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43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说罢让傅庭涵带人去接管俘虏营。

  赵家军中有严格的制度,一什为十人,十什为一队,十队为一营……

  而一什之中有正副两什长,老兵带新兵,军中的士兵,上至将军,下至士兵都要学认字和算术,当然了,等级不一样,要学的东西也不一样。

  兵法之类的东西只能队主以上的校尉参将等学习,但普通士兵,基本的字和算术是会的。

  而且赵家军的管理规定是固定且严厉的,士兵们早养成肌肉习惯,他们习惯怎么被人管,自然也就知道了怎么去管人。

  所以拓跋猗卢所说的人才,直接从赵家军中抽调就行。

  虽然她身边只有一营的赵家军,剩下全是招新的士兵,但这也足够了。

  从一什之中抽出一个老练的老兵,或者副什长过去管理九个俘虏,再从一队之中抽出一个副队主,或是有经验的什长过去当一队俘虏的队主,以此类推,他们只需要抽出一百一十一个人就能管住俘虏一万人。

  再从后勤中调几个人过去调配,俘虏营就可以用起来了,这个从范颖的手下抽调。

  拓跋猗卢见她只是一声令下,然后接过傅庭涵递过来的册子勾勾画画,不过片刻傅庭涵就拿着名单去点人,然后不到半日,傅庭涵就把俘虏营给捋顺了。

  被俘虏的参将、校尉等来拜见赵含章,都甘愿为她驱使了,由他们出面,协助傅庭涵,被俘虏的幽州军还真为赵含章所用,心甘情愿的饿着肚子给赵含章当苦力。

  拓跋猗卢一下眯起了眼睛,心绪不由起伏。

  他悄悄和左右心腹道:“他们如此顺从,是因为赵含章是汉人,还是因为她是赵含章?”

  左右想了想后道:“只怕是后者,刘琨便不能一下收服如此多的俘虏。”

  “还有,她有足够的人管理。”

  她再有威望,要是没有足够的人才去管理那些俘虏,只要当中有一个不满,四处挑拨起来,她就很难收服他们。

  拓跋猗卢道:“这才可怕,她哪来的这么多能干之才,且又恰好对她忠心耿耿呢?”

第934章 大势二

  左右心腹也觉得可怕。

  拓跋猗卢感受到了威胁和压力,这与他的计划相悖啊,他不由的去看刘琨。

  想到晋阳的重要性,拓跋猗卢不由坐到刘琨身边去。

  刘琨纠结了几日,已经打定主意不去徐州,自然不会告诉别人赵含章调令的事,而赵含章更不会与外人说这样的机密,所以拓跋猗卢还不知道呢,将来他的邻居要换个人。

  他坐到闷闷不乐的刘琨身边,笑问,“明日我们就要分开了,怎么闷闷不乐的?”

  大军行驶速度慢,赵含章决定拓跋猗卢为先锋,在前面攻城略地,她在后面接手。

  这样一来,她为中路,向东北而行,拓跋猗卢向北,石勒则是向东,最后三军在燕国处汇合,与赵驹、北宫纯等人对匈奴成合围之势。

  赵含章的两张圣旨当然换不来拓跋猗卢帮她打下整个幽州,他们一开始说的就是收复冀州失地,以及打下幽州的常山郡,再继续往前,那是另外的价钱了,所以他们今天早上刚在马车上谈过,赵含章应承战后给他一批钱、一批布匹、一批琉璃和瓷器等,光单子就写了长长的一张,当然,数量也不少。

  雇佣期三个月。

  这三个月内,拓跋猗卢听她调遣,当然,具体的作战归拓跋猗卢指挥,赵含章不能插手。

  所以,现在拓跋猗卢就相当于她的雇佣军,她当然要物尽其用,这样才能不亏本。

  刘琨想跟着一起去,或者独立带一军成为先锋。

  然而赵含章信不过他的军事能力,让他跟在她身边。

  别说,刘琨别的不行,打理杂务还是很能干的,记性又好,范颖忙不过来时她就喜欢用他,问什么都能回答得上来。

  刘琨也察觉到了赵含章对他的满意,既得意,又不开心。

  得意于自己的能力被认可了,不开心于这样一来赵含章更不肯放他独自带兵了。

  所以拓跋猗卢一问,他就把自己的烦闷说了,“我想亲上战场,但军令不许。”

  拓跋猗卢哈哈大笑起来,不在意道:“越石还怕没仗打吗?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与王浚的两个儿子面对面了,说不定还会碰上匈奴大军。”

  他不经意间问道:“越石可知匈奴大军此时在何处?”

