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60章

作者:映在月光里 标签: 种田文 科举 基建 穿越重生

  程箴早已习惯他的自夸,接过文章读了起来。

  照着闻山长立下框架所写的文章,转承启合完全没问题,尤其是观点老道,遣词用句到位,不失为一篇佳作。

  “你瞧最后几个字,这几笔写得飞了。”程箴指着字,幸灾乐祸地道:“又要挨骂了。”

  程子安打了个哈欠,道:“我是故意留了几笔让老头儿骂,让他脑子活动起来,不然成天就知道埋在那堆书中,师母骂他浑身都快生书虫了。”

  程箴笑个不停,道:“好好好,我说不过你。早些去睡吧。”

  程子安起身,对程箴道:“阿爹,你也早些睡。放心,就算我们不去寻找关系,老实参考,定能父子双双中举!”

  世人以谦逊为主,不管中不中,程子安这份自信,程箴都得称一声佩服。

  在苦读中,时光倏忽而过,秋闱到了。

  府城的气氛一下变了,兵丁差役巡逻加强,大家放轻了声响,生怕影响了考试。

  从外地州府来的两个学政,住进了驿馆中。驿馆无论是官还是民,全部不得入主,外面由厢兵把手。

  两个学政的来历喜好,程子安听辛寄年说了一些。

  中规中矩,四平八稳。

  程子安做好了准备,文章以稳重为主。

  他练了许久的文章,有华丽文风,朴素文风,端庄沉稳文风。

  只要题目能读懂,知道经史典故,到时候填进框架,基本不会出错。

  文章是有了,程子安唯一担心的,还是经史墨义。

  考试共计六场十八卷,帖经一百二十贴,对义六十条。“注1”

  光《春秋》,就足足几十卷啊!

  到了正式开考这日,考生们挎着考篮,拿着录名后,官府盖印发还的试纸,来到了贡院排队,等着进场。

  程箴与程子安提早住进了崔家,念着方寅离得远,将他也一并带上了。

  崔武要在贡院前巡逻,与千山老张一起,将他们送了过去。

  天气不冷不热,晨曦初现,他们几人到时,大门前已经排了好些人。

  周围厢兵林立,禁卫森严。

  程子安见方寅紧张,与程箴说起了笑话:“阿爹,你看,好多人在偷看你。”

  程箴对秋闱有了经验,他这次考试,中了,能洗清他的名声。

  不中,他早就经历过大起大落,这点打击算得了什么,反正不能考秋闱,远比上次考秋闱时要轻松随意。

  程箴不知不觉中,受了程子安的影响,笑道:“他们估计是看我我长得俊美吧。”

  程子安怪叫道:“阿爹,要说俊美,我在这里,阿爹只能屈居第二吧。”

  程箴面无表情骂他:“不要脸。”

  程子安抚摸着自己的脸,一一笑纳了:“脸还是要的,这么一张俊脸,阿爹,你说圣上会不会看我长得美,点我做探花郎呢?”

  程箴继续面无表情骂他:“不要脸!”

  方寅听得有趣,别开头偷偷笑了起来。被他们父子的说笑一冲,方寅也就渐渐放松了。

  程子安排到了大门前,厢兵接过他的提篮仔细翻看检查,除了一罐子蜜水,程子安只带了一罐子炒面。

  程箴考过有经验,带如面饼等吃食进去,厢兵会掰碎了检查。

  检查过无数提篮的手有多脏,自不用提。

  带炒面进去,罐子一摇晃,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了。

  蜜水则既能提神,又能解渴。

  反正到了天暗时就会出考场,早上吃饱了,中午对付一口,完全没问题。

  其实,科举考几十卷经史,谁知道会出到哪道题。

  作弊除非代考,或者泄题容易些,如夹带这种,等于是大海捞针,撞运气。

  唱了名,核对过试纸,拿到了考号,程子安进了贡院。

  后面程箴与方寅也陆续进来了,不过他们分到了不同的号,进去之后就各自分开了。

  程子安深吸一口气,使劲闻了闻,不禁偷乐 。

  没闻到臭味,远离茅厕,这是成功的开始。

  为了防止舞弊,考生不得带纸入场,考场所用的纸张,与录名的试纸一样,官府衙门独有。

  程子安摆好了笔墨砚,静待其他考生进场。

  监考官是州府的推官,以及两个学政,除了他们之外,考场还有厢兵把守。

  学政宣读了考试规矩,尤其是严禁作弊,很快便发放了试卷。

  程子安拿着试卷,不紧不慢先看了起来。

  “见有礼于其君者,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请以下文对。”

  程子安窃笑,这道题,他刷到过。

  开始就撞了大运,好兆头啊!

