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 第24章

作者:袖唐 标签: 穿越重生

  “他家呀……”崔净故意拖了常常的尾音,见崔凝伸长脖子等着下文,不禁笑着解释道,“他虽然并非世族出身,却是名臣之后,贞观时魏相公的直系子孙。他祖父曾任礼部侍郎,父亲如今仍是国子监祭酒,你说他家在不在长安呀?”

  崔凝闻言,瞬间高兴起来。

  崔净也就好人做到底。给她仔细说了一下魏家的情况,“他上面有四个兄长,他是幼子。听说魏夫人一直想生个女儿。却连连生了五个儿子,心里可稀罕女孩儿了呢!嫁到他们家的媳妇都与婆婆处的很好。”

  其实崔净还曾偷偷考虑过魏潜,魏潜年少有为,家里又是这样的情况,实在没有什么好挑剔的,只不过看起来魏潜不是很好相处的人。有祖父祖母的前车之鉴,崔净也就打消了对他的一点小心思。

  崔凝对这些一点也不关心。只要魏潜在长安,能时不时的请教他就够了。

  这下得到肯定的答案,崔凝更觉得去长安简直是命运的转折!

  待崔况考完试之后,一家子终于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直到这天,崔凝才得知自己被亲爹给“卖了”,从今以后她就归祖父管了!

  崔况得知此事,看向崔道郁那个表情,就差在脸上写四个字——卖女求荣!

  崔玄碧除了稍微严肃一点,看起来感觉挺像崔凝的师父那一类人,崔凝对他并没有恶感,所以小小的抵触了两天就顺其自然了。

  刚刚开始,崔凝与崔况兴奋异常,跟打了鸡血似的,晚上也不睡觉,瞪大眼睛四处看景,五天过去,两人都是脸色发青的躺在马车里。

  无奈之下,只好找了个客栈休整一天,待两个人又活蹦乱跳之后,才又上路。

  就这么走走停停,足足两个月才到长安。

  长安城门楼岳峙,宛若伏虎踞守,待进了城门,眼前一片开阔,中间是比直宽阔的石路,路边花红柳绿,两旁屋舍鳞次栉比,街道上来往的行人衣着打扮光鲜亮丽,还有许多从不曾见过的东西。

  崔净与凌氏还好,虽觉得新奇,但仍旧自持,显出世家大族第一姓的气派。

  崔凝像是乡巴佬进城,长大嘴巴,眼睛都不够使。

  崔况抄着手蹲坐在窗户边上,皱着眉头,乍一看一脸苦大仇深,但再看那眼里光芒炽热便知道他在努力压抑兴奋。

  估计是压抑的太过头了,结果刚刚到长安的第一个晚上,崔况就病倒了。

  而崔凝八成是给兴奋过头,也发起了高烧。

  兵荒马乱的过了两天,总算慢慢安顿下来。

  崔玄碧原来的宅子,只留下正房空着,另外就是附近两个小院子给妾室,其他都交给凌氏安排。

  宅子有十几亩地,在长安寸土寸金的地方不算小了,正房与崔凝一家住的地方中间建了一道隔墙,有门可以通过。

  三年前还没有那道墙,崔玄碧一见,便知道父亲早就想好要让他们一家都过来,心里有些酸酸的感觉。

  崔凝与崔况又活泛起来,在院子里转悠,把边边角角都看个清楚。

  而崔道郁同时接到了族里的来信,崔况在考试中毫无悬念的独占鳌首,并且一并寄来了几位学政的联名推荐信,把他夸的天上难有地上难寻。有了这封信后,他在长安也可以随便选择去任何一家书院,

  不过族里还顺带提了崔凝,大概意思是——千万要看好她,别再闯祸。

  教崔凝郁闷了好一会。

  全家都笑得不行。

  晚上。

  凌氏忙碌了一天,好不容易坐下来与崔道郁说一会儿话,“凝儿还小,你是否要给她找个女学去读书?”

