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 第129章

作者:銮音 标签: 科举 穿越重生

  和太子比起来,宁王对萧景曜的愤恨才叫一个比山高比海深,萧景曜几乎是让宁王势力大减的罪魁祸首,宁王不恨萧景曜恨得牙痒痒才怪。

  但是再恨,形势比人强,宁王见了萧景曜,还是收敛了心中的恨意,只是看着萧景曜的眼神有点冷,像刀子一样扫过萧景曜的眉心太阳穴和喉咙等要害之处,最终垂下眼睑,对着萧景曜微微点了点下巴,一声不吭地从萧景曜身边走过。

  萧景曜看着终于沉淀下来,没有那么张扬的宁王,仿佛看到了一头暴躁的猛兽终于学会了安静蛰伏。

  再想想宫中的太子,以及现在跳得正高的平王,萧景曜的脑瓜子又是一阵嗡嗡作响。

  刘白芨得了芥子镜这个大宝贝,又有正宁帝的嘉许,如痴如醉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医学研究之中,还抓了几个有为的儿孙跟着他一起干活,并且接受了萧景曜的提议,开始祸害小白鼠。

  顾希维返回老家参加乡试,顾家也少了几分热闹。一直到乡试结果出来,顾希维的护卫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向家人报喜,萧景曜接到了这个好消息,脸上也露出了喜色。

  小舅子好样的!考中了举人,顾家武转文的路,才算走上了正途。

  倭岛的事,正宁帝和几位阁老把萧景曜提溜去政事堂商议过好几次,却一直没在朝堂上摊开说。

  萧景曜一开始还疑惑呢,后来听到倭国使臣快到京城的消息,萧景曜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这里等着呢!

第080章

  倭国使臣大概十月到大齐, 和他们一样,前来京城朝贡的,还有周围的高黎、琉岛、交趾、、寮国、爪哇等各种小国的使臣团。

  鸿胪寺瞬间就忙碌了起来。

  萧景曜看着各国使臣团陆陆续续进京, 再一次感受到大齐国力的强盛。所谓的万国来朝,并非一句空话。大齐现在确实做到了让周围小国全都俯首称臣,前来朝贡。

  这些使臣团中, 最让萧景曜关注的,并非倭国的使臣团, 而是一个叫作“满剌加”的使臣团。

  萧景曜在正宁帝的养心殿看过大齐的疆域图。周围的附属国,疆域图中也有。

  现在的这个“满剌加”王国, 听起来很是拗口, 但以后世的习惯来看, 称它为“马六甲”, 顿时就世界闻名了。大名鼎鼎的马六甲海峡, 目前可以算是在这个王国的控制之下。再加上爪哇国也临近马六甲海峡, 两个国家加起来,基本就控制住了整个马六甲海峡。

  换句话说, 马六甲海峡, 现在可以算是在大齐的掌控之中。

  后世人都知道马六甲海峡对亚洲的重要性。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控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是亚洲海洋的霸主。只可惜萧景曜所处的那个时空中,王朝放弃了对马六甲海峡的掌控,以至于失去了制海权,直到萧景曜穿越之前,华夏在马六甲海峡都插不了什么势力。

  萧景曜在正宁帝的养心殿中看到大齐的疆域图时, 整个人都震惊了。正宁帝以为萧景曜是震惊于大齐疆域之辽阔,不无得意地指着舆图对萧景曜笑道:“这都是太/祖当年打下来的领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围那些小国, 给大齐提鞋都不配。一国都比不过大齐一个省,他们愿意对大齐称臣,也是因为大齐能给他们好处。每年都来朝贡,带的东西,有的倒是稀罕,有的就……”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不堪回首的事,正宁帝不由摇头失笑,骄傲地看着大齐疆域,豪气万丈,“前朝末年,民不聊生。当年太/祖起事时,立志要给苍生开一个太平盛世,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再也不受苛捐杂税,战乱兵戈之苦。如今大齐边疆战事已平,各地有灾情,朝廷立即拨粮赈灾,朕登基后,更是轻徭薄赋。爱卿你看,现如今的大齐,是否有一点太平盛世的景象?”

