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740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含章道:“我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赵含章再淡定也忍不住起了一个大早,仔细打理了一下朝服换上。

  傅庭涵发现她穿的是新朝服,想了想也把身上半旧的朝服脱了,换上这个季度刚做的那一套。

  夫妻两个忍不住对视一笑,然后一起上朝去。

  难得的,皇帝也换上了这一季的新衣,这一次,他抱着他的玉玺出来了。

  禅位的诏书依旧是他亲笔写的,交由郭璞来念,他通过郭璞的口告诉世人,赵含章的上位是得到上天认可的。

  这一次,赵含章跪在大殿上,又推辞了一番,在小皇帝坚持后才伸手接下圣旨,和小皇帝道:“臣惶恐,但陛下所托,臣万死亦要完成。”

  赵申压住心中的激动,最先扑腾一声跪下,高声道:“臣,恭迎新帝。”

  百官呼啦啦跪下,齐声道:“臣等,恭迎新帝。”

  小皇帝手忙脚乱的也要跪下,赵含章伸手拉住他,没让他跪。

  她一手拿着圣旨,一手拉着小皇帝,转身看着跪了满殿的朝臣,只觉天高海阔,可由自己振翅高飞。

  她道:“起身吧!”

  百官应下,缓慢起身。

  赵含章拉着小皇帝走上台阶,看到桌子上摆着的玉玺,小皇帝才想起来,手忙脚乱的抱起来交给她,“大将军,以后这江山就交给你了。”

  赵含章郑重接过,“陛下放心。”

  小皇帝热泪盈眶,他很放心,以后再也不用天没亮就起床背书,背折子,然后上朝了。

  汲渊上前一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新帝当选吉日即位,天下百姓方安。”

  小皇帝连连点头,“郭璞就在此,就让他现场卜算一个吉日吧。”

  众人目光齐刷刷的看向郭璞。

  郭璞:……

  “吉日倒是有不少,不过诸位,即位的吉日还要参考国号,不知新朝国号是什么?”

  大家又齐刷刷的去看赵含章。

  赵含章顿了一下后道:“天下人皆以为天子乃天选,可依我看,天上的神仙未必能时刻关注民间。天子为民之父母,要不忘爱民之心,民才会以子女之态孝之。君德民和,天下才能安定,这是民意。”

  赵含章一字一顿的道:“民意更胜天意!而举国上下,不论是汉人、匈奴、羯族、羌胡、鲜卑或是百越,皆是炎黄二族的后人,故我以祖先之名定国号——华!”

  汲渊目光炯炯:“《春秋世谱》有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乃人祖。《国语.晋语》也有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

  朝臣们一听,大多觉得“华”这个国号不错,但也有提出不同意见的,“大将军乃豫王,何不用豫这个国号?”

  豫怎么比得上华?

  赵含章早瞄着华这个字了,要不是前有老祖宗的夏,不好跟祖先们重了,她觉得夏字也不错。

  更有人道:“或许取用大将军的姓氏,赵国如何?”

  殿中的赵氏子弟大多觉得不错,举手赞成。

  赵含章就问郭璞,“郭先生以为呢?”

  郭璞道:“国号华最好。”

  他顿了顿后道:“华,属水。”

  他扫了一眼小皇帝,没有说更多,但百官都不是吃素的,很快想到了五行属性上。

  华属水,而晋属火,水克火,这个字妙啊。

  豫属土,土与火相生,但新朝灭旧朝,根本不需要相生好不好?

  赵则属火,两火交战,怕是双输,不妥不妥,这样说来,还真是华最合适。

  有郭璞站队,华这个国号就这么定下了。

  接下来就是选吉日了。

  郭璞表示他需要斋戒三日后卜算。

  赵含章不知道信不信,反正是答应了。

  百官退朝,汲渊等心腹留了下来,赵含章还特意留下荀藩和韦安俩人。

  小皇帝站在龙椅前,也很想退下,赵含章却没让他走,而是和颜悦色的问他,“陛下想要什么封号,是想去地方住,还是住在京城?”

  小皇帝整颗心提起,小心翼翼的道:“我,我听大将……陛下的。”

  见赵含章皱了皱眉,似乎很苦恼,他立即道:“朕,我,我只想安乐一世便可。”

  赵含章笑道:“陛下不必特意改掉自称,你可与我共用朕这个自称。”

  又试探的问道:“陛下觉得安王这个封号如何?”

  小皇帝立即点头,“很好。”

  赵含章又问,“陛下可愿留在京城居住?或是有别的想要长居之地?”

