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63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含章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他问道:“王含在何处?”

  荀修瞪大双眼看她,片刻后更加的颓败,失落道:“在我府中。”

  赵含章就扭头看向赵宽。

  赵宽明白,不过扯马离开前还是和地上的青年打了一个招呼:“申堂弟。”

  赵申目光炯炯的盯着他看,片刻才啊了一声,“宽堂兄啊,你怎么黑了?一点也不像世家呆子了。”

  赵宽脸上温润如初,没有答理他的话茬,只介绍了一句,“这是大将军,三妹妹。”

第971章 连下圣旨

  赵含章目光重新挪回来,露出笑容冲赵申点了点头,这才重新看向荀修,吩咐左右道:“将他收押进牢中。”

  荀修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心灰意冷的道:“使君要杀我,现在杀便是,难道还要选黄道吉日吗?”

  赵含章冷冷地道:“你是必须要死的,但我想给荀氏一个机会,不过你若是不想给他们这个机会,此时将刀捡起来再自尽就是。”

  荀修张了张嘴巴,最后一言不发的被人带了下去。

  赵含章目光一扫,荀家军所有将士都躲开了她的目光,还拿着刀剑的默默放下,束手就擒。

  赵申直观的感受到了赵含章在军队和百姓中的威望,从前只是耳闻,今日一见,倒是名不虚传。

  赵含章收回目光,看到赵申立即下马,上前关切的问道:“申堂兄可受伤了?”

  赵申这才感觉后背湿润润的,还有点疼,于是伸手往后一摸,拿过手掌一看,一手的红,他眼睛一翻,就往后一倒。

  赵含章瞪眼,连忙伸手接住,叫人道:“快,叫军医。”

  她还想问一问铭伯父和小皇帝呢。

  好在赵申虽然倒下了,但赵家军中还有参将在,他们知道赵铭的去向。

  一听说赵铭他们已经出城跑了,她便只能叫来斥候,让他们快马加鞭去把人追回来。

  等她回到别院,看到倒伏在地的尸体,以及满地的鲜血,她脸色越发冷凝。

  赵铭和小皇帝他们摸黑又跑回来时,穿过明亮的灯火,便看到她沉着脸坐在大堂上,堂上和院子里的尸体已经全都抬走,但血迹没有清理,不仅地上,墙壁上也都是殷红的血迹,有的甚至都没干。

  她坐在这些殷红的血中,让人不由心头一寒。

  但小皇帝看见她只觉得安心,他小跑上前,眼泪汪汪的,赵含章见了叹息一声,含笑上前,正要安抚他,结果他脚踩在一滩快干却未干的血上,整个人往前一扑,直接就抱住了赵含章的腿。

  也不知道是疼的,还是这一日来担惊受怕所致,小皇帝嚎啕出声。

  赵含章叹息一声,要将他扶起来,但小皇帝此时只想哭,他泪眼朦胧的,察觉到她要挣脱,便更抱紧了她的小腿,一边哭一边喊:“赵卿,赵卿,以后你去哪儿就把我带到哪儿吧,你不要当大将军了,当太尉三公吧,将来一直跟在朕身边。”

  赵含章闻言讥诮的笑了笑,伸手从赵铭手上接过一张帕子,给他擦了擦脸上的眼泪柔声道:“陛下放心,匈奴已灭,天下安定,我暂时不会离开陛下左右了。”

  小皇帝抬起泪眼看她,“真的?”

  “真的。”赵含章见他不惊惶了,便伸手将他扶起来坐到坐榻上,“陛下,北地六州收复,需要重新选定刺史。”

  皇帝就连忙道:“此事太尉做主就好。”

  说完想起什么,忙扭头去找荀藩,“舅父,还请快快下旨加封大将军为太尉、司空和司徒。”

  荀藩一听,呼吸急促起来,连忙去看赵含章。

  赵含章面色淡然,和小皇帝道:“陛下,没有一下加封一人为三公的道理,此事也不急,还请陛下先下旨封六州刺史。”

  小皇帝讪讪,小声道:“我都听太尉的。”

  他的皇帝印不是一直被赵含章借用吗?之前的圣旨都是从她手上出去的,此时又何必问他呢?

