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 第135章

作者:銮音 标签: 科举 穿越重生

  宫中早就戒备森严,萧景曜心下再着急,也不能进宫一探虚实。

  这些日子,都是太子监国。

  太子胖乎乎的身影存在感简直爆棚,萧景曜都看到原来一些对太子不冷不热的官员,已经在向太子卖好表忠心了。尤其是太监和宫女,对太子的态度更为小心谄媚,几乎将太子当成主君来看待。

  平王一系原本和太子斗得有来有往,结果正宁帝这么一病,平王的声势瞬间就降了下去。朝堂上,平王虽然还能和太子抗衡一二,但底气明显不如以前那么足。

  没办法,形势比人强。要是正宁帝有个万一,太子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除非平王想自己扯杆旗反了,不然就得老老实实向太子俯首称臣,后半辈子都活在新帝的冷遇中。

  平王倒是想扯旗,问题是追随他的人,只想捞个从龙之功,并不想成为乱臣贼子。捞从龙之功失败顶天就是后半辈子再也没办法出头,但当了乱臣贼子,那可是家族消消乐大派送。谁能遭得住这个?

  京城上空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萧景曜每天回府,神情一天比一天凝重。

  这种强压之下,大理寺反倒没碰上什么棘手的案子。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家都不想在这个时候闹出事来,给其他人的情绪一个宣泄口。许多人家愣是将家里的纨绔真正打断腿,坚决阻止他们上街闹事,给家里惹祸。

  一直等到倭岛那边运送的第一批银子进京,京城的氛围终于好了些许。

  梁千山拿下倭岛后,正宁帝就将萧景曜先前圈出来的倭岛金银矿分布图给了梁千山,让梁千山就照着图挖。

  梁千山拿到图后都惊呆了,这年头儿的人哪见过这个?不是萧景曜的图画得惊天地泣鬼神,而是这种地底下的矿物分布情况,肉眼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

  大齐真的有神仙相助吗?

  “神仙”萧景曜笑而不语,深藏功与名。

  梁千山在倭岛挖金银矿挖得很开心,这一场仗大多都是倭人和倭国贵族拼了个你死我活,大齐的伤亡很少。现在开采金银矿,大多也是倭人干,大齐的将士只是当监工,监督他们干活。

  倭岛的大金银矿,那真是一挖就刷刷往外冒银子。这产量,梁千山都忍不住看直了眼。

  第一批运去京城的银子,梁千山挑了个吉利的数字,八十八万两白银。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发大财的狂喜之情。

  只可惜正宁帝现在还病着,清醒了些,却还是精神不济,继续在床上躺着,依旧让太子监国。

  倭岛运的白银到京城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倭岛竟然还有金银矿!

  一时间,所有人都沸腾了,原先那些反对对倭岛动兵的官员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早就知晓此事!

  至于正宁帝从何而知……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大家谁也猜不到。只是有那么一两个人,眼神时不时地在萧景曜身上扫过,心理动态在是他不是他中纠结,要是这会儿给他们递朵花,他们指不定还能一边揪花瓣一边嘀嘀咕咕进行猜测。

  只有倭奴王痛心疾首:为什么岛上的金银矿,大齐人比他更清楚?

  苍天不公!

  也有人想着倭岛的金银矿,心旌神摇,这要是能安排自己人过去……

  最后,大家的目光又放在了海禁上。

  正在大家一扫先前的紧张心情,轻松地讨论倭岛的金银矿之事时,宫中终于有了动静。

  宫中的具体情况,萧景曜也不知道。那天,萧景曜下值回府,到了半夜,突然就被一阵动静惊醒,外面火光冲天,原来是萧府已经被禁卫军给围了个严严实实。

  萧元青几人着实被吓得不轻,还以为是萧景曜犯了事,朝中前来拿人。

  还是顾希夷安排的护卫派上了大用场,一行人往墙上一爬,有防守的,有藏在暗处弯弓搭箭对准禁卫军头领的……

  对方对萧景曜很是客气,骑在马上对着萧景曜抱拳道:“奉陛下口令,捉拿反贼。烦请萧大人好好在家待着,别出门。”

  正宁帝出手了?

