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第140章

作者:浮笙闲 标签: 幻想空间 历史衍生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

  许某:赢!

  【直到二十世纪初,盗墓者和考古学家们才有机会重新触碰殷都,揭开古城神秘的一角,颠覆干净几千年来所有关于它的叙述。将曾经在周昌周发父子脑海中,印象深刻难以磨灭的辉煌重现了分毫。

  与后世规整的,方方正正四面由城墙保护的城池不同,殷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封闭”。】

  那穿梭的镜头停下了,正好将整个殷都的范畴都收入其中,让人可以一眼看见城墙的缺失。

  ——刘彻简直在喟叹了:“我也想要这样的工具,可以在高空将一切都收入眼中。”

  军事利器啊!可惜完全没头绪做啊!

  【在商王华丽的宫殿区外,是众多星罗棋布的商人族邑,他们和他们所拥有的产业、墓地以及人祭场宛如商王最忠实的拥趸,将其包裹其间。

  而当几千年前,文王带着他器重的儿子们渡过黄河,北上进入殷都范围,遥遥望见商王宫殿的尖端之时,率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坐落在通向王宫的国都大道旁的制陶聚落。】

  天幕仿佛应景地切换了场景。脸上还带着好奇和些许惴惴不安的文王父子,忐忑地站在道路上向左右张望。

  不少人的脸上露出了笑意,为着圣人的青涩而满足了些许稀薄的玩味之心。

  ——然后下一秒瞳孔地震着扭曲。

  【他们紧邻着通向王宫区,布满车辙的西大路,设置了自己的主祭祀场。】

  鲜血自脖颈中迸发,泼溅似的喷洒在主祭者的身上。

  撕裂的哀嚎挤满了耳朵,眼睛里看见了俘虏们的神态。还未上场的等待者精神崩溃着试图逃走,扎堆似的聚众嚎叫,精神失常般大声狂笑。

  不用担心,不用担心。好客的主祭人看见路人的神情,放声豪爽着大笑,满身是血地为他们解释。商人尚声,祭品的嚎叫是在向神祇禀告他们的强壮合格。所以叫吧,叫吧,大声着叫吧,仪式还会继续。

  剥开祭品的皮有惨叫可以取悦神明,剖开祭品的心拿去烧熟可以回收利用,等到献祭结束后他们还可以继续享用。

  来来往往的人流车马自这祭祀场旁经过,有人行色匆匆熟视无睹,有人步履轻快驻足欣赏。

  这场祭祀的人数好像不算太多,于是有人拍手提议,慢一点,慢一点!祭祀不能如此匆忙,玷污我们对神明的虔诚!

  所以主祭者含笑着点头回应,被剁去肢体的祭品挣扎着,哀嚎着,咒骂着,扭曲着躯干连绵着。这是一场围观者眼中足以获得精神刺激和愉悦的盛宴。这是一场商人默认的表演,同样用以向道路之神献祭。

  最后表演落下帷幕,好客的主祭者向着面色苍白的过客点头:

  欢迎来到殷都,欢迎来到商。

  恭喜你领略到了殷商王朝都城的气象。

  享受狂欢吧,异邦人。!

第150章 番外1 商周

  【周昌此番来到殷都,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觐见商王,提高周人部族在商朝的整体地位,承接他父祖都曾经致力于完成的事业。

  这件事其实本来并不容易:商人素来有一种因高傲自信产生的排外。

  如若说同样因为先进而“高人一等”的夏,他们是趋向保守自矜的,任由大萧条时期其他衰落的部族前来投奔,自己宛如湍流之中磨灭不动的磐石稳固,严守着核心的珍宝。

  那么商人的天性是开拓的,向外的,乃至于野蛮的,和征服与侵略,血与火的战争息息相关的。所以他们相较起来是开放的,乐于接纳异族人为藩属国,乃至于任用其为自己羽翼,麾下将领的。

  他们的排外是隐性的,下意识的,因为目光平视乃至于仰头望天,翘首向神祇彼岸天国企盼,以至于忽视了那些“低他们一头”的人的那种类型。】

  刘邦咂嘴。

  他懂啊,他真的很懂这种排外或者简单来说的傲慢是种什么回事啊!

  不说春秋战国时期那些贵族王族身上遗留下来的所谓“贵族风度”,不说刘邦早年听闻过的各种名人事迹。

  他身边不就有个鲜活的案例吗?活生生差点因此和他闹掰,和他麾下不少大臣闹掰的那种类型啊!

