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嫔宋氏的演艺人生 第3章

作者:喵星的哈士奇 标签: 宫斗 穿越重生

  这日傍晚,宋老爷下值回家,听完宋太太关于刘御医诊断的转述,对宋莹说道:

  “身体没有大碍就好。你的差事也定下来了,再休息个两三天,就进宫去吧。”

  宋莹问:“差事定在了哪里?”

  “如今各宫的人手都满了,只得先安排你进内务府的针线房,日后看哪里有空缺再安排。皇上正值年富力强,以后宫里的小主会越来越多,总会缺人侍候的。”

  宋老爷继续说道:“比起在主子娘娘宫里,针线房虽然更劳累,但是好在可以到各宫走动,以后总有机会在主子跟前混个脸熟。且你的女红手艺在敬事房也是有记档的,把你安排进针线房,也不算太打眼。”

  这也正应了宋莹这几天的猜测。如今选秀已经过去一个月,“好的”差事早就已经被有心人瓜分完了。宫里各处的人员都有定例,再把自己强塞进永和宫,也太引人注目了些,反而不利于自己在德妃面前露脸。

  如今也只好先进宫,待日后想点法子再调进永和宫。

  宋莹说:“如此安排就好。那我就收拾一下,明后天就进宫去吧。”

  进宫已经月余,宋莹慢慢适应了宫女的生活节奏。

  因为不需要贴身伺候主子,针线房的宫女早上卯时初(5点)起床。洗漱、用过早膳后,卯时正刻(6点)开始上工。未时正刻(14点)轮流去吃晚膳,然后再工作到申时末(17点)。夏季白天长的时候,针线房的管事偶尔会要求晚上多做一个时辰的工。

  虽然工作时间长,但是薪水、福利都很不错。新进宫的宫女年俸一律是6两白银,其余的日常耗用都由内务府提供。宫女每日的份例是猪肉一斤,白老米七合五勺,黑盐三钱,时令蔬菜十二两。饭食味道虽然一般,但是顿顿有肉有菜,且每日还格外提供两顿点心。

  每年另有云缎一匹,宫稠一匹,纱一匹,纺丝一批,杭绸一批,棉花二斤,用来做四季衣裳。

  按照此时百姓的消费水准,这个薪水比之现代的工薪阶层,也不差什么了。也难怪穷苦的旗人都想方设法地把女儿往宫里送。

  宋莹虽然比其他宫女晚来一个月,只能做低等的针线宫女,但有宋老爷的打点,再加上她刺绣手艺精湛,性格乖巧不拔尖,很快便得了针线房几个管事太监的青眼。

  如今刚过完端午节,天气眼瞅着就要热起来,正是开始给各宫娘娘做新夏衣的时候。几天前,针线房的领催就给几个管事太监分了工,安排好每人负责哪个宫的夏衣制作。

  每个管事手下都带着几个经验老道的绣娘,她们才是给主子们做衣服的主力。像现在这样换季时,后宫需要做大批量的新衣,绣娘忙不过来,就会挑几个低等的针线宫女给自己打下手。

  虽然还没开始选人,但低等宫女们的心思早就活络了起来。每天用点心时,都能在院子里看到一群群的小宫女,各自围着几个绣娘奉承个不停。

  要问小宫女们为何这么积极?只因如果讨得了高等绣娘的欢心,允许给她打下手,不仅可以偷学点技能,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可以直接被绣娘收做徒弟,以后就固定跟着这个绣娘做工。

