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第116章

作者:浮笙闲 标签: 幻想空间 历史衍生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

  程颢默然,旁若无人地低下了头,好似压根就没感觉到那些视线接近的灼热的触感一般。

  他是道学家,是多少年来忙着钻研学术,没怎么考虑过官场升迁这些世俗人情的“呆子”,然而这并不代表他是什么全然不通世情的傻子。

  这些目光的背后想着什么,他也能猜个七七八八:不是旧党那边想着怎么把他继续绑在反对改革的船上,就是新党琢磨着怎么把他哄上王安石的路子。

  洛学的开创者对此在心中嗤之以鼻地哼哼:

  不是,凭什么你们觉得你们就能安排我的想法了?

  后世人你先来和我辩论一下,什么叫做迂腐和拘于古礼?什么叫做后世风评不好?!

  ——为什么他表叔对比起来听上去就很帅啊!

  他想了想,头也不抬,视线凝视着地板,整个人就向着旁边张载的方向挪去。到地了才屈起手,轻轻戳了戳对方的胳膊。

  “表叔……?”他很小声地开口。为了拉近二人之间的关系,他还特意用上了亲戚之间的称呼:“你觉得后世人这番评价……”

  是不是很不贴切,很不合理?

  话没说完,从顿悟中倏忽惊醒的张载,脱口而出就是一句强而有力的感慨。

  “【长安粗口】,后世人搁那拿我的发言写话本小说呢?!”

  “尊不尊重人啊!”他一脸震撼中带着愤愤:“我还没想过得到三代圣王的青睐呢!”

  用他的话在幻想中把他想都不敢想的白日梦给做了?

  多冒昧啊!

  程颢:……

  突然就很羡慕弟弟不用来官场上班了呢.jpg

  【这样较为接近的理念,使得洛党这些人在反对王安石变法这件事上,也和比如司马光那样“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破防到快天无二日地步的反对截然不同。】

  王安石:……

  我都没想到君实那么恨我(。)

  司马光:谢邀,本人在听见之前都觉得恍惚。

  这得是多大仇多大怨啊!

  【张载只是在王安石向他发问说,如今朝廷要推行新法,希望他能够胜任的时候,委婉表示了拒绝,甚至还赞同并认可了对方政治家需要大有作为的主张。最后辞官也是因为他弟反对变法比较激烈,他不想和王安石爆发直接冲突,自己主动急流勇退的。

  而程颢反对的理由更有意思。他反对从来不说王安石变法本身存在什么重大的缺陷,只说一个点:太多人反对熙丰变法了,这些人总有能够反对的理由,他就没见过天底下有反对者过多却还能成功的改革。

  犀利吗?这可太犀利了。

  抛开理学这玩意“存天理灭人欲”的荒谬,以及二程对于气节接近病态的苛求。光在这一点上面,程颢的眼光那是一点都没看错。】

  程颢:……

  先默默直起一下腰,证明自己多年来只呆在御史位子上只是因为他不擅长官场规矩。

  不代表他没有政治眼光和能力(大声)!

  然后反复看几眼“荒谬”和“病态”的评价,直起来的腰又有点疼了。

  “后世人不能理解我……”

  他有些纳闷,又有些怨怼地继续戳了戳张载,开始了自己小声的嘀咕:

  “五代以降,世风日下。就像那后世人说的,北方的文化倒退堪称严重,胡人重利轻义的鲜廉寡耻之作态,甚至已经日渐同化我汉人。”

  “文人辗转在各国之间,依靠自己的才能博取高位,却失去了对自己国家的忠诚。这样下去,那宋人迟早会习惯于转投西夏或者辽国,不复对宋朝的丹心。”

  “而人又为何会被敌国的高官厚禄所吸引?莫不因为人心存欲,因为人欲作祟,思富贵,贪生死,慕冠冕……继而将仁义礼智信这些天理全然抛弃。”

  “所以才要存天理灭人欲,才要重气节啊!”

  所以后世人为什么要那样鄙夷他和他弟……

  张载感受到了程颢心中的怨气,比之对方虽然只年长十二岁,然而辈分上的差距,已经让前者习惯在这些事情上表现成为后者可以效仿的榜样。

  所以他开口,回复得也很利落:

  “你开创洛学,本质是针砭时弊,对吗?”

  “那多年之后时过境迁,你的学说不再适应于时代,最终被抛弃。你觉得合理吗?”

  程颢懵在原地。

  —

  王安石:(暗中观察)(记小本本)嗯……看起来张载好像比程颢更机灵一点……这两人既然反对的理由都比较微弱,那确实很有可能被拉过来……

  张载优先,程颢次之!

