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456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这是一回事吗?

  明预正要以苟晞告诫她,就听她道:“所以明先生,我们得多赚钱,存钱!只有足够多的存款,将来我们要做事时才不会这样瞻前顾后。”

  明预就把话咽了回去,点头道:“使君说的不错,但开源我不太擅长,此事可以交给汲先生,节流我却有不少的想法。”

  赵含章坐直,倾身恭听,“您说。”

  “使君这两日的花销有些大了,我看了一下,您是为了宴请,朝中有些大臣需要联络,维持住关系,可这宴请啊,不是花费高便是好,”明预道:“您对自己是够节俭了,但对外人太大方。”

  赵含章虚心请教道:“打个比方,我要是宴请夏侯骏和曹馥这样的人,应该怎么请?”

  明预:“简单,使君爱喝茶,我记得您收有上蔡那边庄园里送来的茶。”

  赵含章点头,“那是从山里采摘的野茶,上蔡那边有庄户知道我爱喝茶,就移栽了一些,成伯每年都叫人炒好给我送来,听荷都给我收着呢。”

  只喝白开水她觉得嘴里没味,酒倒是不错,但喝酒误事,而且酒是用粮食酿的,她已经连续三年下令豫州收紧酿酒的许可证发放,规定每年可以用于酿酒的粮食数量。

  她得以身作则,所以能不喝酒就不喝酒。

  他们赵氏已经出了一个酒鬼,她这个领头的不能再跟着爱酒了。

  加上她总是需要加班熬夜,喝茶可以提神,所以她就经常喝茶。

  经过赵瑚的不懈努力,现在豫州不仅有盐煮茶、清茶、奶茶、还有抹茶。

  赵含章可以发誓,她和傅庭涵真的没有提到过除了清茶以外的吃茶法,可就是这么神奇,在见过他们泡的清茶后,赵瑚好像一下打开了任督二脉,只要隔一段时间不见,再见时,他就能琢磨出一种新的吃茶方法。

  用他的话说是,“酒虽然好喝,但吃酒只能在配菜上下功夫,改变不了形式,但吃茶不一样,原来茶叶可以晒、炒、压,能煮着吃,泡着吃,还能磨成粉。”

  “既然可以往里加盐,那是不是还可以加醋,加葱,加蒜?”

  赵瑚在琢磨茶的十八种吃法中一去不复回,赵含章也跟着沾了不少光,她的庄园把不适宜种庄稼的山地和旱地种了茶叶,卖给赵瑚等一类商人能赚钱不说,她也再不缺茶叶喝了。

  赵含章:“都是极普通的茶叶。”

  “只要是使君喝的,那就不是普通茶叶。”明预道:“您可以拿一小罐茶叶,再让厨房准备些点心,不必太复杂的,桂花糕一类的就可以。”

  “至于茶具,赵尚书这里应该有不少您送的琉璃茶具吧?”他道:“选一套最华丽的备上,到时候让人从野外折几支桃花回来插在花瓶里,你们可以一边议事,一边喝茶吃点心。”

  “使君放心,他们离开后只会夸您,并且是真心觉得您招待得不错,您花费大价钱请人去酒楼饮宴,他们只当是平常,甚至还会觉得您不是很看重他们,招待不周。”

  赵含章瞪眼,“我给他们点这么多好吃的……”

第780章 倾族之难

  “使君,郓城的世家官员并不缺钱,您认为很好的酒楼饭菜在他们看来只是寻常,因为他们经常可以吃到,和苟道将的花销比起来,他们不会觉得您多有诚意的。”

  在他们眼里,赵含章和苟晞是同等人物,他们不了解赵含章的生活日常,就会以苟晞的日常来做参考。

  赵含章以为自己拿出大钱来请他们下馆子是看重,但在他们看来,赵含章只是请他们吃了一顿便饭而已。

  所以走奢,不如走雅这条路。

  明预简单粗暴地道:“使君,您现在是大晋第三人,除了陛下和苟晞外,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您亲自拿出来的东西,您说价值连城,那它就是价值连城。”

  赵含章领悟,“所以我带来的茶世间少有,价值不菲,我拿出来的茶具难得一套,也价值不菲,桂花糕是大俗即大雅,桃花是野趣。”

  明预笑着颔首,“正是。”

  赵含章受教,“利害呀,明先生果然会节流。”

  俩人对视一眼,都笑得跟只狐狸一样。

  听荷快步进来,躬身禀道:“女郎,今早在大将军府门前遇见的谭深和郑孝来递帖子了,现在人在门房处。”

  赵含章就起笑容,颔首道:“请他们进来,我在明先生这里见他们。”

  听荷应声而去。

  赵含章和明预解释道:“我今日去大将军府时正巧他们二人也在求见大将军,我看他们形容憔悴,似乎有什么为难的事。”

  明预道:“使君,这是郓城,我知道您心善,但也要谨慎,来投靠的人未必都带着真心。”

  赵含章点头,“所以才要请明先生替我分辨一下。”

