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奔小康 第125章

作者:九紫 标签: 重生 打脸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大国!大国!你看那是不是你家老头子回来啦!”

  双抢刚结束,刚能歇一歇的江大国一听自家老头子回来了,还不相信:“他这时候回来干啥?双抢都结束了。”

  “真是你家老头子,你小侄子也家来了!”

  高台上的人都站起来,江大国也站起身,看到真是江柏带着江爷爷回来,忍不住嘀咕道:“这老头子也真是的,早不回来,晚不回来,昨天双抢刚搞完,他带二小子回来了,也不晓得回来有什么事情。”

  看着江爷爷穿着单薄的POLO衫,下身是没有补丁的黑裤子,脸色又明显比上一次清明节回来更好了,高台上的老头子们,不由纷纷说:“老发财出去一年,气色还过好了。”

  “外面捡破烂还能养人不成?不光气色好了,精神也好了。”

  “望他笑成那个样儿,就知道是好事情了。”想到江柏今年也要高考了,开着村口老店的老头儿笑咪咪的问江爷爷:“是不是你家二小子考上大学啦?”

  江爷爷迈着得意的步伐,脸上具是得意的表情,一步一步迈上高台,大马金刀的往高台上的石墩上一座,嘿嘿直乐道:“我小孙子考上大学啦!哈哈哈哈哈!”

  高台上,包括附近邻居们听到,纷纷高兴地笑道:“二小子考上大学啦?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大个子也真是苦尽甘来了,家里又出了个大学生!”

  “他们家怎么尽出大学生苗子,这都三个了,难不成真是祖坟埋的好?”一时间,冒出许多想要找道士和尚,给自家祖坟迁坟的想法,家里有老人的,也眼馋江爸家的祖坟,想要以后死了把坟就葬到江爸的爷爷奶奶坟旁边去。

  江爷爷笑的就更得意了,小店的老头见他得意,也得意地笑道:“你家三个大学生,我家不也有一个?说不定马上也是两个了!”

  老头子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大孙子去年也考上了,大孙女和江柏同年,在邻市的高中就读,也是今年高考,他儿子的一家都定居在邻市,一年当中也就过年回来待两天,是以村子里对他几个孙子孙女都不熟,也就没什么感觉。

  可江柏是他们看着长大的,眼看着小时候被当做小姑娘养的漂亮小姑娘,一下子长这么高,长成个大小伙子了,还成了大学生,一时间都有些感叹时间过的真快。

  还有人说:“你家二小子今年也有十八九岁了吧?要找对象了吧?我娘家有个外甥女,长得可标致,现在在厂里一个月能挣三百多,一年能给她家里带回来三四千块钱,可能干了,等她过年回来,我给你家二小子介绍!”

  “你可得了吧,人家二小子现在是大学生,以后也是要找大学生的,就算不找大学生,高中生起码要的吧?”开店的老头儿说。

  他语重心长地对江柏说:“二小子,你现在还年轻,别急着找对象,等你到了大学,先把学业搞好,如果在大学里遇到合适的,尽量在大学里找,你爸妈好不容易把你供出来,你可别又回来了!”

  他们这里的人,想走出大山多不容易啊。

  一条沙河,将河两岸的百姓一分为二,河对岸的炭山都通电多少年了,才轮到他们这里通电,还三天两头的停电,多少年,多少人,一到停电的夜晚,就眼巴巴的看着河对岸灯火通明的炭山,期望赶紧来电。

  路不通,桥不通,人家都开上了三轮车了,他们这里还靠着船出去,没有船,光是河堤路,都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对岸的炭山,骑自行车,还得扛着自行车摆渡过河。

  所以他儿子能够在邻市买房定居,一年才回来几天,老头子都不让他们回来。

  回来做什么?永远留在这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在地里刨食吗?

