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第213章

作者:丁珰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为什么要把这个闭关锁国放到“清朝衰败”来讲?又有什么关系呢?

  看人家明代,也海禁啊,还被后世的小孩儿指摘到了那种地步,可结果呢?明朝的灭亡跟海禁也没关系啊。

  所以,李晓诗这会不会又是一次的夸张其词?故弄玄虚?

  李晓诗对这种弹幕只是很平静地摊摊手,捧起课本念道:“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有将近两百年,当时世界上正处于一个大的动荡时期,各国都在进步、革命,进行大的改变中。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在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时,固然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王朝的故步自封,闭关自守,毫无疑问使整个华夏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她放下课本,抬头直视镜头,一字一顿,“在这段课文的旁边,有一个问题思考,内容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是否真的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这一政策对华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这里老师特地给了答案,我们课堂上每个人都做了笔记,想到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认为确实可以抵挡、清王朝没有做错的,那么我来给大家念一念我们老师给出的分析吧——”她在空白的地方蹭了蹭指头蹭上的铅笔痕迹,这一部分是用铅笔写的,刚刚一时没留意,“——答案是不能。”

  顺治皱眉。难道非要让平民百姓无所顾忌地接受一切新的东西、给统治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朝廷动荡,才是正确的做法吗?

  李晓诗念道:“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方与政策,它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避免受到外来冲击,但是这对西方的殖民入侵来说它起不到任何的防御作用,并且它还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华夏逐渐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也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不利于华夏掌握世界上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知识,使华夏落伍、落后。”

  听习惯了的少女声音依旧脆生生的,但也好像是第一次,她这么严肃地、平淡地陈述着这种放在往常会让她情绪产生波动的内容。

  弹幕上,一些以清为前缀的观众出现,每句每句都是质疑。

  同样的,也有另一些以清为前缀的观众出现,每句每句都是血泪。

  溥仪也在看,他不知道在他之后还有没有人能够看到这个天幕,但如果按照朝代歌来说的话,那应该这个“直播”,是到他为止的。

  此刻,听着李晓诗那些官方式的分析,再看着天幕上那些飘过的、大清先人们的质疑,他只有苦笑。

  是啊,是啊……确实拦不住。

  他见过的,他经历过的,他都知道的。

  他用亲身见证了,这确实是错的。

  那些洋枪大炮,那些闻所未闻、让人恐惧的东西,还有那些……

  他脸上划过痛色,却没有出声回应弹幕上那些还不明所以反而一直在据理力争的先人们。

  溥仪始终沉默着。

  面对这样的弹幕,李晓诗也在摇头:“不是你封闭自我,别有用心的人就找不到入侵的方式的。”

  其他朝代的观众们下意识跟着点头。

  是啊,电影电视剧里不都看到了吗,那种大大的火炮,那些炸弹,那些飞机战舰,哪个是咱们自家现在的水平能比的?

  人家要是带着打上门,那不就跟当初成吉思汗带人去西亚一样,直接摧枯拉朽,甚至被那些人认为是天神降临打都没打就丢盔弃甲了?

  李晓诗道:“强硬的手段,对方会用炮火,用武力——一个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国家是没有办法做出抵抗的。而软手段……”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郑重地道:“我借过课本来看,八年级的历史会告诉我们这个答案。”

  “等下学期到了,我们再来一起学习吧!”!

第168章 第一百六十八课

  接下来的内容是什么呢?是漫长而屈辱的那段历史,是披荆斩棘从苦难中浴火的历史,是可歌可泣可敬的新华夏历史。

  那是之后的课本上才会讲到的内容,李晓诗现在一个七年级学生,当然还学不到。

  跟观众们对下学期的课简单做了个预告,李晓诗照例开抽奖、关直播,录屏投稿发布,退出平台。

  之后的学习平淡无波。

  时空远端的观众们会有什么反应、她的直播每次会带去什么变化,对她而言都不是必须要知道要关心的事。

  尽自己所能把知道的一切中肯地告知,就是她能够做到的最好的事情了。

  另一边的天翻地覆、创新改变又或者是顽固不化,都与她无关。

  她不会去打听,也不会去强行灌输什么。

  直播之外的地方,李晓诗很坦荡且快乐地过着她的校园生活,扮演着二十一世纪新华夏新一代中学生的身份,高高兴兴,无忧无虑。

  只不过在看到一些新奇好玩的东西时,她还是下意识多存一份下来,随手给她的观众们分享过去。

  学习的时间飞快流逝,李晓诗每周一次的直播依然在继续,但她只陪着大家玩玩策略模拟游戏或者打打斗地主一起看看电视剧电影啊之类的——她一直没有把之前说过的“这是倒数第二课了”之后的那最后一节课给拿出来讲。

