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奔小康 第123章

作者:九紫 标签: 重生 打脸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江爷爷躺在躺椅上,慢悠悠地摇着,身边的凳子上,依然放着他心爱的收音机。

  哪怕如今店里有电视机了,可他的心头爱依然是收音机,老头子心里很清楚,电视机是童金刚家的,收音机才是他自己的。

  他在听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判断今年还会不会有水灾,听到孙女的喊声,也笑着朝她看了来,微微直起身子:“回来啦?”

  “嗯!”她将书包放下,打开电脑:“二哥呢?”

  “他和金刚打球去了。”

  江柠是下午三点半考完的,他们的大巴车四点钟出发,一个半小时回到吴城。

  因为江柠说每天五点准时关门,江柏每天傍晚不那么热时,都去一中的操场上打会儿球,门卫认识他们两个,知道他们是一中的毕业生,进去是为了打球的,傍晚也不会影响还在学校补课的新高三学生们上课,也会放行让他们进去。

  如今江柏还在一中的食堂吃饭、打水。

  知道江柏在一中打球,江柠就知道,晚饭不用她去打了,就专心在电脑前码字。

  昨天去市里考试,昨天和今天的稿子都还没写,暑假因为集训队的课程安排紧密,目前《武侠》杂志社那边也没有什么存稿,江柠每天都要现写现发。

  写了不到一个小时,江柏和童金刚就拎着饭菜和两瓶热水壶回来。

  江柏脸上还残留着打完球后的兴奋,脸上被夏日的夕阳晒的略有些红,见到江柠,脸上就露出笑容:“柠柠回来啦?”

  童金刚放下手中的热水壶,也拉了个小板凳过来,围着桌子坐下,和江柏他们一起吃。

  童金刚是家中独子,无兄弟姐妹,玩的最投缘的便是江柏了,把江柏当亲兄弟一样,每天起床吃过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往江柏这里跑。

  因为江柏的店里有电脑!

  饶是他爸妈双职工,妈妈在医院工作,爸爸在水电局上班,工资福利都不低,最多也就是在吃食上丰富一些,还没有到买电脑的程度,可咱妹子居然买了台电脑!

  平时江柠在集训队上课,不在店里的时候,童金刚就来江柠店里来蹭电脑。

  刚开始两人都不会打字,用二指禅,江柠便写了五笔字根口诀,贴在了墙上,让两人先背字根口诀,再练习打字。

  童金刚有网瘾,上了网就下不来,江柏可没有,暑期炎热,每天正当热的时候,出来逛街的人并不多,来买衣服的人也少,江柏便听江柠的话,认认真真的照着字根口诀来练习打字,从刚开始僵硬的二指禅,现在也能慢慢打出一些字了,只是还无法做到像江柠那样,完全不用看键盘的盲打。

  店里有客人的时候,就是童金刚霸占电脑的时候。

  他沉迷于《扫雷》《空当接龙》《蜘蛛纸牌》等游戏不可自拔,一个《空当接龙》,他能玩一个下午。

  吃完晚饭,这个时候江柠一般还在吴中集训队上课,晚上的电脑就是童金刚的,可惜今天江柠要留在店里码字,童金刚一直磨蹭到八点多,都没摸着电脑,之后恋恋不舍的走了。

  *

  他爸妈已经回来,问他录取通知书到了没。

  他将臭鞋子放到鞋架上:“没呢,还在等,应该就是这两天了。”

  他妈有时候需要值夜班,非常忙,童金刚从小就很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打理,她也没什么好不放心的,尤其在知道他那好兄弟考了和他一样的沪市大学,到时候两个人相互有个照应,她就更放心了,说:“没事叫小江来家里吃饭。”

  她随手抽了二十块钱给童金刚,她自己是没空他们做饭的,家里童爸做饭更多。

  童金刚接过钱喜滋滋地道:“行了妈,我知道,您呐,就甭操、我的心了!”

