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22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副将只能应下,命人后撤。

  匈奴将士们就在刘琨的啸声和胡笳声中后撤。

  赵含章从音乐中回神,看到匈奴军有些零散的后撤,目中异彩连连,当即对石勒道:“去点兵,你领三千军从二十里外从南向北冲杀,我从西向东冲杀,与匈奴中心汇合后杀出!”

  石勒大惊:“他们既然已经后撤,为何不趁机收入难民……”

  赵含章挥手道:“我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尤其是敌人身上。”

  虽然历史上的确有刘琨胡笳退敌的典故,但后来如何谁也不知道,她要是对方将领也会暂时退兵,然后就借此事重振军心,只要告诉他们,攻下晋阳城便可回家接上妻儿父母亲人来晋阳团聚,她相信,士兵们一定会拼命。

  所以,此事有利有弊,她更喜欢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上。

  石勒虽然心内不太赞同,毕竟,他们只有五千人,五千对两万,人数相差太大了,那还是非常能打的匈奴。

  可这是赵含章的命令,这是他投降后第一次作战,他只能听从。

  于是石勒领命而去。

  赵含章正要走,城头上的乐声变化,依旧悠远,却少了两分悲戚,更多的是包容和呼唤。

  赵含章脚步一停,这首曲子很耳熟啊。

  她目光微凝,低声对明预道:“明先生,你进城去,让刘琨领兵来支援我们。”

  明预小声道:“匈奴兵未必退尽,此时叫门吸引了他们,万一他们打个回马枪,岂不是害了晋阳?”

  赵含章:“那就想办法在不惊动他们的情况下给城内传递信息。”

  明预:……这一时之间让他上哪里想办法?

  “朝城中射箭,箭上带信息?”不等赵含章回复他就已经摇头道:“不行,动静还是大,匈奴人又不是傻子。”

  赵含章急着带曾越回去点兵出战,越着急,脑子反而越清明,她顿了一下后看向傅庭涵,“这首乐谱是我送与刘琨的,但当时只送了谱子,未曾送词,你在城外唱和,他一定能知道……”

  赵含章顿了顿后道:“就算他不能领悟,因你唱和,他也会将你引为知己,以他的性格,他一定会想办法派人出来找你。”

  毕竟,刘琨是个音乐发烧友。

  赵含章说完就跑了,还把亲卫都留给傅庭涵。

  傅庭涵拉不住她,“可我唱歌跑调……”赵含章已经跑没影了。

  傅庭涵无奈的看着她消失的方向,只能扭头去看明预和张宾。

  明预和张宾表示爱莫能助,他们又不知道歌词。

  傅庭涵只能清了清嗓子,听着城头上悠扬的音乐试探性的哼一下……

  他记住了歌词,甚至能记住每一句歌词对应的乐声,他也知道正确的调子是怎样的,就是吧,哼出来就变调了。

  明预:……

  张宾低下头去憋住笑,默默地后退两步,将自己藏在阴影中,不至于笑出声来被傅庭涵记恨。

  明预听了两遍,拦住傅庭涵,“郎君,我来。”

  明预有极高的音乐修养,虽然傅庭涵唱的很零碎,但城头上的音乐是完整的,他唱的歌词又清晰能辨。

  明预一下就记住了,再对照一下乐声就大致知道怎么唱了,正好城头上的乐声一沉,明预便沉了沉气,当即迎着乐声高声唱到:“求大道以弭兵兮,凌万物以超脱——”

第897章 我的知己

  正站在城楼上长啸,注视着匈奴大军退去的刘琨混身一震,眼睛瞪大,停住后偏耳倾听,问左右道:“你们听到了吗?下面有人唱和。”

  左右也竖着耳朵听,隐约听到了一些,“可能是城下的难民听到乐声,心有所感,因此和了两声。”

  刘琨认真地听了一会儿,越来越激动,“没想到难民中竟有这样的人才,快开城门将人迎进来。”

