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珰
“宗泽将军重病卧床时,一件件地交代后事,说的全都是关于家国军队的大事,而说到哀痛处,他长长念着杜甫纪念诸葛丞相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国时期。
听到自家相父出现,刘禅再忍不住疑惑,他挠着头,问道:“为什么他不愿意北伐呢?又不是让他去打呀。”
那不是有将军自愿出征吗?
皇帝要做的不就是动动手指和嘴巴,又不让自己上阵,怕什么呀?
诸葛亮耐心道:“他胆怯、懦弱,这并非大过。但听不进人言,又专横独断,便不是人君。”
刘禅似懂非懂,点头。
明白,皇帝可以胆小,但是不可以胆小还独.裁。
对吧?
“在宗泽将军弥留之际,他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呼喊着过河。”
过河、过河——过河……!
三息过后,这位忠国老将,不甘地溘然长逝。
“宗泽将军去世,岳飞很伤心。”
李晓诗说着:“而且,这也意味着他光复旧土的愿望,又一次以失败告终了。”!
第125章 第一百二十五课
狱中,岳飞安静地听着这一切,年少投军、岳母刺字、革除军籍……他都始终安定,直到听到宗泽将军遗憾离世,那一直漠然的表情才出现了裂缝。
宗泽将军,不仅是与他有缘的主帅,更是他的伯乐。
宗泽将军的去世,不仅意味着他们北伐过河的计划中止,也意味着他们克复中原的宏伟愿望再度成空。
而之后接替宗泽将军的人……
“宗泽将军去世后,接替的是杜充。这个在历史上被称为南宋著名奸臣之一的人,和赵构很像。他们都是不思进取,一心安逸取乐的人。杜充不愿意去打金人,所以直接切断了和北方义军们的联系,放任这些盟友们被金人围剿、甚至会为了自保而派人人为地凿开黄河……让数万百姓代替他去死,也祸害了之后的百姓数百年——后来,金军来犯,杜充更是找到机会直接带兵逃跑撤离开封,美其名曰去帮助皇帝——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旧都开封再次落到金人手里,后来,杜充干脆直接投降了金人。而金人没了阻拦,也得以顺利南下,深入大宋腹地。”
李晓诗说道:“岳飞无奈,只能一边清剿流寇、收拢流民残兵,一点一点地,一边严明军纪、纠正宋朝军队内部的种种陋习,一边带着流民军队们训练、鼓励人心凝聚军魂,逐渐拉起了一支纪律严明威武不屈的岳家军。终于,他的机会来了。”
“1129年,金军第三次南侵,很快就拿下了宋朝的大部分城市,赵构也吓得四处流窜,最后在金人‘搜山检海捉赵构’的口号中出海逃命。岳飞立刻率兵前往,来到了被金军攻陷的建康、以一万战十万,成功收复了建康。宋高宗赵构很高兴,还亲自召见了岳飞。但之后,岳飞却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北伐命令,而是被派去了平定宋朝内部的起义和叛乱——岳飞前往,辗转于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先后平定了李成、张用、曹成、杨幺等各处层出不穷的叛乱。赵构为此还亲自写下了‘精忠岳飞’赐给了岳飞,并给岳飞的儿子岳云、同样的一位英勇无匹的少年将军封了九品官职。”
李晓诗身后,那大大地图上骑着马的将军人偶也随之在湖北湖南等地辗转,它走的比李晓诗说出来的都还要细致许多,拖出来的红色路线纠缠交错。一直在听的刘彻:…………
九品。
你怎么拿的出手的?
不丢人啊。
“公元1134年,金军再次南侵。宋高宗下令北伐,岳飞欣然领命出征。这一年,他一鼓作气,直接拿回了襄汉六郡。1136年,正当岳飞在为下一次做出征做准备时,他的母亲去世了,而且岳飞的眼睛也出现了问题,但因为朝廷有需要,他短暂地休整过后,就又一次踏上了北伐的道路。随后,岳飞和岳家军一起,顺利拿下商虢一带、后又收复了蔡州。就算岳飞的眼疾已经严重到白天不能见光的程度,但岳家军和岳飞的英勇依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由于他们的神勇,在金军内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叫: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但——岳飞在前线打仗,身为皇帝的赵构、却越发重用起了主和派的官员,这里有一位要特别点一下,他的名字叫做秦桧。而在这位秦桧的‘耳旁风’下,赵构担忧岳飞功高震主,把刚给出去的兵权又给收回,气得岳飞差点直接辞官返乡。”
“而之后,公元1139年,宋金第一次议和、宋高宗赵构不顾岳飞韩世忠以及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力排众议达成了这次议和,自此,岳飞多年的拼杀和无数将士们梦中都在想的北伐,彻底成为了泡影和笑话。”
虽然不是第一次知道这些内容了,但李晓诗还是每次都会被赵构气到,她撇嘴,憋着火,把手往身后一背,道:“岳飞郁愤难当,提笔作词,写下了千古名篇《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写得好!”