  深市,江爸一日一日,没有江柏的消息,这时候他才觉得,平日里对江柏关心太少了,连他班主任电话号码都不知道一个,这时候想联系都联系不上,本来想通过小女儿联系吧?结果小女儿班主任的电话也没有。

  而且马上高二就要分文理科了,江柠的班主任说不定还得换,他到现在连江柠在哪个班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如何找起了,想到大队书记的女儿好像在吴中读书,又打电话到大队部,问大队书记,他女儿江荷花有没有江柠学校的电话,如果没有的话,吴中的联系电话也行。

  大队书记回家问了江荷花,江荷花一听是江爸问的江柠的电话,想也不想的就回道:“没有。”

  大队书记以为女儿说的没有,是没有一中的电话,也没在意,跟荷花妈妈吐槽说:“你说说这大个子,三个儿女在一中读书,他都不知道一中老师的号码,还打电话来问我?”

  荷花妈妈轻笑了下说:“国平他媳妇你又不是不知道?也不晓得有疼她大儿子,去年她大儿子高考,她过去陪读了大半年,都没有一中的电话号码?”她吃着菜,摇头:“我不信。”

  想到年轻时候的江妈,和现如今被生活磋磨的老了许多的江妈,大队书记也摇摇头。

  他年轻时去江妈家提亲,实际上是媒人介绍的。

  江妈年轻时候不像现在这么瘦,她年轻时候是微胖型,微胖型可比瘦的干巴巴的姑娘受欢迎多了,她爸是炭山队长,自己又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能干人,那时候谁不想娶江妈啊?

  只是人生的际遇谁都想不到,谁会相当当年十里八乡那么多人想娶的能干人,如今三天两头听到她在家里咆哮吵架,谁又能想到当初在村里意气风发头一人的江国平,有一天会背上巨额债务,一还就是这么多年呢?

  在下一次江爸打电话来的时候,大队书记跟江爸说了没有一中电话的事:“不过我这里有吴中老师的电话,你打吴中电话看看。”他提醒江爸:“不一定有用。”

  现在暑假,高一高三的老师放假呢,只有高二升高三的学生在学校里补课,而且一中吴中对立那么多年,吴中老师不一定帮他去找一中的老师。

  江爸谢过了大队书记后,又将电话打到吴中,问吴中老师有没有一中的老师电话,说了自己有孩子参加高考,但因为自己在外面打工,电话不方便,想问下吴中的老师有没有一中老师办公室的电话,如果没有的话,能不能帮他问问,他明天这时候再打电话回来。

  现在出去打工的人太多了,电话尚未普及,很多都是一个村才只有一个电话,老师们听江爸说完,也能理解,说:“我这就有一中的号码,你记一下。”报完了号码又说:“号码是给你了,现在暑假,他们办公室有没有人我就不知道了啊!”

  如此这般,江爸终于把一中的电话打通了,问江柏,一中的老师一听:“毕业班的啊?他们高三毕业,老师们都放假了,没有一个在学校的。”高三老师们忙了三年,尤其是高二高三这两年,寒暑假都在上课,压力非常大,如今好不容易把一届学生带毕业了,这个暑假可不得好好休息一番嘛?

  不说去哪里旅游吧,至少乡下的老房子钓钓鱼,下下棋,还是可以的,所以想找到这些毕业班老师,还真不容易。

  “你儿子是哪个班的啊?”

  结果,江爸不知道。

  接电话的老师无语道:“就算你们工作忙,也未免也太不关心孩子了吧?高中三年,这都毕业了,连自己孩子几班的都不知道?”

  江爸江妈还真不知道。

  江松上高中时,江爸江妈一家人挑着担子,左一大包又一大包的,生怕儿子在学校饿了冻了,一个忙着给儿子报名,跟老师们拉关系套近乎,说自己也是老一中人;一个忙着给儿子拿新被子新水壶,给儿子铺床挂蚊帐,夫妻俩又拜托宿舍的其他人,平时多照顾着点江松。

  等到江柏上高中时,因为一中已经有江松在了,根本不需要他们再过去,有江松领着江柏报名搞这一切就够了,江柠读高中时一样,今生还有江柏领着,前世江柠是九六届入学,她进高中时,江柏已经毕业了,江爷爷要守山,根本无法带她去报名,只有她一个人,来到陌生地方,进入陌生的学校,面对陌生的同学老师,自己一个人背着米和被子、包裹等各种东西。