  令狐盛就守在城门上,正被刘琨以胡笳退敌的举动震撼,闻言立即理智回笼,拦住他道:“使君,匈奴大军虽退去,但一定留有眼睛耳朵,焉知这不是他们的惑兵之计?城门一旦打开,匈奴回击,以他们骑兵的速度,城门关闭不及时,晋阳危矣。”

  刘琨却很坚持,“他们已经退去了,毫无战意,怎会回击?我用胡笳退兵就是想打开城门让流民们进来。”

  令狐盛:“那也得他们退出足够长的距离才可以打开城门,我们还需派出军队设立关卡,以免他们杀个回马枪,准备充分了才能开门放流民们进来。”

  刘琨脸色微沉,道:“那得到什么时候?到时候还能找到人吗?”

  令狐盛深吸一口气道:“使君,晋阳为要。”

  “我自是知道晋阳为要,”刘琨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但知己难求,此人只听了几遍乐声就能做出这样相和而又意境悠远的词来,可见其才,说不定他有办法助我们退敌呢?”

  他道:“要知道,这首曲子可是赵使君相送,我当时演奏出来时惊为天人,实在没想到,这世上还会有第三人能应着乐声做出这样的美词来,这不是知己是什么?”

  令狐盛微楞,连忙问道:“这首曲子就是赵使君送您的那首?”

  刘琨幽怨的看了他一眼,“令狐将军,我请你听过这么多次,你竟没听出来吗?”

  令狐盛有些尴尬,他对音乐不感兴趣啊,每次听到都想睡觉,哪里能记得住曲调?

  不过……

  令狐盛眼睛大亮,和刘琨道:“末将这就让人悄悄打开小门出去找人。”

  他不懂音乐,但他知道这首曲子有多厉害,刘琨刚收到乐谱时,不仅遍邀城中的官员和士人去听,还大老远的去请鲜卑的拓跋猗卢来听呢。

  令狐盛到现在都不能理解,这么大老远的就为了听一首曲子。

  但他相信刺史在音乐上的审美,相信这首曲子是天下难得的好曲子,既然如此难得,岂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应和的?

  令狐盛目光炯炯的盯着城楼下面黑乎乎的一片,歌声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算一算时间,他们已经有半个月没收到中原来的消息了,但上一次收到,是石勒投降了赵刺史。

  那是不是,赵刺史派人来救他们,来解围城之困了?

  令狐盛对音乐不熟,但他对兵法熟啊,而且,他对那位赵刺史可是神往已久,以己度人,他想不惊动匈奴的通知城中的人,用歌声是最好的办法,谁让晋阳城有一个爱好音乐的刺史呢?

  令狐盛亲自挑了十个士兵,让他们趁着黑夜悄悄打开东城门。

  没办法,南城门外全是躺着坐着的流民,东城门外流民离得稍远一些,只要动作快,流民们肯定挤不进来,甚至不会被发现。

  明预他们有心为之,自然也留意两边城门小城门的动静,隐约中看到东城门的小门似乎开关了一下,立即凑近……

  而此时,赵含章他们刚点好各自的人手,然后立在半山腰上静等。

  匈奴大军后撤,但此时是深夜,也走不远,不过是为了安抚将士们的心绪,让他们极度想家时往回走一段路。

  刘盛相信,只要走一段,将情绪发泄出来,又远离城头上的乐声,大家就能回过神来,到时候再鼓励一番,战意恢复,他们就又可以攻城了。

  所以刘盛不着急。

  两万大军情绪低迷,城头上的乐声听不见了,周围只有甲胄碰撞的声音,还伴随着四野传来的虫鸣蛙叫声,大家的理智渐渐回笼。

  还未等他们收拾好情绪,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耳边炸响,后军的校尉一凛,旋即大声喊道:“敌袭,敌袭,有埋伏——”

  一语未落,手握长枪的赵含章带着百人骑兵先一步冲进匈奴军中,循声找到他,一枪刺去,对方下意识的一躲,但还是被刺中肩膀,没等他反应过来,赵含章已经抽出枪头,再一划,他最后只看到漫天的星星。

  真是奇怪,刚刚还只有一轮孤月,何时冒出来这么多星星了?