  开始时大家还会觉得疑惑,也会问她原因,对此李晓诗很诚实地解释:现在才不到六月份,虽然教科书差不多学完了,但是离放假还有很久呢,这最后一节课,她打算留到放假前再讲。

  后来,观众们也习以为常了。

  既然这最后一节课迟迟不讲,那看来应该是跟前边的清代没什么关系,和她一直在捋的“主脉络”也没什么关系,多半又是个什么文化什么的课。

  时间的□□再次来到周日,李晓诗却没有如约出现,这让诸天万朝中等待了一整周的观众们不由地得心生不解。

  之后是周一、周二……一直等到周三时,李晓诗终于出现了。

  在众人心脏终于放回胸膛的轻松中,李晓诗身着汉时制式的直裾,束发簪花,出现在了天幕的画面里。

  她带着点薄妆的小脸上带着歉意的笑:“不好意思啊大家,我来晚了。前几天学校有事临时拉了训练营,我连手机都没带,没办法上来跟你们讲一声。”

  刘彻一看到她穿汉服心情就很好,尤其是纯“汉”服,这会儿很给面子:“无妨!大家都不是闲人,你有空再播就是。”

  好像之前担心李晓诗是不是出事的人不是他一样。

  霍去病不动声色白了他们陛下一眼,自己很直接地发问:“什么训练营?很累吗?有什么我们可以帮忙的吗?”

  “没关系啦,就是一个集中学习的,学校过完暑假打算拉个尖子班出来,就临时把人凑一起封闭学习了几天,又考了个试而已,不影响什么的!我现在已经放假啦,来把最后一次的直播补上~总之还是很不好意思啦……让大家久等了。”

  李晓诗挠挠脸颊,又是抿嘴一笑,“不过还好,没彻底耽误这次的直播……”

  她把镜头调到后置,举起手机四周转了一圈,给直播间的观众们展示了一遍周遭的环境。

  这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上人潮拥挤,来来往往的都是人,但似乎没人对穿着汉服举着手机自言自语的李晓诗多投注任何一分疑惑的目光——

  因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着各式各样汉服的男男女女数之不尽,一抓一大把,其中晋制唐制宋制明制等五花八门,衣饰的艳丽花哨程度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如果不是这广场铺着的地板、这广场另一端的现代建筑,倒真能让李晓诗直播间的观众们心生恍惚——恍惚是不是时空错乱,李晓诗来到了他们所处的时代。

  李晓诗把镜头调了回来,面对弹幕上一串串的惊叹和疑问,她笑道:“穿汉服是很正常的啦,这叫什么呢,嗯……不忘传统文化!这是属于我们的东西,都会被传承下来的。”

  乾隆嘀咕:传统,为什么看了这么多人没见到一个穿大清女子服饰的?这也能叫传承华夏传统?

  朱棣:呵呵,到底是为什么你自己心里没点数?

  李晓诗把手机收起来,换上之前用过的小毛球固定到手腕的镯子上整了整,但似乎是觉得不满意,最终她还是拿了下来,朝身边道:“哥,你帮我拍!”

  而这时,通过那晃荡不已的镜头,不少人才发现,许久不见的李珉竟然也在——他同样一身汉制的服饰,短发利落清爽,跟在李晓诗身边。

  闻言,李珉十分配合地就点了点头,接过了李晓诗递过来的毛球,别到了胸前衣襟处。

  他个子高,别在胸口的地方差不多正好能拍到李晓诗的脑袋。

  “我们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呢,是一节活动课,叫做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李晓诗这才满意,一身轻快地抬脚往一个方向走去:“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而且重要的节日,在华夏悠远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都是一点点演变而来的,其中有很多次的调整和改变,但最终还是流传了下来。这也反映了华夏民族一定的习俗和文化观念,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感受一下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观众们也发现了,这场上的大多数人都在往那个方向去——

  广场边,有一个和现代其他建筑相比来说不算很高,但却很大气的建筑。

  李晓诗说着:“这里有一场传统文化观赏会,我还没放假的时候就让爸爸帮我预约了,他搞到了两张票,我就和哥哥一起来啦。顺便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也正好把最后一课的内容补上。”