  崔道郁想想,道,“既然父亲说要管她,想必自有打算,我明日去问问。”

  “好,有父亲做主,我放心不少。”凌氏叹了口气,垂眸道,“凝儿教人操心。”

  “会好的。”崔道郁轻轻揽住她。

第三十七章 状元游街

  教人操心的崔凝次日便欢欢喜喜的与姐姐弟弟一起逛长安城去了。

  因着还是三个孩子,便没有去逛鱼龙混杂的西市,而是去治安相对较好的了东市。

  崔道郁考虑到东市物价较高,便给了两百贯,只要不买贵重东西,这些钱足够在那边的酒楼大吃大喝。

  马车停在了一个巷口,他们觉得外面景致很好,便都下车步行。

  扑面而来的桃花香夹杂着各种美食的气味,在他们心中烙上了对长安城进一步的印象。

  夹道边桃花开到荼蘼,入目一片粉白桃红,微风一拂,落英缤纷,煞是好看,那些行人衣袂飘飘宛若行在画中。

  “我来之前都打听过了,西市比东市要好玩,可惜母亲不许咱们去。”崔净一边兴致勃勃的看着外面的景致,嘴里一边说道。虽是惋惜之意,但面上尽是高兴。

  崔况就像是食古不化的老叟,看着眼前的新鲜事物,并不像一边般小孩子那样表现的欢喜雀跃,而是整个人缩成一团小心翼翼的观察,也兴奋也想去接触,内心上又矛盾的有些拒绝。

  他用冷静拒绝的外表来掩饰环境突然转变带来的慌乱,而崔净与崔凝还没有这个眼力能看出他内心的不安。

  不过好在姐弟三人关系向来不错。一直都形影不离,崔凝迅速的适应了长安的环境,叽叽喳喳的与崔况说着看见的所有东西。

  崔况听了一会儿。终于不堪忍受,“二姐,我又不瞎!”

  他们看见的难道不是同一条街?

  “这么多东西,我怕你眼睛使不过来。”崔凝嘿嘿笑道。

  “非得一天看尽吗?”崔况与她拌了几句嘴,竟并无往日那般不耐烦,反倒觉得安心不少。

  两人吵吵了一路,崔净不理他们。兀自看的开心。

  一行人逛的有些累,正准备找个酒楼进去大吃一顿。却见酒楼茶馆里的人往外跑。

  所有人成群结队的跑往一个方向,崔凝觉得奇怪,仔细一听,才知道前面朱雀街上有状元游街!

  崔况一下来了精神。“没想到已经揭榜了,今年魏兄参加,咱们去看看状元是不是他!”

  难得他也有对某件事情这么感兴趣的时候,崔凝和崔净都没有反对,便跟着人群一块往前跑。像这样的人潮最容易走散了!跟在他们身边的家仆紧张的不得了,不禁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跟着人群在巷中走了半盏茶的时间,眼前霍然开阔,风卷起满地的落英,纷纷泱泱的仿佛在下一场鹅毛大雪。

  崔凝几个人被挤在人群后面。只能看见漫天落花随风飞舞,根本瞧不见街道。

  崔况往四周看看,“咱们到酒楼上!”

  两旁二楼上站满了人。恰好他们身后的楼上人还不算太多,于是三人从人群中穿过,进了酒楼里。

  “几位客官是要看状元游街吧!这会儿上楼候着正好!”小二一面热情的说着,一面把他们领到了二楼靠街的一个雅间里,“按照往年时间来算,状元还有两刻才能到得此处。客官不如先点了菜,小的让厨房这就做。待看完之后正好用膳。”

  崔凝第一次到这种地方来,想起二师兄给他说的那些话本子,便开心道,“捡着你们拿手菜上来。”

  “好嘞!”小二眉开眼笑的退下去,不多时又领几个人上了茶水,“这是前天刚从江南运来的新茶,赠予客官品尝。”

  说着给三个人各倒了一杯,“客官慢用。”

  三人走了这许久,也着实渴了,青心等人都给各自的主子端了过去。

  崔净抿了一口,撇开茶碗看了看,不禁微微惊道,“这家酒楼好生阔气,这么好的雀舌都舍得用来做赠头。”

