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德妃的宫斗路 第126章

作者:大行星 标签: 清穿 宫斗 打脸 爽文 升级流 穿越重生

  乌雅格格呆愣在原地,受过了圣旨,她身边的族人忙不慌的跪谢,她阿玛道:“真亏是咱们家离主家不是很远,才能有这番福气,你以后进了弘易阿哥后院,可得要尽一个嫡妻的本分,有主家的关系在,想必后院也没人敢欺辱你了。”

  他是由衷感叹这事,觉得自家女儿运气挺好的,赶上皇上头一回选秀,以正儿八经的上三旗格格身份,然后就成了弘易阿哥嫡福晋,虽说这弘易阿哥不是廉亲王的世子,但好说歹说都是府邸侧福晋所出,将来最起码也有个贝勒的身份吧,到时候他女儿就不愁没有好日子过了。

  再然后得了赐婚的那家人忙不慌到乌雅博启府邸上道谢,说自己是占了太后娘娘的福气,也多谢主家的扶持。

  乌雅博启挥了挥手,没将这当成一回事,主家没了女儿,让同族人进了八爷府邸也是件大好事,且血缘关系又不是偏到十万八千里,这都是同一个玛法,同一个祖宗,不必见外。

  那家人惶恐又欢喜的退下了,夫人辉和氏问起他更细微末节的事,像是那家女儿如何,父兄就一个从五品小官的家底居然能进八爷府。

  乌雅博启道:“你在意这个作甚,好歹是咱们乌雅氏的族人,别说是将她送去给弘易阿哥当嫡福晋了,这都是皇上的意思,咱们乌雅氏作为皇上母家已经够引人注目了,万事都得小心,这种事不在我预想的范围。”

  他这话表明他并没有插手其中,这完全是皇上的意思。

  辉和氏心里雀跃,忍不住道:“没想到皇上对咱们家族如此宽厚,今儿咱们家女儿成了二阿哥嫡福晋,又有了一个嫡长子,岂不让皇上更为喜爱。”

  乌雅博启眉头紧皱,“夫人你以后别说这话了,也别对二福晋说些乱七八糟的话,皇上要立哪个阿哥为太子是咱们乌雅氏插手不得的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咱们乌雅氏的浪涛太盛了,乌雅氏只需要保全这一朝的富贵就行。”

  当心皇上一下子就将权势收回去,佟家何曾不是一个例子,那可是曾经成为佟半朝的势力。

  “有廉亲王世子在前,弘易阿哥将来顶多是个贝勒爷,咱们乌雅氏是皇上母家,就算那族人出身低了一些,也不碍事,皇上都认可了。”乌雅博启又多加解释一句。

  “我知道了。”辉和氏到底是个妇道人家,经此一说也是怕乌雅氏遭了事,她知道皇上能让这么多乌雅氏的格格嫁入皇家,大抵是对他们这家子的照拂,等过了这个时期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皇帝并非是乌雅氏的子孙,且下一任皇帝不可能偏向乌雅氏,新帝自然有自己的母家偏袒。

  乌雅博启知道,皇上即位,他们乌雅氏的权势能再上一层,只是眼下的关键不是让乌雅氏变成鼎盛的家族,而是学着如何变成钮祜禄氏这样能长久不衰的家族才是重点。

  这非常重要,能幸运成为皇帝母家人的机会只有这一次罢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他能力不足,那就化攻为守,将家族守住即可。

  入夜已深。

  乌雅博启还是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整夜都在想皇家之事,想皇上的举动背后的意思,还有与他交好的几个家族,他怎么都睡不着,打算早早起床去上朝面见皇上。

  这地位彻底发生变化给他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他盼着更多皇宠,又怕皇宠过甚哪天招来祸事。

  然而天一晓明,下人就过来禀告皇上已经为四阿哥选定嫡福晋了。

  乌雅博启换了一身官服,不忘问道:“是哪个家族?”