  一时间,江柏考上了沪市大学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江家村。

  这时候村里人也不嫌江家屋子矮小破旧了,纷纷拎着菜、肉、蛋、鸡、鱼之类,到江家来,三房本房的人,还会过来给江家送红包,你家两块,我家三块,就连大队书记、大队长、村长听到,都来到江家。

  大队部还特意给江柏送上了五十块钱的现金奖励,让他好好学习,不要忘记祖国的栽培,不要忘记家乡,不要忘记我们临河大队,忘了村子。

  大队书记感慨地拍着江柏的胳膊,望着他简直都快认不出来,标致的简直像电视里出来的人的江柏,和快赶上他爸的身高,“之前你爸还打电话跟我要你的联系方式,想问问你有没有考上大学,才几天功夫,好消息就来了。”他又用力拍了拍他的胳膊:“好小子!”

  “你和我家胜志、荷花,那都是本家的亲兄弟、亲兄妹,未来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以后你们年轻人要多在一起聚聚,过年的时候也多来我家,你们都是大学生,在一起也有话聊。”

  他早就晓得江爸江妈长的好,江家从上一代到这一代,是一代长的比一代好,江松就不说了,从小村里上至七八十岁大爷奶奶,下到几岁的小子姑娘,哪个不喜欢他?

  江柏小时候还不显,谁知道如今真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皎皎如明月!

  望着如今安静的站在江爷爷身边,面对众人的夸赞,只是谦逊腼腆笑着的江柏,大队书记脑中只有这个想法,真像是慢慢升上天空的明月,这才刚考上大学,看着就跟他们不像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等这些人散去后,江大伯也拿了五十块钱出来,给江柏,对江柏感叹地说:“你们这一代,以后也就是你最出息了!你三个哥哥以后也就是跟我一样,在村里干个泥瓦匠,有个手艺饿不死也发不了财,你大哥以后也不晓得怎么样,你既然考上了,就好好念书,这一代就靠你了。”

  谁能想到,他和弟弟这一代五个小子,让他这个最小最不起眼的考上了。

  他本来想包三十块钱的,可大队部都包了五十,他作为江柏的亲大伯,面对一个将来明显有出息的侄子,也不好比大队部包的还少,干脆也包了五十块,把江大伯心疼的要命。

  江大伯母提醒说:“二小子考上大学这样的大事,是不是也要往你舅舅家跑一趟,去报喜啊?”

  考上大学,在他们这里真当是大事了,家境殷实的人家,那都是要办酒席的。

  可不知道为什么,江妈不在家,江柏并没有去舅家那边报喜的欲望,但这是礼数,他又不能不报,只好说:“我明天就要回吴城,要去学校报名了,要先军训。”

  江大伯和江大伯娘也不懂什么军训不军训的,跟江柏说:“你赶紧去大队部打个电话问问你妈,看报喜什么的要怎么说。”

  这报喜不是简单的报喜,那边的人要来给这边包红包的。

  江柏确实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他也不懂,便听江大伯母的,给江妈打了电话。

  江妈听江柏说完,才拍着头:“瞧我,就光担心松子的事情,把江柏考上大学报喜的事给忘了。”

  又一个个给娘家的兄弟姐妹们打电话。

  江妈兄弟姐妹七个,除了上面的哥哥,下面的弟弟妹妹全是她一手带大,一听江柏考上大学,也是十分高兴的大叫:“天哪,江柏居然考上了大学!”

  他们的消息一家通知一家,所有人都十分惊讶。

  他们想过姑姑家三个孩子读书,可能会有人考上大学,但没有人想到过会是一直安安静静到没什么存在感的江柏。

  但不管是江松还是江柏,他们的外甥考上大学,都是让他们增光的大喜事,都约着一起去江家村报喜,有出去打工不在家的,就让关系亲近的兄弟或姊妹,先帮着一起包个红包。

  舅家那边因外公一直是队长,年轻时候是小队长,后来是村里的大队长,又到炭山的队长,家境一直比较殷实,且他们尊敬江妈,他们都统一好了红包数,每家都包了二十八块八的红包给江柏,期间又是好一顿夸奖和客气。

