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异界封神那些年 第221章

作者:层云之上 标签: 仙侠修真 爽文 穿越重生

  那两家人脚步一顿,几双眼睛齐刷刷看过来。

  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像是一群行尸走肉。

  施慈没有废话,直接道:“我用粮食和你们换孩子。”

  两家人对视一眼,年纪稍大的老头上前一步站了出来:“你准备出多少粮食?”

  知道粮食少了他们不会同意,施慈是示意老张从马车上拖下来两袋大米:“一袋米换一个人,你们意下如何?”

  这还是喻沉之前准备的,她想多备些粮食救人,在京城买了不少,都分成十斤一袋。

  只是她到了季州才发现,备下的米粮如同杯水车薪。

  那些人权衡片刻,最终还是将孩子留下交换了粮食。

  他们并不像先前遇到的那些只想吃人肉的人,走投无路才会易子而食,如今有了十斤大米,省着点还能挨一段时间,自然不会吃人肉。

  喻沉抱着其中一个孩子,看着他饿得小脸蜡黄,陡然想起来五皇子喻珉小时候没东西吃无精打采的模样,心中一酸。

  “老师,我要如何才能救他们?”

  她要救的不是这一座县城,而是整个季州的百姓。

  可是她哪里有那么多银子?

  哪怕将皇帝赐下的所有东西卖了都凑不够赈灾需要的粮食。

  这场灾难不知还要持续多久,不仅仅是缺少吃食,还缺少药材和大夫,这条路上只有挨饿之人,再走远一些,尸骨堆积,还有更多人染上了瘟疫只能等死。

  施慈道:“好好想想,办法自在你心中。”

  “如今看过了灾区,明日我们就要绕路回京城,你要做什么就去做吧,老张会跟着你。”

  他知道喻沉是想要施粥救人,虽然杯水车薪,但能救多少算多少。

  老张是施慈用一块木偶雕刻出来的,有他在喻沉不会有危险,他早早给喻沉下了个防御的术法,让她自己去见见灾区真实的情况,她才知道该怎么做。

  果然,喻沉下午就带着老张推着施粥的小车一路走过,给路边奄奄一息的人们分了一碗浓稠的粥,走了整整一下午才回到他们暂时歇脚的地方。

  她向灾民们的打听消息,知道官府的不作为,也知道这些百姓曾经哭过求过,但就是盼不来赈灾粮。

  走的越远,路边躺的人就越多,其中许多已经没了气息,他们有的是病死的,有的是饿死的,饿死之人腹部鼓起,宛若怀胎几月的夫人,只要伸手一按,就知道他们肚子里装的全都是观音土。

  他们饿啊,但是没有吃的,只能吃土,土吃下去不能消化,也不能抵挡饥饿,可是又能怎么办呢,他们不停的吃,想缓解腹中饥饿,就这么硬生生被观音土撑死了。

  喻沉红着一双眼睛,真切见识到了百姓之苦,心中酸涩难言。

  等再次回到皇宫,距离他们出去正好过了半个月,喻沉的小金库被掏空,带回来的两个孩子被她放在了南街,那些人自然会帮她照料。

  长时间接触下来她的身份还是没瞒住,南街的百姓都知道她是皇家的十二公主,但是却没有一个将她的身份暴露出去。

  她找了个身体不适的借口,说要静养半个月,因为她从前在冷宫吃了很多苦,大家也没有怀疑她,皇帝忙着处理季州的事没工夫管她,只有皇后和五皇子时常想来探望,但都被施慈的木偶糊弄过去了。

  喻沉将自己关在房中一天一夜,这才想出办法,连忙去寻施慈。

  施慈像是永远都坐在院子的树下,拿着一本书喝茶,喻沉去找他的时候他正拿着笔在写些什么,见她来了,搁笔看向她:“想出办法了?”

  喻沉点点头,在他面前的蒲团上坐下:“老师,我问过那些灾民,当官的层层剥削,赈灾的银子和粮食根本到不了百姓手里,既然如此,那就把银子拿去买麦麸,再送到灾区。”

  施慈有些意外:“麦麸?”