  为什么家里有米,她也吃不饱?因为没人给她送米送粮,而那时候的她一次负重,也背不动那么多的米粮,更没有钱,承担一次来回至少五块钱起步的路费。

  坐车到水埠镇是五块钱,可从水埠镇还得坐船回家呢,即使她靠两条腿走路,跑到水埠镇,还有渡口~交~摆渡费呢。

  早期摆渡费一趟一毛,后来涨到两毛,等她上了大学,已经涨到五毛了。

  她连回家都回不起。

  反正这两个孩子从小就安份、本份、老老实实,从不让他们担心、操心,他们自然而然也就不操心了,以为他们都能弄好。

  所以江爸江妈既不知道江柏的班级,也不知道江柠的班级。

  江爸支支吾吾地说:“他叫江柏,他有个哥哥是上一届的,叫江松。”

  说到江松,这个老师还真知道,因为江松好交友,他这个交友不是只针对同学或者同龄人,他是上至八十岁老头儿老太太,下至两三岁幼儿,学校里不光身边的同学和他称兄道弟,连和老师们关系都处的好。

  这个老师虽然和江松不熟,但也因为江松这种自来熟的交友能力,和过于活跃的性格,他还是知道上一届毕业的江松的。

  他无奈地说:“你跟我说江松没用啊?江松都毕业一年多了,我也没处找他去帮你问你小儿子在哪个班啊?”接电话的老师吐槽道:“好家伙,你这个家长当的,两个儿子都在一中读书,几年下来,都还能不知道自己孩子是哪个班的。”

  他以为江爸是连江松的班级也不知道呢。

  江爸想到女儿江柠也在一中读书。

  但江柏在一中待了三年,这个老师他都不知道他是哪个班的,才来了一年的江柠他能知道?

  可他还是不报希望地说了:“对了,他还有个妹妹,在高一,叫江柠。”

第115章 115

  说起别人这个老师可能不知道, 但说到江柠,这个老师还真知道,全县第一嘛。

  不过他还是狐疑了一下, 问:“你三个儿女在我们一中读书?三个儿女的班级你都不知道?”

  江爸无奈地说:“我大儿子上高中时, 我和我家属还去送了他去报名,后来老二读高中, 想着有他大哥在,有人领着,不像老大之前人生地不熟,我和我家属就没送老二上学,到了小女儿江柠, 正好她二哥也在一中,有她二哥领着我们也不担心什么, 两个孩子从小就听话懂事,我和他们妈妈在外面打工也安心些。”江爸说:“加上我自己也是老一中人, 我自己的母校我还能不放心吗?”

  一中的老师江爸说他也是一中人,一家四个人都是一中出来,江柠还是全县第一,也不禁对江爸减少了防备,对江爸说:“你给我留个电话, 回头我找找江柠班的班主任。”江松没考上大学, 他就不说了, 江柏他不认识, 他感叹地说:“你这个女儿可真不得了, 状元的苗子, 你真要好好培养她。”

  江爸是万万没想到,一中的老师对江柠的评价居然会这么高, 连连点头说:“是是是,我这么急着找他们,就是想知道我家老二高考成绩怎么样,考上了大学没有,如果考上了大学,还得把学费给他们寄去,我们来这边安定没多久,他们不知道我这边的电话,我也不知道他这边的电话,辗转了许久才找到一中,就是想问他们高考怎么样了,不管儿子女儿,上学学费得给他们打过来啊!”

  一中老师听完挂了电话,去找三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去了。

  王老师家就在后面的家属楼,他虽然也放假了,但因自己班还有个江柠在学校竞赛班上课,他就没有走远,大部分时间还在吴城待着。

  听说是江柠父亲打来的电话,王老师找到江柠,和她说了此事,将能联系上江爸电话给了她,说是她爸说要给他们打学费,让她有时间打回去。

  江柠听了不由就笑。

  前世高中三年,都没有见过他打来的学费,今生不需要了,他说要给她打学费。

  不过她也没说不要,凭什么不要呢?他帮你交学费,你将来也得给他们养老,他不帮你交学费,你也得给他们养老。

  你不要这个钱,他们也不会觉得心里愧疚,所存的钱,将来一分不少,全部都是给大哥江松的,与其给大哥江松将来如散财童子般,全都散到外面,给别人花,还不如给她和二哥交学费呢,至少二哥不用在每天着急房贷的同时,还着急学费的问题了。