听到最后一句,李白朗声一笑,他品味着这首词,忍不住抚掌称妙。
好一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寥寥几个字,把那种不受赏识的心酸和报国无门的无奈尽数道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真是妙。
而写下这首词的岳飞,就像那独自起飞的鹏鸟,向着目标,迎着风雨,纵然伤痕累累,也坚定不移,可却无人能听到那万丈高空之上、孤独的嗥鸣。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在回味这首词,心中思忖:这就是一词压两宋的一词吗?
虽然写的是很好,但是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吧,难道宋朝没有其他更优秀的词了吗。
李晓诗却没再围绕这首小重山多说,她依旧背着手,继续道:“公元1140年,金国的金兀术掌权,他是主战派,上一任立下的和平协议随即被他撕毁,立刻对宋展开了宣战,而这时,生死当前,赵构也不得不提起精神命令岳飞等人再次出征应敌。”
“时年三十七岁的岳飞,本以为这辈子都要在江南偏安而死,没想到还有出征的机会,于是立刻调动起了岳家军,大家上下一心,气势满满地出征了。他们都知道,这次出征,是为了回家而出征,如果赢了,那就能回家了,所以大家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开封——这是岳飞的第四次北伐。”
“岳飞率领岳家军一路北上、金人军队一路败退。岳家军越战越勇、锐不可当,首战光复蔡州、之后又接连拿下了颖昌府、郑州、河南府等,短短半个月时间,就已经逼近了开封。可岳家军身先士卒,身后的朝廷却没有任何支援跟上,岳飞以及岳家军,俨然成了深入的孤军。”
“金国金兀术不甘就此失败,打听到岳家军兵力分散,而岳飞本人驻扎的郾城只有八千兵力,所以金兀术就亲自带上十万精兵前往郾城,要与岳飞展开正面对战——金兀术甚至派出了金国无往不利的杀手锏部队、铁浮屠,为的就是要把岳飞彻底拿下。”
跟李晓诗话语同步的是她身后的“行军记录仪”路线图,一步一步勾勒记录着岳飞与岳家军的动线。
半个月就拿下如此多的城池、这是放在任何时候都会让人觉得震惊的战绩,天幕前,各个朝代中无数的武将都在赞叹感慨,然后听到李晓诗后边的话,又无意识地代入着自己,他们思考,如果是自己上,这一仗该怎么打。
霍去病摸着下巴,干脆蹲下身去,拿了根树枝在地上划拉。
八千对十万……
也不是不能打,但关键问题在于要怎么个“奇”才能打……
如果是自己,那应该会选择带一小支骑兵,去跟金国的骑兵碰一碰,然后让剩下的人去正面打大团,虽然对方是金人、胡人,但真论起骑兵、骑术,倒也未必怕了他们。
只要能将他们的军心冲散……
接下来就是,——铁浮屠是什么?
直播间里,李晓诗简单介绍了一下岳飞这最为著名的一仗是怎么打的:“铁浮屠是金国的一种特殊部队,是重骑兵。人和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把周围护得密不透风,刀枪不入而且重量惊人,铁浮屠的部队一旦正面对冲,靠冲撞就能把对方阵型冲散的。”
这就相当于是现代的重装坦克,在冷兵器时代打仗杀伤力极为惊人。
“这一战中,岳飞派年轻的小将军岳云亲率骑兵冲杀在前、岳家军的另一员猛将杨再兴也同样一杆长枪冲入敌阵、以一当百,同时,岳飞又派步兵去迎战对方的铁浮屠——”
赵光义失声:“步兵?!”
战场多可怕啊,他已经深有体会了。
但这个岳飞,那铁浮屠只听就觉得恐怖难当,骑兵也不一定能挡的下来,他竟然敢让步兵去、不要命了还是在送死?!