  萧景曜心间一动,客气地给对方回了个礼,“既然是陛下的命令,下官自然应当听令。”

  这样焦灼的氛围,持续了两个晚上。

  第三天,围在萧府周围的禁卫军终于散去,萧家人顿时长松口气,这一关,看来已经过了。

  今天正好是早朝日,萧景曜穿好官袍,神情凝重地进宫参加早朝。

  所有官员的神情都十分凝重,见面后只用眼神互相示意,不知道这一出最终到底谁成了赢家。

  萧景曜眼观鼻鼻观心,垂手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对空出来的位置一点疑惑都没有。

  窦平旌也站在了殿内,再往前看看,六位成年皇子只来了三个。太子、宁王和平王全都不在。

  萧景曜垂下眼,静静等着正宁帝出场。

  正宁帝的脸色看不出喜怒,在苏世安的搀扶下坐上了龙椅,脸色还算正常,看不出大病初愈的模样,上来就给大家扔了个雷,“朕欲废太子,众卿家以为如何?”

第085章

  正宁帝这话一出, 所有人都惊呆了。

  太子关乎着国本,不管是废是立,都是大事。正宁帝这么轻描淡写地说要废太子, 哪怕殿内不少人都猜出这两天的乱子和太子有关,脸上也难免露出了惊骇之色。

  再仔细一想,太子不在, 宁王和平王也不在,莫非也被正宁帝一并抓了?那这太子一废, 继承人该从康王福王和荣王中选?

  未成年的皇子们现在还不在大家的考虑范围内,主少国疑, 正宁帝的身子也不太好, 万一出了什么意外, 容易出现皇权旁落, 大臣弄权的情况。

  虽然有些人心中有所意动, 但大多数人的理智还是在线的, 明白立一个幼主的弊端。

  再说了,就算立幼主, 弄权的重臣也没他们的份不是?何苦再给自己选个祖宗。

  大臣们也都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既然自己得不到好处, 那就做出最伟光正的选择。

  还有官员的眼神在康王福王和荣王三位皇子中来回移动,似乎是在盘算着若是要下注的话,该投哪个皇子才好。

  之前的储君热门人选全都出局,也无怪乎一堆官员心思浮动。热灶和冷灶可不一样,太子、宁王和平王身边从不缺支持者,他们没过去,有部分原因是对方身边的位置已经满了员, 再加入进去,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康王三人就不一样了, 朝中谁不知道这三个王爷对朝政没什么兴趣,荣王倒是稍微好一点,但心思都在战场上,做梦都想当大将军,为大齐开疆扩土。

  康王和福王那就是纯纯两条躺平的咸鱼。福王的混,官场中都是出了名的,正宁帝都拿他没办法。康王是另一种风格,单方面孤立所有人,看谁都是冷漠脸,孤傲到难以接近。这样的人,别说想私底下拥立他了,怕是连和对方说几句话都不行。

  拥护哪位皇子本就是犯忌讳的事,康王这种,都没办法同他交心,谁头这么铁,敢直接莽上去,抱着自己一户口本和康王共进退啊?

  再真爱都没办法到这个份儿上,更别提习惯权衡利弊的朝臣了。

  是以康王明明是剩下三位皇子中年纪最大的,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前面三个皇子没戏了,轮也该轮到康王身上。

  照理来说,康王被立为储君的机会应该是最大的。

  然而大臣们看了一圈,心中权衡了许久,又把康王从支持者中给踢了出去。

  再一看康王底下的王爷,淦,是福王。

  更地狱了。

  部分大臣简直悲从中来,总觉得要从这几个歪瓜裂枣中选出储君,实在是对不住大齐百姓。

  福王一点自己可能会当储君的意识都没有,听了正宁帝要废太子的话之后,福王当即出列道:“父皇,废立太子乃国之重事,父皇对大哥寄予厚望,悉心教导他数十载,他是我们兄弟中最适合当储君的,父皇三思啊!”

  康王偏头看了一眼福王,也站出来附和。荣王挠挠头,同样站了出来,茫然地替太子求情。

  他这会儿还懵着呢,怎么就突然要废太子了?

  众所周知,太子是正宁帝心尖尖上的好大儿,其他皇子们全部绑一块儿才有可能和太子比个高下。正宁帝废太子,对于荣王等从小就感受到正宁帝对儿子们的区别对待的王爷来说,就跟看到正宁帝亲自挖出来自己的心肝没什么区别。

  别说荣王他们没反应过来自己能问鼎储位了,这会儿他们还觉得自己在做梦呢,进的还是宁王或者平王的美梦,他们自己才不会做这样的梦。

  朝中空了一大堆人,都是太子、宁王和平王的人。没被抓走的,证明这次不管是谁搞事情,他们也没参与进去,反而逃过一劫,现在只有庆幸的份,更加不敢瞎发言。

  萧景曜往李首辅的方向看了看,这位大佬是正宁帝的心腹重臣,他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正宁帝的倾向。