  江柏每天都待在店里,有时候逢集了,还和童金刚两人,把店里衣服拉到下面镇子上的集市上卖,吴城附近一些有名的小镇集市,都被他们跑了个遍,就是想趁着暑假,帮她把衣服多卖一点,挣的钱越多,他每个月妹妹帮他交的将近五百块的房贷,他也稍稍心安一些。

  他每个月房贷实际上是四百出头一些,不到五百,但他每次都按整数五百计算,在用本子悄悄记下来,他无法坦然的每个月拿妹妹这么多钱,还想着等他自己赚了钱,还得还给妹妹。

  江柠并不想和江爸江妈说话,她将号码给了江柏,跟他说:“不要用店里的电话打。”

  江柏沉默了一下,点了下头。

  妹妹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了,她与家里生了隔阂。

  他知道,却无力改变。

  妹妹从小挨的打,比他多的多,只是他从小性格就倔强,不是他的错,他挨了打,他能哭的打他的人,一整天都不得安生,一种弱者无奈无法反抗又必须报复的心理,让幼时的他一直哭一直哭,第二天想起来还继续哭,就站在打他的人身边哭,他们走到哪儿,他哭到哪儿,一直连着哭好几天,除非你打死我,哭到后来,江爸江妈江奶奶堂哥们没一个人敢再招惹他。

  江柏长大后,家里长辈们提到江柏,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小时候可会哭,我这么多年都没见过像江柏那么爱哭的人,哭的停不下来,我脑袋上的筋都要被他哭的涨的疼!”

  可妹妹她是天生向往母爱的,就像是生来被遗弃的小兽,无论母兽如何将她咬的遍体鳞伤,她始终在母兽身边徘徊着,不愿离开。

  他也不知道妹妹是从何时开始改变的,或许从他在一中门口,接到妹妹的第一眼,妹妹就已经变了。

  变的强大、自信、再不需要任何人。

  他仿佛看到了幼时还独自舔舐伤口,宛如猫崽一样弱小的小狮子,如今一步步成长为已经可以独自在草原上狩猎的强大母狮。

  她强大、健壮、华丽!

  她身姿矫捷、眸光锐利!

  没有哪一刻如此刻让江柏更清晰的认识到,妹妹长大了。

  江爸在接到江柏电话后,是终于松了口气,问他高考情况。

  江柏老老实实地回他:“高考考了五百七十六分,报了沪市理工,沪市理工去年的录取分数是四百八十九,应该能上。”

  江爸听说他考了这么多分,先是一喜,后来听说他报考的是沪市理工后,又有些遗憾,这个分数可以报考一些更好的学校的,但想到自家也将出了一个大学生后,江爸那么多年没有考上大学的遗憾,没有上过大学的遗憾,才终于仿佛在小儿子身上有了出口。

  他温情脉脉地说:“你好好上你的大学,学费方面不用担心,我和你妈妈在外面卖盒饭,挣了些钱,现在家里债务还清了,挣的钱肯定够你们上大学的费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学费多少打电话跟我说,我会连着你的生活费一起打到你存折里,对了,你办存折了没有?没有办的话赶紧去办一个,以后找我就打这个电话,中午和傍晚我和你妈都在卖盒饭,你下午打电话来,喊卖盒饭的接电话,就有人来喊我了,你到了沪市,有固定号码的话,也把号码给我,有什么事也方便我联系你。”

  江爸从来都不是一个小气的人,江松在花钱上的大手大脚,可以说是和江爸一脉相承,只要他身上有钱,手里有钱,他是很乐意给儿女们,给父母,给妻子花钱的,那会让他有种一家之主,带着全家人过好日子的成就感。

  欠债的那些年,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由江妈在保管,他身上一分钱都没有,这种无力为家人遮风挡雨,甚至为家里带来狂风骤雨的无力感,几乎抽去了他的脊梁骨和精气神,也就这两年,债逐渐还完,和去年全部还完,他身上的那股气才又回来了,又开始想东想西,琢磨着自己干大事业。

  如今人到中年,大事业好像干不起来了,可卖盒饭挣的钱,又让他支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