  刘琨还真知道,“听闻在燕国一带。”

  拓跋猗卢就若有所思起来,赵含章让他从雁门郡一路到上谷郡,却没说去燕国,这是不用他攻打燕国,还是上谷郡那里也有匈奴大军呢?

  这三个月雇佣期,赵含章打算怎么用他们?

  不知为何,拓跋猗卢隐约有些不安。

  王浚已经被石勒所俘,剩下的幽州军已不足为惧,赵含章又不许他屠杀流民军,为何还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雇佣他三个月?

  除了傅庭涵,军中没人知道赵含章有什么打算,就连石勒在战场第一线的石勒都不知道。

  收到赵含章的命令,他虽然有些不甘心,但还是放弃继续向北,拎着王浚转而向东一路攻城略地。

  幽州此时正是水深火热之时,旱灾和蝗灾都是从幽州开始,也是幽州最为严重。

  冀州和并州等地好歹还有些收入,但幽州是真的全境干旱,颗粒无水,连河道都干枯了,别说饿死了,渴死的人都不知凡几。

  王浚不仅不赈灾,还大肆收刮民脂民膏,他对手下又严苛,这也是幽州辖下各城池看到王浚被抓后呼啦啦开城投降的原因之一。

  幽州军的抵抗意志也不强。

  赵含章进城后问过县令,还看了他们内部的报告,各地农民起义数不胜数,只是规模都很小,他们的目的是冲击县衙,抢夺粮库。

  赵含章看过后,当即下令,派人沿线通知各县,尽全力赈灾,安抚百姓,并且在每座城墙上都插上“趙”字旗。

  同时让范颖通知豫州,从各郡县的学堂中选出优秀学子五百人分别送往并州,幽州和冀州,她急用。

  三州,共二百零一个县,就算一个县城只放两个学生,那也需要四百零二人,更不要说,她还需要往各驻军、郡守府和刺史府多放几个人了。

  五百人已经是最低要求了,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选出来这么多人。

  赵含章道:“还是得加强教育,尤其是再教育,让程叔父开始从士族中挑选年龄合适的学生分级教育吧,他们从小读书识字,比没读过书的孩子能够更快的毕业。”

  傅庭涵,“吏,怕是他们看不上这个职位。”

  “那就找能看得上的,”赵含章道:“一县之长要做的事既多又重要,全是没经验的人,还想一出仕就当县令吗?”

  傅庭涵点头,“军中的人才缺口也很大,后勤和医疗体系都需要增加人手。”

  赵含章道:“我让程叔父在太学中再加两科,在洛阳和陈县建立分院,全国招收相关人才。”

  赵含章与他一商量,要做的事的脉络就清晰多了,有时候她就是需要有个人在旁边听她说话,可惜,这也不是谁都能听的。

  赵含章抽出纸来给赵程写信。

  傅庭涵把手中的公文处理好,将桌面收拾干净,就把小矮桌给折叠收起来。

  这是他让工匠打的,赵含章总在外面征战,床都是拆的车上的板子搭建起来的,需要用到桌子时,基本上是抬来一只箱子当桌子使。

  好几次他看到她缩着腿脚低头在箱子上办公,通常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再站起来时不仅脖子酸疼,下半身都麻了。

  所以傅庭涵就让人打了可以折叠收缩起来的小桌子,再配一张又矮又微软的坐垫,他们就是在野外都能办公,不至于再缩手缩脚。

  他扭头朝人群中看了一眼,见拓跋猗卢和刘琨共坐,凑在一个火堆边烤火,就扭头问赵含章:“为什么让拓跋猗卢去上谷郡?一起去燕国打刘聪不是更有胜算吗?上谷郡不是降了吗?”

