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48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青年一听,沉默了下来,半晌后低声道:“我得和家人商议一下。”

  赵含章就挥手让他们去找家人商量,和成伯道:“我们明天一早走,先找个地方把他们安顿下来。”

  成伯应下。

  傅庭涵看得目瞪口呆,紧跟在赵含章身后,“兵丁抓人来卖?为什么?”

  “当然是为了钱。”

  傅庭涵脸色有些难看,“这样政府和军队还有公信力吗?”

  赵含章:“这是晋朝,朝廷和军队要是有公信力,作为前中书令的我祖父,他会大规模的收留流民,私下培养部曲吗?”

  傅庭涵:……

  赵含章:“在中原一带,最活跃抓人卖人的军队都出自八王的手底下,就是现在东海王身份高贵,独揽朝纲,他手底下那些大将军依旧热衷于买卖人口。”

  “花很少的钱买了人再转手卖出去,这算是相对有良心的作法了,很多兵丁都是听从命令,直接在官道上捕捉路过的流民,甚至是平常百姓,捆了人后就换个地方出手,这是历史上被确认的行为,晋朝的大敌之一石勒,他就是一直被人捕捉贩卖的奴隶。”

  傅庭涵抿了抿嘴,他对文史类的书籍阅读量不够,但也知道石勒这个人,他知道这是个混乱的时代,却没想到可以混乱成这样。

  朝廷和军队,本来是保护普通百姓的存在,却在这里成为了最直接的加害者。

  “你放他们走,万一出去又遇上抓人的兵丁呢?”

  “所以我给他们选择。”赵含章道:“只有他们自己才了解自己的内心,若是他们有迫切想去见的人呢?当然,他们要是愿意留下,我也会尽我所能的保护他们的。”

  不仅赵长舆给她在上蔡西平一带留下大量的田产,她还从赵仲舆手上换了那么多,这两天她问过赵淞,因为近年天公不作美,加上偶尔有流民军经过,所以跑掉的佃户和长工不少,很多土地都留荒了。

  她现在就缺人。

  应该说,整个赵氏坞堡都缺人,看赵瑚大量买人就知道了。

第82章 打听

  赵含章满载而回,来送他们的人不少。

  看得出赵长舆在族中很有威望,人缘也很好,他虽然死了,但余荫还能庇护他们。

  不少人拉着她的手哭,让她有时间带她母亲和弟弟,以及未婚夫回家看看。

  赵含章一一应下,然后带上新到手的二十九个下人,以及宗亲们送的各种箱笼离开。

  他们到底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了跟随赵含章。

  无故被抓,在赵瑚手底下的时候,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逃跑,但到了赵含章这里,她真的让他们离开时,他们又犹豫了。

  离开,意味着他们又会被随时抓走卖掉,而下一个主人,不一定有赵含章这样的品德。

  没错,虽然只说过几句话,但他们已经确定赵含章有品德,至少把他们当个人看。

  所以在和家人商议过后,八家,没有一家选择离开。

  赵含章带着下人和财物浩浩荡荡的往上蔡去。

  哦,还有赵铭,如今外面世道混乱,虽然西平到上蔡很近,但赵淞不放心,所以让赵铭带了护卫护送,一定要把人送到上蔡的庄子里才放心。

  赵含章也欣然接受,她还有事要问赵铭呢。

  她和汲渊打马上前,一左一右的将赵铭夹在中间,好奇的问道:“铭堂叔,我们家和上蔡的县令关系如何?”

  赵铭道:“还不错,你祖父封爵上蔡伯,封地都在上蔡,当地县令对我们自然要客气些。”

  赵含章问,“那堂叔觉得我要不要去拜见一下父母官?您也知道,我在来的路上收拢了一些流民,还得造册入籍。”

  赵铭略一思索便道:“你正守孝,又是姑娘家,倒不必亲自出面,让家中的管事跑腿就是了,不过你既然决定在上蔡守孝,以后需要仰仗县君的事情还多,你可以着人送些小礼物给县君的夫人和女儿。”

  赵含章就问出她的终极目的,“那我收拢的流民入籍是要全数入籍,还是……”

  赵铭就看了一眼骑马走在旁边的汲渊,意味深长的道:“那要看你觉得自己能养活多少人了,现在朝廷的赋税可不低,又年年增加,对了,去年又新增加了一项,叫牛粪税。”

  “你那庄子那么大,肯定要养不少牛的,这个税收便不低,”见赵含章似乎有话说,赵铭道:“没有牛的话,一里五户算一牛,需要合交,佃户和家中下人依例。”

  也就是说,家里没有牛的人家,每五户就要被出一头牛的牛粪税。

  赵含章:“……以后是不是连人粪也要交税?”

  赵铭浅笑,“听说使君正有此打算。”

  赵含章就决定了,她收留的人要六四分,隐六成,上籍四成!

  太过分了,管人吃喝也就算了,连拉撒都管上了。

  汲渊也听了全程,他都是陪在赵长舆身边,对西平老家这边从来只在文书和信件上看见和了解,更具体的事项和规矩还得问这儿的人。

  而赵铭显然是最好的那个人选。

  傅庭涵一人骑马走在后面,目光从路上和附近的山川田野上滑过,赵二郎踢了踢马肚子跑上来,好奇的跟着看,“姐夫,你在看什么?”

