的胥吏多是当地医馆出身之人。他们还未有官职,见我们为女子倒是从京中考上医官,下派而来管着他们,自然多少有些不平之意。同为医官,有时候我们说话胥吏就并不肯去办,总要难为一下子。”

上一篇:明月别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