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奔小康 第128章

作者:九紫 标签: 重生 打脸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他和童妈都是拿固定工资的,他单位虽说福利好,但工资是固定的,尤其是他这种体制内,每年都在涨,可涨的有限,两个人供童金刚一个大学生其实也不容易。

  在九四年之前,读大学有国家补贴,基本上是不用钱的。注①

  但从九五年开始改革,学费就增多了,到了今年,大学又开始了并轨制度,大学学费从去年的两百块,增长到今年的一千三,这还没算每学年的教材费150元,也就是说,光是大学一年学费,就要1500元。

  这看似和现在的高中学费差不多,但大学的住宿费用是比高中要高的,高中可以用粮食换粮票,可以走读回家吃饭,大学却不能如此了,所以在这一千五的基础上,至少还得加五百元的生活费。

  一个年起码要两千块钱。

  此时一个工人的收入才多少?今年整体都算涨了的,三四百块钱一个月,大城市里可能已经涨到五六百。

  童母吴城的医院的工作,目前一个月也就三百多块钱。

  像江爷爷的巡山工作,今年还涨了工资,涨到了一百块钱一个月,如果是农村孩子,像江爷爷一年的都支撑不住一个孩子一年的学杂费。

  这也是前世江柠明明已经有了江爷爷的工资补贴,她在经济上还那么困难的原因。

  江爷爷一年的工资并不足以支撑她一年的学费,剩下的,就要想办法从其它地方找补,江爷爷的巡山工作限制了他每天的行动范围,最远不会出江家村,还不能一直待在江家村,一个村子的破烂,他要累积多久,才能累积到一两块钱呢?即使是靠春季采摘些蕨菜头,春笋去卖,可能卖的钱,也就刚够两趟船资的。

  像童金刚家还是双职工,父母中一个人一年的工资都投入到童金刚身上,只剩下一个人的工资,童父童母也是要生活的,所以对于童父来说,也是能省则省。

  每个学校的报名时间不同,江柏的沪市理工大学新生报到时间为八月二十四日,童金刚所在的学校报到时间是八月二十七日。

  他们是提前来的沪市,三个人将行李都安置好后,江柏就到钱经理这里,跟钱经理打听了附近哪里有菜市场,钱经理跟他们说了公交路线,三个人坐公交车去市里买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和肉蛋菜。

  回来的时候,江柏去钱经理的售楼处借了电话,打给江爸。

  每天只有上午九点半到十点、下午两点到三点这个时间,打电话给江爸,江爸是在的,其余时间他要么去进货了,要么在火车站卖盒饭,是找不到他的。

  江柏终于等到这个时间,给江爸说了,大学不收米粮,他吃饭要用IC饭卡,往里面充钱才能吃饭。

  江爸如今赚到了钱,对江柏并不小气,说:“我现在就去给你转钱。”

  挂了电话,他就回去跟江妈要存折。

  江妈警惕的看着他:“要存折干嘛?”她生怕江爸认识了什么人要跟他借钱,他们好不容易赚的钱被他再借出去。

  当年他借出去那些钱,还是她去那些人家撒泼打滚又是哭又是威胁,才把钱都要回来拿去还债的。

  江爸无奈地笑着说:“柏子大学在沪市读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从家里拿粮食去学校换粮票了,现在都是交钱,用那什么IC饭卡,钱都充在饭卡里。”

  江妈问:“那要多少?”

  她掐着指头计算:“一天一块钱,一个月三十块钱,一个学期四个月,你给他转一百二十块钱去。”

  江爸无奈地说:“柏子都十八岁了,正是能吃的时候,一天一块钱哪够?我们这盒饭都一块钱一盒了。”

  江妈瞪他:“别以为我不知道,学校卖的饭菜价格和我们这盒饭能一样吗?以前国安国良上大学,学费一分钱都不要,国家还给他们补贴。”她不满地嘀咕一句:“轮到我家上大学,学杂费一年将近两千!”

  “现在一个还能供的起,等再过两年,你还得供一个,也幸好今年卖盒饭挣了点钱,不然想供两个大学生读大学,你讨饭去吧~!”

  说着不情不愿的把存折塞给了江爸,补充了句:“你一分钱都不许多给!”

  可在江爸回来,江妈发现存折上少了三百块钱后,嘀咕了一句:“一个个,就知道花钱!”

