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珰
那不就意味着赵匡胤辛辛苦苦打天下,辛辛苦苦治天下,最后双手捧给弟弟这一脉么,这合理?
赵匡胤那不就成了普天之下最大的冤大头啦?
所以啊,这什么金匮之盟,一听就是假的好不好!
这要都不是假的,那只能说是这个老太后脑子进水了。
李晓诗:“从这里开始赵匡胤差不多就要退出舞台了,不过我们接下来就顺便聊聊他弟吧,这个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赵炅,北宋的第一任皇帝,被后世人称之为‘太宗地板砖’的宋太宗。”
赵匡胤听得云里雾里,迷迷蒙蒙。
这是什么?这又是什么?这都是什么?
“这位宋太宗在历史上可谓是独表一枝,嗯……怎么说呢,他的梗特别多,堪称大宋梗王了,连赵构跟他比都差了很多——像是什么高粱河车神啊、驴车漂移王啊、大宋斧王啊、还有绝命毒师啊……”
她每说一个“称号”,赵光义头上就多一个问号,朱棣嘴里的点心就停止咀嚼两秒钟。
等到她说完,朱棣已经一口点心囫囵咽下去,乐得直拍大腿。
多损啊,多损啊!
太好笑了。
好贴切,好合适!
“大宋斧王就不用说了,主要来源还是烛影斧声,那个‘玉斧杵地’有被民间流传说是赵光义拿大斧子跟他哥打——当然啦,这个一看就是假的,我有搜资料,这个斧声很可能是指那个时候类似于书桌用具、饰品的‘玉斧’,不会是大斧子的,用斧子杀人太高调,也难以遮掩,大家一般认为赵匡胤是被他用毒药毒死的……对,这就是绝命毒师的来源之一。绝命毒师,怎么可能只毒死一个人呢?”
“据说赵光义对毒药很有研究,而且之前我们不是有提到南唐的那位后主么,写词很好的那个李煜,被赵匡胤养在开封的——他就是被赵光义用毒药毒死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赵光义觊觎李煜的小周后貌美,也有人说他觉得李煜要反,反正就杀了。连带赵匡胤养着的一众投降的各国君主,都先后被杀了。”
赵匡胤:……
离谱到难以辩驳了。
李煜一个文人,被圈住,要是这种情况下都能反,那南唐还能怎么灭?
“而且赵匡胤的皇后和儿L子,赵德昭赵德芳,一个被斥责后自杀,一个离奇暴毙、为什么说离奇暴毙呢,因为他的死因好像没有记载。然后再之后,老赵和赵光义的弟弟、因为撞了皇帝哥哥的名字不得不再次改名的赵廷美,也死了。自此,赵匡胤的儿L子,以及赵匡胤的弟弟,能够接赵光义皇位的人都没了,赵光义只好勉为其难把位置留给自家儿L子了——不过他的继承人的挑选也很难,这个我们就不在这里说了。”
察觉到赵匡胤周围气氛恐怖,赵光义硬着头皮站起来搭话:“我……”
赵匡胤搭理都没搭理他,唤道:“太医,来!”
他感觉自己可能是头疼——虽然并不疼,但是得揉揉。
难怪,难怪朱元璋说要小心呢,看来小心的真的就是这个弟弟啊……
真的让他失望。
“至于高粱河车神、驴车漂移王,呃,这两个可以算作一件事。来源是,在完成赵匡胤留下来的、平定北汉的事情后,赵光义可能是有点飘了,想趁势直接攻辽,拿下幽云十六州。但因为北汉的军队虽然少但强,宋军虽然胜了,可士兵们状态也不好,都继续休息,加上辎重军备也需要补充,所以当时满朝堂的将领几乎都不赞同,只有一位赞同,赵光义就执意要出战,让枢密院直接调兵,并且亲率大军,阵前指挥。”
“这一战一开始确实是打了个辽军措手不及的,还连下了辽军许多城池,但是由于这位宋太宗坚持自己指挥,而且指挥失误,疲军追击、导致大败,自己弃军逃跑,找了辆驴车,在大腿中箭的情况下,赵光义驾驶驴车硬生生从辽军骑兵的手下狂跑一百余里顺利逃生,因为这一战的地点是高粱河、所以史称高梁河之战,又因为赵光义这样的操作,所以被称为高粱河车神、以及驴车漂移王。”
赵光义:……
赵匡胤:…………
恩怨先不说,你自己听听,这称号好听么?
光彩么?
