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412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第701章 办法

  “但这样一来,刺史府和百姓们的压力就大了,她要养这么多兵马,衙门也需要支出,又要收拢流民,这么多钱粮从哪儿来?”庾世明道:“她之前已经得罪了不少高官士族,十几岁的女娃娃,她能拉得下脸与他们求和?”

  赵铭抬头看了他一眼后道:“她何须求?”

  而且,谁说赵含章没这个脸的,她脸皮厚得很,只要好处足够大,她有什么不能做的?

  但是赵含章这一软,再想得到那些高官士族的支持,从他们手里拿钱拿人,她付出的代价就大了。

  赵傅两家的亲事恐生波澜。

  庾世明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有些话赵铭可以说,他却是不好开口的,因此话在嘴边转了一圈,什么都没说。

  赵铭赶去洛阳见赵含章。

  不过他最先见到的不是赵含章,而是汲渊和明预。

  作为赵含章的两大幕僚,俩人需要做的事也不少,而且走一步看十步,赵含章新颁的赋税法令有缺陷,俩人并不是不知,只是不好立刻就改而已。

  正如赵铭所言,此时修改法令,弊大于利。

  汲渊请赵铭坐下叙话,门外传来赵淞和赵瑚热闹的谈话声,“我今日进城看到街上人可比上次来的时候多多了,可见洛阳在好转,好好地,怎么想要改赋税?”

  赵瑚却道:“改了多好,最好是改回最初,含章如此小气,我以前还有田亩挂在大哥名下免税呢,她现在做了刺史,又封郡公,免税的田亩更多,却把我的免税额给收回去了。”

  赵瑚恨不得赵含章改多一点,最后把他的田亩全免税了才好呢。

  两个老兄弟热热闹闹的说着话往后院去,赵铭等听不见他们说话了才看向汲渊,问道:“汲先生,含章怎么又想修改赋税了?”

  汲渊道:“前不久洛阳有两家士族外逃,就是因为赋税过重,难以承担,女郎见了心中难受,所以想修改一些规定。”

  汲渊看向明预,明预道:“依旧是不论尊卑都要缴纳赋税,只是考虑现在许多士族亦遭灾祸,所以按照名下田亩缴纳赋税的规定改成,按实际耕种的田亩缴纳赋税,其名下之地,五年内不做变更,但连续五年无人耕种便收回国有。”

  打个比方,之前陈家名下有百亩田地,但实际耕种二十亩,赵含章减轻赋税,只收取应缴纳赋税的三分之一。

  今年洛阳分到田地的流民是分到六亩,耕种六亩,但只需缴纳两亩地的税收;

  而似陈家这样的,则是收取百亩田地的三分之一,相当于要缴纳三十三亩粮税,这对陈家这样的士族来说就是很大的负担了。

  赵含章这一改,陈家只需缴纳二十亩的三分之一,压力大大减轻。

  而豫州和洛阳,似陈家这样的士族还有不少。

  赵铭抿了抿嘴,问道:“含章现在何处?”

  “她去看士兵屯田了。”

  赵铭就哼了一声道:“士兵们还要训练,还要作战,如今赵汉和鲜卑在北地虎视眈眈,光靠士兵屯田能凑多少粮草?”

  “一旦出征,军田就无人耕种打理,到时候粮草还不是得和百姓们筹措,”赵铭揉着额头道:“自她接手豫州后,她对世家士族甚是强硬,但短时间内能筹措到大批钱粮的也是他们,三年了,大家也习惯了她的强硬,有我赵氏在一旁斡旋,他们就算多有不满也只能忍着。”

  “此时修改政令,她的声威会大受打击,届时还有多少人肯忍她的强势?”赵铭问:“她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赋税政策,怎样的……天下。”

  汲渊和明预同时抬头看向他,眼中诧异,汲渊更是挑了一下眉头,他微微挺直脊背,含着笑意道:“子念或许可以当面问一问女郎。”

  赵铭就抬眼看向他,“你认同她修改政令?”