  别的也没多说什么。

  她再怎么偏心江松,也知道江柏如今是大学生了,将来至少也是个铁饭碗,她虽然打定主意,以后跟着大儿子过,但假如娶得大儿媳妇和她关系处不来,还有个小儿子在。

  小儿子为人踏实实在,没有花花肠子,她将来如果跟大儿媳妇处不来,跟小儿子过也不会差。

  她虽然没有读过书,不识字,但该有的生存智慧她还是有的,心底自有一笔账在。

  江柏知道江爸给他打了三百块钱的饭钱后,自己算了一下,也觉得差不多够了。

  江爸说:“那三百块钱是你充在饭卡里吃饭的钱,我另外给你打了一百块钱过去,给你当生活费,不够你再打电话跟我说。”

  他私下补贴的那一百元,是他的私房钱。

  今天他和童父他们去的菜市场是个批发市场,菜很便宜,鸡腿也很便宜,他今天买了不少冷冻的小鸡腿,放在了妹妹的冰箱里,他觉得,可以每周去菜市场买点菜,来妹妹这里烧好,跟在高中时一样,拿个大罐头瓶带到学校里,这样饭卡里的钱就可以用来打米饭,肉菜就可以吃自己带的。

  但这个起码要到十月份之后才行,现在还是太热了,烧的菜根本放不住。

  他现在还在想着,要如何挣钱。

  妹妹不在,他心底就不踏实,心就像飘在半空,无处安放。

  再次走到江柠房子的房门口时,江柏还有些不真实感。

  他先敲了敲房门,看会不会有原主人回来了,等确定里面没人,才小心地掏出钥匙,打开房屋大门,探头先往里面看了看,待看到里面真的没人,江柏才和童金刚二人放心的走了进去。

  童金刚一进去,就往沙发上一座,双臂舒展地搭在沙发靠背上,翘着二郎腿,笑嘻嘻问江柏:“柏子,快看看,我这样像不像陈浩南?”他遗憾地说:“要是有照相机就好了,就给我用这个角度,拍几张照片,肯定帅呆了!”

  童父看着前面的两个小子跟做贼一样探头探脑的样子,不由感到好笑,待听了童金刚的话,催促他:“你让柏子歇歇吧,你去把东西放冰箱去,天太热,别放坏了。”又提醒他:“鸡腿放在冷冻里。”

  他自己拎着东西去厨房做饭。

  江柏不好意思让童父做饭,可童父在家也是做惯了的,笑着说:“你们两个休息一下吧,这里交给我,放心,一会儿就好。”

  江柠房子里是有冰箱的,之前钱经理跟他们介绍过,知道冰箱怎么用,插上电后,童金刚就将买的鸡腿腊鸭腿放在了冷冻室里,蔬菜放在保鲜柜里,童父洗锅淘米,江柏就在一旁洗菜,切腊鸭腿。

  江柠厨房的煤气灶都按上了,就差一个煤气罐和一个炒锅,就能做饭。

  可江柏身上钱财有限,添置一个电饭锅对他来说都是大件了,今天的这些米蛋菜还是童父出的钱,他和童金刚两人要在江柠的房子里住好几天,也不好什么钱都让江柏出。

  三个人在江柠餐厅的餐桌上,吃的异常满足。

  碗是童金刚洗的,江柏回到客房,摸着床上那崭新且花纹繁复华丽的欧美宫廷风的四件套,根本不敢睡上去,生怕把妹妹的被单床罩弄脏了。

  况且现在是夏季,床上没有凉席,那厚厚的被子被褥,看着就热,舍不得开空调的江柏,和童金刚、童父商议了之后,都干脆决定打地铺。

  江柏和童金刚都是带了凉席的。

  吴城便盛产凉席,非种稻谷的季节,马路两边放眼望去,全部都是编织草席的草,被割的整整齐齐的晒在马路两边,吴城很多失了业没工作的人,就领了编织凉席的草,回家编织凉席,挣点手工费。

  所以草席在吴城本地卖的很便宜。

  江柠的房间里全部铺的木地板,因为有钱经理和杨美蓉偶尔来打扫,看上去非常干净,江柏原本不想开空调的,可童金刚非常想要体验一下夏日有空调的感觉,于是三个人决定晚上睡在一个房间打地铺,这样就可以都能吹上空调了。

  半夜的时候,江柏被冻醒,看着周围陌生的环境,一时间竟生出几分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感觉,分不清这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

  他起身坐了好一会儿,才爬起来,走到客厅里,原本是想拿被子进去的,不知怎么,一个人走到落地窗前,望着外面寂静的黑夜。

  夏季太热,工地早上起得很早,干的很晚,中午烈日整炙热的时候,他们可以回去午睡休息几个小时,到下午三点再继续赶工。

  此时外面一片寂静。

  九六年的沪市,还没有成为后来的魔都,沪东的城市上空,是可以看到星星的。

  江柏抬头就透过阳台上封顶的玻璃,看到漫天星空。

  啪,客厅的灯被打开了,童金刚揉着眼睛,看到江柏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看星星,也站到他身边,抬头看天,又走到阳台前,投过玻璃窗俯瞰尚在建设中的沪东。

  这个小区的房子总层高只有六层,但因为单层的层高都有六米二,所以总高度还是显得有些高的。

  江柠这套房子买在了三层,和那些动则几十层的高楼住宅不同,无法看到整个沪东全貌,只能看到外面的黄浦江。

  可惜这时候外面并没有路灯,黑漆漆啥也看不到。

  “走了走了,回去睡觉。”他拉了江柏一把,抖了抖自己身上竖起的寒毛:“冻死我了!”