  萧景曜对太子没什么好感,太子干的那些事情,实在上不得台面,还曾经陷害过萧景曜呢。正宁帝要废太子,萧景曜不说立马落井下石,沉默支持还是能做到的。

  到头来,为太子求情的,竟然就只有康王福王和荣王三人。

  正宁帝心中也不知是个滋味,神情复杂地看着毕恭毕敬的臣子们,眼神扫过剩下的三个儿子身上时,正宁帝的眼神才带了一丝暖意,面上也露出了常人难以察觉到的疲惫。

  李首辅沉默了许久,这时候才出列和正宁帝唱双簧,“太子犯上作乱,胆敢行谋逆之事,不忠不孝,确实当不得储君之位!”

  这话一出,福王都哑了,呆呆地看着李首辅,许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不是……他都是太子了,还谋什么反?他脑子有病吧?”

  不愧是福王,这个时候,竟然还能瞎说大实话。

  萧景曜也觉得太子做出这个决定,多半是脑子有病。就算前有宁王后有平王对太子步步紧逼,但正宁帝依旧护着太子,太子的地位十分稳固,这是有多想不开,才把自己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身份变成逼宫的不孝子?

  说这次宫乱是宁王或者平王主导的,萧景曜都没这么惊讶。

  太子这么干,萧景曜只能说这个太子该废。脑子如此糊涂,让他坐上皇位,掌握了生杀大权,不知道还能做出什么离谱的事儿来。

  正宁帝深深叹了口气,面上又浮现出明显的怒意,“那几个逆子,没有一个省心的!真是气煞朕也!”

  见正宁帝实在气得狠了,萧景曜等官员只能先劝正宁帝好好保重龙体。

  萧景曜一听正宁帝话里头这意思,心下不由开始思索:几个逆子?谁主导的这一切,想给人下套再来个黄雀在后?

  有这个能耐的,萧景曜觉得应该是太子。

  这样看来,好歹太子的智商掉线得也不是特别离谱。

  虽然他一个太子想不开,在地位稳固的时候去谋反,本身就挺离谱的。

  谋反大罪都出来了,正宁帝又将现任禁卫军统领给扔进大牢,以谋逆罪论处,判他满门抄斩。

  萧景曜就明白了,他开始的直觉是对的,这个徐统领,真的有问题。

  都把禁卫军统领给牵扯进来了,百官们更是不敢再说什么了。禁卫军,那可是保护皇帝的第一防线,太子把禁卫军统领给策反,那简直是在正宁帝的雷区疯狂蹦迪。一般的帝王,谁能忍得了这个?

  证据确凿,太子被废,板上钉钉。

  连福王都不敢再瞎开口。

  正宁帝让人将这几日的事细细说来,萧景曜才知道,原来这是太子为平王做的局,徐统领表面上投靠了平王,实际上却是太子的人。平王见正宁帝病重后,太子监国,地位越来越稳固,心下焦急,就想着宫变结束斗争,谋得大位。正好徐统领有意投靠他,二人一拍即合,定下了逼宫大计。

  宁王势力虽然大不如前,但烂船也有三千钉,暗地里的积累也不小,同样动用了暗桩,想趁着这个机会将太子和平王一并干掉。

  太子这个做局的人,赢面本来最大,玩一手借刀杀人后,干干净净登上皇位。结果正宁帝从重病中清醒过来,立马看明白了这三个带孝子的打算,将计就计,顺势将他们一锅端了,成为了最终的黄雀。

  本以为自己是黄雀,最后不过是只螳螂。这出逼宫大戏,当真精彩。

  只可惜萧景曜没有看到现场,少了一丢丢刺激感。

  太子三人谋逆大罪证据确凿,萧景曜本以为他们死定了,没想到正宁帝气了半天,最终决定,废除他们三人身上的太子和王爷的爵位,将他们三人圈禁在别苑中,终身不得出。

  相比起许多动不动就杀儿子的帝王,正宁帝当真能称得上一句慈父。

  只可惜慈父大多碰上不孝子,萧景曜等人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早朝被正宁帝扔进了这么大一个雷,官员们也不是不会看眼色的,手里头的烦心事要是不太重要,都往后缩了缩,决定推迟几天再来禀报给正宁帝。

  以至于今天虽然爆出了好几个大新闻,早朝竟然下得比以往还早。

  正宁帝还在伤心,许多官员们已经暗中摩拳擦掌,琢磨着要在哪位王爷身边抢得一席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