  汲渊道:“只要运作得当,修改政令带来的弊端是可以避免的,只是要子念受一些苦,也要赵氏受些委屈。”

  都不必汲渊说什么办法,赵铭几乎是立刻就领悟了他的办法。

  赵铭:……

  闹了半天,大冤种竟是他。

  他这算不算百里送人头?

  赵铭抿了抿嘴,道:“把她叫回来,我要与她当面谈,她若能说服我,别说跪她一天,跪三天也行。”

  汲渊立即应下,然后让人去请赵含章回来,同时悄悄叫了人道:“再去作坊里请傅公子,务必让他日落前回来。”

  “是。”

  赵含章听说赵淞和赵铭竟然一同来了洛阳,立即屁颠屁颠的跑回来,在大门口遇到了同时赶回来的傅庭涵。

  两个人,一个上着短衣,下着裤子,身上还有泥土,浑身灰扑扑的,看着就跟个农家小少女似的;

  一个也是同样的打扮,只是上半身都是泥点,裤子直到膝盖部分都是湿的,一副乡下长工的打扮。

  俩人都忙于工作,傅庭涵已经有五六日不曾见她了,此时见到,他忍不住流露出笑意,问道:“赵女郎这是刚从地里回来?”

  “是啊,傅公子刚从河里上来吗?”

  傅庭涵点头,“我今天还抓了一条鱼,可惜回来得匆忙,没有带上,不然可以请你吃鱼。”

  落后傅庭涵几步的傅安从马上跳下来,闻言立即从另一边马背上解下茅草串着的东西,大声道:“郎君,我带回来了。”

  说罢举着手中的鱼给他们看。

  赵含章和傅庭涵一起回头,看到那巴掌大的鱼哈哈大笑起来,大乐道:“这鱼够塞牙缝吗?明天我去囤军田时下河给你捞两条,我捞的鱼才大呢,我告诉你……”

  赵含章一边说话,一边和傅庭涵进门,走到前院,傅庭涵已经提议道:“明年可以让人在沟渠中养鱼,丰富饮食,也可以更好的补充蛋白质。现在洛阳的储肉不够。”

  赵含章:“不是提倡养猪了吗,阉猪的技艺也传开了。”

  傅庭涵:“也就军队和作坊这些地方按任务养猪了,民间养猪的还是少,更多的还是养羊和鸡。”

  等走到大厅,俩人已经在想推广饲养猪的方法,屋里坐着的赵铭额头一抽一抽的,忍不住出声:“赵使君!”

  赵含章立即停住嘴巴,先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衣服,还是挤开笑容进屋,抱拳连连作揖,“伯父一路劳顿,辛苦,辛苦了。”

第702章 你想要怎样的赋税制度

  赵铭并不是光明正大来洛阳的,而是躲在赵淞的队伍中过来的。

  虽然陈县距离洛阳很近,但他现在管着豫州,官员和百姓们要是知道首官离开陈县,恐怕会生事端。

  而且,和兖州的边界也不太安稳。

  所以赵铭趁着休沐日往外放话,他要闭门思考,近期不见人,然后跟着父亲来了洛阳。

  他如此奔波,如此劳累,如此费心,结果赵含章回来还和傅庭涵说什么养猪养羊,竟一点也不急着来见他。

  气煞他也!

  待见她一身布衣,竟比他这个远道而来的还风尘仆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还不快去换了衣裳来见我,如此行状,实在伤眼。”

  赵含章笑哈哈的道:“伯父不要介意嘛,我这是从地里回来,每年春耕时您不也要下地的吗?”