  “老爷,是蒙古科尔沁部落一等台吉博尔济吉特·班第的女儿,是为蒙古镶黄旗人氏。”

  他略微吃惊道:“居然是博尔济吉特氏的蒙古贵女。”可见皇上是打算让自家儿子绝了夺位的心思啊,不过也是,齐嫔生养两个儿子,其一就迎娶了瓜尔佳氏为嫡福晋,剩下的一个娶了蒙古贵女也能避免一些心思。

  两个阿哥年龄靠的太近,排行都靠前肯定是不行的,毕竟汉军旗所出的阿哥又不是不能争夺储位,顶多是麻烦一点。

  但这都与他没有必要关系,乌雅博启匆匆换了官服,与同行的同僚道了一声好,就自行进宫了。

  朝廷上雍正还是一如既往吩咐底下人细心办事,其间廉亲王因办事得力多次被他夸赞,朝廷臣子都习以为常的看着这个时不时在众人面前得瑟自己有一个能干兄弟的皇上了。

  若是皇上有哪天不夸奖廉亲王,他们才要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变了,或是有哪个人夺舍了皇家——呸,这话不兴说,只能是他们晚上没睡好导致上朝时昏眼的原因。

  乌雅博启也是习以为常的看着皇上夸完廉亲王,再然后是对怡亲王胤祥稍微内敛一点的认可,最后才是对恂亲王胤禵的明贬暗扬,一会儿说胤禵这个兄弟不堪大用,一会儿又说将那份聪明劲用在政事上连朕都不及。

  这种话让皇上说出来还真是一点都不让人意外,皇上不是会忌讳自家兄弟的君主,没当皇帝前是什么样,当了皇帝后就是什么样,当然这副样子只限于对自己亲近的兄弟,别的阿哥对上皇上还是得将礼备全,得礼数周到才行。

  等到下朝时,乌雅博启突然就被皇上召至养心殿了。

  他心神颇紧,对上皇上还是一如既往的谨慎,“奴才给皇上请安,皇上万安。”

  “舅舅起来吧。”雍正看了他一眼,笑道:“舅舅不必紧张,朕有要事和舅舅商量。”

  “皇上请说。”

  “这不是弘时到了要娶妻的年纪吗,朕也下了圣旨,让他迎娶博尔济吉特氏的蒙古贵女,这圣旨下了,弘时好歹到了在朝廷办事的年纪,当然是立即娶了嫡福晋让他收收心,免得整天都想着荒唐事。”

  乌雅博启了然点头,四阿哥只想逗鸟玩蛐蛐的形象已经传遍整个京师了,皇上恨铁不成钢很是正常。

  “皇上要奴才办何事?”

  “这一等台吉博尔济吉特·班第的女儿大老远从科尔沁部落过来,朕打算让你和博勇弘旺去迎她进京,这礼数务必周到,让蒙古旗人看看咱们大清的待客之道。”

  “是,皇上!”乌雅博启听这话一下子就精神许多了,皇上特意让他过去本就是对他的倚重,再加上博勇,那就是对博勇的提拔了,还有廉亲王世子。

  那他可以认为皇上本是吩咐皇室宗亲将这事办下的,却带上了他和博勇,就是将他和博勇当成自家人啊。

  乌雅博启心里感激不尽,对皇上谢了又谢。

  雍正笑看他,倒也没说什么,将事情吩咐下去,剩下的就交给这些臣子了。

  ……

  转头乌雅博启去公主府一趟,将嫡次子博勇带上。

  两父子聚到一起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毕竟两人感情都不错,而且比起头一个儿子,乌雅博启更倚重第二个儿子博勇,就盼着他能接手家族,撑起整个乌雅氏家族。

  “阿玛,弘旺阿哥可是出来了。”博勇问道。

  他们一行人是打算在茶馆聚一聚,好商量一下差事,廉亲王世子是个爽快的,不难说话,而且他们相当于廉亲王世子的长辈,尽管皇家不将外人当作长辈,但是有这层身份在,什么话都好说了。