  萧景曜一开始进翰林院的时候,就被安排进了去给前朝修史。是以许多别人不知道的史料,萧景曜都知道。

  本来以萧景曜这个年纪,是不会知道前朝末年是什么光景的。这会儿又不是信息发达的后世,想知道什么,上网搜一搜就能出现一大堆资料。本朝修前朝史,史料都在朝廷,萧景曜能看到第一手史料。当然,都是官方史官的记载,极少部分掺和了一点民间传闻,也就是野史。但在编史书的时候,一般不会采用野史的说法,只是给修史的人提供另一种视野。采不采纳就看编史书的人怎么想。

  虽然说史书必须要公正客观,但有些人修起史来,夹带私货的也不是没有。全看编史书的人的品行和操守。

  正宁帝一提前朝末年,萧景曜脑海中就下意识地浮现出一大堆“人相食”的记载。天灾倒是其次,前朝灭亡,更多的是人祸。前朝末帝是个只管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的帝王,甫一登基,就大兴土木,在各地建行宫,造奇观,不知累死了多少百姓。造奇观的同时,那位末帝还想着征兵攻打交趾,又征发了数十万男丁。

  末帝在位十多年,百姓没有一年休息过,最终男丁征不到,只能女丁顶上。民不聊生,明明国内没有战乱,人口数却年年锐减,到本朝太/祖开国之时,清算天下户口,才发现前朝末帝这一通骚操作,直接让国内人口减半。要不是各地农民受不了纷纷揭竿而起,最终反了他,再让他继续祸祸百姓,说不定就能让他达成国内无战事都能让百姓十不存一的“千古一帝”。

  萧景曜想到前朝末帝干的那些傻叉事,眼角都忍不住抽搐。

  对比起末帝在位时百姓的惨状,如今正宁帝治下的百姓,确实称得上一句安居乐业,盛世腾飞就在眼前。

  萧景曜由衷地称赞正宁帝,“陛下爱民如子,确实是一代圣君。臣等三生有幸,得遇明主。”

  封建帝制之下,能臣常有,而明君不常有。多的是昏聩平庸之主,人菜心还高,对自己的能耐一点数都没有,有能臣偏生就不用,还把人家一贬再贬,大半辈子都出不了头。或者是人死政消,好不容易出现个能臣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为国续命上百年。然而人一死,朝堂上各种骚操作就来了,甚至还把人给挖出来鞭尸。

  各种离谱的骚操作,谁看了这些记载不挠头。

  有的帝王,也别说什么你行你上,那真是栓条狗都比他强。

  在这种情况下,萧景曜这话并不夸张。能碰上一个明君,对臣子来说,是毕生幸运之事。

  正宁帝心下也有诸多感慨,看着大齐辽阔的疆域,正宁帝忍不住用手抚摸着疆域图上的每一寸土地,甚至能一边摸一边对着萧景曜说道:“这是风坳县,正宁五年,此地爆发了瘟疫,是朝廷派了太医过去治病,安抚住了百姓,刘白芨的长子刘苍术,就折在这里,现在风坳县的百姓,还在为刘苍术建庙立碑,几乎家家户户都为刘苍术立了长生牌位。这里,是长岭县,正宁七年,此次因连月暴雨,河堤大开,百姓死伤无数,朝中拨粮五十万石……”

  正宁帝手指每指到一处,就能立即将这地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对萧景曜一一道来,如数家珍。

  萧景曜认真听着,眼中露出了钦佩与惊讶之色。

  正宁帝笑着问萧景曜,“怎么?觉得朕能将这些事记得这么清楚,很惊讶?”

  萧景曜坦然点头,“陛下日理万机,臣确实没想到,陛下还能这些小地方记住十几年前发生过的事情。”

  “朕日理万机,不就是为了治理好大齐境下的子民吗?”正宁帝失笑,“这些,都是朕为他们做过的事情,朕心里都记着,不愿忘,也不敢忘。”

  “《尚书》有言: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朕乃万民之父母,理应将他们放在心上,让他们安居乐业。他日到了地底下,见到了列祖列宗,朕再将这些事一一说给历代先皇们听一听。好叫他们知晓,朕这个继任者,没丢他们的脸!”

  哪怕身为正宁帝亲生父亲的先帝不认可他,正宁帝也无所谓了。帝王功绩,青史昭昭,他这个皇帝当得如何,不该由先帝评判,而该留与后世人评说。

  不过正宁帝心里还是有个结,也留了个心眼。将这些事都记个清楚明白,他日见了先帝,先帝若是还对他不满意,他就找列祖列宗们评评理!