  ——妈的,韩信那种自然而然瞧不起不如他的人,平等地将他们视而不见的态度。可不要太眼熟,太形象。

  打起仗来和副将们之间还能流畅沟通,甚至将人际关系处理得不错。一下战场……笑死,直接羞与樊哙同伍了啊!

  这是韩某人眼下不在他这,估计在自己府上或者子房府上商议整理军法的事情——按照张良天下一统后积极性迅速下降,飞速学会了后世人称之为摸鱼的技巧后的工作态度,刘邦打赌是韩卷王信去找的他——要是在他身边……

  刘邦绝对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可以指着天幕大力批判韩信性格的机会,绝对果断地就开始装傻问(讽刺)他是不是商人遗民出身。

  毕竟韩信那是什么狗脾气啊。

  自从天幕出现知道他那破烂结局之后,韩信简直叫做放飞自我,主打一个我爱工作,工作/爱我;皇帝傻逼,望你明知。

  那叫个隔三差五就要跑过来跟他大吵一架,包括但不仅限于刘邦的战略失误,头脑一热对匈政策的偏差,没做错但是韩信不能理解的大政方针,甚至两人发生了和没发生过的私人恩怨与破烂结局。

  每次都吵到两人面红耳赤,甚至常常韩信都端不住自己向来矜持的修养,和老流氓痛快地展开军中粗口脏话大比拼,当然结果永远都是被刘邦以丰富的经验成功击败。最后闹得要么不欢而散,要么刘邦管饭。

  对此韩信的解释永远都是那么简单粗暴一句话:大不了就是死呗,还能比原来下场更惨吗?而如果死都死了,你好歹让我先骂你骂痛快回个本。

  放下明主滤镜,珍爱自己生命。

  ——尽管结果反而是两人吵架吵得关系稳定多了。事实证明沟通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最伟大渠道,哪怕吵架也比什么都不说闷着,继而积蓄更大矛盾,直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来得好多了。

  但即使事情都发展到这种地步了,刘邦眼中韩信的狗脾气依旧没什么大的好转。刘邦手底下那么多将领,也就跟韩信相处时间比较久的曹参能多得到他几个笑脸。哪怕堪称推崇他的樊哙,也只能在韩大将军面前少被讽刺几句。

  其余的将领,多多少少都有在对匈军事战略研讨会中,或是因为不熟悉草原形式和战争模式,不幸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与鲁莽,或是在被天幕剧透后依旧没把匈奴问题放在心上,被满脸痛苦的韩信平等锐评。

  ——倒不是他们真的不行,不会打仗。主要是韩信的要求太高,而刚打赢统一战争的开国将领们还没从轻飘飘的阶级跃升中缓过神来,天真地把了解匈奴情报这件事真的全交给了韩信。

  连彭越这种游击战的高手,都在韩信阴森森的眼神中不得不落荒而逃,抓着头发恨不得痛哭出声:术业有专攻啊!你当谁都跟你一样,把握住战争的本质于是诸法皆通的吗?

  你有本事问他怎么在小范围战场中和强大敌人长时间周旋,拖延时间,削弱敌方啊!这个他熟!

  刘邦每次看见这种场景总是忍不住头皮发麻,有时甚至庆幸自己已经成了皇帝,韩信的不客气程度虽高但有限。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既定历史上他御驾亲征都打输了,差点把自己这么个开国皇帝都给送过去。向来料敌以宽,哪怕兵行险着其实也是搜集情报确认有底再开始的韩信这把就完全不考虑让他自己上了。

  万一真因为国力不行再打输一次,将领可以送,皇帝不能无啊!

  韩·如果你没忘他被老流氓送了个便宜妹妹薄姬·虚假的国舅·真实的冤种·某种意义上成功成为了老刘家一款祖传兵仙·信:怎么着你要送也得先等刘恒长大吧?

