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大唐名相张九龄正妻后 第20章

作者:映在月光里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轻松 穿越重生

  谭昭昭轻轻拉了下张九龄的衣袍,道:“让大娘子一起去吧,大郎去衙门忙,眉豆留在家,我正好有个伴一起逛铺子。”

  张九龄略微思索,明白了谭昭昭的意思,含笑看了她一眼,对张大娘子道:“你去同阿娘说一声。”

  张大娘子一喜,提着衫裙,飞快朝着卢氏的院子奔去。

  张九龄让千山前去再备辆车,谭昭昭道:“让大娘子与我们同一车就行了,再备车岂不是麻烦。”

  千山便等在了那里,张九龄坚持道:“去吧。”

  千山这才应下离开,谭昭昭见张九龄背转身不做声,探头过去打量,见他冷着脸,不禁愣了下,问道:“大郎生气了?”

  张九龄哼了声,“是生气了。”说完尤不解气,冷冷道:“昭昭可是不想与我在一起?”

  谭昭昭被逗笑了,赶忙道:“没有没有,大郎怎地会这般以为?”

  张九龄道:“此次是我们初次一同进城。”

  谭昭昭闲闲道:“谁叫大郎以前出门时,都将我留在家中呢?”

  张九龄一怔,脸色柔和下来,歉意地道:“昭昭,对不住。我只想同你两人在一起,能说说话,顺道歇息一会。”

  谭昭昭下意识去看张九龄的眼睛,丹凤眼的双眼皮虽不那么明显,眼底泛着淡淡的青色,想来是昨夜没歇息好。

  想到自己夜里睡觉不老实,谭昭昭讪讪道:“我们还是分屋歇息吧,免得大郎总是睡不安稳。”

  这段时日,张九龄已经习惯了谭昭昭在睡觉时,腿会不时搭在他的身上。反倒是她挪开后,他还会主动去搬过来。

  昨夜张九龄难得失眠,她在怀里,他却感到她离得很远,生怕一闭眼,她就不见了。

  张九龄神色又不大高兴了,强硬地道:“不分。”

  谭昭昭忙道:“好好好,不分不分。真是,凶得很。”

  张九龄绷着脸去拉她的手,轻扶着她,“上车。”

  眉眼冷峻,话说得硬邦邦,手上的动作却轻缓,谭昭昭抿嘴忍笑,道:“再等等大娘子吧。”

  话音刚落,张大娘子就咚咚跑了过来,谭昭昭循声看去,戚宜芬跟在她的身后。

  张大娘子喘着气,兴奋地道:“我与阿娘说过了,阿娘说,让七娘陪着我一同去。”

  戚宜芬见了礼,眼神从神情冷淡的张九龄身上掠过,紧张地道:“可有叨扰到表兄表嫂?”

  多一人也无妨,谭昭昭对见礼的戚宜芬颔首笑道:“没事,走吧。”

  戚宜芬仍然紧张,再去看张九龄。

  张九龄已经转过身去,吩咐千山与赶车的仆人:“路上小心些。”

  戚宜芬凝望着张九龄的背影,被迫不及待的张大娘子拉上了车。

  两人上了马车,谭昭昭靠车壁坐着,张九龄一言不发,紧贴着她坐了。

  谭昭昭偷笑,主动握住了他的手,道:“大郎昨夜没睡好,先歇一阵。”

  张九龄嘴角上扬,手掌翻转,与她十指紧扣,将头靠过来,阖上了眼眸。

  千山车赶得慢,晃晃悠悠。不多时,谭昭昭就听到了他轻缓的呼吸,沉入了梦乡之中。

  谭昭昭放轻手脚,将车窗打开一条缝,看着窗外的景色。一路过去,除了偶尔经过的村落,人烟稀少。

  到了韶州城,张九龄醒了过来,亲了亲谭昭昭的脸颊,恢复了精神奕奕。

  他的动作太快,谭昭昭来不及抗议,只能随了他去。

  韶州城城池修得高,城却不大,除了刺史衙门气派些,店铺与民宅都普通寻常,一眼就能看出韶州的贫瘠。

  谭昭昭心道,怪不得张氏一族,就能占了半条曲江。

  马车停在了一间银楼前,张大娘子与戚宜芬前后下了车。

  张九龄道:“你们先去逛铺子,我去衙门,等下再来寻你们。”

