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342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没有办法,西凉虽然手握河西走廊,但占地极广,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赵含章道:“要是没有外援,张轨就算想收拢流民也收不了多少。”

  “而玉门关被南阳王把守,你别看皇帝和朝臣们总是夸张轨,其实对他也很戒备,玉门关是绝对不会给张轨的。”

  “张轨自己也知道,为了不惹晋帝和朝臣怀疑,他从不做越矩之事,不然以他的军权和威势,北宫纯领的西凉军都到长安了,他直接带人冲过玉门关将人带走岂不好?”

  赵含章道:“这世上能拦得住北宫纯和他的人可没几个。”

  “所以不是不能,而是不敢而已,”她道:“中州现在是凄惨,但其实只要有钱,我们可以从蜀地、两江和江南买粮食,西凉那里却是玉门关一关,就进不去也出不了。”

  “这么多流民,不管是我,还是傅祖父都控制不了,又不能放任不管,让他们去西凉是一条生路。”

第581章 要钱

  真的放任他们流亡,最后被波及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死的人也只会越来越多。

  这一波不为人口权势,只为让那些流亡的百姓有个容身之处。

  傅庭涵一听,走到她身后看了一眼帐本后道:“那这笔钱就从高诲带回来的钱财里出吧。”

  赵含章就心痛的划了一笔,“行吧,我这边再拨一点儿,多买点儿粮食,除了张轨,傅祖父那里也送一些,让他尽量收拢流民。”

  钱给出去,知道她有私财入账的汲渊没有问这笔钱从哪里来的,也假装看不到她脸上的心痛,直接派人再去买粮食。

  反正她要是不出钱,公账是挤不出钱来给她的。

  汲渊抬眼悄悄看了赵含章一眼,觉得她虽然一脸心痛,却有底气,就觉得她肯定还有点儿钱,于是他幽幽地叹息一声。

  声音绵长而无奈,让赵含章不得不抬头看向他,“先生怎么了?”

  “明公或许不知,如今洛阳极缺布匹,”汲渊道:“今春补种,多为粟和豆,栽下的麻和桑不多,而且今年洛阳的麻不好,生了虫病,所以极缺麻布。”

  “收拢回来的百姓有明公赈济粮食,自己再买一些,倒也能度日,但麻布稀缺,现在洛阳城内一匹麻布都卖到八十文一匹了。”

  赵含章微微蹙眉,“赵宽没有控制吗?”

  汲渊看了她一眼后道:“为何要控制,布匹又不是粮食,缺了会死人。”

  他冷漠的道:“买不起,不穿了就是。”

  赵含章一惊,反应过来,“这倒是,现在都入夏了,天气不冷,破破烂烂也能过,只有有钱知礼仪的人才会想着买布做衣裳。”

  赵含章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的看着他,“汲先生,这布料生意不会有您的份吧?”

  汲渊:“渊孑然一身,身家性命皆属于明公,所以这布料生意不是我的,而是您的。”

  赵含章大为感动。

  “但也不能让布匹一直如此高价,”汲渊道:“衣食住行,衣尚且在食之前,所以我想也是时候平抑布料的价格了。”

  “布料中以麻最常用,所以我想买进一批麻布,”汲渊神情温和的道:“我看最近洛阳的百姓心都安定下来,端午将至,这布匹的价格总不能居高不下。”

  “而且学堂、作坊、各府官吏,其中表现优异者,明公不得奖赏一二吗?”

  这一番话总结下来的中心思想就是——快掏钱!

  赵含章心中的感动立时就只剩下浅浅的一点儿了,但该掏的钱她还是得掏,傅庭涵刚为她赚回来的那点“私房”,瞬间就被汲渊给掏空了。

  中原一带要开始夏收了,就是蜀地的小麦和粟米也开始成熟,再晒个十天左右就可以收割。

  因此从今春便上涨的粮价开始小幅度的下降,汲渊和豫州的几个粮商联系上,预定了一批粮食,又派人去蜀地购粮和购买布匹。

  洛阳城的百姓看到一批批商队运送了大量物资进洛,都忍不住高兴起来,虽然他们未必买得起,但看到洛阳恢复生机,他们还是忍不住高兴的。

  尤其今年三四月份雨水还算得当,虽有些小旱,但大体影响不大,现在粟已经开花,大家私底下数了数花数,觉得今年收成还可以。

  只要地里有收成,百姓心中就不慌。

  他们倒是不慌了,但赵含章慌。

  因为大家日子艰难,今年她就没打算征税,但她养着这么多兵马呢,总不能一直靠自己养着,她手上那些战利品都花得七七八八了。

  一想到那些战利品她就心痛,没钱让她有点儿焦虑,于是她连夜出城去逛军营——外的田地。

  今春赵家军和西凉军都在驻扎地附近跟着种了不少的粟和豆子,他们种的,收获就是属于他们的。

  虽然这些田地还不能养下他们这么多人,可至少能大大缓解赵含章的压力。

  还没到军营,她就勒住了马,下马走到田埂边看她的粟。

  曾越等人连忙下马跟上。

  听荷见赵含章沿着田埂往里走,连忙抢过曾越手上的火把追上去,上前给赵含章照亮路。

  赵含章嘘了一声,小声道:“你看,它开花了。”

  听荷就定睛看去,只见粟田里,青色的叶片间谷穗高高的仰着,黄色的小花静悄悄的开放,在月色下的晕染下,打开的黄色花朵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她举目望去,只见夜色之下,目之所及都绽开了黄色花朵。

  听荷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象,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赵含章也没说话,就静静地看着,然后心中的浮躁焦虑慢慢消散。

  她脸上带出了笑容,长长呼出一口气,日子再难,能有之前的难吗?