  正宁帝得意地想到。

  萧景曜不知道正宁帝内心复杂的情绪,但能感受到正宁帝对大齐的感情,再看到正宁帝鬓角的白发,萧景曜心中也忍不住长叹一声。这样心怀天下的帝王,萧景曜是真的想他能再多活几十年。

  只可惜萧景曜也不是神,对医学并不了解。现在刘白芨已经在用芥子镜研究病菌,不知道他能否开辟医学界的新领域。若是刘白芨能将医学的科技树再点亮一点点,指不定能解决正宁帝现在的病根呢?

  萧景曜也就这么想想,没有现代医学设备,就算知道了一些疑难杂症的病理,也没办法彻底根治。到那个程度,基本上都要动手术,现在根本不具备手术的条件。

  正宁帝上回在萧景曜面前发病,是捂着心口。萧景曜合理猜测正宁帝可能是心脏功能不太好。想要在现有条件下治疗心疾,只能说,还得是以中医为主,手术,想都不用想。

  萧景曜心下再次叹气,就听见正宁帝问他,“你可知,几位皇子见了这幅疆域图,都说了些什么?”

  萧景曜直觉危险,正要开口推辞,正宁帝却已经自顾自地开口道:“太子心潮澎湃,说大齐富有四海,是毋庸置疑的天下共主。宁王心驰神往,就差说一句大丈夫当如是。平王面带微笑,对朕歌功颂德。康王对此不甚感兴趣,只道朕日理万机,着实辛苦。福王感慨民生多艰,一点点风雨就能让他们毕生积蓄化为尘土。荣王更是豪情万丈,直言愿意为朕披甲上阵,为大齐开疆辟土,打下更多的领土。”

  “依爱卿所见,哪位皇子说的话最合适?”

  最合适什么?萧景曜冷汗都要下来了。这种话题也是能随便问的吗?陛下您是不是忘记了我才是个十七岁的孩子,还是个未成年呢,真的承担不了这样的重任!

  奈何正宁帝说完后就一直紧紧盯着萧景曜,萧景曜连装傻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说道:“诸位皇子性情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但他们心中都有天下,这是大齐百姓之福。”

  正宁帝深深看了萧景曜一眼,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你倒是看得明白。”

  性情不同啊……

  正宁帝闭了闭眼,唇边溢出一声无声的叹息。

  萧景曜将这事儿死死藏在心里,没对任何人说。

  一直到各国使臣团进京,萧景曜看到了那些身处重要地理位置的小国使臣团后,脑海里又浮现出正宁帝那时候似无奈似释然的神情。

  鸿胪寺每年就忙活这么一阵。萧景曜这个大理寺卿也没闲着,各国使臣进京,京城的治安自然是首要大事。若是在这时候闹出大事来,大齐难免在使臣团面前丢脸。

  这可是关乎于大齐颜面的问题,正宁帝脾气再好,要是官员们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链子,也得让官员们感受一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是什么滋味。

  大理寺和刑部自然不敢懈怠,萧景曜和秦致远互相合作,给两边的侍卫都排了个班,来了个三班倒,将警惕程度提到了最高。

  正宁帝和胡阁老等人因为萧景曜先前透露的金银矿消息,对倭国使臣团最为关注。胡阁老还特地安排鸿胪寺的人去套他们的话。

  不得不说,大齐真是人才济济。就在这个不怎么适合学语言的时代,鸿胪寺中都有语言大佬,一口倭国话几乎能冒充倭国本地人。没有语言的障碍,鸿胪寺的官员想从倭国使臣嘴里套话就容易多了。

  其实倭国使臣也会说大齐官话,但他们的口音太重,又比较生涩,非母语总是不够熟练,用大齐官话来表达,意思太过复杂的话,他们能在脑海里将自己绕晕。

  这时候,大齐鸿胪寺的天才们就有了用武之地。在异国他乡碰上个能说自己本国话的人,多么令人亲切呀!倭国使臣心理防线立即-1-1,不经意间,就被鸿胪寺的官员套出了不少话。

  正宁帝他们这才知道,他们岛上确实发现了两座金银矿,现在几大势力还在为金银矿而斗得不可开交。一直到使臣团出发,他们还没斗出个高低来。

  正宁帝和胡阁老等人不由有些鄙视。倭国也是有天皇的,竟然连金银矿都护不住,还能让其他势力争来夺去,废物!