“其实……”李晓诗停顿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来,“其实当时这一战,宋军的败并不是一开始就败的很惨的。他们当时有胜迹、但疲军追击逃跑的辽军,结果辽军杀了个回马枪,于是赵光义连忙调正在围攻幽州城的军队来救援,然后在围攻幽州城的宋军来的时候,他们身后、幽州城的大门轰然打开了——”
前方有敌、身后有敌人,那时本就疲惫不堪的宋朝军队,正在面临的,那时四面受敌的艰难困境。
“但宋军仍然坚持住了。大家不要忘了啊,现在的宋军不是之后以及南宋时期那些甚至于、几乎是,从来就没打赢过的军队——这可是从后周时期、周世宗手底下一步步过来的将士啊!这是从那时候起就没怎么吃过败仗、一路高歌凯进的、又被赵匡胤花十几年养出来的,整个华夏中原地区最精英军队啊!他们在这时发挥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训练成果,坚持不懈、顽强地应对着辽军。从夜晚拖到了白天,让辽军始终难以攻下。”
“天亮之后,宋朝皇帝的车辇被显露出来,同样奔波已久的辽军大将疯了一样冲入宋军阵营,他也是强撑着一口气,他一定要拿下宋的皇帝。他如有神助,顶着重重伤口,竟然真的杀入了宋军之中,但就在这时,铁桶一样的宋军突然开始溃败了——”
随着天亮,辽军能发现的,宋军同样也能发现。
他们顽强地反击着、坚持着,度过了整整一夜,谁知却发现自家皇帝……逃了。
如果他没有逃呢?
那么都是强弩之末的宋辽双方,这场战争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么?
……所有的可能都已经消散,历史已定。
“据记载,赵光义被发现时,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任何其他人,随行的都没有,由此可见——”
由此可见什么呢?
明人冷笑:这位皇帝逃跑时,连一个人都没有带、孤身逃命的啊。
“总之,赵光义的这一系列操作,让他在后世口碑极差,就连我们现代最伟大的领袖、最厉害的军事家都评价,宋太宗,不通军事、无能之辈而已——喔,在宋朝没有,宋朝的文人和史官对他们的皇帝可是褒赞有加的。”
“宋太宗不服天可汗、不服他哥哥。从灭北汉到撕毁赵匡胤和辽国定下的和平条约北上攻辽、初心是好的,雄心是大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算仗着周世宗和宋太.祖留下的精兵和猛将,那也还是理想主义和现实的区别了。”
李晓诗摊摊手:“等到真正面对万人厮杀时,他还是怕了。”
“按理来说,经过这些,他应该认识到了打仗的不容易、好好把打仗的权利交给将士们才对,毕竟他的打败辽国统一天下的雄心还需要将军们替他完成。但……呃。”
“但他在跟其他地方驻扎的将领们汇合后、撤离前,还是留下了阵图,让这些人按照阵图行事。”
赵匡胤额头突突地跳,从听到李晓诗详解“弃军逃跑”到底是怎么弃的之后,他就觉得一直没什么毛病的身体突然开始哪哪都是毛病了。
心脏也抽抽地疼。
他就是想破头也想不到,为什么会有大军的核心弃军逃跑——就算你怕了,你想撤,那你也下令大家一起撤、或者让人护着你撤啊?
这样跑了是什么意思?
这些士兵以后还打不打仗了?!
第113章 第一百一十三课
打当然还是要打的,不是说了么,不仅要打,还得按照宋太宗给出的阵图去打、规规整整地打。
只不过就是宋太宗本人估计不太愿意再御驾亲征就是了。
“宋太宗这个人,还很小心眼。小心眼到连他自己立下的太子被百姓夸了一句都嫉妒到不行,可以说是毫无度量可言。太离谱了……要是别人夸我,我爸爸听到,那肯定是会很高兴很高兴的呀。与有荣焉、骄傲自豪——之前我老师夸了我一下,我爸爸高兴得逢人就吹,不管怎么说,听到自家孩子被夸奖,做父亲和爸爸的,怎么也不该是嫉妒啊!”
杨坚:是啊,是啊。
来个出门一趟都能被百姓夸奖的儿子吧,行不?
李世民:哈哈……
有没有一种可能,也可能是忌惮呢?
也不管赵匡胤兄弟俩是什么心情,李晓诗这边又转向了下一个关键词:“迁都”。
她道:“其实当时宋太.祖想要迁都,从开封迁到洛阳,这个举措和眼光都是很正确的。毕竟从后晋那个认契丹为爹的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送出去以后,开封这个城市就不再适合做都城,因为这个地方几乎就是四面开阔的,如果辽人打下来,只要过了黄河,那就将是长驱直入——而洛阳虽然也在平原地带,四周却有些险要的山岭,无疑是要比开封更适合做都城的。而且都城在洛阳的话,城防国防都可以依托险要地形来构建,会省很多的军费和军力支出,也能更好地震慑地方军权和外部的敌人,这确实是个很完美的提议。”
“但、如果迁都洛阳,那就意味着身为开封府尹的赵光义经营这么久的势力大多都白费了,他当然不愿意呀!并且他还加入到了朝廷中反对宋太.祖迁都的大部队里,成了很强的那一股。最终,宋太.祖还是没有迁都。当时他曾感慨说,不出百年,天下民力疲矣——而这个感慨,在百年后再看,则又一次印证了赵匡胤的眼光。宋朝呀……那可不就是民力疲矣么?”
