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216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论资历,他是能和何刺史竞争刺史之位的人,当时他和何刺史相争,他争输了,本来想着何刺史要是死了就该轮到他了。

  但去年被何刺史坑了一场,今年他说什么也不肯上当,而且豫州现在这样的情况,他来陈县也有可能会死。

  朝廷不出兵,豫州能不能保住还是未知数,所以他是有意不来的,要是陈县真的守不住了,他在汝阴郡,跑也能跑得快一点儿。

  谁知道赵含章来了陈县,直接就被提为郡守和副将军,甚至外面还有传言,说她就是下一任刺史。

  他刚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何刺史再一次画的大饼,结果豫州的情况竟然好转了,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打的,竟然牵制走了许多匈奴兵马。

  他想坐山观虎斗,来个渔翁得利的,但却隐隐听说,何刺史早就死了,现在陈县的军令都出自赵含章之手,不过是秘不发丧,以稳定军心罢了。

  章太守这才坐不住,带着大军赶来“支援”陈县。

  进城以后他才知道,何刺史是真的死了,死前还明确留下话,要赵含章接任刺史之位,甚至已经写折子上报朝廷了。

  不过他觉得朝廷一定会拒绝的,毕竟赵含章是个女子。

  但是现在朝廷拒绝不拒绝有啥用?

  朝廷还能做地方的主吗?

  章太守觉得自己失策了,回到临时住所后便急得团团转,尤其是在听说各位将军都在点兵响应后,忍不住要去找荀修,想要再说服对方。

  鲁锡元忙拦住他,“主公,汲渊说的不错,当务之急是豫州之困,待豫州之困解了,我们再来争这个刺史之位便是。”

  章太守生气,“豫州之困解了以后,我还能和赵含章争这个刺史之位吗?”

  “可豫州之困不解,主公争这个也无用啊,没有援军,豫州是挡不住匈奴人的,到时候别说陈县,就是汝阴郡也难独存。”

  章太守沉默,只是还不甘心。

  鲁锡元苦口婆心道:“主公,赵含章一介女流,朝廷肯定不会封她,这样她就名不正言不顺,即便这次她赢了,积累威望,但如荀修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服气,到时候豫州没了匈奴这个威胁,我们再与她争就是,不必急于一时。”

  但他才被赵铭和汲渊俩人一起讥讽打击,他心中不服。

  鲁锡元似乎知道他的想法,压低了声音道:“主公,此次汝南郡出兵不少,他们再勇猛,面对匈奴也肯定难于一对一,过后,您若是想收服汝南,再随便找个借口就是了。”

  这是暗示章太守事后可以发兵强占汝南。

  地方间互相攻击已经成为大晋常态,你占我地盘,我就去占他的地盘,朝廷根本管不住,汝阴兼并汝南也不是啥稀奇事,反正两郡相邻,近得很。

  正巧,汲渊也是这么想的。

  送走所有人,他就坐在书桌后面沉思,最后提笔在白纸上大致画出了汝南郡和汝阴郡的图形,然后在相交的那条线上划了一道,他觉得他们女郎都是刺史了,那换个郡守,让汝阴郡和汝南郡一样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章太守被劝下来,第二天还是点兵响应,罢了,大人不记小人过,先把匈奴人赶走再说。

  如今在陈县,赵家军的人数最多,因为王臬和谢时带来了两万人。

  这两位也是人才,赵含章让他们去招兵,本以为能招得五六千就不错了,谁知道他们没粮草的情况下还能招得两万人。

  他们可比赵含章还无耻,带上范颖,先是空头许诺将路过的一支流民招入军中,然后衣裳也不给,直接带着衣衫褴褛的流民去各个大小坞堡里乞粮。

  或许是因为王氏和谢氏的美好名声,或许是因为他们带去的形容凄惨的流民,反正大小坞堡或多或少都给了他们一点粮食。

  王臬和谢时就这样一边招兵,一边乞粮,竟然为赵含章带来了两万兵马。

  不过赵含章没看到,看到的赵铭气了个倒仰,他顾不得王臬和谢时是名士,直接问俩人,“你们招兵都不看军备吗,两万人,我怎么养?没有甲胄,没有武器,怎么打仗?”