  清朝每年的节庆不少,针线房一年四季都没有闲着的时候。这下手打得多了,渐渐地也就可以自己独立做衣服了。而上手做过的衣服多了,自然也就变成了高等绣娘。

  毕竟,像宋莹这样“家学渊源”的宫女还是很少见的。

  有点女红刺绣基础的宫女甫一入宫,要么被调去御用针线房专门给皇帝做衣服,要么被各宫主位娘娘直接挑走放在身边伺候,少有“沦落”到这普通针线房的。

  普通针线房的绣娘,若是手艺被主子看中,就会在主子那里留名。等主子身边的宫女有了缺,再适机“走动走动”,就有机会调到主子宫里做针线宫女。

  虽说月钱不会涨,但是在主子宫里,可比在针线房轻省多了。且日日在主子面前晃着,赏钱也不会少。

  宋莹就打算用这种方法,混到德妃跟前。

  这日上午,又到了用点心的时候,大多数宫女都离开了绣房去休息。宋莹看着院子里的小宫女们叽叽喳喳地围着几个绣娘聊天,走向房间角落的绣架旁。

  “嬷嬷,我帮你劈线吧。”宋莹对着绣架前的宫女说道。

  这位嬷嬷姓郑,自幼选秀入宫,女红手艺都是在针线房学的。到了快出宫的年纪,老家发了大水,家人都死绝了,就自梳做了嬷嬷。

  可能是因为自己一辈子都得待在这暗无天日的宫中,郑嬷嬷平时很是沉默寡言,只低头做自己的活计。

  她手艺一般,因此虽然待在宫里的年份久,但是职级并不高,平时也只负责做一些贵人常在的衣服。现下这个时候,自然不是小宫女们奉承的首选。

  然而,郑嬷嬷虽然缝制、刺绣的手法普通,但是很会用色,因此也在后宫几位贵人小主那里留了名。

  这次,她就被马贵人点名做夏衣。

  而这位马贵人,就住在永和宫里。

  郑嬷嬷抬起头,看见是宋莹,就对着她笑了笑。这几天,但凡有空,这小宫女都会来帮自己打下手。

  “怎么没去吃点心?”郑嬷嬷问。

  “今天的点心是驴打滚,”宋莹拿过线轴,开始劈线,“上次的豆沙馅甜得我牙疼。”

  郑嬷嬷说:“想来是膳房刚学厨的小子们手收不住放多了糖。点心不合口,你也多出去转转,总盯着绣架,对眼睛不好。”

  她知道宋莹与她们这些无根基的宫女们不同。宋莹有父兄在内务府任职,是“上面有人的”,因此对宋莹很是和颜悦色。

  “嬷嬷不也没出去嘛~”

  “我活没做完,可不敢休息。”

  宋莹将手里的绣线劈成8股,问:“嬷嬷,还要再劈成16股吗?”

  郑嬷嬷看了眼宋莹手里的线,说:“不必了,就这样吧,太细了容易断。”

  宋莹一边绕线,一边说:“管事怎么给嬷嬷分了这么多的活计?嬷嬷不如匀一点给其他绣娘?现下马上就要开始做夏衣了,怎么忙得过来。”

  郑嬷嬷说:“这就是夏衣。”

  宋莹摆出疑惑的表情。

  郑嬷嬷解释道:“我手慢,因此这每年换季的衣服,都比其他人先开工。贵人也知道,因此早就吩咐了布库提前把衣料送来了给我。”

  “既如此,那我明天便来给嬷嬷打下手吧。我手里的活计,今天也就做完了。”

  郑嬷嬷顿了顿,没有马上应声。

  别看郑嬷嬷平时不言不语的,但她毕竟在宫里平平安安地待了这么多年,对一些不可言说的猫腻也稍有了解。

  就她所知,已经有好几个高等绣娘早就瞄上了宋莹,就等着布库送来衣料之后“抓”她打下手了,可宋莹居然主动来找名不见经传的自己?郑嬷嬷不免怀疑宋莹另有所图。

  郑嬷嬷试探道:“我听张绣娘说,她很是喜欢你绣的兰草,想叫你去帮她给宜妃娘娘缝制夏衣呢!”

  翊坤宫宜妃娘娘?那可不行,翊坤宫离永和宫也太远了,且宜妃与德妃关系并不算太好。

  宋莹摆出懵懂的表情:“是吗?张嬷嬷没跟我说呀……而且我想帮嬷嬷打下手……我以前在家只学了一些针法,都没好好学配色。嬷嬷的配色,真的好好看呀,我想学一学呢……”

  宋莹微微低下头,让自己从下方看向郑嬷嬷。从郑嬷嬷的角度看过去,她现在可真是楚楚可怜。

  郑嬷嬷疑虑未消,继续说道:“张嬷嬷的配色手法也是很不错的,你跟着她,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那我不管,”宋莹瘪了瘪嘴,一副委屈的样子:“张嬷嬷又没主动跟我说,我哪里知道她想教我呢……”,说完弯起眉眼,笑盈盈地对郑嬷嬷说道:“她既不来找我,还不许我自己找人学了?郑嬷嬷,你就教教我呗……”

  郑嬷嬷有点被说服了,责怪自己多想:这就是一个有点任性的小丫头嘛,哪里会有什么坏心思呢。这宋莹家境优渥,想来她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在家也是个一脚出八脚迈的富家小姐,一朝进宫伺候人,这还未脱去娇气呢!

  自己一个独身老婆子,有什么可让人家图的?