  听荷领了两个中年男人过来,一进入屋子,不等赵含章开口,俩人便跪下,额头触及手背,恭敬地道:“拜见刺史。”

  赵含章愣了一下,连忙道:“快免礼,请坐下说话吧。”

  这是晋代,跪拜礼是属于很重的礼节,除了面对君王父母和深受尊敬的长辈,一般没人行这个礼。

  谭深和郑孝却没有起身,而是抬起头来,就这样双腿并拢,身子往后压,双手放在膝盖上,就这样跪坐着了。

  赵含章不由看了一眼明预,指着她对面的席子道:“到这里来坐吧,说话也近些。”

  谭深和郑孝对视一眼,这才起身,恭敬地在她对面跪坐下。

  赵含章也不废话,直接道:“两位请说吧。”

  见赵含章连一丝疑问也没有就直接让他们陈述,俩人都不由同时红了眼眶,心中又酸又涩,感动不已,为什么他们一开始遇见的不是赵含章呢?

  谭深稳了稳情绪后道:“回刺史,在下谭深,乐安郡乐安县人,我们谭家在乐安是个小族,祖宗余荫,族里有祭田供养学堂,让族中子弟能够识文断字,但也仅此而已。”

  他脸色臊红,但还是道:“我们谭家是马奴出身,先祖曾是恒帝时苑中的马奴,后来有幸得以赎身,机缘巧合到了乐安县,就在县衙中养马。因为这样的出身,族中子弟一直没能定品出仕,我等去定品宴上,小中正都不愿见我们,更不用说中中正和大中正了。”

  “所以族中最出息的是我堂弟谭坚,他在县衙里做书记员,只是一个不入品的吏员,因为他做事做得好,乐安县县令答应他,等主簿退下,就让他接任主簿,”谭深道:“为了此事,他们家里花了不少钱,几乎将底子掏空,族里过意不去,就主动承担了此事。”

  “我们花了两百六十多万钱终于拿到主簿的位置,但他刚刚上任,上面便分担下赋税,其中有三笔税赋是新加上去的,平摊到每个百姓头上,每口人要比往年多付出九十八文,一家五口,那就要多付四百九十文,而大多数人家家里还不止这点人口。”

  “这个税太重了,百姓们根本负担不起,谭坚就和县令说,要往上申诉,减掉这部分的税赋。”谭深说到这里眼眶一红,道:“可这三笔税赋是刺史亲自要求的,县令哪敢上谏?”

  “县衙的人要求各里里正收税,谭某不才,正是一里里正,辖下百姓,有的人家将女儿卖了,有的人家则是连夜卷了包袱离开,还有两家,实在是走投无路,一家子都投缳自尽……”谭深道:“都是乡亲,其中不乏我们同族的亲友,实在是没办法了,我们便先代他们交上。”

  “我们里的关卡算过了,但其他地方怎么办?我只是里正,管不了那么多,但谭坚却是主簿,他不能不管。”

  “他最后说服了县令,一起去找郡守,郡守却也不愿得罪刺史,所以不同意减免,正巧那段时间刺史在乐安郡附近游猎,县令就带着谭坚去找刺史,这一去,俩人都没能回来。”

  谭深落泪,“刺史不知从哪里听说了我代乡亲们上缴赋税的事,说我们巧言施恩,包藏祸心,要抄了我们谭氏。最后我们散尽家财,请刺史身边的人替我们说情,又代我们向刺史献宝,这才让刺史相信,我们不是代乡亲们上缴赋税,只是出借钱财给乡亲们暂度难关,还收了高利息,没有收买人心。”

  赵含章忍不住磨了磨牙,问道:“然后呢?”

  谭深苦笑一声道:“王刺史和刘刺史攻打青州,青州各地都生了叛乱,刺史一退再退,正好退到了乐安郡,他笃定我们谭家也会造反,所以,所以派兵将我们围住想要把我们当反贼剿杀。”

  赵含章已经面无表情了,问道:“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我将谭氏的田地、宅子和铺子都送给了他,加上我谭氏有两条商路,三支商队,可以一直赚钱,这才被‘招安’,只不过,刺史不许我们再住在乐安,将我全族人都迁来了郓城。”

  谭深道:“路上,只要遇到敌军,他们打起来,我们便想办法逃,但因为人多,不能一起逃,分散之下,大概跑了一半的人,只是不知生死,剩下的,除了因为打仗、生病死在路上的外,和刺史一起到郓城来的有八十二人。”

  “我本想去求大将军网开一面,容许我们回乐安老家,”谭深深深地一拜道:“但现在,我想求赵刺史垂怜,容我们迁徙到豫州。”

第781章 为官不仁

  赵含章情绪起伏,强忍着怒火看向郑孝,“那你呢?”

