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232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二郎就屁颠屁颠的跑上前去,掐腰就冲着里面大喊,“里面的人听着,你们现在已经被包围了,刺史府出了十万大军围你们,识相的就赶紧出来投降!”

  赵含章满意的点头。

  赵宽:……哪里来的十万大军,他们明明只带了两千人,五百骑兵,一千五的步兵,怎么就十万了?

第394章 剿匪

  “我们赵家军纵横豫州,连匈奴都能打败,缴械不杀,你们还不快滚出来投降!”

  赵含章很满意,赵二郎威胁完了,她便冲范颖点头,示意她上。

  范颖立即上前,清了清嗓子后冲里面喊,“里面的村民听着,刺史知道你们是被逼无奈才落草为寇的!”

  “匈奴残暴,尔等是为了自保方才结群而居,过往种种刺史全都不计较,只要你等走出来,便还是豫州的良民!”范颖大声道:“我们使君是西平赵氏三娘,言出为诺,绝不反悔!”

  一旁的赵二郎补了一句,“不出来就剿了你们!”

  一直静默的村里这才有人探出脑袋来看,看到村口那里站满了兵马,尤其一眼望去,全是骑着马的人,不由紧张的咽了咽口水,又把脑袋缩了回去。

  “大哥,怎么办,是降还是打?”

  像这种四方都是田野,轻易就能被人围的村庄,只要里面的人不傻都会投降。

  这也是赵含章招降为主的原因,一群以种地为生的百姓,连当土匪都不专业,都不知道找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安营扎寨。

  直接拿自家村庄来做匪窝,里面的土匪上有老,下有小,赵含章骑马进村都怕不小心踩到他们。

  里面的人在陆续探过脑袋后,终于出来一个还算强壮的青年,高声问道:“我们投降,果真不问罪吗?”

  赵含章亲自挥手道:“不问,不过似你这样为首的几个要从军赎罪。”

  看上去人挺高壮的,不当兵可惜了。

  而且当过土匪,身上总有些匪气,正好进军中洗一洗。

  青年迟疑了一下,还是高声问道:“军奴可否饱食?六分也行。”

  赵含章仔细打量了一下他后道:“非是军奴,而是和我这些士兵一样,从兵做起。”

  青年眼睛微亮,立即应下。

  他回头从后面的人招手,村子里便扶老携幼的走出来百多人。

  赵含章抽了抽嘴角,手指往前一点,一直被嫌弃的赵宽带人上前接收他们。

  这些人全都被问清楚来处,这个村子的人继续留在这个村子,外村的人,离得不远的,被遣回原村,衙门会给他们赈济他们,让他们活过这个冬天。

  离得远的,记录下来,暂时安顿在这个村子里,过后再分派。

  赵宽也知道赵含章现在缺人,匈奴走过,百姓死伤严重,加上外逃的,很多村庄都是十不存一,有的,直接整个村子都没人了。

  田地无人耕种,这几天赵含章没少看着各地报上来情况头疼。

  所以有一人算一个,她一个也不打算放过。

  赵含章见他们老实,便带着人又去下一个匪窝了。

  有知道赵含章,略微相信她的匪窝,自然也有质疑她,哪怕被围了也抵死不从的匪窝,这时候就需要打一仗了。

  赵含章最近正在厌战阶段,所以让赵二郎为前锋,只在后方指挥,教他怎样用双方伤亡最小的代价拿下匪窝。

  正好可以练习一下兵阵。

  尤其是骑兵的兵阵。

  他们冲杀入匪村,却并不杀人,而是五人为一队,直接将里面聚集在一起的匪民们分开,一开始还有些手忙马乱,两次之后他们就慢慢配合起来,加上私下的训练,他们再冲入匪村,很快就知道挑着人杀,或是直接打伤一些人,逼迫他们不得不分开。

  然后交错纵横,来回冲撞,很快就把聚在一起的匪民分开,将他们分成一个又一个圈在其中。

  赵含章对这个军阵很满意,见他们被围住,这才从后方越队而出,抬着下巴问道:“还不投降吗?”