  小皇帝自然是想远离赵含章,远离政治中心的,但他年纪太小了,在他有限的记忆里,只有洛阳的生活最美好。

  在兖州时,他几乎不能出门,日子也过得很清苦,更不要说从兖州逃出来的经历了,虽然去过不少地方,可颠沛流离,日子一点也不好过。

  所以他一回想,自己最熟悉,最想住的地方竟然还是洛阳。

  小皇帝眼底微湿,想起小时候在自家花园里跑的场景了,他问道:“不知吴王府可还在?”

  小皇帝的爹是吴王,他七岁之前都是在洛阳吴王府过的。

  赵含章一听就明白了,当即道:“我立即让人修缮,改吴王府为安王府,待修缮完毕,陛下再搬进去吧。”

第1275章 愤怒

  安王府修缮一事赵含章交给了赵申,正巧邱志从大理寺出来了,赵含章让他戴罪立功,去给赵申打下手。

  其实就是将安王府的具体事宜都交给了他。

  尘埃已落,邱志有再大的心也没用了,最关键的是,赵含章断了他的后路,此举便是让他只能挂在安王这条船上。

  可朝代已改,跟着安王就意味着前途尽毁,偏他之前叫出那样的话,赵含章只是按律罚他,既没有杀他,也没有革职,谁不夸她一声公正和仁厚?

  只有少数几人知道她此计有多毒,让邱志有苦说不出。

  郭璞就一边排演时辰一边和傅庭涵道:“我们以后可得小心点儿,要是不小心犯了事,让她记恨上,那真是痛彻心骨还没法说。”

  傅庭涵:“要是换上前朝的皇帝,因为官员得罪了自己就想办法把对方弄死,这样倒是不虚伪,你喜欢这样的东家吗?”

  郭璞呆了一下后连忙摇头,“算了,那她还是虚伪着吧,她要是能假装一辈子,那就变成真君子了。”

  傅庭涵见他来回排演了三遍,就问道:“你要算到何时?”

  “急什么,这登基就跟成亲一样,得选一个最好的日子,再选两个次一等的日子给上头的人选,一步到位,不然我算出日子来,他们又总有各种问题驳回,我每开一次卦也是很麻烦的。”

  郭璞掐算许久,终于道:“要说最好的日子还是八月初五这一日,七月十九和九月初一也次一等,将这三个日子报上去给他们选吧。”

  郭璞说到这儿抬头上下打量傅庭涵,“赵含章登基,你得是皇后吧?皇夫?要不我顺势给你算一算册大宝的吉时?”

  傅庭涵:……

  郭璞看着哈哈大笑起来。

  尘埃落定,但这只是京城的,各方的反馈要慢一些到达。

  正巧截留刘琨的两封信到了。

  赵含章先拆开他给祖逖写的信。

  信中主要是询问祖逖洛阳的情况,皇帝是否受了委屈,以及探听祖逖的态度;

  然后拆他给赵铭写的信。

  到今日,刘琨都认为赵铭是个忠臣,在赵含章夺皇权这一条路上,他们是分岔的。

  所以信中刘琨先是问赵铭到底怎么想的,然后才泣涕交加的问他能不能善待皇帝。

  赵含章将信丢进火盆里烧掉,和元立道:“的确是个忠臣。”

  元立道:“暗哨回禀,今日他用早食时忍不住落泪,徐州的士人听闻,有好多人跟着他一起哭泣。”

  赵含章:……

  “继续盯着,不必特意做什么。蜀地和西凉那边也去信吧,他们也该知道了。”

  元立应下,问道:“登基大典可要召见各州刺史和藩王?”

  现在的藩王名义上只有三个,一个是蜀地的成王李雄,一个是西凉王,还有一个就是代王拓跋猗卢了。

  赵含章垂眸思索片刻,点头道:“是要召见,不过具体召谁还需商议。”

  不是谁都能走得开的。

  比如北宫纯,他就一定动不了。

  二郎镇守边关,一定也走不开。

  见赵含章沉思,没有其他的话再吩咐,他便躬身退下。

  到了晚间傅庭涵才过来找赵含章出宫回家。

  傅庭涵直接把郭璞卜算好的日子告诉她,“郭璞说八月初五那天的日子最吉。”

  赵含章:“他不是说要斋戒后才能算吗?”

  傅庭涵:“他从昨日开始就没吃饭了。”

  赵含章一脸惊讶。

  傅庭涵道:“他前两天给自己卜算,说不宜用餐食,所以他别说肉了,他连米和蔬菜都没吃,昨日和今日就喝了水和些许果露。”

  赵含章钦佩,果然能有所成就的都是狠人。

  有的人是对自己狠,而有的人是对别人狠。

  朝廷的邀请公函送到代国时,拓跋猗卢正派人去催促拓跋六修来见他,并要求他带上新平城里最好的东西。

  新平城是一座新建的城池,拓跋六修到时就只有几十座土房子,连个城墙都没有,比平城郊外的集市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