  傅庭涵扭头冲他笑了笑,温和的道:“看路和山川的走势,我想修正一下地图。”

  赵二郎对这个不感兴趣,直接略过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姐夫,我们以后是不是就住在庄园里了?”

  傅庭涵点头,“对。”

  “那一年以后你是不是要带我阿姐走?”

  傅庭涵挑眉,问道:“谁跟你说的?”

  赵二郎抿了抿嘴,不太高兴的道:“我新认识的兄弟们说的,他们说你要带我阿姐走,以后我得回坞堡里和他们一起读书生活,我不想读书,也不想你带我阿姐走。”

  赵二郎问道:“是不是我不叫你姐夫,你就不能带我阿姐走了?”

  傅庭涵:“……不是。”

  赵二郎瞪眼,气势汹汹的看着他。

  傅庭涵看了笑道:“放心吧,你阿姐若不想走,我是拉不走她的。”但她要是想走,他自然也不会拦她。

  赵二郎一听,高兴了,重新叫回姐夫。

  傅庭涵见他憨傻,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后道:“等回到别院,我给你做一下测试。”

  “什么是测试?”

  “就是做一些游戏,”傅庭涵笑道:“很好玩的游戏。”

  回到上蔡,赵铭只留了一夜便回西平,临走前还给赵含章留下几封赵氏的门帖,方便她使用。

  赵含章一脸笑的送走赵铭,转身便拉上汲渊,他们要去灈阳把人和东西都接回来。

  傅庭涵没去,他要把赵含章现有的田地铺面都过目,然后统计好后画出来给她,大家好安排带回来的人。

  灈阳的人不少,行李也不少,车马众多,这么大的队伍从灈阳离开都引人注目,更不要说进入上蔡了。

  他们前脚进了庄园,上蔡县县令后脚就知道了。

  有衙役跑来禀报,“听说车马行人足有千数呢?”

  “这么多?该不会是你们虚报数量吧?”县令道:“千人之数,堪比一族迁徙了,难道西平赵氏全族都搬过来了?”

  “可人不是从西平过来的,是从灈阳过来的啊。”

  县令皱眉,“灈阳?若不是西平那边的族亲,那是收拢的流民?”

  县令一个激灵,打了一个寒颤问道:“难道赵氏要造反?”

  幕僚沉默了一下,连忙道:“县君莫慌,或许是误会,未必就有千人之数,赵公名望极高,赵氏也是两代忠臣,应该不会出这种事。”

  见县令还是忧心忡忡,他就压低了声音道:“而且赵公只有一个孙女和一个痴傻的孙子,谁会造反?”

  县令一想还真是,立即放下心来,哼了一声去骂衙役,“定是你们看错了,或是存心虚报数字,就一个女郎带着个痴傻的弟弟,能有多少人手?你们听风就是雨,就是想把事情吹大,好在本县面前表功是不是?”

  县令气他们吓自己,把衙役臭骂了一顿后赶出去。

  衙役一脸晦气的出去,见没人看见便忍不住啐了一口,奶奶的,就算他估多了,那人数也不少,那么多的人,还有围在中间的车马,连着下去好长才看到头。

  要说没有千人,那也得有七八百人。

  实际上,现在赵含章手里的人口,算上原先庄子里的佃户和长工,已经快一千五了。

第83章 找泥

  但是,可作为青壮上战场的部曲,不过两百数而已。

  但赵含章也很满足了,就着傅庭涵画出来的地图,她在东边画了一个圈,又在西边画了一个圈,点了点道:“在这两处建东西两营。”

  “把我们带来的人都安排在这东西两营里,正好,夏收要开始,大家都有事情做。”赵含章道:“把车富等人十人为一什编入部曲中,千里叔,他们之前也是你管着的,应该没问题吧?”

  赵驹道:“没问题。”

  车富等人是赵长舆给赵仲舆的部曲,赵典一走,他们就是赵含章的人了。

  傅庭涵将一张纸递给她,上面是一串又一串的数字,她疑惑的看向他。

  傅庭涵道:“我计算的全庄子的人一个月的物资消耗,这个是最低数字,这个是按照现有部曲的训练量保守估计的,你得屯粮了。”

  汲渊闻言快速的扫了一眼,发现上面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不由皱了皱眉。

  赵含章一眼扫过,将纸叠起来塞进袖子里,看向汲渊,“汲先生,趁着洛阳战乱的消息还没到处飞,粮价还不是太高,尽量多买些粮食吧。”

  汲渊问,“和粮铺买?”

  “不,”赵含章道:“直接找粮商和当地的士族豪绅,不管用什么借口,一定要以最便宜的价钱买最多的粮食。”

  虽然可能性不高,但汲渊还是应下了。

  相对便宜就行,再等下去,消息传开,民间的粮价一疯涨,他们就再难买到大量的粮食了。

  “除了粮食,还有铁器,”赵含章道:“他们丢失了不少武器,加之我们收拢了一些流民,也要选一些合适的人编入部曲,缺少兵器。”

  她道:“还有马,反正能买就买。”

  反正他们现在不缺钱。

  她的嫁妆,汲渊都安然无恙的带过来了,那么多钱呢,此时不变成物资武装自己,还留到什么时候?

  赵含章已经决定了,“我要把这个庄园打造成比赵氏坞堡还要坚固的坞堡,以后我们可能就窝在这里面生活了,所以它一定要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汲渊提着的心稍稍放下,可内心深处又有些遗憾,他还以为女郎要造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