  张大娘子拉着戚宜芬,兴冲冲进去了,谭昭昭连忙与张九龄道别,跟着走了进去。

  伙计迎上前热情招呼,张大娘子看得起劲,戚宜芬亦步亦趋跟在她身后,帮着她一起挑选。

  张大娘子看中了一只金簪,捏了捏钱袋,依依不舍放下了:“太贵了。”

  金簪做工一般,不过胜在样式还算看得过去,蝴蝶触须用银丝金丝缠在一起,双眼嵌着两颗极小的红宝石,看上去就灵动了几分。

  谭昭昭将铺子里的头面首饰都看了一遍,金银的成色约莫□□成新,应当已经放了许久。

  张大娘子看中的金簪,算得上铺子里出挑的,谭昭昭便拿出了钱袋:“大娘子喜欢的话,就买下来吧。”

  张大娘子瞬间一喜,道:“真的?”

  谭昭昭含笑点头,张大娘子高兴地道:“嫂嫂真好!”

  戚宜芬艳羡地道:“有兄嫂真好。表兄对表嫂也好,拿了钱给表嫂随便花用。”

  谭昭昭扬了扬钱袋,道:“这是我的嫁妆。”

  戚宜芬僵了下,眼中闪过一丝落寞,道:“表嫂娘家富有,心疼表嫂,能替表嫂置办丰厚的嫁妆。又嫁给了表兄,以后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表嫂命真是好啊!”

  谭昭昭暗自叹了口气,笑笑道:“七娘可有看中的,无需客气,我一并买了送你们。”

  戚宜芬咬了咬唇,慌忙道:“表嫂给大娘子买就是,这些太贵重,不敢劳烦表嫂破费了。”

  既然戚宜芬不要,谭昭昭就不多勉强。到时她的添妆,直接给她丝绢与钱就是。

  谭昭昭付了钱,张大娘子喜滋滋拿着金簪,到一旁的铜镜前去试戴了。

  戚宜芬看了眼张大娘子,手拽着衣襟又松开,鼓起勇气道:“表嫂要同表兄一起前去长安,表嫂可能将我一并带上?”

  谭昭昭没想到戚宜芬这般直接,一时怔在了那里。

  戚宜芬眼眶瞬间红了,凄然道:“表嫂,我的年纪大了,亲事还未定下来,朝廷律令规定,我在十五岁必须成亲嫁人。表姨夫能帮着我推迟一些,断不能推迟太久。阿娘与姨母已经替我张罗了好几家,都没能成。我的出身不好,只是寄居在张家的表亲,稍微有些脸面的人家,他们都看不上我,顶多嫁给上了年纪的鳏夫做续弦,给富贵人家做妾。表嫂,我害怕得很,宁愿给表嫂做婢子,一辈子伺候表嫂。求表嫂行行好,收下我,将我一并带着同去长安吧。”

  谭昭昭默然片刻,问道:“七娘,你是要给我做婢子,还是要给大郎做婢子?”

  戚宜芬顿住,谭昭昭叹道:“七娘,你应当清楚,婢子就是贱民,主子可随意将之送人,打骂,变卖,就是打死都无妨。七娘,两相比较之下,你愿嫁进普通寻常人家做正妻,还是愿意做贱民?”