  让萧景曜意外的是,荣王的语言天赋竟然十分不错,非但能说一口流利的倭国话,还能说胡人的话,以及高黎和交趾话。

  这都熟练掌握三门外语了,说荣王是语言天才,真就一点都没夸张。

  对此,荣王振振有辞,“儿臣未来可是要为父皇开疆扩土的,兵书有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儿臣就是要学了他们的话,到时候打进他们内部,一口气端了他们!”

  正宁帝哭笑不得,“交趾已经对大齐称臣,很是温顺,你怎么还惦记上他们了?”

  荣王理直气壮,“他那块地最大!”

  最大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荣王的观念十分朴素。

  正宁帝又是好笑又是自豪,哪个当父亲的会不希望看到孩子有出息?荣王志向远大,自己有学习的动力,还立了一功,正宁帝这个当爹的只有高兴的份,好好嘉奖了荣王一番。

  这可让平王酸得不行。

  宁王势微,现在能和太子分庭抗礼的,是平王。又因为正宁帝斥责过太子,让平王信心大增,周围谋士更是一个劲儿地吹捧平王,难免让平王有些飘飘然。如今荣王大出风头,平王哪里能忍得了这个落差。

  平王自觉是太子的对手,现在反被不起眼的荣王给压了一头,已经取代了宁王的地位,和太子打擂台的平王哪里受得了这个委屈?

  荣王跑去倭国使臣团中套话,平王就周旋在其他小国的使臣团之间。今天同交趾使臣相谈甚欢,明天又带着高黎使臣闲逛京城,让他们领略京城的繁华。

  虽然正宁帝没给皇子们安排接待使臣的任务,但有了荣王立功在前,平王就没了那么多顾忌,使臣团中,平王已经成为了存在感最高的皇子。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太子。

  但使臣们也不傻,他们也是认真研究过大齐的文化的,知道大齐人处处讲究,虽然这个看起来非常和善的皇子十分强大,但那个胖胖的,走起路来都一步三喘的太子,才是所有皇子中身份最尊贵的!

  平王在使臣团中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果,几近为零,当场脸就绿了。

  正宁帝等人知道倭国现在才发现两座金银矿后,顿时放下心来,心下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优越感——你们境内的宝贝,我们比你们更清楚!

  六百多座金银矿,你们只发现了两座,可见你们并非金银矿的主人。

  正宁帝等人理直气壮得很,这可是祥瑞带来的上天的指示,可见上天都是站在大齐这边,让大齐得到这些宝贝。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顺应天意的事,怎么能叫大动兵戈呢?更别提倭匪年年犯边,不知道祸害了多少大齐百姓。现在大齐替天行道,为民报仇,分明就是正义之师!

  萧景曜还注意到,西南地的活佛竟然也进京了。

  这事儿也是研究院的功劳。正宁帝都把显微镜命名为“芥子镜”了,佛法中说的无尽小的世界,可以借助芥子镜观测到,活佛能忍住不来?

  正宁帝当即大喜。

  活佛进京,藏地又要被京城掣肘几分。因为地理和信仰原因,藏地一直以来就存在不小的问题。前朝甚至差点脱离了中原的疆域,还是太/祖再次将它平定下来。

  现在大齐对西南的掌控,还是有些吃亏的。

  如今活佛进京,正宁帝才那么高兴。活佛在藏地的声望那么高,几乎是所有信徒信仰的具现化。他来京城,那边行事多少要谨慎几分。也证明了大齐果然是天下之主,让各地心服口服。

  萧景曜忍不住想到了某位十全老人治理各地的手段。说实在的,那位膨胀归膨胀,确实是天生的帝王。在治理藏地上,用的手段,堪称是政治的艺术。

  要治理藏地,直接将他的办法拿过来用,一点都不带水土不服的。

  萧景曜一不留神又想多了。

  活佛一来京城就直奔研究院,问公孙覃要了一台芥子镜后,就住在研究院不出门了,大有在京城长住的架势,差点让护送他进京的护卫们哭出声来。活佛不回去,那他们回去干嘛?

  正宁帝却是大喜,再次狠狠表扬了公孙覃一通:干得漂亮!

  芥子镜,当真是给大齐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活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和刘白芨混熟了,甚至跟着刘白芨打下手,时不时给刘白芨当个记录员,对刘白芨研究的东西,活佛连眉头都没动一下,接受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