  珍爱自己生命,拒绝老刘送死。

  但很诡谲的是,在这种绝对称不上和谐友爱的非和睦气氛中,刘邦发现了一件让他很难说得清滋味的事实。

  好(?)消息:所有的将领都被韩信平等毒舌破防过,不少人私下里猛男落泪,红着眼眶跑过来找他抱头痛哭表示大将军太过分了。所以韩信收拢诸将之心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被破防人私下暗杀都证明兵仙威名赫赫,让人不敢轻举妄动。

  坏(?)消息:他们反而因此觉得韩信是自己人了。

  刘邦:……受虐狂吗你们。

  同样和韩某人吵架吵得欢快的高祖皇帝没有丝毫自知之明,无情吐槽着自己麾下耿直和奇怪齐飞的将领们,打着哈哈各自请他们吃了一顿饭。

  ——没有什么事是干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吃几顿饭吧。

  汉初最大的刺头直到今天依旧不肯在管饭的人面前说上一句解衣推食,但是依旧在吵完架后平静留下吃了一顿饭。

  今天的汉初依旧是很和谐的鸡飞狗跳的汉初。

  【但周昌比较幸运,他有一项技能,占卜。

  效仿商王的甲骨占卜当然不可显于人前,但是善于学习模仿,并且对所有占卜技术都抱有一种热衷态度的周昌很快就学会了商人民间流行的一种,不容易惹出事的占卜方法。

  六十四卦占算,也就是所谓的易卦——对,它当然不是文王发明的。“文王拘而演周易”,都说了是演,是推演完善嘛。

  这项技术从商人的铸造师群体火到了占卜师群体,差不多大部分高阶贵族都使用或听闻过。也就使得掌握了这种技术的周昌和他们的交流,也会比其他藩属国来得容易。

  这很好理解,一种相对高阶的文化认同嘛:就像你同样遇上个外国人,会中文的总会让你觉得比满口外语的来得顺眼。】

  宋人:……

  不,同等的不顺眼。不管是汉化程度很高的辽国人还是相对野蛮的金人他们都不顺眼,都不亲近,平等地想要创死他们。

  哦对,还有西夏和蒙古。也都,不,顺,眼!

  这就是国仇家恨乃至于民族问题的考虑了,天幕的随口举例当然没考虑到这一点。但它向来不管什么评论,依旧往下说着。

  【但成也占卜,败也占卜。周昌和商人贵族群体关系打得火热,却因此招致了祸患。

  《史记》的《殷本纪》说,是因为九侯和鄂侯触怒了纣王,被制成了肉酱和肉干。周昌听闻了这件事私下叹气,结果被崇侯虎告发进了监狱。

  这种叙事值得商榷的地方不少。】

  司马迁:……懂了。

  提笔,预备,修改。

  未来的太史令沧桑叹气:这不是四处走访得到的史料,再丰富也大多是后世人口中的二手史料和口述史,充满了当事人的主观因素不够可靠嘛。

  难道是他故意要写错的吗?——这又不是秦汉相关的历史,司马迁在这上面又没什么政治包袱和压力,当然能尽力写真实就真实一点。

  年青人皱着一张脸,苦巴巴蹲下了身。站着修改实在太累,他还是找块大石抵着吧。

  【首先,商朝就不存在三公这个职位,甲骨文里甚至没有“公”这个字。公这个词汇是周人的发明,最早用以形容部族首领。

  其次,周昌作为藩属国的首领,在商朝本身有着自己庞大的王族后裔“多子族”的前提下,他能够担任高级官职,走近权利核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谓文王是纣王的三公,商的忠臣这话本身就不靠谱。】

  儒生:……

  这不是,圣人为三公,听上去很有逼格很有教化之风的感觉嘛(低头)

  王莽:啊对对对,我支持,强烈支持。就要圣人三公大大忠臣!

  【而在《周本纪》中,大概是司马迁自己听到的传闻也是有所出入的缘故,他采取了另一种说法,说是崇侯虎向纣王打小报告,说他收买人心,各地诸侯都向往他,是王朝的重大威胁。

  这个说法可信度就高一点了——尽管后半部分还是有够离谱的。

  残酷点说,哪怕牧野鹰扬,周人奇迹般地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光从商周两国的实力来看,那时的周人也是更为弱小的一方。

  所以武王翦商之后,依然要遵从并融入商的礼仪仪式,用商人的思维和习惯去领导商人。也就是说,他是为了翦商而不得不商化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商人承认他的地位。甚至这样其后都要有周公主政时期的平叛之战分化之策。

  而这个时候的周国,甚至比牧野之战之时更为弱小。在足够傲慢的帝辛眼中,理当算不上什么重大的威胁。】

  【崇侯虎那部分倒是可信度颇高。】!

第151章 番外1 商周

  【崇侯虎,从他的称呼是崇侯,商人给他封的是个侯国,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商人自己人。

  事实上,这个称呼最早出现的年代,甚至和文王时期都有所差异。

  早在比他早上两百年的武丁时代,甲骨卜辞就已然出现了“令从崇侯虎伐”“勿从崇侯”这样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