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42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在他心里,跟随赵含章就相当于是跟随傅庭涵了。

  而在他纠结不下时,赵含章抬头看了他一眼,低声和赵驹道:“千里叔,你一会儿问一下都有谁要跟着赵典走,凡有迟疑的都力劝他们离开。”

  赵驹道:“何必如此着急?我看今日赵典态度和缓了许多,竟像是在考虑留下来。”

  赵含章直接摇头,“他留下,弊大于利,当下部曲只需认你为首,认我为主,有他在,我就一直不好收拢人心,让他走,若是留下的人太多,就多劝劝心思不定的人,让他们跟着赵典离开。”

  只要他人手足够,他就一定会想走,“还有,告诉他,叔祖父现在是尚书令了。”

  赵典一听二太爷升官了,心立即偏向一边,当即道:“队主,粮草既然已到,那我明天就带着人去追二太爷?”

  赵驹:“……去吧。”女郎还真了解赵典。

第71章 上蔡

  最后愿意和赵典离开的部曲只二十八人,活到这里的部曲一共是九十四个,不算季平这些人,愿意和赵典离开的竟然只四分之一不到。

  赵典什么也没说,拿了配给的干粮后,第二天一早便辞别赵含章。

  当然,赵含章不会让他这么干巴巴的回去,她不仅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书信托他带给赵仲舆,还和傅庭涵合力写了一封信给傅祗,交代了他们的打算。

  离洛阳越远,乱势越淡,虽然沿途山匪盗贼不少,但赵含章带的部曲不少,加之又有难民跟随,一般的山匪盗贼不会找他们麻烦。

  有了粮草,他们一路顺利的往东去,然后绕过颍川进入汝南,久寻他们不见的护卫在第一条路和他们走偏后就越走越偏,他们几匹快马,直接要穿过颍川回汝南,结果在颍川遇到了流民军,举步维艰……

  一直等着他们找上来却总也等不到的赵含章:……

  赵含章脑海里对汝南的记忆很少,但成伯熟啊。

  还未到界碑,成伯就指着一片开始泛黄的麦田道:“三娘,那是我们家的庄子。”

  赵含章一听,扭头看去,挑眉,“到汝南了?”

  成伯笑道:“再往前是安昌,便进汝南境内了,从这儿到西平老家最少还得走三天。”

  赵含章嘴角微挑,道:“我们不去西平,去上蔡。”

  成伯一怔,“上蔡?”

  赵含章点头,“上蔡和西平距离不远,那里有祖父的封地,还有家里以前置下的田产和庄子,去那里最合适。”

  “可现在新伯爷是大老爷……”

  赵含章:“大伯会回来吗?”

  那自然是不会的,别说赵济,就是赵长舆都多年不曾回乡了。

  “那就是了,封地我暂时替大伯管着,而且那里又不止有封地,还有祖父置办下的田产呢,先前我还和叔祖换了这边的产业,除了封地食邑外,上蔡的地契房契都在我手里。”

  她就没想过要回西平老家,那里是宗族做主,她一个已经定亲,即将要外嫁的女孩回去干什么?

  每天听着宗族长辈们说教吗?

  赵含章道:“直接去上蔡,等安顿下来派人去西平通知宗族,选个好日子让祖父入土为安。”

  成伯躬身应下。

  上蔡和西平在同一个方向,一直到灈阳路才分开,上蔡在其北边偏东的方向,西平在其北边偏西的方向。

  而汝南郡治所以前便在上蔡,不过本朝改到了新息。

  虽然改了,但上蔡依旧是汝南郡里数一数二的大县,城池都要比别的县城要高大。

  赵长舆的爵位是继承自先祖,便是因为出身汝南郡,所以才被封为上蔡伯。

  他曾立下大功,本来有望把爵位往上提一提,变成上蔡侯或者上蔡公,可惜,当时当政的是贾后,她一直记恨赵长舆曾经反对她丈夫惠帝继位的事,所以撺掇着惠帝手一挥,念及赵长舆功劳,功赏赵仲舆为汝南亭侯。

  当时赵长舆的儿子,赵含章的便宜爹赵治还活着呢。

  赵含章这段时间思考大房和二房的关系,觉得两房的关系紧张,内因外因都不少,内因自是不必说,外因嘛,外人不遗余力的挑拨也是一大因素啊。

  贾皇后都这么努力了,赵长舆和赵仲舆兄弟俩自然不能让她太过失望,于是兄弟俩的关系一直很不好。

  赵家的坞堡是在西平宗族地,在上蔡这里资产虽有不少,但最大的是一个庄子。

  里面住着的佃农、长工可以组成一个很大的村子了,赵长舆在这里建过别院,一直有家中下人打理。

  这个庄子和别院被光明正大的放在赵含章的嫁妆单子里,所以她现在是这里名正言顺的主人。

  赵含章当然不会一声不吭的就过去,她提前两天让人去通知庄头,让他们收拾好别院,安排好一切。

  到达上蔡的时候更是每隔两刻钟便派出两个部曲去通知。

  傅庭涵忍不住去看她,在他的印象里,赵老师是个很低调的人,她从不喜欢引起人的注意,尤其是在学校里。

  只是因为她有些特殊,就算她不特意引人注意,也总是会被人关注。

  赵含章没有解释,带着一行人穿过上蔡县城,出了另一边的城门后不远就看到赵家的庄园。

  远远的,骑在马上的人看到远处的房屋错落有致,被围在中间的似有双层,甚至三层的高楼。

  道路两侧栽种着桑麻,在村口不远处站了一群人,他们靠近了些才看到站在最前面的十个部曲,正是之前他们派出来通知的,他们身后站着一个中年男子,身后则是男女老幼都有,目测应该有二三百人。

