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196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他咬牙切齿道:“通晓各郡,就说我要不行了,谁来援,谁就有可能掌握我治下大军,到时候可为一州刺史。”

  心腹:……上次被围灈阳时,您也是这么说的。

  哦,上次只是叫人私底下传出流言,这次是要自己去明着通知,但他们真的会相信吗?

  心腹也不傻,于是提了出来,小声道:“只怕他们念着前车之鉴,不肯再来。”

  何刺史气得牙痒痒,到底不敢放匈奴大军南下。

  刘渊的人围了洛阳那么久,他们却没有攻进洛阳,心头早积了一怀的气,若放他们进豫州,豫州百姓只怕要完。

  何刺史内心纠结,感受到旧伤的位置一阵火辣辣的,他便咬了咬牙,转身拿出一枚印章,放在盒子里交给心腹,低声道:“送去西平,给赵铭,不,给赵含章,告诉她,她若能带援军来救我,下一任刺史就是她!”

  心腹:……可赵含章是个女的!

  但再一想现在她也是郡丞了,同样是女的,心腹伸手接过盒子,冲何刺史磕了一个头后离开。

第330章 来要人

  赵含章并不知道东海王干到一半尥蹶子了,更不知道豫州危急,她此时正站在西平县的城楼上看着下面浩浩荡荡排队进城的人。

  她啧啧两声,自得起来,“没想到我的招贤令竟能招来这么多人。”

  此时只有孙令蕙跟在赵含章身边,她真心实意地恭贺道:“恭喜郡丞。”

  赵含章冲她笑了笑,一边看着下面的人排队入城,一边和她闲话家常,“你家人现在还要带你回家吗?”

  “见过郡丞之后,他们就不再提这事儿了。”

  孙令蕙是自己偷偷跑来参考的,当然了,她能出来这么久自是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她要回西平看望舅父舅母。

  没错,孙令蕙不仅是赵云欣的表姐,也是赵含章的……表妹?

  赵含章一时不确定起来,扭头问她,“我们俩谁大?”

  孙令蕙就低头羞涩道:“郡丞比我略大些,我是九月生人。”

  赵含章惊讶,“那岂不是刚刚及笄?”

  “是,”孙令蕙也不隐瞒,道:“正是因为及笄了,家里要给我说亲,我这才避到舅舅家来的。”

  孙令蕙的母亲便是赵氏女,赵含章也要叫一声姑姑的,虽然血缘关系淡了,但宗族是不管这些的,姑就是姑。

  所以姑姑哭到门上来,赵含章还是得放下郡丞的身份,以侄女的身份去安慰一下。

  孙家怎么也没想到,孙令蕙胆子这么大,会联合赵云欣欺骗家中。

  自知道招贤令后,她就开始写信给赵云欣。

  于是赵云欣以父母的口吻给孙家写信,表示她父母近来身体不适,非常的想念孙令蕙,想要接她到家里看看。

  赵东想要他儿子赵宽娶范颖,但孙家却看中了赵宽,想要亲上加亲。

  所以赵云欣的信一到,孙家便自以为了解,立即包袱一收就把孙令蕙送回了西平,想要她和舅父舅母先好好相处。

  谁知道这是两个孩子瞒着家中所为呢?

  哦,一寻根究底,赵宽是知道的,赵东一度怀疑这个主意是赵宽出的,因为赵云欣胆子并不大,孙令蕙胆子倒是大,但她绝对想不到以自己的姻缘做赌,

  赵家这边还以为孙令蕙是想赵云欣了,所以过来住一段时间,两家亲近,女孩们年纪又差不多,这是常有的事。

  等孙令蕙和赵云欣去考试,已经习惯女儿去学堂里教书的赵东夫妻也没发觉有什么不对。

  直到消息传回孙家,还在等着把女儿嫁给赵宽的孙家父母直接惊呆了。

  赵姑母都来不及思考更多的东西,直接和丈夫赶到西平,拉了孙令蕙就要回家。

  一直很有边界感,不论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下都尊敬的称赵含章为郡丞的小姑娘第一次以亲戚的身份请赵含章帮忙。