  王臬道:“流民军都没有武器,不也四处征战吗?”

  “你见有几个流民军能与匈奴对战的?”赵铭道:“苟晞这几年灭了多少流民军?难道匈奴的大军还比不上苟晞吗?”

  谢时没说话,王臬道:“总可一战,两万人呢,哪怕是手持石头木棍,也能杀人。”

  赵铭脸色铁青,直接道:“那不是白送性命吗?”

  他不答应,汲渊也不答应,和王臬谢时道:“女郎也不会答应的,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行此毒计。”

第366章 收复

  于是汲渊从西平调拨军备,大后方忙得脚打后脑勺,陈四娘等人一边要召集妇人缝制军衣,制作甲胄,一边还要清点午山铁矿做出来的武器,然后给送到陈县来。

  但到今天,也才到五千套军备,汲渊让王臬和谢时选出五千人来装备,跟随大军行动,其他人则留在后方,“运送粮草,以作后备之军。”

  王臬和谢时应下。

  就在匈奴大军快速的朝管城靠近时,被抽调了大量兵马的陈县一带,豫州军猛的朝匈奴发起进攻,逼退匈奴,开始收复失地。

  而赵含章和北宫纯在匈奴军到来前带人加固了管城,在匈奴军到来之后紧闭城门不出。

  管城的城头上竖起了赵家军的旗帜,上面站满了士兵,对着城外严阵以待。

  刘聪受伤,且伤的是胸口,因为刘景就是因为胸前的伤恶化而死,且同样伤于赵含章,所以刘渊很担心刘聪。

  已经把人接回去养伤,留下的将军里,他让刘钦统管向南进攻的匈奴军,争取月底把陈县打下来;

  着令王弥和石勒从东西两路向北围攻管城,势必将赵含章拿下。

  要是能一起抓住北宫纯就更好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苟晞同时也动了,而北宫纯也不在管城,早早便出城等着来的匈奴大军。

  就是这么巧,一年前,苟晞大败石勒,让石勒狼狈投奔刘渊,这一次,石勒东线作战,苟晞正巧也在东线,他会反包围他,和赵含章里应外合;

  而王弥从西线围赵含章,好巧啊,一年前,王弥围洛阳时被击败,首战便狼狈退兵,当时领兵的是北宫纯。

  赵含章前脚收到消息说北宫纯成功伏击王弥;后脚便收到斥候来报,苟晞截断了石勒的兵马。

  便是她也忍不住啧啧两声起来,和傅庭涵道:“这真的是太戏剧化了,要不是作战策略是我和苟晞亲自定的,我都要怀疑我当时高瞻远瞩,已经预定到刘渊的调派,提前安排好了呢。”

  傅庭涵:“……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了,我是猜得出刘渊一定会派人合围我,且应该是走东西两条线,却不知道就这么巧,石勒走东线,王弥走西线。”

  各自都遇上了天敌啊。

  赵含章翘了翘嘴角,问傅庭涵,“现在离我们最近的是王弥,你说,他们围我们,会把粮草放在何处?”

  傅庭涵低头看地图,这是他这段时间画的,毕竟他们跟着北宫纯将附近都收拢了,所以对地形有一定的了解。

  傅庭涵迟疑的点了一处道:“这一处很适合扎营,易守难攻,粮草应该在附近。”

  赵含章也是这么认为的,“现在王弥被北宫纯拦住,先头部队应该会回援,这里岂不是只剩下粮草?”

  赵含章翘了翘嘴角,招手叫来赵二郎和秋武,“你们二人去此处查探,只要他们的前锋回援王弥,你们就把他们的粮草抢了;若没有回援,查出粮草所在的地方,放火烧掉粮草。”

  赵二郎和秋武一口应下。

  赵二郎兴冲冲地就要走,赵含章叫住他,严肃道:“二郎,打仗不可鲁莽,要谋定而后动,知道吗?”