  “出来了,咱们爷俩走吧。”乌雅博启点头,随后和在茶馆等着他们的弘旺谈笑风生,弘旺人是好说话,但就是太好酒了。

  他颇为感慨拿着一碗酒,“嫡额娘根本就不允我喝太多酒,可阿玛和皇伯伯喝酒都不带上我的,我就只能偷偷来了,也好趁机喝个痛快。”

  “世子还是节制些好,免得被福晋发现了。”博勇劝道,被发现了还好,最怕别人误会他这个武夫是刻意将人带去灌酒的,这得多冤枉人啊。

  “她啊,还巴不得和我一起喝酒呢。”弘旺摇了摇头,说起他那个蒙古福晋,好似有说不完的话,一看就是一对欢喜冤家,感情甚笃,不得已,乌雅博启只能用长辈的身份让他停下来,再然后准备去内务府换身衣服好迎接这未来的四福晋。

  之后便是几人在城门候着,皇上早早就吩咐蒙古科尔沁部落将女儿家的婚事备好,接过来后,人先安置在齐嫔的宫所里,四福晋会从钟粹宫出嫁,嫁到阿哥所里,随后等四阿哥的府邸建好,两夫妻再搬出阿哥所住进去。

  乌雅博启也算是武将出身的,将那送嫁的博尔济吉特·班第的长子巴禄招待到身边将关系处好自是不成问题。

  博尔济吉特·巴禄爽快抹嘴道:“还是乌雅大人说话痛快,没有那么多文邹邹的事,我这妹妹就交给你了,你可得好好将我妹妹送到皇宫啊,满蒙联姻是一家,妹妹是皇上儿媳妇,咱和皇上就是一家人了。”

  “对,咱是一家人。”乌雅博启倒也不啰嗦,就使劲给巴禄灌酒,灌到他神志不清,再然后让弘旺和博勇将那马车上的蒙古贵女给迎进皇宫,还有随后一连串带着嫁妆的马车。

  说实话,接亲这事不难,就是件人□□,乌雅博启心知让巴禄看到大清的礼节如何,还不如让这糙汉喝的心满意足,随后再将人送走,大清的美酒可不是这等俗人能抵御得了的,乌雅博启颇为得意的想着,无不为大好河山骄傲着。

  事已毕,随后就是蒙古贵女出嫁事宜了,总得要让这四福晋感觉到皇家的诚意吧,不过这就是内务府、皇后还有四阿哥生母齐嫔的事了,皇子娶妻自然不会草草了事,总要准备好几个月的。

  翌日皇上又将乌雅博启召至乾清宫,不过这次的目的就不是派下差事了。

  雍正煞有其事道:“朕的妹妹应该快生下孩子了吧。”

  “是,皇上,公主身怀六甲,数数看月份将近九个月了,应该快了。”乌雅博启如实禀告。

  和硕纯禧公主头一胎生下来是为小格格,现在小格格已经会走会跳了,公主终于怀上第二胎了。

  孩子在公主肚子里很乖,前些时候公主还担心极了这第二个孩子还是个格格,她怕是还得生一回,但乌雅博启也敢担保道:公主尽管生,他们乌雅氏养得起,再多的格格都无妨,他就喜欢孙女,而且博勇也坚决不纳妾,就只要公主生下来的儿子。

  再三安抚下,公主才安心将孩子怀下去,如今皇上问这话大概也是表示对纯禧公主的关怀吧。

  乌雅博启非常了然皇上的意思,却不知他连公主的意思都误解了,公主怕的是再生一次孩子,他纯粹当成公主怕丈夫纳妾,更别说是皇上的意思了。

  雍正笑了笑,觉得舅舅大概是想岔了,他顿了顿,还是没将打算说出来,这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还是让妹妹先生下孩子再说,妹妹的大女儿是个讨人喜欢的,第二个孩子应该也是好的。

  一个月过后,乌雅博启终于迎来长孙子,在这之前大儿子虽然已经娶妻了,但是生下来的子嗣只有一个女儿,且因身子弱,早早夭折了,在二儿子身上他终于迎来了长孙。

  他高兴之下将长孙起名为希明,随后于乌雅府上迎来了不少来喝他孙子喜酒的同僚臣子,他高高兴兴的将人迎进来,然后在堂上欢庆一片时,还迎来了来自皇宫更大的惊喜——皇上传圣旨将乌雅博启的兵部侍郎一职调为兵部尚书,以及立次子博勇为一等侍卫。