  考官在考场内不断巡逻,神色严肃。

  程子安视而不见,不紧不慢磨好墨,在空白试纸上,先试了笔墨浓淡,再提笔稳稳作答。

  “见礼于其君者,如鹰鹯之逐鸟雀也,谨对。”“注2”

  通篇下来,程子安没写一句“未对审”。

  未对审则是答不出来,也要守礼懂规矩,必须礼貌作答。

  答完之后,程子安再仔细检查一遍,他一共刷到了两道题,暗戳戳偷笑。

  第一天,稳了!

  过了午后,陆续有人交卷。程子安就随大流,交了卷出门。

  没一会,程箴与方寅也陆续出来了。看他们的神色,应当都考得不错。

  回到崔家,因着他们考试,家中安安静静。许氏与方氏,崔素娘亲自送饭送水,连崔耀光都不敢来打扰。

  日次是疏注,出经史中的某一段,回答释义。

  今日的考题比前一日的要难,释义解释水平的高低,要看教授夫子的本事了。

  背诵于程子安来说,才是最难的地方。释义除了夫子教导,关键在个人的理解能力。

  程子安的理解能力自是一流,他考得尤其轻松。

  最先交卷的考生,比昨日要迟许多。程子安不急不躁,吃着炒米就蜜水,等到有好些人交卷之后,他才随大流交了卷出去。

  程箴最先出来,方寅等到快天黑时才出考场。

  程子安与程箴等了一会,留下不放心赶进城陪考的方大牛等着,他们先回了崔家。

  方寅被方大牛送了回来,不过他的神色比较轻松,道:“我生怕答错了,就答得慢了些。”

  程子安理解,道:“仔细些是好事,时辰不早了,先用饭吧。你阿爹回乡也晚了,就让他歇在这里。”

  方寅一心想着考试,回过神,窘迫地道:“我与阿爹,给你们添麻烦了。”

  程子安笑眯眯道:“方大叔带了莲子,新鲜的藕,老母鸡,好些吃食来呢。舅舅舅母都高兴得很,说托你们的福,能吃到新鲜的吃食呢。”

  崔家当然不会在意多个方大牛,毕竟方寅的成绩在那里,有的是人抢着结这个善缘。

  方寅听后松了口气,与程子安说起了考题。

  程子安道:“先别关心这些了,吃完饭我们读书去,准备明日的考试。”

  方寅一听赶紧打住,饭后与他们父子一起,温习起了书。

  程子安经常临时抱佛脚,所以他没什么考前要休息好,放松的想法。

  当然,放松是指不紧张,而非考试期间不再做题看书。

  身体已经养成了习惯,处于紧张备战的状态,等考完,将书扔掉也不迟。

  连续考了几天,程子安心中大致有了数,最后一门策论文章不出错,举人的功名,他就稳拿了!

  熟门熟路进了考场,程子安看到了考题。

  题目出得很简单,出自于《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越是简单的题目,越难答出精彩,让阅卷的考官眼前一亮。

  学政喜好平稳,又要答得精彩,等于在挖坑,让人跳也不是,不跳也不是。

  程子安认真斟酌之后,还是走了稳妥的路线。

  秋闱不能出错,春闱面对着全大周的举人,群英荟萃,可以另辟蹊径。

  破题点明何为大学之道,为何要讲究“大学之道”。

  随后引经据典,写明这般做的好处。

  程子安加了些大周的时政进去,比单纯引经据典要高明。

  且在前面加时政,是为了他后面的扬。

  程子安没提自己的抱负,改捧天下读书人的抱负,最终目的,是捧当今圣上。

  圣上的贤明措施,方引得天下士子归心,报效朝廷。

  加了时政策令,马屁拍得有理有据,文章就显得厚重,不虚浮,投了主考官的胃口。

  程子安先写了一遍草稿,再工工整整誊写。

  随着天色暗下来,所有人必须交卷。

  三年一度的秋闱,正式结束。

  考生们出了考场,各种反应精彩纷呈。

  有人笑,有人嚎丧,有人念念叨叨,有人目光呆滞,有人淡定自如。

  程子安便属于淡定自如这一类,程箴亦差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