  皇帝不在时,她自然可以不问,但既在这里,赵含章当然要问,这也是做给世人和朝臣们看的。

  得了皇帝的允许,赵含章当即连发九道圣旨,她正式封石勒为幽州刺史,祖逖为冀州刺史,北宫纯为并州刺史,赵宽为青州刺史,孙令蕙为光州刺史,赵驹为兖州刺史,刘琨为徐州刺史,傅祗为雍州刺史,而赵铭,正式擢升为豫州刺史。

  赵含章则自领司州刺史,这个就不用下旨了。

  这当中,大部分人在之前都拿到了盖着玉玺的任命书,这些圣旨并不是给他们的,而是给天下人看的。

  一道一道的圣旨从赵含章手上发出去,堂中排成两排的朝臣皆心惊胆战,这一晚就没几个人能睡着,赵氏一派的人是兴奋,而晋室一边的老官员们则是害怕赵含章趁机找借口给小皇帝来一下,彻底从名义上也掌控这九州。

  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赵含章没动小皇帝,甚至怕他受惊吓生病,还请大夫来给他把脉,开了一碗安神汤给他喝。

  她说了百姓需要安定,那就致力于安定,绝不会在此时做杀皇帝这样有可能引发战争的事。

  而且,司马家已经做了足够坏的榜样,就算她想要改朝换代,她也没想着杀小皇帝而代之。

  从古至今,不管暗地里各朝末帝是否被逼退位,但明面上该做的功课还是要做的,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改换天子、国主,都会给对方留一条血脉,因为灭绝血脉是大损阴德的事。

  因此,商朝有杞国,以奉祀夏朝宗庙祖先;而周朝有宋国,以奉祀商朝宗庙祖先……

  司马家……

  算了,不提他们家了,总之,赵含章不想让风俗再恶化下去,为此,她愿意收敛一下脾气,慢慢的来。

  当然,这是对小皇帝,是对内的政策,对外,她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王含被抓来了,赵含章都没见他,确定他是真的王含以后,就让人把他的脑袋给砍了,然后用匣子装上给琅琊王送去,她对去送头的使者道:“告诉琅琊王,朝廷选定了新的徐州刺史,这一次,我且放过他,再有下一次,别说谋杀皇帝,就是让皇帝听到他不遵守朝廷的命令,我也绝不轻饶。”

  没错,赵含章杀王含的理由是,王含谋刺皇帝。

  “告诉王导,约束好王氏的人,这一次我看在他和四娘兄妹三人的面子上饶过王氏,下一次,王氏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使者应下,带着王含的头南下去扬州。

  琅琊王收到匣子,一打开对上王含圆睁的双眼,他吓得往后一跌,连连往后退了好几步。

  王导看到王含人头时脸色瞬间苍白,他厉目看向琅琊王,然后扭头去看王敦,见他脸上没多少神色,但眼中似乎盛着火光,便知道王含的动静他全知道,不由沉怒。

第972章 杀人诛心

  王导的心就跟被火烧一般,本来就被挑动的天平彻底倾斜,离开琅琊王府后他便回家,将左右屏退,只留下一个心腹,低声道:“请元立过来吧。”

  元立在王导这里磨了好几个月,要不是女郎说了王导有大才,又有名望,只可拉拢,他早就把人杀了。

  琅琊王失去王导这个智囊,如同失去右臂。

  第一次见王导要见他,元立的心瞬间高扬,嘴角忍不住上翘,似乎做说客也不是非常难嘛,他或许也可做谋士?

  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元立对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王导并不喜欢自己,甚至是厌恶,这时候肯见他,多半是发生了什么事。

  说真的,一直到现在,元立都不理解,女郎为什么会让他到江南来呢,让他在这边组建情报机构他可以理解,但竟然让他接触王导。

  王导在做出抉择的时候,颍川郡荀家也在做抉择。

  颍川荀氏是大族,势力虽比不上西平赵氏,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族,只颍川一郡内的族人便有千人之数。