  江柏不光是在江家这边没什么存在感,在舅舅家那边也一样。

  舅舅家那边看中的是长子长孙,所以一直以来,他们都是更看中江松,不管有什么事,都是喊江松,江柏要么是江松身后的小尾巴,要么就像是会隐身术般,所有人都看不见他无视了他。

  如今这个会隐身术的小子,终于消除了他的隐身法术,正式地站到了所有人面前,所有人都开始正视他。

第117章 117

  在村里炫耀了一天的江爷爷, 拎着江大伯母给他准备的一条小鱼,一块肉,一只鸡腿, 和自家酿的一点米酒, 用菜篮子拎着,又去村口老店里买了纸钱和要烧的纸, 和江柏一起去山上。

  江大伯难得的主动跟着他们一起,手里拿着铁锹和镰刀,主动地帮忙铲土和割草。

  一段时间没来,山上的野草又将坟包都包围了。

  太爷爷太奶奶的坟不在一块儿,这里也没有合葬的习惯。

  江爷爷站在太爷爷的坟前, 不知不觉就湿了眼眶,对他的父亲说:“柏子考上大学啦, 我们家也出了个大学生,今后改换门楣啦!以后再也不用被人踩着肩膀走路, 时代好啦!”

  太爷爷年轻时候是个轿夫,给地主家抬轿子的,他是夜里给地主家抬轿子时,听说是摔了跤,摔到了地主, 滚到河里没人捞, 淹死的。

  江爷爷笑着说:“来财现在接手了我巡山的工作, 每个月都拿工资, 今年工资还涨了, 现在一百块钱一个月, 两个儿子,国安国良都是大学生, 在城里当老师,捧铁饭碗,吃国家饭。”

  他招手叫江柏过来,给太爷爷磕个头。

  江柏拿了一刀纸垫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这是我小孙子,叫江柏,他每年都来给你上坟,考上了沪市大学,以后留在沪市,就是沪市人了,我们村的戴知青,周知青,就是沪市来的,后来回了沪市,那时候哪里能想到,我也能进城,能去沪市,我孙子能考上沪市大学,今后当沪市人呢?”江爷爷想到年轻时听戴知青、周知青讲城里事情的时候,他对城里的向往和好奇,一时也不由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他都六十多岁了。

  他也终于完成了他的任务,抚养弟弟妹妹长大,安排他们嫁人、娶妻,抚养儿孙。

  祭拜完太爷爷,他们又转去祭拜太奶奶。

  太奶奶是个小脚妇人,做不了活,只能在家里洗洗涮涮,一辈子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水埠镇。

  江爷爷和江奶奶的结合,一个带着弟弟,一个带着弟弟妹妹,就像是两个重组家庭,矛盾重重。

  江奶奶个性强势,对江爷爷的弟弟妹妹并不好,太奶奶与江奶奶也矛盾重重,只是太奶奶自己一个小脚女人,还是靠儿子儿媳养着,没有办法,自己一个人带着小儿子小女儿搬到下面的土屋里居住,那时候村里都是这样的土屋,如今那土屋已经成了江妈的猪圈。

  用江爸的话说就是,太奶奶是个一辈子都泡在苦水里的人。

  江爷爷十二岁就要撑起一个家,接过一整个家的重担,他已经拼尽全力了,一直到他成为了守林员,成了村里出了大队书记、会计、记分员外,唯一一个拿工资的人,和江奶奶分开住了,争吵才逐渐少了些。

  江爷爷和太奶奶说完话,抹了把老泪,对江柏说:“你太爷爷太奶奶的坟你别忘了啊,以后每年清明别忘了来上坟。”

  江柏点头:“我都记得。”

  给老祖宗上坟的事情,一代一代往下传,传的代数多了,上面几代的老祖宗坟,后代孩子们也记不得谁是谁了,甚至因为坟头被山上茂密的草木遮盖住后,连坟都找不到了,这时候,村里人就会统一在山脚画一个圈,圈里烧纸钱,表示这个圈里的纸钱只有我家老祖宗能领,他们一边烧纸钱一边高声喊着:“我家的老祖宗们来收钱啦!我家的老祖宗们来吃饭啦!”