  赵含章也不愿失去这一个好帮手,于是亲自去见从未谋面的姑父姑母。

  等见到人,赵含章在记忆里翻了翻,原主似乎见过他们,只是不熟,很少说过话。

  的确是不熟,对着赵含章,孙正阳和赵萋都觉得很陌生,但……她现在名声太大了,俩人都不敢因为她的年纪而轻视她。

  于是偷偷地瞪了女儿一眼,招呼赵含章坐下。

  赵东夫妻也过来,如今儿女都在赵含章手底下干活儿,尤其赵宽的前程如今都寄托在她身上,所以俩人对赵含章很客气,“三娘来了怎么不叫人提前说一声?我们好亲自去接。”

  赵含章笑道:“我们两家离得又不远,哪儿有侄女来伯父家里串门还特意下帖子的?”

  她目光落在孙正阳和赵萋身上,笑眯眯地问,“东伯父,我年纪小,又多年不回西平,许多亲戚都没了印象,这就是我们家的姑母和孙家的姑父吧?”

  赵宽和赵含章都出五服了,她却一口一个我们家的姑母,这让赵萋心中一舒,心口的火气就没那么大了。

  就是孙正阳都心中一平,于是所有的怒气都对准了孙令蕙。

  赵东:“嗯,这正是你们的萋姑母和孙伯父。”

  赵含章便乖巧的行礼。

  赵萋这才拉着她的手落泪,“三娘,我们家二娘给你添麻烦了,我们这次来便是想把她带回去。”

  赵含章一脸惊讶,反握住赵萋的手,“姑母怎样这样说?我还想请舞阳县的县令给姑母送一封嘉奖令去呢。”

  她看了一眼孙令蕙后郑重道:“姑父和姑母能为国培养出令蕙这样的人才,是国之幸,汝南郡之幸,更是我的幸运,我正想晓谕全郡,让郡内的人都学习姑父姑母呢,若天下人闻知,能够培养出更多令蕙这样的人才就好了。”

  别说赵萋,就是孙正阳都张大了嘴巴。

  说真的,这种感觉有点儿……奇妙。

  他们曾经在梦里幻想过有一天能因为儿子或者孙子得此嘉奖,那这一生也算无悔了。

  现在得到了,万万没想到,却是因为……

  俩人的目光一起落在孙令蕙身上。

  孙令蕙此时特别老实,双手紧握叠于腹前,恭敬得不行。

  孙正阳了解这个女儿,素来胆大活泼,少有见她如此沉静之时。

  他沉默了一下,对上妻子饱含期盼的纠结目光,顿了顿后问道:“三娘这番话莫不是特意哄我们的?”

  赵含章正色道:“姑父也太轻看我汝南郡了,此次招贤考试,令蕙是头名,连与我最亲的云欣都只得第八名,您总不会怀疑我徇私吧?便是我肯,我手底下那些人也是不肯的呀。”

  孙正阳内心就跟滚水沸腾一样,又激动又焦虑,一时不知该怎么开口。

  赵含章似乎体悟到他这种为难,转头和听荷道:“回县衙把孙吏的卷子拿来。”

  她对孙正阳和赵萋笑道:“姑父,姑母若是不信,可以看一看令蕙的卷子,她是真正不比其他男子差的。”

  赵萋有些骄傲道:“这却是真的,这孩子从小便喜欢读书,小的时候爱缠着她父亲,所以从小与她兄长一起启蒙,读书上不比她兄长差的。”

  孙正阳也点头,不过很快想起他们此行的目的,忙道:“她年纪也不小了,家里正要为她说亲呢,此时不好在外面做事……”

第331章 人才

  赵含章一脸惋惜,“竟是如此吗?她如此大才,我心中喜爱,最近正放在身边历练,还想着等她熟悉过一些后放她到平舆县去当县令呢。”

