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 第181章

作者:橙汁感谢 标签: 女强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刚刚她才吃了曲太后送来的吃食,巧合的是,曲太后送的也是汤。

  这要是一个人送干的,一个人送汤,她还能喝下汤去溜溜缝,现在真是一口都吃不下去,感觉张嘴就能从喉咙眼吐出来。

  沈玉耀在满足太皇太后和放过自己的选项中,选择了后者,她将汤端起来又放下,抬头问太皇太后,“皇祖母此次前来,可是因为佛国之事?”

  太皇太后还不是很习惯沈玉耀言简意赅的行事风格,这和她儿子沈崇的风格实在是很不一样。

  她愣了一下,随后点点头,“皇帝看来已经知晓了。”

  “是,皇祖母,佛国胆敢往中原送柳暗花,就应该早有承担今日灾祸的准备,无论是谁来劝,进攻之事,都绝无转圜余地,君王一言九鼎,还请皇祖母莫要为难孙女。”

  沈玉耀给的答案非常的决绝,似乎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留给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什么时候被人如此直接的拒绝过?

  她当即脸色就不太好了。

  那个在沈玉耀没有登基之前,将沈玉耀视如珍宝的人,似乎已经死在了沈玉耀成为皇帝的那一天。

  她本来就是寄情于沈玉耀,因为沈玉耀从小就被迫离开母亲,和她的大儿子很像,所以她格外偏疼沈玉耀几分。

  但是后来的沈玉耀,上有父母疼爱,下有姊妹相互扶持,甚至还以公主之身,得了帝皇之位,过的比太皇太后的大儿子要强太多了。

  于是太皇太后对沈玉耀的态度就淡了下来,因为她觉得沈玉耀不够像她儿子了。

  生活在后宫可悲的女人,都喜欢将感情寄托在不相关的人身上,尤其是郑家的女子。

  郑皇后如此,太皇太后亦是如此。

  沈玉耀真不明白,她难道天生就是替身命,不会再郑皇后与太皇太后眼中,她脸上就写着“替身”两个字吧?

  不然这两人为什么先后都将她视为替身呢?

  “皇帝,这场仗一定要打吗?皇帝可知,那佛国可不是犹如一盘散沙的草原,佛国的僧人,既是僧人,也是士兵,他们都对佛国有着非同一般的信仰,他们悍不畏死,若是想要将佛国灭除,必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自高祖皇帝建国至今,不过三十三年,三十余载,一大半的时间,大庄在西北边关与那些蛮荒之族斗争不休,耗费无数金银钱财,粮食人命,才换来两三年的太平日子。”

  “现在,皇帝又要再起战事,须知穷兵黩武,非仁德之君所为!难道皇帝就不怕史官之笔,人言可畏吗?难道皇帝就不怕,那些人议论皇帝是跟脚不稳吗?”

  太皇太后的劝说十分坚定,似乎全都是为大庄考虑,没有丝毫自己的私心一样。

  真是听着好生大义凛然。

  但是沈玉耀只觉得好笑。

  “皇祖母,朕乃是先帝选定的太女,名正言顺继承皇位之人,不管朕是仁君,还是暴君,这位置来的都光明正大,史书之上,无人能置喙。”

  沈玉耀将太皇太后没有说明的东西补全了,那就是太皇太后认为她是个暴君,以及太皇太后认为她如果一意孤行,会被史官后人质疑是得位不正,才如此急功好利。

  沈玉耀的底气很足,先帝这点做的很好,沈崇知道公主继位本就是千古未有之事,而他想要沈玉耀的位置更稳一些,必须占上大义的名头。

  位置名正言顺,非太女继位莫属。

  太皇太后再想挑三拣四,面对沈玉耀的这段话,她都无话可说。

  沈玉耀的理由实在是太过充足。

  “尔杀叔伯,难道能在历史上留下仁德之名吗?”

  太皇太后被沈玉耀顶撞之后,气的脑子发昏,直接问出这个问题。

  问完她就愣了,这话天下人说得,她说不得。

  若是被传出去,沈玉耀的名声就算是彻底坏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她真实杀害亲人的记载。

  叔伯,说的并不只是一个普乐,还有之前的敬王。

  “太皇太后,您年纪大了,大抵是得了些老病,竟开始说些胡言乱语,青兰,搀扶太皇太后回去,让太皇太后好生休养身子,莫要到处乱走。”

  沈玉耀直接命令青兰,是因为今天太皇太后没有带着青珍,青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能常伴太皇太后身边。青兰很听青珍的话,更听沈玉耀的话,毕竟如果没有沈玉耀,就没有今日的她。

  太皇太后还想说话,青兰直接上前,搀住太皇太后的胳膊,行礼道:“谨遵陛下旨意,太皇太后,奴婢这就去唤太医,为太皇太后诊治身体。”

  太皇太后被一个奴婢逼迫,气得脸都青了,但是她身体是真好,一把年纪上这么大火,愣是神情清明,身体笔直站着,没有一丝要倒下的模样。

  可见太皇太后还是有自己的风骨的,并不想仗着年纪大,就在这儿碰瓷沈玉耀。

  沈玉耀很赞赏太皇太后这种品质,所以她在太皇太后临走前说道:“只要查出柳暗花一事与他无关,朕保证,大庄与佛国的战争不会牵扯到他。”