  赵含章道:“因为那里有段部鲜卑,还因为他未必会尽力与我剿灭刘聪。”

第935章 大势三

  赵含章也抬头看了一眼那边,和傅庭涵道:“拓跋猗卢这人不似表现得这么爽朗,他心思深沉。匈奴不灭,我们才用得着他,他才能从我们的战斗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刘琨倚仗他多年,晋阳一直不进不退。”

  历史上,晋阳城彻底丢失也是在拓跋猗卢死以后,晋阳失去拓跋鲜卑的武力支持,刘琨和段氏鲜卑的合作充满了猜忌,最后自己也被王敦和段氏鲜卑冤杀了。

  想到这里,赵含章同情的看了一眼正和拓跋猗卢侃侃而谈的刘琨。

  她将写好的信封好一并交给亲兵,然后就拉着傅庭涵过去凑热闹,“两位兄长在说什么?”

  拓跋猗卢抢在刘琨前面笑道:“在说兵法呢,越石在谈,此一行若遭遇匈奴该怎么打。”

  刘琨闻言一凛,瞬间反应过来,抬眼去看赵含章,想要提醒她一下,赵含章已经撩起袍子在旁边坐下,道:“两位兄长多虑了,我们最先遇到的不是幽州军,就一定是流民军。”

  她叹息道:“民生艰难,前面又有两支流民军举旗了。”

  拓跋猗卢一脸悍气,“三妹就是太软和了,要我说,这等反民就应该杀过去,多杀一些人,广告天下,到那时就没人敢再谋反了。”

  赵含章道:“其他州郡的反军不论,幽州的流民军却不是反军。”

  她道:“他们都是被王浚逼反的,已是活不下去,不得不反之人,所以你们路上要是遇到流民军,不得滥杀,当以招安为主。”

  她对拓跋猗卢笑道:“我知道大兄不喜这些俗务,所以我让赵宽随你同行,路上要是遇到这样的杂事就交给他去做,他有经验。”

  拓跋猗卢垂下眼眸应了一声。

  刘琨左右看了看,就把心放了回去,继续盯着火堆发呆。

  幽州军没有战力,基本上用不到他;流民军,更不必说,往往他们才看到赵家军的“趙”字旗就呼啦啦跑来投降了。

  刘琨忧伤,难道他要一直给赵含章打杂,永远上不了战场?

  一个火堆边上坐着,赵含章和拓跋猗卢在打机锋,傅庭涵在认真的听他们打机锋,没人答理刘琨的忧伤。

  他预料得没错,第二天,拓跋猗卢先锋军一走,赵含章他们落在后面,基本上就碰不到幽州军了,只在后面接收他打下来的地盘。

  偶尔会遇到流民军,赵含章更愿意叫他们起义军,当然了,为了政治正确性,她没有公开这么称呼过,不然,天下不知要起多少叛乱。

  她便称呼他们流民军,难民军,灾民军,农民军。

  一般来说,这种小股的农民军看到朝廷的大军就会远远的躲开,毕竟打不过嘛。

  但他们就不,而是专门找赵家军大军,只要一发现就拦在路中央,还没等大军靠近就先挥白布投降。

  赵含章招安了两支后就不再接收这些农民军了,但也没有直接剿灭或驱赶,而是把他们带上,带到城里去,找到县令,哦,很多时候,城中都没有县令。

  这时候,赵含章就会在当地的官吏和士族中挑选一德高望重之人委以重任,然后面授安抚民众的技巧,命其赈灾。

  除了在后面管理好地方,重新任命官员外,赵含章的斥候还大量的散出去寻找王浚留下的粮仓。

  别说,他们还真找到了两个大粮仓,小粮仓则是不计数。

  打开粮仓,赵含章不仅可以补充一部分粮草,还能够安抚赈济幽州百姓。

  虽然每一个县的县令都是她重新任命的,但她还是不够放心,于是她留下范颖,封她为巡察御史,带五百亲兵往回走,还给她一张招兵令,许她便宜行事。

  “若有人敢在这时侵吞赈济粮食,你可以杀鸡儆猴!”

  范颖应下,当即带人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