  这圣旨一出,真是满堂寂静啊,乌雅博启瞪大了眼睛,十分不可思议的模样,他没想到皇上还会在这么热闹的日子里将他提到这么高的位置,真是让他欣喜极了。

  怪不得皇上迟迟没有送来贺礼——他并非是说皇上一定要送来贺礼,只是以往时候乌雅氏遇上大喜事时皇上总会牢牢记在心里,然后赏赐一些好东西下来。

  皇上此举已经不仅仅是他对乌雅氏的眷顾了,更重要的还是让他判断自家人有没有失皇宠的关键,伴君如伴虎啊,他总是担心皇上轻而易举就收回对乌雅氏的皇宠,等乌雅氏由云端落下来的人可不少。

  盼着乌雅氏和佟佳氏一个下场的家族更是不少,为此他是战战兢兢的,生怕有哪儿惹得皇上不喜,不过现在看来这种猜测发生的可能性似乎不高?

  在堂的臣子纷纷反应过来,都一一过来恭喜乌雅博启,乌雅博启自然是打着笑脸回应,今儿可不仅是得了孙子的喜悦,还有儿子开始被皇上看在眼里,他也算是如愿以偿成了朝廷上的从一品大官了。

  朝廷臣子们自是有不少人心情复杂,但这是乌雅博启,皇上的亲舅舅,若是他们家也出了一个皇帝,今天的待遇也就换了一个人来做了,就是皇上似乎对乌雅氏的好感太高了,连带着乌雅氏已经有好几个女儿成为阿哥嫡福晋了,也不知道皇上何时才将这种偏爱放下。

  而经此一遭,乌雅博启总算将提起的心放下了。

  他只要继续如往常一样给皇上办事,偶尔和皇上聊聊家常,皇上其实是将他这个舅舅还有博勇这个表弟当成是亲人的,既然是亲人,有很多事就不必记惦了。

  乌雅博启头一次在酒宴上喝的一塌糊涂,也不知是今儿这个消息太喜人了,还是对皇上满心的警惕放下,终究还是一家人啊,只要他对皇家的心思不变,博勇也战战兢兢为皇家办事。

  此后乌雅氏定能像钮祜禄氏一样长盛不衰。

  乌雅氏终于有可能在他的把持下活络成一个满洲大族的模样了,他总算能放下一桩心事了。

  确实如此,在后来,乌雅氏经过数十年战战兢兢的发展,于下一代王朝已然屹立不动,终于有钮祜禄氏大族的姿态,且人丁兴旺,在满洲上三旗和下五旗中均有分布,且无不出名人,是真真正正脱离了曾经为包衣奴才的身份,此后为再也不被人轻视了。

  后世有言道:“仁寿皇太后曾祖额布根者,本朝旧族,创业名家,亦是清朝历朝代名门望族,自仁寿皇太后之后,代代皆有才人出。”

  也算是成了芷嫣最初的愿望了。

第145章

  后续二

  这可能在清朝历代帝王里都难得一见的画面——帝王兄弟关系亲密如初, 皇帝登基前是什么样子,登基后就是什么样子, 几个和皇帝处得好的兄弟也是如此, 然而这情况偏偏是发生在外人眼中没有任何情趣、只会冷冰冰一张脸的雍正身上的。

  作为康熙第四子的雍正,无论是在当上太子爷前后,或是当上皇帝前后, 惯会用着一张冷脸面对臣子或是后宫妻妾, 唯独对着几个从小长到大的兄弟态度一如既往,这在当时的百姓官员口中传开后, 几乎成了惊悚事件, 原来一心为民为国库的君王也会有这样一面?