  这个他是谁,她们心知肚明。

  太皇太后闻言,松了一直僵硬的后背,从背面看,精神抖擞的老太太,瞬间老了十来岁,花白的头发真实显露出她不算小的年龄。

  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要给小辈操心,她也是不容易。

  沈玉耀给出承诺,但心里并不觉得这件事会跟对方毫无关系,沈玉耀没有什么准确的证据,但是她直觉如此。

  大多数情况下,沈玉耀的直觉都很准确。

  佛国国内,虎视眈眈的大庄军队已经在边境集结,面对这条情报,高层贵族们依旧沉浸在声色犬马中,并不在乎。

  真正忧心忧国者,早就对这个国家失望,他们转而去跪拜佛寺,希望大慈大悲的佛祖,能降下一个救世主,让他们脱离苦难。

  如果万民的请求能够直达天听,大慈大悲的佛祖如果真的能帮助他们,第一件事就是降下神雷,劈死那群披着人皮,趴在无数人身上吸血的贵族“高僧”。

  但是这世上没有神仙,皇帝如果不够英明,也不可能拯救他们。

  这个时候,沈玉耀来了。

  等佛国并入大庄领土后,这地方的子民就能迎来英明的皇帝了。

  前方将领将佛国内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写在奏折上,呈在沈玉耀桌案前,沈玉耀直接命令于三,去传播“真正救世主”言论。

  人只有在绝望之时,拥有最深的信仰。

  既然佛寺里金子做的石头神像能够收下这波信仰,那她一个活人,有什么不能收的呢?

  当大庄神主,草原天神,真正的神仙玉阳大帝的名字传入佛国,佛国百姓们突然顿悟了。

  他们的神不能拯救他们,他们完全可以换个新神仙啊!

  哪个神仙有用,就信哪个!

  在发现面对大庄攻进来的铁骑,举起双手打开城门,高呼“玉阳大帝”,就能逃出生天,甚至还有可能得到大庄士兵的“打赏”后,佛国的百姓们悟出了真理。

  其实大庄士兵们只是看那些衣衫褴褛,高呼女帝名号,看上去不太聪明的贫民可怜,给他们一点吃的而已。

  美好的误会,造成了战事刚开始,大庄军队就一路高歌猛进的历史名场面。

第118章

  佛国,曾经是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国度。

  大抵每一个王朝在初期,都能让百姓享受一段时光,那段时光里,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都是美好的。

  日子过的十分平静,每一个人都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是很快,希望就会在一代人死去时消失。

  这里面的内因实在是太多,并不是一两个人能总结完全的,而且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也不愿意去回过头看看,这个王朝走过什么样的路。

  于是在佛国百姓与文人的沉默下,佛国走向了日落黄昏之时。

  大庄的铁骑冲开了佛国的大门,脆弱不堪一击的大门,让每一个佛国百姓明白,灭亡之日降临了。

  奇怪的是,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

  甚至他们的内心在隐隐期待着。

  期待那位传言中真正的神灵,能带给他们久违的和平和盛世。

  “总觉得这里的气氛怪怪的。”

  石采文撩开车帘,看向车外,低矮的房子,破旧不堪,让人难以辨识上面镌刻的字迹,即使看清楚也没用,石采文不认识佛国的文字。

  穿着破烂的人躲在房子的角落里,他们全都站在阴暗处,用怯生生的眼睛看着行驶在土路上的马车。

  那是多么华美的马车,马儿的皮毛柔顺至极,上面的缰绳都镶嵌着光彩夺目的琉璃。

  只有城中最富贵的贵族,出行才会用这样的马车。

  而现在马车里坐着的人,不过是大庄的一个商人。

  大庄人好有钱啊。

  他们想,如果以后他们成为大庄的百姓,他们也做买卖,可以像大庄商人那样有钱吗?

  如死灰一般的心,突然燃起了些许火焰。

  石采文以商人的身份进入刚被打下来的佛国边城起沙城,是为了建立商路,连同起沙城和古城之间的路。

  商路若是能建成,不光是对互市建成有辅助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打通后勤补给的最近线。

  现在大庄军队进入到佛国,靠的全是后面绵长的补给线,这一条后勤线路,不光更绕,路上损耗更多,还非常的脆弱。

  随着军队愈发深入佛国内部,后勤线拉的越长,它越脆弱。

  虽说现在佛国的百姓一副喜迎新主的模样,佛国的贵族也是跑的跑亡的亡,无人站出来稳定局面,但战事事关一国气数,不可疏忽大意。

  所以不管是沈玉耀,还是朝中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应该就尽量缩短补给线,同时开出更多路,以防敌人斩断他们的补给线后,大军陷入粮草不足的困境。

  马车一路缓行,等石采文看到将军周然所在之地时,已经将近半个时辰了。

  这一路过来,即便再小心,车轮上也沾染了不少泥土,前两日起沙城才下过雨,沙土混在一起,确实脏了些。

  但也正是这一场雨,让他们能自由行走在起沙城中,不至于被漫天黄沙打脸。

  石采文下车后,抬眼就看到了周然。

  周然面对这位得女帝青睐的女官,态度很是尊敬。

  大庄能打仗的武将还是有不少的,但是出名如曲川者少之又少。

  一则是能力上相差甚大,二来,则是因为在大庄武将想要出头也不是那么容易。

  建国后,战争主要集中在西北,想要立功出头,其他地方的士兵没有机会,而西北那边又是曲家的大本营,曲川乃天生将才,有他在,哪个武将都没他耀眼。

  这次攻打佛国,对周然来说是个机会。

  他迫切的想要在女帝面前展露他领兵的本事,同时也想让女帝多看他两眼。

  为此,他将攻打佛国的几场仗都打的极为漂亮,同时身为主将,还亲自出府来迎接与女帝相识于年少的女官石采文。

  “下官见过周将军。”

  石采文下车后赶忙前走两步同周然见礼,颇有些受宠若惊,实则确实如此,一方主将在武将中,就如文官中的尚书侍郎,小官见到可不就是觉得倍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