  童金刚还是第一次在夏季,享受到被冻醒的待遇。

  第一次开空调的他们,以为夏天嘛,想要制冷,把空调温度打的越低越好,打了22度,一个个的都被冻醒了。

  江柏回去后,很快耳畔就响起了童金刚和童父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他原本以为自己会睡不着的,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睡在冰凉的凉席上,盖着毯子,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第二日,童父和童金刚就一起去送江柏去报名。

  江柠在市里竞赛的成绩也出来了,不出意外的,江柠考了双科第一。

  当竞赛成绩出来后,看到双科第一的江柠,当时将成绩排名打印出来的老师,还十分好奇,“这个江柠是哪个学校的啊?”

  因为成绩排名上只有名字和成绩,没有学校,大家也就估计是几个老牌竞赛主力军的市重点,也就没在意。

  等到他们要通知这些各科考试成绩排名前五十的学生,来市里集训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这个江柠居然是吴城一中的。

第120章 120

  他们开始还以为搞错了, 又去查了下江柠的学校,确实是吴城一中的。

  “今年吴城的成绩还不错啊,这个第一第二都是吴城的。”省师大附中的竞赛班老师诧异地说。

  “什么第一第二?”其他几个学校的老师也好奇的凑过来, 结果一看, 竞赛成绩单上,第一第二后面的名字, 一个写成吴城第一高中,一个写着吴城高级中学。

  几个老师面面相觑,实在没想到,他们七个县区,市里五个区, 十所学校,外加荣昌县两个学校, 这么多县区学校,居然让吴城的两个学校拔得了头筹。

  要是吴城高级中学嘛, 他们还能理解,这个吴城一中是什么情况?

  省师大附中的一个老师忍不住酸溜溜地说:“吴城一中今年倒是出了个不错的苗子。”

  “吴城一中的竞赛老师是谁啊?”又有人问。

  几个人面面相觑,一来,计老师是新老师,二来, 一中之前的成绩一直都是市赛一轮游就结束了, 极少有进省赛的, 所以计老师和他们市里的老牌市重点的老师们, 还真不太熟。

  也有知道的说:“听说曾在省里拿过一等奖, 进过冬令营被保送的。”

  具体他们也不清楚了。

  有老师感慨地说:“原来是进过冬令营的, 难怪能教出个这么好的苗子了。”

  竞赛就是如此残酷,光有好的学生苗子还不行, 还得有好老师,竞赛生就得有专业的竞赛老师来教,普通的数学老师并不能教出一个好的竞赛生,这也是全市的各个重点高中,不是没有出过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甚至在全市考试中都能拿到前十名,可在竞赛中就是一文不名,比如之前的吴城一中。

  因为没有好的竞赛老师。

  也是孙校长上位后,花高金挖来了计老师和另一位竞赛老师,两个人一起,才让这两年一中的竞赛成绩稍稍好了些。

  他们看着两科第二,一科第一的宋培风说:“吴城的吴中有吴城第一高中在后面紧追不舍,连带着吴中的成绩都上来了,这次第一第二都在吴城。”

  江柠的出现,也让吴城一中进入了这些老师们眼中,问他们:“今年这个吴城一中进了多少人?”

  他们把名单一查,只有两人。

  江柠和邢宏宇。

  章文学和程玉凤两人把心思全都放在了校内成绩竞争上了,花在竞赛上的时间和精力少了,在吴城县内还算出众,可和这么多来自全市的尖子生们比,成绩就不够看了,他们二人虽然优秀,但是能走到市赛的,没有一个是不优秀的,分别只在于你在这件事上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而已。

  他们在竞赛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少了,自然就被别人比下去了。

  这也没什么错,每个人的选择不同罢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宋培风和江柠这样,竞赛和校内成绩两手抓的。

  实际上,虽都是竞赛成绩,但前五名的成绩,和五名开外的成绩,是呈断崖式下跌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竞赛路线,也有很多来市里参加竞赛,并进入了省赛的人,也知道,自己可能无法在竞赛上出成绩,还是对竞赛有所保留,自己的本身成绩虽有所下降,却并不曾放下。

  只有除了江柠和宋培风之外的另外三名学生,是确定走竞赛路子,想在省赛中争一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