  喻沉神情严肃:“我问过小四——就是帮忙养孩子的那户人家的儿子——他说一斤粮食能换三斤麦麸呢。”

  施慈盯着她:“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麦麸是拿来喂鸡喂鸭的东西,哪里是人吃的?”

  喻沉低下头,她声音带着悲哀:“可是那些灾民,还算是人吗?”

  “老师,我听他们说,他们啃草地,吃树皮,他们已经没有能吃的东西了,麦麸哪里是畜生吃的,那是救命的良药!”

  “我知道这个提议肯定会引人争议,但是如今已经走投无路了,只有麦麸,那些蛀虫才不会贪污,他们看不上。”

  “原本只能救一个人的粮食,换成能救三个人的麦麸,那些百姓只有活下来才有希望。”

  喻沉虽然说得十分有条理,但是心中还是十分忐忑,生怕施慈否定她。

  听她说完施慈沉默许久,终究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办法不错。”

  喻沉眼睛一亮,猛地抬头:“老师!你也觉得是个好办法?!”

  施慈点点头,又道:“那你准备如何实施呢?”

  喻沉自信起来,眼睛亮晶晶的:“还请老师将张叔借我一用,我将字条送到户部尚书手中,他是个为国为民的清官,必然会想办法将粮食换成麦麸送到季州!”

  施慈有些好奇:“你为何不直接去找皇帝呢?”

  喻沉瑶瑶头:“父皇自觉是个明君,因为官员贪污本就心情不好,我若是向他进言,且不说我如何得到的消息,单单干涉朝政这点就会让我之前创造的大好局势毁于一旦。更何况,我若是说了,岂不是告诉他大家都知道他手底下有一大批贪官污吏了?这对我来说十分不利。”

  “老师说过,关键时刻要明哲保身,若是自己深陷局中,又如何能救其他人呢?”

  施慈见她想了这么多,欣慰地点点头。

  看来这些日子没白教,她已经逐渐摸清楚了如何才能办实事。

  但这些都是为臣之道,还不够。

  -------------------------------------

  这天夜晚,人形木偶悄无声息溜进了户部尚书家中,将喻沉仔细整理的赈灾办法放上了他的书桌。

  同一时间,酣睡的户部尚书,梦中亲自往季州走了一趟……

  不见识到灾民如何凄惨,他又如何会轻易同意喻沉的计划呢。

第219章 第二百一十九章 权势在手

  众所周知,可怕的不是灾情,而是灾后的处理工作。

  户部尚书按照喻沉的办法将米换成麦麸后果然顺利到达季州,没有任何人愿意侵吞不值钱的麦麸。

  粮食问题解决了,可还有住处的问题,以及瘟疫发生后该如何处理。

  喻梁在御书房关了小半个月还是没能想出法子,最后大手一挥,封了个钦差大臣,让他亲自前往处理诸多事宜。

  知道季州贪官污吏众多,喻梁不愿意亲自动手,便赐下了尚方宝剑,允许他先斩后奏。

  想要解决这场灾祸,钦差必定要是个刚正不阿之人,同时还要不畏强权,有扫荡一切的决心,只是这种人太难找。

  好在喻沉亲自推了一个人出来,这也算是她在朝廷中植入的第一根属于自己的钉子。

  这位钦差大臣名陈琅,还是前两年她和施慈在京城逛街的时候遇到的。

  陈琅出身寒门,没有银子住客栈,被对头撺掇着店家赶了出来,只能卖书画为生,可惜来京城赶考的书生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他虽然有一身学识,但想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实在有些困难。

  喻沉见他可怜,便出钱买了他的书画,还将他带到南街暂住,救他于水火。

  陈琅并非因私废公之人,哪怕入了朝堂也不会因为喻沉的救命之恩便做出违背道义的事,但恰恰是他这种坚持本心的品质,叫喻沉十分欣赏。

  当初助人不过是顺手而为,如今却让她在棋盘上下了一颗自己的棋。

  喻沉并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身为旁观者的施慈却看出她在有意靠近某个位置。

  喻深打江山时抄家灭族得来的银子已经被喻梁挥霍得差不多了,陈琅前往季州必定会杀得个人头滚滚,抄家灭族得来的银子只要进了喻梁的手中,他必然会在诸位大臣的声讨中保住陈琅。