  排队检票,她还不忘介绍:“华夏的传统节日都是有着不同的来源的,有些节日是顺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有些则是农业经济大环境的产物,还有些是关于宗教信仰的——我国的节日呢,远的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商周之后,很多节日变成了礼俗、变成了国家的祭奠仪式,到了秦汉,节日就基本定型了,像是除夕元宵端午等,都有了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道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节日文化的内容也得到了充实,而到了宋元之后,节日的一些内容已经成为了兼具礼仪性和娱乐性的活动。”

  大串大串的内容,不知道李晓诗是怎么记下来、而且说得毫无背书痕迹的,李珉看着这个一段时间不见就又成长了一大截儿的妹妹,心里又欣慰又感慨。

  “传统节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涵也很丰富,更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像是正月初一的拜年啊、端午的赛龙舟啊、清明的扫墓祭奠啊等等,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包括生产活动衣食住行还有天文宗教娱乐礼仪等等,是一份很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老实说,在李晓诗说出后边这些的时候,许多观众是不理解为什么在后世的“现代”,这些节日会被如此重视地对待,毕竟对于所有人而言,这就和吃饭喝水一样,已经深入生活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很多人只把这些当做是一项“传统”,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没谁会去思考过其中到底有什么渊源、而这些节日又有什么意义。

  但听李晓诗这样讲,天幕前许多人都有点微妙的、隐秘的自豪感。

  原来经常在过的节日,也是这么高端的东西,有这么深刻的意义啊……

  检票入厅,李晓诗跟李珉一起,跟随大多数人的脚步,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参观顺序,先去除夕新年的展厅走起。

  展厅中,四下漆黑。

  李晓诗站在观展区,好奇地四下看着。

  天幕前,不少孩子被这突然变黑的环境吓到,模模糊糊地,他们看到了李晓诗的轮廓,渐渐也都安静了下来。

  仙童姐姐都不怕,他们当然也不怕。

  等到这一轮的展览人数已满、截止入场,窸窸窣窣充满了窃窃私语的漆黑展厅中,突然亮起了红色的光芒。

  众人豁然抬头四下打量——

  圆形的展厅周遭似乎都是屏幕,而屏幕上,挂了一圈的红色灯笼。

  天空陡然飘起了雪。

  不知道运用了什么技术,明明只是用肉眼在看,观众们却有种观看立体电影的感觉,雪花洋洋洒洒,似乎真的伸手就能接到一样。

  李晓诗的直播中,平台一向采用最真实的录像,她所见所感,也清晰地传到了直播间内,许多小娃娃都“哇”了起来,不由自主伸出手朝向天空,想要去接那从天而降的雪花一般。

  李晓诗没有接,她瞪大双眼,惊喜惊讶地望着这美景。

  灯笼白雪,洋洋洒洒。

  旋即,不知道又是从哪里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周围的景象也缓缓跟着动了起来,似乎是一个人抬脚在往前走——

  覆盖着白雪的房子出现在众人面前,屋门紧闭,屋中却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大红对联和门上的年画红得耀眼,喜庆夺目,为那欢声笑语更添了几分热闹。镜头继续前移,“主人公”终于来到了一处开着门的房子前,撩起帘子走了进去。

  屋中,烛火灯光一并亮着,桌上满满一桌菜,桌边满满一桌人。

  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大人小孩耄耋垂髫,都穿着冬衣,围坐在桌边,喜气洋洋地欢迎着最后一位家人的到来。

  水饺、蒸鱼……寓意吉祥如意的餐食一道道被分食,墙上老旧的表滴答走着,围火炉、讲笑话,守岁……

  孩童们从枕头下方摸出压岁钱,欢呼雀跃地冲出家门,高兴地放起了炮仗,还有三三两两成群的聚在一起玩着传统的小游戏。

  画面定格在各家父母来叫走孩子、带领出门串亲。

  象征除夕喜悦的歌曲播放,画外音是时候响起,徐徐介绍着这节日:“除夕,是每年末尾的那天夜晚。除,即去除的意思,夕,指夜晚。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是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到除夕这个名称的是西晋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

  从历史渊源,到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展览厅介绍得十分详尽,李晓诗听得也很是认真。

  受她的影响,直播间的观众们听得也都很认真。

  李晓诗:原来在之前是这个样子啊。

  观众们:原来在之后这节日变成这个样子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