  且这些打下手的小宫女,也就是做些分线绕线的事,衣服上的正经儿事是不会让她们动手的。

  想着陈管事早晚也会给自己分配宫女,用生不如用熟,郑嬷嬷于是说道:

  “那你就跟着我吧,不过得先把自己手里的活做完。”

  宋莹欣喜地点头,手上的动作更快了。

  作者有话说:

  清朝太医院隶属礼部,设正五品院使一名,正六品左右院判各1人,正八品御医15人,正八品吏目15人,正九品吏目15人,无品级的医士40人、医员30人。以前看过一些清穿作品,偶尔有把“御医”当成是皇帝御用的太医,其实是不对的。

  另外,关于宫女的称呼,我在网上查到的信息是,一般称呼年轻的宫女作“姐姐”,称呼年老的宫女作“嬷嬷”。只有当宫女年龄到了,准备出宫之前,负责教导新来的宫女规矩的时候,这些宫女才会被叫做“姑姑”。所以“姑姑”的称呼内含有“教导”的意思。本文就采用这个说法。

第4章 缠枝纹

  要问陈管事手下的8个绣娘,为何她偏偏选中这个不出挑的郑嬷嬷?这还要从几天前说起。

  领催给管事太监们分配任务的那天,宋莹刚好路过他们谈事的房间。从几人的谈话中得知,今年将由陈管事负责永和宫诸位娘娘的夏衣缝制。

  陈管事手下一共有8个绣娘。往年都是由3人做德妃的夏衣,剩余5人负责永和宫其余小主的夏衣。然则今年敏嫔刚晋位,必是要格外留出2人负责她的夏衣,剩余贵人、常在、答应小主的夏衣,只能由3人联合赶工了。

  然而具体是由哪个绣娘负责哪个主子的夏衣,一般不是固定的,除非主子有格外的吩咐。

  陈管事手下的绣娘都是自梳的宫女,有5人都已经收了亲传徒弟,不太可能会找陌生的小宫女打下手。

  宋莹原本没想好在剩下的三位绣娘里面“主攻”哪一位,老天爷就再次帮了她一把。

  就在知道此事的第二天,剩余没有收徒的三位绣娘里,除了郑嬷嬷的那两位在茅房里谈话,被她听了个正着。

  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人又妒又羡的说道:“今年又是郑氏给马贵人做夏衣,我刚刚都看到布库来送料子了。她自己手慢,连累得咱俩得负责其余所有常在答应的夏衣。”

  正是这句话,让宋莹锚定了郑嬷嬷。

  虽说也不是不可以找那两个绣娘,但是她俩要做那么多的夏衣,自己若跟了她俩,到时候可不得忙死。

  她现在不过是在演一个针线宫女,可没真打算天天泡在针线活里!

  要不怎么说,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蓄谋已久呢。

  这个郑嬷嬷从来不会主动挑人打下手,都是等着陈管事的分配,给谁用谁。这也让宋莹有了毛遂自荐的机会。

  宋莹再次感谢原主生了这么一张脸,只要控制好表情,就会在娇憨中带着一丝可怜,最是能唤起上位者的怜惜!

  这不,都不用她用力演,郑嬷嬷就心软了。

  接下来的几天,郑嬷嬷就带着宋莹给马贵人缝制夏衣。

  要不怎么说郑嬷嬷在这绣房里熬不出头呢,即使是在宋莹这个“半路出家”的人看来,她的绣技也实在是一般。

  最致命的一点,是她掌握不好太细的绣线。她最多只敢把线劈成8股,这就导致成品的绣样颜色呆板,很多渐变色都做不出来,本来10分的配色能硬生生减到7分。

  这次给马贵人做的夏衣常服一共是4套,底色分别是红、蓝、粉、白四色,每色衣服都需要大面积的刺绣。尤其是白色的那件,马贵人选定的绣样是绿色的竹叶纹。而为了整体效果,竹叶颜色就设计成了渐变色。

  郑嬷嬷也知道自己的水平,因此准备把白色的那件放在最后做。

  宋太太是教过宋莹渐变针法的,然而她不打算直接向郑嬷嬷展示出来。

  且不说这针法复杂,郑嬷嬷一时半会儿的也学不会。单是这个时候显露出她会渐变针,只怕会让郑嬷嬷看穿自己的别有用心。

  然而一点小心思都不用,也是不可能的。

  在给郑嬷嬷打下手的第二天,宋莹就换了一件里衣。她给这件里衣的袖口绣了一圈缠枝纹,袖子长度比外衣袖要长一点儿。

  这样在偶尔抬手间,里袖的缠枝纹就会从外衣袖口露出来。

  做缠枝纹的绣线是劈成了32股,然后夹了金线——这金线还是她拜托宋老爷找人捎带给她的。

  让光一晃,缠枝纹的颜色就仿佛渐变了一般。

  郑嬷嬷有好几次注意到宋莹袖口的缠枝纹,但都当作没看见。宋莹也表现的很自然,并没有特意伸袖子展示,只每天兢兢业业地劈线、绕线、引线。

  这天,四件常服已经做到了第三件。郑嬷嬷不经意地问:

  “你里衣袖口的缠枝纹挺好看的,是用了什么针法吗?”

  终于问了!

  宋莹疑惑道:“就是普通的平针呀,没什么特殊的。”

  郑嬷嬷直直地看向宋莹:“可是我看有点渐变的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