可惜,李晓诗并不详细解释这铁浮屠的弱点在哪里,也不说岳飞究竟是怎么打的,她只是道:“岳家军又一次大获全胜,以八千胜十万,完败金兀术,更是打破了金军铁浮屠的不败战绩,让金军士气大降。”
赵光义愕然:“……这。”
这到底是怎么打的?
赵光美看他一眼,又看他一眼,心里默默道:反正不是你的阵图能指挥出来的。
“之后,金兀术不甘心,再度卷土重来,这一次他打的是颖昌。但颍昌之战,金军的十万人再次败给了岳家军的两万、这一战中,岳家军杀敌五千多、俘虏两千多,缴获的军备物资等不计其数,取得了南宋北伐最辉煌的战绩——这一战后,岳家军已经杀红了眼,他们追着溃逃的金军一路北上,很快就追到了朱仙镇,在这里又一次完成了五百破十万的大捷。当时,岳家军内气势空前高涨,甚至还喊出了口号、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而在当时,岳飞一直秘密联络的北方义军也活跃了起来,在金军后方大肆捣乱、和岳家军成南北夹击之势、他们把开封城团团包围、让金兀术头痛不已,最后只能龟缩在开封城中,不敢出来。而宋军、也正等着随时发动总攻,彻底收回开封、灭掉金军全部的主力、以及金兀术。”
朱仙镇的位置就在开封南,就算不认识地理、不知道朱仙镇位置的,也都能从直播间里的底图上看清楚这一点。
在此时,所有的观众都明白:岳飞、岳家军——或者说南宋,这次的北伐,马上就要成功了。
他们离光复旧都克定中原只有一步之遥了。
而口号中的黄龙府,正是金的首都。
等到我们直捣黄龙、就来和诸君痛饮!
——岳家军这是要乘胜追击,直接收复旧地,再拿下金国都城……完成一统的节奏啊!!
别说,还真别说,就听这岳飞神一般的战绩,还真有可能!
赵光义摸了摸心口,不可置信的同时又有点心跳急促。
“怎么听这说的,好像打仗很容易一样呢……”他有点莫名其妙的激动,明明不是自己当皇帝,但还是觉得有种与有荣焉的兴奋,不知道是不是被李晓诗的语气感染了,还是被之前一直的压抑搞得有点触底反弹,他这会儿甚至顾不上想什么不能重用武将了,不由地发散了起来,构想着,“这要是把旧都收回,是不是能继续北上……岳飞这么能打,把燕云十六州也收回来,捣了黄龙府也不是不可能啊。”
然后大宋就也成为大一统王朝了啊!
和秦汉唐并列的大一统王朝!!
然而,南宋、或者说宋之后的朝代,所有的观众也都清楚地知道着一件事,而那件事,就要来了——
正当所有观众都不由地为岳飞、为南宋、为汉人感到激动的时候,只听李晓诗一声冷笑,让全部人都一怔。
接着,她道:“就在这时候,就在岳飞打算发兵开封的当日,岳飞突然收到了来自南边、来自朝廷,来自他的皇帝陛下的一道诏令——即刻班师。”
赵光义:???
什么东西??
这情况、这情况啊!你不打了?!让人回朝??
脑子没问题?
赵匡胤已经说不出话了。
他按着隐隐发涨的太阳穴,难忍难耐。
真的不想听了。
原以为靖康之难就是最离谱的了,但还有更离谱的,这真的让他很难受。
每一句都是煎熬。
“那是金字牌的诏书,象征着皇帝最高的命令。然而这道金牌来得太突然、太莫名。可随后,一道又一道的金牌诏令接踵而至——宋高宗赵构,竟然一连发了十二道金牌,要求岳飞即刻班师回朝,不容有误。”
所有人、所有人,无一例外地心情沉重了起来。
皇命难违、何况是宋朝的皇帝发给将领的命令。
十二道金牌,就像十二座大山,死死地压在了岳飞的身上。
无视吗?
他不能、他不可。
尽忠报国的理想仿佛一道枷锁,牢牢地把岳飞锁在宋朝“皇帝”的身上。
他是宋的臣子、是宋的将领,他骨子里都浸着忠君为国的血,他无法违抗皇命、无法不遵诏令。
即便这莫名的皇命要将他十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即便这皇命要断送无数无数宋朝将士的希望,即便这皇命是要狠狠地将他一生拼搏都碾入泥土、变成笑话。
又岂是一句肝肠寸断能够概括?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李晓诗胸膛起伏、她攥着手里的课本,高声背诵道,“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听着、望着。
自己的词、自己的事迹、和一个数百年后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