  崔凝喝不出什么味道,只觉得里面放了好些佐料,不如魏潜煮的清香好喝,反倒是屋里的摆设甚是华贵好看,还有一些异域风情,看上去很别致。

  看了一会儿,就听见外面街道上欢呼声忽然高昂起来,三人连忙跑到窗边向外张望。

  只见宽阔的朱雀大街上粉白桃花之间有一行人着朱红袍服的人策马而来。

  朱雀街上平时禁止纵马,只有今天夺得状元头衔的人才可以例外。所谓游街,并非是像犯人一样慢慢的溜达好教全长安的人见识他长得什么模样,而是为了令及第之人宣泄内心的喜悦,所以他们皆会扬鞭疾驰,潇洒肆意。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街上的人多,马儿跑的速度并不是特别快,崔凝清楚的看见为首的那名年轻郎君的面容在眼前越来越清晰……

  魏潜身量比三年前高大很多,一张俊颜棱角分明,比三年前更加好看,然而那漆黑如渊的眼眸和冷冽的气质竟一如从前。他的广袖在满是花瓣的风里翻飞,朱红的袍服映衬着白皙的皮肤,令他少了丝许冷峻,多了一些洒脱不羁。

  这样一个青年才俊,如何能教人不心动?

  他的样子渐入视野之后,人群就开始骚动,尤其是长安那些热情奔放的女子。

  “魏郎君!”

  “魏长渊!”

  下面无数女子尖叫。

  崔凝也被感染,跟着一起嚎,“魏长渊郎君!魏长渊郎君!”

  魏潜原是觉得刺耳,眉头皱了起来,不妨竟听见熟悉的称呼,他控制胯.下骏马放慢一点速度。抬头朝声音来处看去。

  两人相距也不过七八丈的距离,他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个正在手舞足蹈的女孩。

  她已初显少女模样,瘦长的身条。巴掌大点的脸,乍一看上去春柳一般纤柔青涩,似乎并不起眼,要第二眼才瞧出她的五官居然生的十分精致。

  崔凝发现魏潜看过来,嚎的越发卖力了,“魏长渊郎君最厉害!”

  简直不忍直视!崔况默默捂住脸。

  魏潜瞧着她活泼的样子忍俊不禁,笑着一扬马鞭。从她眼前疾驰而去。

  状元已走,街上围观的人群很快就散了。

  这时饭菜也已经上桌。姐弟三人看着满桌子精致的菜肴,竟一时不知从哪里下筷子。

  他们平日在家里吃的也很好,但这里的每一道菜都像精雕细琢过似的,若不是散发阵阵诱人香气。都觉得这是用来观赏的摆设。

  崔凝惊讶了好一会儿,才伸出筷子小心翼翼的夹了面前一道菜,肉入口中,似乎不用嚼几下就化开了,满嘴都是肉香,肥而不腻。

  崔净原认为会肥腻,但见她两眼亮晶晶一副陶醉的模样,也不禁夹了一块送入嘴里。

  三人本就有些饿了,再遇上这样的美味。吃的相当畅快,还赏了身边侍婢几道菜,让他们在旁边的几上用饭。

  “呼!”崔凝摸着圆滚滚的肚皮。满面餍足。

  略坐了一会儿,崔净便唤来小二准备结账。

  “客官,一共是一千二百六十贯。”

  他话音一落,满满的尴尬就充斥了整间屋子。

  还是崔况机灵,说道,“一会儿你们派人到兵部尚书崔家去取吧。”

  “原来是崔尚书府上。小的先恭喜大人复职了!只是不知小郎君是?”小二依旧是笑眯眯的模样。

  “崔尚书的孙儿崔况。”他道。

  小二忙道,“小的眼拙。即是如此。小郎君只需留下字据即可。”

  说罢便教人拿纸笔来。

  崔况字写的不错,便大笔一挥,写了一张一千二百六十贯的借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