  匪民们面面相觑,试探性的放下了手中紧握的锄头、木棍、长刀和……菜刀。

  赵含章盯着拿菜刀的村民,问道:“拿着这么一把菜刀你能砍到谁,你好歹找个长的木柄绑上啊,难道遇到匈奴进犯你也如此吗?”

  村民一脸呆滞,迟疑的道:“我,我家里只有菜刀,那我现在回去找个木棍?”

  赵含章无言,一挥手,赵宽任劳任怨的上前和他们宣讲豫州刺史府的政策,现在投降不会问罪,最多是被罚役,比如像你们这样顽固抵抗的,会被罚去耕地或者修水利……

  赵含章知道,为政要恩威并施,她也并不是一路友好的,先让人投降再说,该罚的人还是要罚的。

  大多被她罚着去耕地开荒和修路修水利了。

  一开始被罚的人心生怨气,但在发现衙门竟然给服役的人发吃的,一日两餐,基本能让他们吃个六七分饱,于是他们默默地没再反对,觉得被罚役也不错;

  但后来他们见到了没被罚役,却也在耕地、修路、修水利和修房子的人,这才知道,原来他们不仅能吃饭,还有钱拿。

  一个人一天五文到八文不等,有这个钱,过年的时候他们不仅可以买一些粮食,还能买一些布匹呢。

  被罚的人这才无限后悔起来,早知道当时不拿着刀棍反抗了。

  看着赵宽上去宣讲,赵含章就把目光落在了那几个受伤的匪民身上,她大手一挥,直接道:“既然你们已经投降,那你们的伤便由我们来负责治疗,来人,将他们送去医帐。”

  于是她身后的亲兵如狼似虎一般冲上去,将捂着伤口还以为要死了的匪民给抬到了军医面前。

  程军医默默的看着,先按照常规给他们处理伤口,止血上药,然后摸出了针筒。

  赵含章站在一旁目光炯炯的看着,见他回头,就抬了抬下巴道:“看我做什么,治呀。”

  程军医,“……使君,我有点儿紧张。”

  毕竟这药的制作方法很一言难尽,原材料更是霉菌,他有点儿不确信,这药真的有用吗?

  之前给军中的几个士兵用过,虽然都活下来了,但药性并没有肯定。

  赵含章瞥了他一眼,直接接过针筒,拍了拍伤者的手背就扎了进去,轻轻地推了一点儿药做皮试。

  韩大成瞪大了眼睛,疼得要把手往回缩,赵含章稳稳的抓住,“怕什么,就疼这么一下,你腿上那刀不比这个严重?”

  韩大成这才没有再动。

  赵含章抽了针,开始看向别的伤患。

第395章 民生多艰

  赵含章毫无心理负担的给他们打完针,这才走出医帐,范颖兴冲冲的来禀报,“女郎,他们说沿着官道往东去六十里有个山寨,里面的人特别厉害,所以他们村好多青年都跑去那边当山匪,不愿留在村中和他们一起。”

  赵含章:“不还是匪吗?”

  “良禽择木而居,或许那边的山匪头头比较厉害,赚的比较多?”

  赵含章:“那就去打听清楚,我们下一个要剿的匪窝就是他们了。”

  范颖跟在赵含章身边一段时间了,知道每起战事前都要斥候先收集信息,用赵含章教赵二郎的话说是,信息是一场战事胜负的关键。

  所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范颖领命而去,又扎进刚收服的匪民们中去。

  两匪窝距离不是很远,里面落草为寇的又多是乡亲,所以很多消息都是流通的,见范颖和善,又是个漂亮的小娘子,他们也干脆,她一问就竹筒倒豆子一般的说了,“我表兄就在那山上当匪,吃的比外面好多了,每日都能吃两顿,顿顿都能六分饱。”

  范颖:“你们不行?”