  赵含章杀进匈奴军中,身后跟着两千精兵,他们穿插进去,匈奴军便由后队变前队阻杀回来,结果他们还未变阵完成,斜刺里又杀出一支大军来。

  石勒亲自带队从南杀出,直接横腰阻断匈奴大军,使他们首尾不能相连。

  杀了近两刻钟,赵含章和石勒在中心点汇合,两军合成一军,直接向北杀出。

  纵深太深,再往前杀去,很容易陷入匈奴的包围圈中,只有向北杀出。

  刘盛在前军中,等他终于变阵杀回来,赵含章他们已经快要杀出重围,他自然不愿意就此放过他们。

  而且看样子,他们兵马虽精,但人数不多,刘盛觉得自己不能这么失败,说什么也得多杀一些敌人。

  他便调兵,有序的包围住赵含章和石勒,还未合拢,赵含章便一马当先杀了出来,看到陷在中间的石勒,赵含章想也不想,打马回头,又带着曾越等人杀进去,与石勒汇合后再齐力杀出。

  石勒扭头看了她一眼,正想说句感谢的话,就听到震天的喊杀声。

  他便和赵含章一起抬头看了一眼。

  看到逼近的大军和旗帜,赵含章哈哈大笑道:“晋阳军到了,我等无忧矣!”

  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一马当先,杀到赵含章身边,眼睛闪闪发亮的看着她,“女郎可是赵刺史?我阿父,不,是刘使君命我来迎您。”

  赵含章看了他一眼,颔首,两军汇合,直杀得匈奴丢盔弃甲。

第898章 为官的参差

  一战结束,除了逃掉的匈奴兵,他们还俘虏了两千余人,赵含章留下曾越等打扫战场和后续,她则带着石勒等人进城去。

  令狐泥热情的为他们领路。

  晋阳东城门和南城门打开,容许城外的流民进入,所以此时虽是深夜,却很热闹。

  刘琨的组织能力还不错,进城的流民被统一安排,没有让他们乱跑,以免扰民,发生不必要的刑事案件。

  城中已经准备了粥棚,不少人被征调过来连夜烧水熬粥,以供流民使用。

  因为一下涌进来的流民多,刘琨忙得不可开交,一时不能过来见赵含章。

  倒是令狐盛先过来了,他是领兵的将领,刚才那一仗,他儿子是先锋,他则是统帅,刚才先去看过伤兵营,看完了就急忙来拜见赵含章。

  赵含章看了看父子俩,和颜悦色,“不必多礼,你家刺史呢?”

  令狐盛问过下属,当即带赵含章去见。

  刘琨从繁忙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一抬头就看到赵含章,当即一愣,然后便是一喜,他快步迎上去,“赵使君!”

  赵含章露出笑容,在刘琨行礼后回礼。

  俩人当了四年笔友,今日终于见上面,彼此都有些激动。

  刘琨当即请她回刺史府去叙话,路上,刘琨问她,“明先生说,那首词也是赵使君提的?”

  赵含章问他,“城中进来了多少流民,预估还有多少,几时可以进完?”

  刘琨顿了顿,先回答她的问题,“刚才报上来的数据,两道城门一共进了五千六百八十四人,现在,预计有八千人了,城郊有些流民散得很开,恐怕还得有两个时辰左右才能进完。”

  赵含章才回答他的问题,“词不是我做的,曲也不是我做的,词曲皆是偶然所得,我知道刘刺史爱好音乐,觉得这首曲尤配您,所以特送给您。”

  刘琨不太相信,“我遍阅古籍,并没有听说过这首《天地作合》,真不是赵使君作的吗?”

  赵含章轻轻摇头,笑道:“世上书籍这么多,能人异士数不胜数,而我等只能看到方寸之地,怎能以自己的见识去定义世上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