  郑孝未语先落泪,磕了一个头后道:“某是乐安郡高菀县人,世代居于高菀,因为盗匪横行,早年间我家联合附近两个村子一起建了郑家村坞堡,十几年来,郡国县城之间互相攻伐,附近只要有落难的百姓,我们都会救助,也容县城里的百姓入内避祸。”

  “因此我们和县令关系一直和睦,从未因此生过矛盾,”郑孝道:“一年前,小苟将军得封青州刺史,虽不上任,却让人采买美人,进献给大将军。”

  “我有一女,年方十六,有些姿容,不知是谁将此事告诉了奉命来采买美人的官员,他们来家中想要买人,”郑孝道:“我有四子,却只得了这一个女儿,自幼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自然不肯,因而回绝。”

  “我害怕他们之后会强征,因此他们一走就去求县令,给小女和县令之子周通定下婚约,约定好尽快完婚,”郑孝落泪道:“谁知,就在他们婚礼之前,刺史突然到任,且开始在青州范围内大肆采买美人。”

  “我实在害怕,就与县令商议将婚期提前,尽早完婚,可就在成婚那日,刺史派兵围了郑家村坞堡,说我们是盗匪,还命人拿了县令,说他与盗匪勾结,小女无法,只能褪去嫁衣,自卖给了刺史。”

  “我那女儿被送来郓城伺候大将军,和县令家的婚事也退了,本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可刺史来过一次后,不知怎么就认定我们坞堡有宝物,时不时的派兵卒过来。”

  “他们也不做什么,就是闯进乡亲们家里做客,既要吃,又要喝,偶尔还纵马毁坏青苗,”郑孝道:“我们只能出钱买平安,每来一次,我们就送一次钱。”

  “这日子无休无止,我们郑家坞堡就是有金山银山也顶不住这么吃拿呀,无法,就,就让我两个儿子和周通一起到郓城来告状,状纸是递上去了,陛下亲自开口让大将军约束刺史,不得再扰民,大将军也应了下来,但我两个儿子和周通还未回到家,就在高菀的官道上遭遇山匪,三人,还有他们带的五个护卫,三个衙役,全都死了。”

  郑孝伏地大哭,“刺史亲自问责县令,说他管不好高菀,夺了他的官职,使君,高菀虽不能说安定,但我郑家在县里还有些威望,还能说得上些话,县内就算有匪徒也不敢动手杀我儿,何况那里面还有县令之子。”

  “那之后,郓城传来消息,说小女在大将军府里犯了错,被罚为奴婢,只能在浣衣局里洗衣裳,”他道:“刺史在乐安郡抵挡幽州官军时征募粮草,郑家村坞堡被征做军营,我们一家也被征辟,跟着刺史到了郓城。”

  其实他还有些隐情没说,幽州官军打来时,他是想领着郑家村坞堡从背后给苟纯一刀的,当时他和周县令暗中给王浚的部将送了信去,还提供给他们一部份粮草呢。

  双方甚至约定好进攻高菀时里应外合,谁知都不等王浚进攻高菀,三方就和谈,划区而治了。

  没有外援,郑孝再起兵就是送死,他只能带着一族老小被迫跟来了郓城。

  “今日上门,是想求大将军垂怜,让我与小女见一面……”然后想办法把她扶持起来,她要是能复宠呢,他们一家都能好过点,要是不能,至少要见一面,能把人赎出来也好啊。

  赵含章问:“那你见我是为了求什么?”

  郑孝咬咬牙,伏地磕头道:“我,我也想举族迁徙豫州,我家里虽不似谭氏有商路,商队,会养马,却还有些积蓄,族里弟子大多识字,我等愿做刺史的家奴,从此生死全由刺史做主。”

  赵含章问:“那你女儿怎么办?”

  郑孝哽咽道:“我已不能救她,她要是怨恨,待下了地狱我再与她请罪。”

  他不能因为女儿就置全族人的生死而不顾啊。

  赵含章拳头紧握,点了点头道:“你们先走吧,我会让人去找你们的。”

  郑孝和谭深闻言大喜,知道赵含章是收下了他们。

  俩人连连磕头,好一会儿才弓着腰起身倒退出去。

  赵含章等他们离开,这才气得一掌拍在矮桌上,桌子上的杯盏滚落,好在席子缓冲,东西没有坏。

  明预弯腰捡起来,“使君本就穷困,怎么能不爱惜东西呢?”

  他道:“您是刺史,还是将军,更该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生气,苟纯毫发无伤,气的还是您自己,实在不值当。”

  赵含章脸色很不好看,“天下会变成今日这样,所有官在上品者都脱不了干系。”

  赵含章也就气恼的说了一句就压下胸中的怒火,开始思索起带人的方法来,“我们不能一起走,趁着祭天大典在即,没人注意他们,现在就让他们悄悄离开,只要出了兖州,苟晞和苟纯就没有办法了。”

  明预也点头,“苟道将现在连朝堂上的事都不管,更不要说这种小事了,苟纯也素来高傲,不会留意这些,所以只要打点好下面的人,不让人去告密,他们就能离开。”

  那么怎样才不会让人去告密呢?

  赵含章看向明预。

  明预颔首道:“我还认识几个人,虽然现在各为其主,但还有些面子,不过还需要钱。”

  赵含章立即道:“钱我来想办法。”

  赵含章的办法就是找赵仲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