  现在在一点一点的变好不是吗?

  “你们是何人,在此处作甚?”

  巡逻的士兵发现了他们,远远的就停下问话,手上还搭了弓箭。

  曾越忙道:“这是使君!”

  巡逻的士兵却没有贸然上前,而是又详细问了问,还对了这个月的口令,这才上前。

  赵含章也和听荷回到路上。

  士兵见真是赵含章,连忙抱拳行礼,“使君。”

  赵含章含笑与他们点了点头,问道:“傅大公子在军中吧?”

  “是,他从作坊里出来天就黑了,洛阳城门关闭,他就留在了军营。”

  赵含章就是在洛阳城关门前出来的,当时傅庭涵还没回城,料想他就是住在了外面军营里。

  赵含章点了点头,和他们一起去军营。

  现在已经入夜,操练了一天的士兵们刚用过饭,除了巡逻和值夜的士兵外,其他人全都进帐房呼呼大睡了。

  傅庭涵在这里有一个单独的帐房,他偶尔会留宿在此,普通士兵可以睡了,他却还不可以。

  他正一边泡脚,一手拿着公文看。

  傅安小跑进来道:“郎君,女郎来了。”

  傅庭涵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来了就来了,你慌什么?”

  傅安:“……您还泡着脚呢,这样见女郎不好吧?”

  傅庭涵就抬脚道:“把布巾给我吧。”

  傅安连忙拿布巾去给他擦脚,傅庭涵还有些不习惯,接过自己擦了,让他把洗脚水倒了。

  他刚擦好脚,还没穿上袜子呢,赵含章就到了,她站在帐子外礼貌的问道:“可以进去吗?”

  傅庭涵穿好袜子,直接拖着木屐,含笑道:“进来吧。”

  赵含章就撩开帘子进去。

  “你今晚怎么会出城?”

  赵含章道:“没钱了,出来散散心。”

  她笑道:“我刚才看见粟米开花了,你要去看吗,可好看了。”

第582章 盗匪

  傅庭涵也没见过粟花,于是好奇的跟她去看。

  也不远,军营前面路两旁就有农田,而后面则是一大片荒地和山坡,那是他们操练的地方。

  俩人走出军营,在田边找了块草地坐下一起看花。

  粟花只在晚上开放,所以只有晚上能见,俩人都是第一次见,说实在的,还真有些神奇。

  赵含章一边看一边和傅庭涵说之后的打算,“还是得种地,这段时间正好农闲,让厢兵们开荒吧,今年多种些小麦,要是可以,还得种一些苎麻。”

  这样少买粮食不说,布匹也能少买一点儿。

  傅庭涵道:“粟的产量还是太低了,我认为洛阳也需要一个司农寺,研究一下怎么改进粟的亩产。”

  “杂交的话,”赵含章思索道:“我隐约记得有过报导,除了谷种之间杂交外,还可以引谷莠子和旱稗子进行杂交,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事。”

  赵含章扯了一根狗尾巴草,轻轻敲打着眼前的谷穗,轻声道:“虽然不是朝夕可以做成的事,但的确要开始做了,粮食才是国本,未来用得上。”

  傅庭涵点头,“豫州那边的司农寺在磕麦子的产量,洛阳这边完全可以把重点放在粟上,两种粮食,只要有一种有进步,对天下百姓都是大益。”

  赵含章就想起历史上的一些记载,她垂下眼眸,脸色有些沉肃,“过几年,天下会大旱,到时候还会有蝗灾,所以麦子和谷子的抗旱性很重要,我明天就找人,洛阳的司农寺的确要办起来了。”

  但司农寺并不是想办就能办的,他们得找到会种地,会研究的人。

  并不是老农就可以的,对方得有钻研的想法才行,要是会读书识字就更好了。

  不得不承认,即便只是种地,读过书的人思想也更广阔,想的也更深奥,也更会研究。

  赵含章扒拉起她知道的人,发现没有一个适合这项任务,只能道:“还是先张贴公告招人吧。”

  傅庭涵听她语气幽怨,不由笑起来,“缺钱?”

  招人就得花钱,尤其是特殊人才,需要花的钱更多。

  赵含章道:“房子什么的我不缺,随手就能把他们安排下来,但要人安居,给我老实干活儿,光有房子是不够的。”

  傅庭涵想了想后道:“我那里还有一点儿钱,你先拿去用吧,高诲过不了多久应该就回来了,他这次带走的货物不少,保守估计能换回来不少东西。”

  他安抚赵含章道:“等他回来,你就有钱用了。”

  赵含章高兴起来,问道:“端午前他能回来吗?”

  傅庭涵算了算时间,点头道:“应该差不多。”

  他道:“他又不止会带钱回来,也会带一些北地的货物,要在洛阳交易的,端午是大节,他应该会赶在之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