  不断的喊,不断的喊。

  江爷爷就怕自己死了后,等儿子们也老了,小一辈们记不得他父亲母亲的坟,忘了给他们上坟,让他们在下面饿肚子。

  生前的时候没东西吃,死了还要挨饿。

  挨饿的滋味江爷爷可太知道了,三年、大、饥、荒的时候,村里饿死了很多人。

  想到自己把弟弟妹妹在大、饥、荒中都养活了,江爷爷又笑了起来,下山的时候,双手背在身上,脚步轻快,脸上也都是放下了沉重包袱的笑容。

  江大伯和江柏将江爷爷江奶奶坟的周围杂草都砍了一遍,江大伯说:“等过年,我和你爸去买两块碑放在爷爷奶奶坟前,有墓碑在,以后上坟找坟也方便。”

  那些聚集在一块的坟头,时间长了,又没有碑,真的很难分辨是谁家的,每年都有人上错坟。

  江柏也将这事记在了心里。

  他们并没有在村里多待,上完坟,回家用舂米机舂了米,拖着一板车的粮食,就又出发去吴城。

  这些粮食不仅江爷爷和江柠要吃,江柏还想带一些到沪市去。

  江爸给他寄来的学费和生活费中,明显没有留下粮食的钱,他还得自己拉粮食去沪市。

  想到自己今后在沪市,这么远的距离,要带粮食过去,江柏就觉得,自己又要饿肚子了。

  才刚过了个吃饱饭的一年,想到又要回到肚子饿的睡不着,晚上腿疼的睡不着,肚子还没饿呢,他都感觉腿都要抽筋了。

  大概是吃饱喝足,每日有菜有肉,营养够了,他已经很久没有再感受过生长痛了。

  这段时间的安逸,让他以为那样痛苦的生活已经过去,想到未来四年还要经历,他就有些退缩害怕,他不想离开爷爷和妹妹,他转头看向逐渐远去的老家,觉得回到老家,守着老家的几亩地,他都不至于挨饿。

  他口袋里还有大队部、江大伯,本家的亲戚和舅舅家那边给他包的红包。

  要是妹妹的店能开到沪市去就好了,这样每天放学后,他可以去妹妹店里打工,他喜欢这样的日子,在妹妹的店里,他很自在,不用去看别人的脸色,只要他好好挣钱,妹妹就不会亏待他,给他买肉吃,给他新衣服穿,还让他学她的电脑。

  想到这一年来他的生活,他就忍不住美滋滋地唇角上扬,可想到即将到来的独自一人在沪市的生活,他心底又不由的黯然和抗拒。

  想到此,一路上他兴致都不高,一直很沉闷。

  到镇上的时候,江爷爷也去跟江姑姑报喜,说了他考上大学的好消息,江姑姑也十分高兴的叫来儿女,让他们以后要多跟江柏哥哥学,努力读书,将来也跟哥哥一样,考上大学。

  又拿了五十块钱的喜钱给了江柏,江柏不好意思收,被江姑姑塞到口袋里:“这是喜钱,你赶紧收好!”

  晚上从集训队回来吃晚饭的江柠,察觉到他情绪不高,用脚踢了踢他的脚:“怎么了?拿到通知书了怎么还不开心起来了?”

  江柏闷闷地说:“我不想离开吴城。”

  江柠多灵敏的人,一下子就猜出来为啥了,她睁大了眼睛:“你不是没跟爸爸要生活费吧?”

  江柏默默吃着饭:“给了生活费。”

  “多少?”

  “一个月十块。”江柏吃了口菜,“爸爸单独给我打了一百块。”

  江柠无语了,气的她直接指着店里的电话:“现在就给他打电话,要钱!”她又拿起筷子,问江柏:“你不会以为到沪市还能再像吴城那样,粮票没有了,放假了还能回去拿米过来换粮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