“远的不说,什么范仲淹王安石变法的,这些因为民力疲矣而不得不尝试变法的都先搁到一边,就说不迁都、都城就在开封,这个京畿防卫的事情——每年要在周围设置的兵力和支出的军费,就要比在洛阳多出多少,这相信生活在古代的大家都比我要清楚得多呀!”
“宋朝是有钱,毕竟把人家治理好的南方富庶之地也给收入囊中了,虽然宋太宗对人家也就那个样子吧,但对人家的成果是照用不误呀?”李晓诗对赵光义这个人算是百般的看不上,说起话来也难免带点挤兑,尤其看不上他可能害死了(民间流传也是毒杀)为了天下一统诚心归顺“纳土归宋”的吴越王钱俶这一点,钱俶主动归顺,甚至还愿意合并帮宋打下南唐,只为了让中原再次一统,被赵匡胤各种封,现代江浙地区都还有钱氏的传说和庙宇呢,结果可能也是没个善终……讨厌,太讨厌了。
“吴越我们之前也学了,这个地方的王不贪图战争,一心想的都是守土安民,治理钱塘江和西湖有着极大的贡献,让这片地方直到我们现在依旧是华夏最为富庶的土地之一——宋朝有钱,不然也不会有富宋的说法,而这一现象是和南方这些地区的富庶离不开的,但再有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能省的、不必要的、为什么一定要拿来挥霍一下呢?”
赵匡胤手几不可查地一颤,随后镇定下来。他垂眸细思,思考着还要不要把已经翻过去的篇重新再拿出来构思一下,想想可行性。
如果这是后世史书都盖章的“对大宋好”,如果这是后世史观都认可的他的想法……
那么赵光义……?
李晓诗撇嘴,还想再说两句,比如讲讲赵光义的下一场“大战”,但想想课本内容的安排,还是把后边的话暂时先给咽了回去。
最终,她只是幽幽道:“……宋太宗这个人吧,其实吧,除了人有点狼心狗肺、心狠手辣、盲目自信、还有点小心眼和无能以及好高骛远独断专横以外,整个皇帝来说比起后边宋朝的一些皇帝来说还算是相对可以的了。”
心塞了老大半天的赵匡胤:……
这都还算可以?
那什么样的算不可以?
……后边的得有多离谱??
朱元璋点头:这还真没说瞎话,后边的真的很离谱,不信就看之后的宋真宗宋徽宗宋钦宗……还有赵构,啧啧啧。
你们老赵家,可能风水不太对吧。
哈哈哈。
李晓诗:“为什么说宋太宗赵光义这个人还可以呢,因为整个两宋、南北两宋,许多数的皇帝们,都没有赵匡胤这哥俩有骨气……嗯,宋末帝不算的情况下。老赵同志是有骨气、有操作,赵二是有雄心,没能力——虽然他之后的一场战争让宋辽之间的攻守关系彻底易形、让之后宋朝的军事就此疲软、让两宋在外交上都成了受人诟病的‘软脚虾’、让宋朝成了将军抱憾家国不复最多的朝代、让从五代十国后周起历经了三代的精锐兵士差不多死伤殆尽、让北宋、南宋,让整个宋朝都开始变得软弱、虽然他完全不会打……但他最起码敢打呀!”
赵匡胤/赵光义:……
你确定你这是在夸吗?
朱棣深以为然:她还真是在夸。
不信就等之后看你们宋的其他皇帝骚操作吧,看了之后就知道、那时候的将领们估计宁愿皇帝是赵二,也不愿意是当时的皇帝了。
因为哪怕按照阵图出发,也总比出都不敢出的强。
别的不说,就只说一点——要是皇帝是赵二,他看到大军连胜时、能连发十几道令招将领临时回朝?
他巴不得多赢点!赢快点!
哦,至于赢了之后会不会申斥对方不按阵图行事、或者其他,就另说了,但大程度上是不会临时召人回来的。
哪怕他爱坐镇都城瞎指挥,只要他肯放人出去打,相信就算是岳飞、岳家军,那都是宁肯承受因为自家皇帝可能会胡乱指挥而带来的数倍风险,也不愿意就那么屈辱的回朝、然后等死。
毕竟他们真的很能打。
战死疆场,总比死在自己人手里强。
所以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光义,比他的一些后代要强太多了。
赵构,真该死啊。
李晓诗整了整书,道:“但这也只是和宋朝自己的皇帝相比而已,这个是不推崇的。毕竟哪有不比上只比下的?也可以说整个宋朝,皇帝的水平是不算很高的,不过可能是被几个特别低的拉低了。”
毕竟宋太宗这样的皇帝在宋朝都能算排得上名次了的话,那其他的……到底怎么样,程度可想而知。
赵匡胤心头憋着的一口气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噎得难受。
赵光义也坐着,头都不好抬。
不管怎么样,这殿里现在又不止他俩,他什么都没准备,根本不可能有提前现出“烛影斧声”那一幕的条件。
怪只怪天幕太突然,给他来了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