  【其次,便是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朔党。

  他们是北方派中注重实际的经验派,主张的是一种缓慢的渐变过程。也就是旧党中的右翼保守派。所以也就是反对王安石最激烈的势力。

  他们一般推崇史学——司马光不还写了《资治通鉴》吗——排斥孟子,提倡尊君,却又宣扬“天变”之说,认为上天灾异预示着王朝、皇帝的兴衰和道德水准,希望借此使皇帝的行为有所制约。

  笑死,可谓是集古代儒家政治几大腐朽之精华(。)

  哲宗听了说不定想翻白眼:宣扬尊君的人,结果为了自己的政见主张,愣是卡着皇帝亲政的年限不肯奉还,光拿臀背给真正当皇帝的人看。

  只能说大怂文人灵活的道德底线.jpg】

  赵煦:说得好!

  年轻的皇帝眉毛一挑,本来因为讲到司马光一派又有些气结的脾气,在后世人这出夹枪带棒讽刺意味十足的辛辣中悄然散去。

  唇角露出一个舒心的笑意,他乐得见旧党党人的笑话,于是毫不留情地在心里嘲笑起来。

  说得妙啊后世人,这话是真的讲到他心尖尖上去了!

  用力鼓掌.jpg

  —

  赵顼:哲宗?

  神宗皇帝的脸色一下变得铁青。他到底是在干出了变法这样不符合大宋保守派文官立场的事情之后,依旧能被史书评价上几句天资聪颖的存在。于是简单的逻辑思考几乎在呼吸之间就本能地完成。

  ——那是他的子嗣,他的继承人,他事业与志向的延续者。

  而他甚至被卡住了亲政的权力。

  面无表情着,一个名字的存在自然而然出现在他的脑海当中。

  他的母亲,除了他的母亲,还有谁有这样的力量呢?

  可是这不是他能在明面上处理的事情,大宋的体制一般也不允许后宫干政。只要他能安康地活过政权交接的时刻,他母亲对于新旧法的看法,此前在他看来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现在不一样了。

  他的目光轻飘飘地在人群中扫视,还是忍不住落在面色同样难堪,甚至双手都有些颤抖起来的司马光身上。

  嗯……看起来被后世人锐评集糟粕之精华,就算是以司马光也没能端得住啊。

  越想自己儿子可能面临了些什么,赵顼看司马光的眼神就越微妙,没了此前刻意想要保持平衡的操盘心态,他现在只有一种隐晦的快意。

  活该,叫你们欺负小孩。我儿恐怕登基的时候还没多大吧!

  老赵家祖传记仇·神宗:(悄悄揣起手)

  【不得不说啊,有的时候我看司马光就觉得这人真的贼精神分裂(。)

  你说他君子之风嘛,他主政的时候对新党可压根没手软过。

  宋代官场上其实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叫做留人一线生机。

  怎么理解呢,就是你可以党争,可以相互攻讦,但是凡事大家伙都给彼此留有余地,不要把对方往死路上逼,顶多下台贬谪,甚至原则上不贬过长江。

  所以你看庆历新政失败了之后。范仲淹到了邠州(陕西),富弼去了郓州(山东),杜衍去了兖州(山东),韩琦到了扬州,欧阳修去的滁州(安徽)。

  虽然远离了中央,但是基本上都是知州的位置,并且没贬谪过长江,远远称不上荒地。

  神宗年间的时候,新旧党争也尚且给彼此留点余地。

  王安石主政,司马光就在洛阳养老,甚至养出了洛阳耆老这样的地标。北方人居多的旧党也主要在北方分布,在长江边上都算贬得远的。

  这个时候司马光当政,还能让王安石在金陵养老。】

  【结果这个原则,在元佑更化的时候,却被旧党全然打破了。

  他们重新一上台,就把新党全部贬谪,甚至直接贬过岭南,开了宋代先河,贬到新州(广东)、海南、雷州(广东)这些地方。

  以为谁都是苏轼那样的乐天派吗?古代条件他们这是把新党往死路上逼,完全不给对方留点余地,不希望人最后能够活着回来啊。

  啊对,蔡确可不是就死了吗。】!

第123章

  蔡确?

  蔡确!

  这是第一个被天幕明确点出了名字,宣布在党争风波中献出了淋漓鲜血的存在。

  然而朝堂众人下意识找寻着对方的身影,却在面面相觑的尴尬局面中,得出了一个微妙的结论:

  那位名叫蔡确的变法派官员,如今竟然还没能做到可以上朝的地位?!

  赵顼在茫然中,对于自己未来的命运突然又燃起一线希望。

  这至少说明,变法持续的时间,他还能存活的时日,并不如他一开始出于庆历新政的短暂而设想的那般紧张。

  这个结论在无声中成为了在场明眼人的共识,所有在这场斗争中尚未选定立场的人,此刻对于两派又多了点新的认识,心中漾起层层波澜。

  而在这种寂静和紧绷并存的氛围中,司马光却感觉自己坐立难安。

  被后世人揭露自己主政之后干出来的狠厉之事后,他其实并没有遭到很多,自己原先想象的白眼和讽刺。

  也许是因为他的做法,暗地里吻合了不少被触犯利益的旧党党人真实的思考;也许只是因为在天幕高悬这样的局势面前,天大的事情都得被延后。

  又或者只是因为,大部分人在听完之后,已经在心中给他判定下了结局,不愿意再跟他多言呢?

  ——司马光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