  颍川荀氏子弟,目前荀修是最厉害的一个,毕竟他手握一支大军,族中跟随他左右的子弟有二十余人,这二十余人有做参将,有做士兵,还有做文书后勤一类的事情。

  除他外,荀家目前在赵氏集团效命的子弟还有二十六人,其中有十二人在颍川郡内,最大的是个县令,最小也是个县里的文书之类的,剩下的则是通过招贤考,被任命往各处。

  荀氏的族长今年五十六了,他一天之内接连听到两个大消息,先是有报,荀修在蒙县反了,回来的人让荀氏赶紧招兵买马,将颍川郡内的其他势力清除,彻底掌控颍川郡。

  他没有高兴,只觉得心惊胆战,然后在心里大骂荀修脑残,颍川郡在整个豫州里不值一提,还被夹在中间,更不要说在整个中原地区了。

  现在赵含章的势力这么庞大,他到底哪来的自信认为自己可以造反?

  荀氏的族长只有灭顶之感,然后他还没来得及想出对策,更糟糕的消息传来,赵含章大军回朝了,当天就平定了荀修之乱,荀修已被下了大牢,同时赵含章对荀修说的话也传了过来。

  除此外,还有一句话,“凡为权势谋百姓者诛族”。

  来传达赵含章意思的县令小心翼翼地和荀族长道:“除了这句话,使君还让人送了一张数字过来,这一次叛乱,赵家军亡一千三百六十九人,朝廷七品以上的官员二十三人,将十二人,百姓亡六十九人,重伤者三千一百四十五人,轻伤四千余人……”

  他看了一眼荀族长道:“荀家军亡一千七百九十二人,重伤三千二百九十八人……”

  荀族长没动,但整个人好似老了十岁一般,问道:“使君打算怎么处置荀氏呢?他说给荀氏一个机会……”

  县令斟酌片刻后道:“使君未曾明言,但她似乎恨极了荀修,蛊惑他造反的王含被砍了头,已被使者送到江南琅琊王那里去了。”

  他低声道:“荀氏族人众多,若真是诛族,牵连的人只怕过万,似族长这样不知内情的毕竟无辜,使君仁善,所以才肯给荀氏一个机会。”

  荀族长苦笑一声,这哪里是给荀氏机会,这是要拿荀氏儆猴呢,世家族人众多,就算是造反,最多牵连全家,没有全族一起牵连的道理。

  不然世家早在八王之乱和苟晞当政时就被杀光了,蓚县有人造反,赵含章也没有灭杀全族,只杀了族长和其户主……

  念头闪过,荀族长悚然一惊,总算知道赵含章的意思了。

  荀族长的腰一下就塌了,整个精气神都被夺走了一般。

  县令见他终于领悟到一点边,起身退下。

  荀族长自己坐了老半天,最后撑着膝盖起身。

  他的小孙子跌跌撞撞的从外面跑进来,一下扑进他的怀里,乐得咯咯笑,不太清晰的喊道:“阿祖,阿祖……”

  一边喊,口水一边流。

  荀族长潸然泪下。

  他请县令帮忙,很快就做好了决定,荀修一支,以及跟着他的二十余人全部除族,然后将其家人押送陈县。

  除此外,他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赵含章他们已经回到陈县,看到被押送过来的百余人,她嘴角微翘,让人把他们一起关到大牢里,就在荀修的旁边。

  荀修知道自己被除族后,整个人都惊呆了,同时还愤怒,但比他更愤怒的是被他牵连的亲人,一看到荀修,当即忍不住辱骂起来。

  荀修造反,除了跟在他身边的人以外,家里有几人知道他这作死的决定?

  凌迟?

  这种特殊的刑罚除了震慑人外更多的是让人害怕和滋生仇恨及暴力,她杀人更喜欢诛心。

  除族,在这个时代也是一种酷刑,就犹如凌迟人的内心一般。

  荀修的父亲还在,在牢中看到他,不由的大骂出声,骂声一直到达刑场而不停。

  依律,赵含章株连其父,妇女和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免株,而被牵连的其他男丁受到了比蓚县株连更严重的处罚,她直接把人罚为军奴了。

  除非立下大功,不然很难摆脱罪奴的身份。

  这些家庭全被除族了,这个消息传遍天下,天下士族先是觉得荀氏族长怕死,竟然屈服于权势将族人除族;

  然后是心头一凉,胆寒背簌,赵含章还真是狠,杀人诛心,不仅要杀荀修,还让他死后也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