  赵二郎这段时间被阿姐和傅庭涵轮流耳提面命,早记下了,此时再被提起,不由郁闷的点头,“知道了。”

  赵含章这才放他离开,对秋武点了点头。

  俩人点兵从另一边的城门离开,直奔赵含章所点的地方。

  匈奴军是被从各部抽调过来的,所以到达速度不一,管城外渐渐有几支匈奴军汇合,但他们的大将军王弥还没到,因此他们只是围而不攻。

  赵含章看着他们聚集,冷笑一声,转身便下楼去点兵出去冲杀。

  她这一波带的基本上是投降而来的羯胡,他们和赵含章磨合过了,还算听话。

  对面没有主将,但人数多,他们已经够谨慎了,离得远远的,但没想到赵含章会直接带兵出来冲杀,一时有些手忙脚乱,反应过来后快速的组织起防御兵线。

  但赵含章如猛虎一般直冲过来,直接撕开一个口子后进去冲杀,匈奴军大乱,不得不后撤。

  等赵含章冲杀出来,匈奴军已经不敢再就近驻扎,而是离得远远的观望。

  赵含章打击了他们士气,也不穷追,这才领兵回城。

  凑在一起的几个参将忍不住生气,“王大将军怎么还没到?”

  他们不知道的是,王弥正在距离管城不远的地方被动挨打。

  北宫纯这是第二次对上王弥,第一次是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正面冲突。

  正面冲突,以几百对几万,他都能打得对方人仰马翻,现在他是伏击,更是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王弥再谨慎勇敢,此时也被撵得脸色发青。

  他决定暂避锋芒,于是带着乱军后撤。

  北宫纯没有追击,而是停下,冷笑一声后带人离开。

  他也没有回管城,赵含章说了,她能守住管城十天,所以这十天之内,他要做的就是在刘渊的后方游走,等苟晞的兵马上来后与他成合围之势,赵含章则从里出兵,三路里应外合。

  要是苟晞的兵马不上来,那他就带着他的西凉兵绕过洛阳回西凉,赵含章……她必定完蛋。

  这也是赵含章同意的,要是苟晞的兵马不上来,石勒和王弥汇合,他和赵含章这几千兵马肯定打不过,到时候自然是分散逃命,能跑一个是一个。

  说真的,北宫纯并不相信苟晞,所以这一仗他打得很谨慎,虽然牵制敌人,却尽量保持力量。

  北宫纯消息滞后了些,并不知道苟晞已经向渐成合围之势的匈奴军发起了进攻,截断了向管城而去的石勒大军。

  只是两天,匈奴便在各处丢掉城池计十八座,其中以陈县的反攻最为迅速,一口气收复了十座城池,但打得最激烈的是苟晞,他歼灭了最多的匈奴军;

  可最让匈奴憋屈的却是北宫纯,他一直游走攻击,让人抓不住摸不着,其凶猛又在赵含章之上,这熟悉的配方,让直面他的匈奴军气得脑袋发晕,却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第367章 挑拨离间

  豫州的百姓不会给匈奴提供情报,而且,此时他们也抓不到当地的百姓,大多数百姓不是死了,就是躲入林中不见,一座座村庄坞堡好像都是空的,直到此时,他们也不觉得是之前的手段太过残忍凌厉,以至于百姓避走。

  而是认为晋臣太过狠心,御下甚严,这才能坚壁清野,让他们连个问话的人都找不到。

  军报传到刘渊那里,他气了个倒仰,再一看丢掉的城池方位,他就知道他是中了赵含章的调虎离山之计。

  之前他们占下的地方已经被抢,再想要回头也不可能,不仅因为他们的兵力被牵制住了,还因为士气。

  返回去重新攻城,士兵们肯定会产生厌战情绪,还不如一鼓作气拿下管城,拿下赵含章,杀了她祭旗,激起士气后再合围南攻。

  只要他能拿下豫州,那就是把晋国一分为二,使其东西不能相顾,而豫州就在洛阳之侧,将来他抬抬手就能灭了晋国。

  这也是刘渊打不下洛阳后转攻豫州的重要原因。

  想到今年来战事的不顺,他就压抑不住胸中的怒火,明明之前还一切顺利的,谁知竟一度受挫。

  赵含章,赵含章!

  刘渊恨得牙痒痒,但此时他的心神也不由被苟晞转移开来,不再只盯着赵含章一人。

  他没想到苟晞会出手,而且还如此凌厉,竟是不顾忌后方的出动了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