  他们直接摇头,“我们一天就吃一顿,现在天冷了,粮食更不好找,只半饱就能过一天。”

  有和范颖差不多大的少年红着脸道:“其实我们是吃不饱饭才如此弱的,以前比现在厉害多了。”

  范颖抬头瞥了他一眼,“怎么,你们还想打我们刺史不成?”

  “不敢,不敢,”一旁的中年人给了少年一个一掌,把人的脑袋拍下来,讨好的冲范颖道:“年轻人就是喜欢口胡,我们怎敢打刺史呢?”

  范颖哼了一声,没有之前那么客气了,直接问道:“连顿饭都吃不饱,为何要当土匪?”

  中年男子便叹气道:“要是不做土匪,那是连这一顿稀粥也没有了。”

  他道:“我们也不是奔着土匪去做的,就是家里没粮食了,那匈奴兵恶得很,把村子里的东西都抢光了,我们没办法,这才往外走。”

  “我大姑家在此处,我们父子过来投奔,结果他们家人都死了,我们便把他们埋了,住了他们家的房子,和这村里的人结伴活着,”他道:“就是饿,所以忍不住出去抢粮食。”

  其实他们心中惴惴,也不知怎样是好。

  “你们来前,外头不止一次的说起,说新任的刺史心狠,不许治下出匪徒,所以见之皆杀。”

  范颖生气,“这是谁传的流言?我们使君心善着呢,看到没,缴械不杀,主动投降免罪,还给你们治伤,这天下还有比我们使君更好的刺史吗?”

  “是是是,我也觉得这消息不靠谱,因为后头还听人说,其他地方的匪村被剿后都好好的,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耕种,”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女郎,像我们父子这样的,可以留在这个村里吗?”

  范颖就皱眉看他,“你家不是三石村的吗,距离这里又不远,为何不回原村?”

  中年男子苦笑道:“三石村的地比较贫,远比不上这边,而且我们村已经空了,把我们遣回去,满打满算也才三户。”

  范颖就低头翻了一下册子,发现登记上的三石村的村民还真的有三户在这里,她面无表情的合上册子,“我会和使君提此事的,不过第二个传言倒是挺靠谱的,我们使君善待治下每一个百姓,也希望尔等能回报使君。”

  中年男子连连称“是。”

  范颖便把话题扯回来,和刚才说话的青年道:“你表哥在那山上当匪能吃得这么好,你怎么不去?”

  青年正认真听他们说话呢,心神都还在留在原地耕作上,闻言“啊”了一声后连忙道:“我是想去来着,但他们嫌弃我太瘦了,力气不够大,不要我。”

  范颖仔细打量了一下对方,的确是瘦,但这个时代就是以瘦为主,谁要是胖乎乎的,那才稀奇,那得多富裕呀?

  但见他还算高,连这都应征不上,范颖微微皱了皱眉,问道:“那你知道他们哪儿来的这么多粮食吗?你们就没想过学他们,也多存些粮食?现在天冷了,后面需要的粮食会越来越多吧?”

  “哎哟,我们可学不来,他们是直接抢坞堡的,”他道:“大部分的村庄日子都不好过,大的村庄都建了坞堡,不好抢,我们也就能打些边鼓,不似他们,能直接冲进坞堡里抢粮食。”

  他道:“他们抢了好几个坞堡呢,所以不缺粮吃。”

  范颖一听,若有所思起来,“他们人多吗?”

  “肯定多,起码能有三四百人。”

  中年人立即道:“不止吧,他们打陈家坞堡的时候我们不是去看了吗,我看着起码得有五六百人。”

  等范颖问了一圈下来,山上土匪的人数已经从三四百涨到了三四千。

  范颖:……

  赵宽看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乐道:“这倒是和二郎的十万兵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范颖一听,立即“啪”的一声合上册子,皱眉看向他,“女郎怎么把你叫回来,反倒把孙姐姐留在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