第二十四章

  张大娘子在铜镜旁左顾右盼,美滋滋试戴完金簪,再去问伙计拿搭配的耳坠。

  戚宜芬心钝钝地疼,泪眼朦胧望着张大娘子喜悦的面孔,一时分不清是恨,还是羡慕。

  羡慕张大娘子生在张家,她万事不愁,亲事早早就安排好。

  虽是远嫁,夫家亦是官宦出身,满门清贵。

  恨自己的寄人篱下,恨天道不公。

  卢氏待张大娘子严厉,但她却不怕,经常与卢氏顶嘴。

  卢氏受了气,她们母女就得看她脸色。小卢氏背地里抹泪,让她多劝导张大娘子,别惹了卢氏生气。

  明明,两人的年纪只相差不到一岁!

  戚宜芬清楚,他们一家,只是寄居在张氏的亲戚。

  得处处讨好,处处让着张大娘子,陪着她,哄着她。

  戚三郎陪着张九皋读书,亦一样如此。

  他们姐弟两人,说到底,不过是张氏姐弟的书童与婢子。

  反正都是做婢子,何不做张九龄的婢子呢?

  他才华横溢,清隽风流,比天上月还要皎洁。

  他是戚宜芬此生见过,最为美好的郎君。

  卢氏替她张罗亲事不成,已经隐约松口,有要将她给张九龄做侍妾的意思。

  戚宜芬哪能不知做婢子的低贱,可是,她有什么选择?

  有什么选择?!

  戚宜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神色变幻不停,万般纠结与不甘。

  谭昭昭声音平平,不疾不徐道:“侍妾本从事贱役,以贱接幸也,通买卖,实为贱流。”

  接,结合,幸,通性。

  规矩清楚明白,侍妾只是以身体伺候男人的物件。

  《唐律疏议》规定: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两年。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

  当然,男人以婢为侍妾者,并不鲜见。婢子得到男主人的欢心,可以将其放良,再纳为妾室。

  不放良亦可,主子本就对婢子等贱籍有生杀大权,在后宅强占了,律法都不会管。

  戚宜芬赌的,便是张九龄的君子端方,小卢氏与卢氏的关系。

  谭昭昭道:“陪葬昭陵的天水郡公丘敬,乃为庶出,与嫡母所出兄长相争安葬其生母,被弹劾,因此获罪革为民。”

  邱敬本名丘行恭,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多年,战功赫赫。

  被弹劾之后,唐太宗碍于规矩礼法,照样将他革职,贬为了庶民。

  虽说后来官复原职,足以说明大唐的等级森严。

  就算没有嫡子,情愿选子侄,庶子无法继承家业的情形,在大唐比比皆是。

  除了不讲究规矩礼法的皇室,妄图以婢子的身份,侍妾的身份,想要通过生养孩子,母凭子贵,条条路都是死。

  张九龄的前程,卢氏比他还要在意。戚宜芬敢有任何出格的举动,卢氏会第一个收拾她。

  戚宜芬心痛如绞,喃喃道:“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谭昭昭道:“怨恨与不甘无用,除非你有通天的本领,能改变现状。七娘,我并不想拿你如何,只盼着你不要糊涂。能挺直胸膛做人,就不要选择一条跪着爬行的路。就是嫁进普通寻常的人家,终究是正妻。你看,外面的曲江边,半条江都姓张。退一万步说,以后大郎有了前程,你是张氏的亲戚,夫家更会尊着你,重着你,远比你心中那些虚无缥缈的仰慕,来得要真实。至于你的恐慌,我能理解。可是,你是何样的人,能将日子过得如何,端看你自己的选择。”

  她们两人在柜台角落说话,有一扇镂空屏风挡着,戚宜芬偶尔大声的抽泣,引得有伙计不断探头朝这边看。

  谭昭昭叹口气,言尽于此。至于戚宜芬听不听得进去,她也管不着了。

  “快别哭了,将泪擦干净。莫要觉着不好意思,去选几样你喜欢的头面。同大娘子一样,成日欢欢喜喜才好。”

  戚宜芬垂着头,哽咽着嗯了声。拿出罗帕,擦拭了脸。

  张大娘子选好了一对耳坠,捧着奔了过来,道:“嫂嫂,七娘,你们瞧瞧,可好看......咦,七娘怎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