  赵含章骑着马走在最前面,傅庭涵瞬间明白过来她要干什么,拉了一下缰绳压住马速,落后她半个马身。

  赵含章骑着马上前,庄头抬头对上赵含章的目光,看到跟在她身后的赵驹和成伯俩人,立即跪下。

  他身后的人见状,呼啦啦的跟着跪下,瞬间跪满了大道两侧。

  赵含章没有停留,带着众人从他们中间穿过,直接往庄子正中的别院而去。

  成伯则是停下马候在了一旁,等棺椁和王氏等人乘坐的车过去,这才看向庄头,“别院可收拾好了?”

  庄头弯着腰道:“收拾好了,小的一收到消息便让人收拾,屋里都熏过,被褥等都是重新浆洗过的,就是怕主子们嫌弃,但这几年收成不好,不容易买到好东西。”

  成伯道:“这话儿你糊弄我都不行,还想糊弄主子去?一会儿我领你去见女郎,你有胆,这话儿你和她禀去。”

  庄头一脸苦涩的道:“成伯,小的不敢瞒你,收成是真的不好啊,去年旱灾和雪灾,庄子里都饿死了人,今年还有颍川跑下来的难民,那没熟透的麦子都被偷割,县城布庄里一两丝都卖出天价了,小的上哪儿找这么多钱买丝买绵的做被子?”

  成伯蹙眉问,“这几日没有人过来吗?”

  “没有谁来呀。”

  “客人也没有吗?你以前见过的汲先生,他也没来吗?”

  “没有啊,从未听说过汲先生要来。”

  成伯脸色微变。

第72章 来钱的不同方式

  别院是赵长舆住过的,听说她的便宜老爸赵治也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静心读书。

  所以别院布置得很雅致,就算主人多年不来,也依旧被打理得不错,就是很久不住人,没多少人气。

  赵含章下马,先将棺木放到布置起来的灵堂,让王氏和赵二郎去休息了,这才带着傅庭涵在正堂见庄头。

  庄头和成伯一样,是世仆,很荣幸的被赐了赵姓,叫赵通。

  他一进来就跪在地上,恭敬的趴在了地上。

  赵含章道:“起来吧。”

  赵通爬起来,低着头站在一旁,开始和赵含章道歉,表示去年收成不好,所存不多,所以他们没有多余的资金为主子们添置新被子,所用的被褥都是从柜子里拿出来浆洗晾晒过的。

  “不过别院里的东西我们每年都有晾晒,一直保存得很好,那被子都有七八成新呢。”

  赵含章抬手止住他的忐忑,问道:“上蔡可以买到冰吗?”

  赵通愣了一下后道:“这会儿天还不是很热,并没有开始用冰,市面上也没开始买卖,不过若是女郎要,想来城中的冰商愿意卖我们赵家一个面子。”

  赵含章微微颔首,“那你现在就带着人去县城,尽量多的帮我买冰来。”

  赵通虽不解,但还是弯腰应了下来。

  赵含章就挥了挥手,“退下吧,你媳妇呢,让她来见我,家中需要一些仆妇下人。”

  赵通眼睛微亮,躬身应道:“小的这就让她来拜见主子。”

  赵通出去了,双方都没有谈钱,赵通是觉得这点钱主子过后肯定会结算给商户的,他们赵家富可敌国,还怕没钱付吗?

  但赵含章真的是一文钱都没有了。

  他们一路走来,为了尽可能好的保存赵长舆的尸首,只要经过大的县城她就会买冰。

  她身上的首饰,王氏身上和行李里的东西,甚至傅庭涵的东西,除了那块玉佩,能当的全当了。

  现在除了一车粮食外,他们什么资产都没有。

  哦,现在还有偌大的庄园,不过这庄园看着也穷。

  这就不得不提一句她惜财的祖父了,赵长舆擅经营,但也极吝啬,他的资产,他会尽可能一文不少的收在手中,留给各庄园的都是只足够他们来年经营的花费。

  所以赵通说去年的收成不好,她就不会问从前的积累。因为从前的积累都送到了赵长舆手中。

  要么是以另一种形式供养了宗族,要么就被他偷摸着藏起来置私产了。

  不然他那四处宝藏是怎么出来的?

  除了会赚外,自然还得会攒!

  要论攒钱,赵长舆要说自己是大晋第二,一定无人敢自称第一。

  赵含章看向成伯:“打听到了吗,汲先生可有来此处?”

  成伯:“没有。”

  他有些担忧,“三娘,汲先生会不会去西平老家了?”

  赵含章摸了摸下巴道:“汲先生又不傻,连我都知道不能去西平老家,他自然更知道。”

  成伯迟疑:“那是……”

  赵含章笑了笑道:“我相信汲先生,趁着赵通去买冰,将我扶棺回乡的事传出去吧,再派人去一趟西平老家,祖父该入土为安了。”

  赵家的祖坟在西平老家那里,但西平距离上蔡并不远,赵长舆封号上蔡,从上蔡出殡也合情合理。

  汲先生即便不在上蔡和西平,也一定会派人盯着这两个地方,只要她一来,他定能收到消息,剩下的就是等了。

  不过也不能都指望汲先生手里的东西,想起赵长舆埋着的宝藏,她有点儿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