  话是这样说,赵含章还是拉着傅庭涵下去换衣服。

  傅庭涵只来得及抬手行了半礼,腰都没弯下去就被赵含章拽走了。

  赵铭这才呼出一口气,神清气爽起来,扭头和汲渊道:“她的亲事还是庭涵最合适。”

  汲渊笑眯眯的摸着胡子道:“自然,他们天作之合,这世上怕是找不出第二个如此包容女郎,且敢于屈于她之下的郎君了。”

  所以,要想赵含章用联姻的方式取得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汲渊也不太认同,变数太大。

  换一个人来,这个团队便有可能分崩离析,争权夺利的事做得多了,人便会忘了自己的初衷。

  明预一直在旁默默地听着,听到此处,抬头道:“联姻一事,未必需要使君亲自来做。”

  他目光扫过赵铭和汲渊,意有所指的道:“似赵郡守这样的,也很合适。”

  赵铭握着酒杯的手就颤了颤。

  明预道:“天下人皆知,使君和赵氏密不可分,所以赵氏子弟都可拿来联姻,加强和各地世家贵族的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

  汲渊皱了皱眉,心里不太赞同,要是赵氏子弟和地方豪强牵扯太深,将来赵含章坐到那个位置上,赵氏反而会成为她最大的阻碍。

  明预瞥了他一眼,八字才有一撇的事,何必忧虑,不如专注当下利益。

  但赵铭也不答应,在陈县时,在察觉到赵含章的野心之后,他就有所防备了。

  一旦她真的做到了,赵氏如此势大,必定会成为她的阻碍,到时候不是她死,就是赵氏亡,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预测,所以他直接拒绝了明预的提议,“我已心如止水,没有再婚的打算。”

  他目光落在明预身上,礼尚往来的道:“倒是明先生和汲先生更合适。”

  俩人也立即推委起来。

  他们都是有大志向的幕僚,每天殚精竭虑的算计着,恨不得把睡觉时间也挤出来,哪里有空娶妻生子呀。

  在这个乱世中,若不能确定身处的环境安全,娶妻生子,不过是让将来多一份生离死别的痛苦罢了。

  天下未平,何以成家?

  三人都沉默下来。

  赵含章和傅庭涵很快换了一身轻便的衣服来,俩人忙了一天,早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但赵铭他们已经吃过晚食,她干脆叫上他们去后院敞轩里烧烤吃。

  “快快,让厨房先送一篓馒头来垫垫肚子。”

  听荷应下,和傅安一起跑去厨房里拿东西,不一会儿便拿了馒头来,还有切好腌制的肉。

  傅安蹲着将火生起来,放上常用来烧烤的石板便退到一旁,从一个篮子里拿出一大团泥放进炉子里。

  赵铭皱了皱眉,伤眼的挪开眼睛,问:“这是什么?”

  傅安解释道:“这是叫花鸡,女郎和郎君想的新吃法。”

  前段时间赵含章和傅庭涵经常往地里跑,秋高气爽啊,野鸡肥美,一到夜里还有点冷。

  赵含章看着火堆就忍不住把打来的野鸡做成了叫花鸡。

  但秋冬的野鸡虽然肥,可滋味还是比不上家鸡。

  家养的鸡又肥又嫩,往肚子里塞一些生姜蘑菇之类的东西,再用调料细细地腌制一下,用荷叶包了,再裹上泥巴,往火里一丢……

  待叫花鸡成,把泥巴一敲,剥开来就是喷香细腻的鸡了,轻轻地一扯,鸡腿就能扯出来,傅安觉得他一个人就能吃一只。

  可惜了,家里的鸡也不多,女郎捉了两只以后,后院的厨子就把鸡看得很紧,说是要留一些到年结下,到时候要招待官员和将军们。

  今天也就铭老爷来,厨房才给杀了一只,提前腌好等赵含章用。

  赵含章和赵铭保证道:“您别看它不好看,可好吃了。”

  赵铭轻哼一声道:“掺了麦麸的馒头你也说好吃。”

  见她啃着手中的灰白馒头啃得津津有味,赵铭有点心疼,嘴上却不饶她,“明明有更轻松的路走,你非得把自己逼成这样。”

  他看了一眼和她一样低头啃灰白馒头的傅庭涵,道:“连累着身边的人也跟着一块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