  出身寒门又毫无根基,季州一趟必定会叫陈琅在朝中树敌无数,届时这把利刃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一个人。

  他不得不成为一个纯臣。

  喻梁不会放弃这么好用的一把刀,等这把刀为他带来足够的利益,他就更放不下了。

  喻梁年纪大了,虽然有些昏庸,但他还是知道朝中众人各有心思,并非完全效忠于他,一旦他和那些人的利益有冲突,那些人必定会阳奉阴违。

  朝中的贪官太多,但他已经老了,他这一生虽然没有什么功德,但也没铸成大错,喻梁不愿意自己临到老了还落得一个暴君的名头,清理贪官污吏的事就留给他的儿子们去做吧。

  他纵使任性一些也无妨,朝中互相制衡,又无法对江山社稷产生威胁。

  喻梁不知道的是他高估了他的儿子们,上行下效,自己都没有起到好的榜样,他的儿子们又怎么会是一个明君呢?

  诸多内情按下不提,且说陈琅到了季州之后。

  陈琅此人虽说出身低微,但毕竟是奉了皇命前来,手中又有尚方宝剑,季州大大小小的官员无一不忌惮他。

  威逼者有之,利诱者有之,但陈琅都不为所动。

  他在季州一待就是大半年,无数官员落马,那条利益链上不少人都被直接抄家。但同时,他也提拔了一批能用的人,一扫季州腐败之气。

  灾情得到了有效遏制,可是决堤的河水要重修堤坝,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洪灾,还要修新的水渠,在城亘根部开凿水口,将洪水加以引导远离城区,以及修筑蓄水池,以此停蓄雨水,使其不泛滥成灾。

  这三种手段轮番上阵,方可保季州不再受洪水干扰。

  这一次大雨之后河水决堤,不仅仅是因为堤坝年久失修,还因为此次的雨实在是太大了,河床太窄,不能及时将雨水引入湘水主干道,这才造成了一系列的灾祸。

  但是想要重修堤坝、开凿水渠、修筑蓄水池,又哪里有那么容易?

  这需要工部的人出手,绘制堪舆图,确定好方位,找到合适的位置再动工。

  这场工程必然声势浩大,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只有皇帝亲自点头才行。

  陈琅在当地找到负责修筑堤坝的官员才得知原来他的上峰为了多捞一些银子,朝廷每年拨下来的款都进入了私库中,这才导致堤坝如同纸糊的一般,连一炷香的时间都没有撑住,就叫洪水长驱直入。

  季州也有干实事的人,可是他们的声音太微不足道了,完全淹没在声色犬马当中。

  陈琅走访了以前负责堤坝维修的人,又和他们一起重新勘察了土质,洪水退去之后留下了大片淤泥,他们爬上一座座高山,看到洪水之后河流改道,多出了几条新的支流,然后重新绘制堪舆图,再商议出最适合的办法。

  等到拿出了解决的方法,陈琅这才将一切写进奏折当中呈了上去。

  与之一起到京城的,还有他抄家所得来的大半银子以及账本。

  还有部分没有清理完,等这事彻底解决之后,他会奉上一份更加详细的账本。

  这次负责押送的人是他的亲信,路上没有出岔子,让东西安安稳稳进了皇宫。

  喻梁本来在为他的大动作头疼不已,看到那一箱箱黄金珠宝,心里没了对陈琅的抱怨,反而升腾起了一股怒火——

  抄家得来的银子几乎能充盈半个国库!

  仅仅是一个季州,就贪污了如此多的银子,大夏的地域广阔,共一百六十多个府,直隶州三十几个,按照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贪官来算,都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他们怎么敢!

  朝堂之上收受贿赂的官员有近一半,这还是他知道的,不知道的恐怕更多!

  喻梁原本以为他们都只是贪些小钱,不碍事,谁知当账本明明白白摆在他的案上,他才清楚其中究竟有多少银子。

  喻深灭大周时便知晓大周已经烂到了根子里,他建立大夏,灭了不少世家,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同世家争斗,砍了不知多少贪官污吏,如今他的儿子继位,好不容易压制住的贪腐之风竟然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上一篇:宋穿之东坡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