  孙正阳和赵萋瞪大了眼睛。

  坐着没动的赵东和东伯母也瞪圆了眼睛。

  赵含章却似乎不见,继续叹息道:“还想着平舆就在灈阳边上,令蕙可与宽族兄学一学为官之道,将来若政绩稳定,或可进郡守府也不一定。”

  孙正阳咽了咽口水,看向赵萋。

  赵萋也心动不已,其实女孩子还是嫁人的好,但如果能当县令……晚两年再说亲定亲也是可以的……

  夫妻两个对视,都沉默了下来,心里开始想着回去后要怎么应对父母长辈。

  他们不想应下的,但赵含章给的前程实在是太远大了呀。

  最后孙正和和赵萋还是没带走孙令蕙,而是将她托付给了赵东夫妻,“就让她和云欣住一起吧,她们姐妹两个素来要好,也能说说话。”

  他们没敢拜托赵含章,毕竟赵含章是她的上峰。

  很奇怪,虽然赵含章和孙令蕙年纪差不多,同样是俩人的晚辈,还笑眯眯的,但她只是坐在那里便自有一股威势,让俩人不敢造次,自然也不敢和她提出照顾孙令蕙的事。

  赵东都还有点儿恍惚,对于妹妹和妹夫的托付一口应下,把俩人送走,他站在门口呆了老半天才回过神来,“令蕙……也要做县令了?”

  东伯母星星眼,狠狠地点头,“是啊,我们赵家又出了一个女县君,这一次还是名正言顺的!”

  赵东回味了一下,摇头道:“这不是我们赵家的,你闺女哪天当了县令才算我们赵家的呢。”

  东伯母:……

  她觉得丈夫说得对。

  于是夫妻俩一起把目光放在了赵云欣身上。

  破天荒的,俩人都没有再提她的婚事,但赵云欣并没有好受多少,没几天就和孙令蕙计划着搬出坞堡,住到县城里来。

  理由是:“公务繁忙,城门每天都按时关闭和打开,我们若是加班就回不了家,但不加班便不能按时处理完所有的公务,不仅郡丞会怪罪,衙中的同僚也会责怪我们。”

  赵东和东伯母现在对女儿当官升迁一事很在意,一切拦在这个目标前面的障碍都要清除掉,于是俩人便答应了,还要拿出钱来给她在县城买个小院子。

  赵云欣拒绝了,因为她自己找到了住处。

  范颖为了更亲近自己的偶像,大方的邀请赵云欣和孙令蕙去她家住,美其名曰她家太大,只有她一个人,所以要收拾一个院子来出租。

  赵云欣和孙令蕙也觉得和同僚同居更好,现在范颖也是郡守府的人,在郡守府户房工作,作为赵含章的秘书,俩人和范颖打交道的次数不少。

  来往多了,都是年纪相仿的小姑娘,又都野心勃勃想要做一番事业,自有共同的话题,一来二往,她们便成了朋友。

  赵云欣和孙令蕙包袱一卷便带着贴身的丫头住进了范颖家中,从此她们进出县衙就更便捷了,三人一起发力,直接把县衙里的男官吏们卷得面无异色。

  魏晋时期的人,哪怕是最勤奋的那一拨人都自有一股风流气度,讲究的是随心从性,像她们三个这样似作孽一样自律和勤奋的……

  众人抹了一把脸,他们倒是不想跟从,但不管是郡守府还是县衙里的事都是上下关联的。

  赵含章处理好的公文由孙令蕙发下来,送到各房,由他们根据公文所示来执行,她一天问两次,内心深处便是懒懒散散的想要拖沓也不行;

  下面汇报上来的公文,赵云欣会让他们去证实,同样催得急,他们要是想从从容容的做便被念叨:

  和她们不是一路,主要管着育善堂和学堂的陈四娘都被她们带动得更加勤奋,更不要说与她们共事的人。

  此时,他们也终于看到三人的能力,再没人敢私底下怀疑她们是走后门进的官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