  毕竟雍正不喜进出后宫, 又满身心对政事兴致勃勃一态广为流传, 随着他即位年数的增长, 他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慢慢被外人知悉, 所以民间百姓和朝廷官员一度以为雍正帝是个没有感情的君主,除了政事能为他提供活着的动力,连女色一事都不能让他感兴趣。

  因而当雍正帝将一副纵容弟弟的态度摆出来以后, 不少臣子都呆楞住了。

  敢情在皇上眼中, 他们犯下的过错是愚不可及, 而几位亲王犯下的错误就是下次重新来过, 朕相信你们的能力, 朕的弟弟们果然是个聪明体贴的好弟弟。

  这不、这不区别到了极致吗?某些大臣忿忿不平中,恨不得以身相替几位亲王的身份, 好让皇上也对自己和蔼一次, 这多难得的机会啊, 可怜那些后宫妃子至今都没法体会到皇帝这种温情,欸真真是区别对待, 也让众多大臣凭空摔了一跤。

  皇帝和这几个亲王的关系不就是没有君臣之分,顶多是在外人眼中还做做样子,以表君臣之别吗。

  当然,用胤禩的话来说,四哥都当了皇帝,怎么说都得给他面子吧,不然四哥恼羞成怒给他安排诸多差事怎么办?他又不是嫌自己没事干,像皇额娘和皇阿玛一样外出游玩,没有任何差事随身就是他此生最大的愿望了。

  只可惜四哥是个大忙人,自己作为四哥最信赖的兄弟之一,要是在新帝登基之时不多帮衬点,四哥岂不是忙的脚不沾地,而且四哥好说话,他前前后后往皇宫里溜达,去永和宫住上几天都不成问题。

  朝廷官员得知这事自然是反对的,一个亲王前往后宫妃子的住所成什么模样,岂不是祸乱宫闱,胤禩又不是傻的,要去当然是拉上四哥和十三十四几人一块去了永和宫啊。

  永和宫是皇额娘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算下来都几十年的时光了,四哥舍不得让宫妃住进永和宫,他们几个兄弟当然也舍不得一个家的记忆就此消散,没有这个道理的,就暂时让永和宫空着,四哥这辈就别想有宫妃住进去了,至于下代就另说了,反正到时候他们几个也不在人世间了,后人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碍不着他们眼。

  话题又扯远了,起初是说起雍正帝对他几个兄弟一个胜一个宽容,而他兄弟待他如以往亲和的事。

  这在清朝历代帝王里都是少见的,毕竟一人登基,剩下来的败者就沦为奴才,与胜利者是主子和奴才的区别,再好的兄弟情在帝王登基的那一刻都化成乌有,随之而来的是兄弟情变味,若是帝王太过恩惠,底下的兄弟肯定认为有机可趁,一时克制不住,埋下的隐患迟早会成为兄弟离间的导火线,若是太过严苛,这兄弟情自然就远了。

  很少人会把握这个度,这点放在万人之上、一尊独大的帝王身上更不适用了,可是偏偏雍正和他几个兄弟一直能维持兄弟情谊,不温不火不快不慢,就正好在中间一个度上面,简直巧妙极了。

  有人可能会怀疑帝王做戏,但是帝王又有何做戏的目的,这话说出来不过是惹得其他人笑话,若说皇上是那种在兄弟之间‘拼命厮杀’历经千辛万苦才登上皇位的帝王也就算了,那种情形下定是闹得兄弟手足不和,可皇上那是正儿八经经由太上皇封了太子的位置,之后才登上皇位的。

  一切手续正规的很,没有一点让人转空子的可能。

  这种情形下皇上哪会有不够用的人,自然也不需要和兄弟保持原来的亲密关系,但是皇上偏偏这么做了,这足以证明皇上确确实实对这方面是发自真情实意的。

  不过若是说起雍正和他几个兄弟的感情,就有些复杂难辨了,亲兄弟的感情是有的,不过单看雍正对几个同是永和宫出来的兄弟,除了有一种兄弟情之外,或许还掺杂一种名为长兄为父的感情,就是那种看见自个儿‘儿子’有所长进,心头的欣慰之情就油然而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