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57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李玄霸泡的饮子其实就是普通的花茶,花瓣晒干后,不加糖、蜂蜜、牛奶等任何调味,只喝花香。

  两位老人虽然觉得寡淡了些,但他们这个年龄,也不太爱喝味道太重的饮子,平常以喝温开水和淡蜜水为主,现在喝着这寡淡的花茶,只觉别有一番风味。

  “这名为花茶的饮子,倒是和南边的饮子有些类似。”宇文弼道,“南边的饮子不爱加奶,常用晒干的果脯花瓣。”

  李玄霸道:“糖吃多了不好,饮食清淡对身体更有益。”

  高颎问道:“是孙医师的叮嘱?他还有什么养身的方子,你抄一份给我。”

  宇文弼道:“我也要一份……算了,我现在闲了下来,自己去太白山寻他。”

  李渊一头雾水。

  高公和宇文公怎么谈论起养身了?他们不是打起来了吗?

  李渊道:“我听闻两位公争执,吓坏我了。大德,那花茶给耶耶也来一碗。”

  李渊咕噜咕噜灌下一碗水,砸吧嘴道:“确实寡淡,应该多加蜜糖。”

  李玄霸道:“喝水止渴就该喝寡淡些,蜜糖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李渊道:“谁说的?蜜糖对身体好!”

  李世民道:“耶耶,孙医师说的。”

  李渊改口:“蜜糖吃多了对孩童身体确实不好。”

  李玄霸懒得和李渊争辩。对偏爱高糖高脂肪的隋唐贵族而言,自己要推广养身理念过于困难。

  孙医师名声那么大,他的振臂疾呼也没人理睬。

  还好他哥怕他嘴馋,他吃清淡的时候,他哥虽然不愿意,也跟着一起吃。或许能把他哥的口味养得稍稍别那么油腻甜腻。

  李渊随口和李玄霸、李世民闲谈了几句,让两个孩子去找窦夫人玩耍,自己留下与高颎和宇文弼聊天。

  皇帝已经同意官方使用雕版印刷术推广儒经。因是李玄霸最先提出,所以李渊也被塞进了负责人的行列中。

  李渊除了最开始的千牛备身,所当的官一直是文职。

  没错,现在唐国公李渊还是个纯正的文臣。

  所以他去推广印刷儒经,负责大业元年刚重建的学校教材供应,正好是本职工作。

  如此收拢天下文人之心的差事,杨广当然不放心给高颎和宇文弼两个他不信任的老臣。

  高颎和宇文弼去编书就行了,这种事得心腹和亲戚来干。

  李渊这个皇帝的表兄,自然最合适,比杨广现在最信任的宇文述一家还合适。

  既然高颎和宇文弼来了唐国公府,李渊便正好向二人请教此事,不用多跑一趟。

  李渊还认为,那雕版印刷术应该就是高颎和宇文弼借李玄霸之手推广和改良的。

  李玄霸才多小的孩子?他怎么会懂那些机巧之术?

  高颎和宇文弼这样的大贤,才会什么都懂,如诸葛武侯一样。

  高颎和宇文弼对视一眼,默认了这件事。

  离开唐国公府时,高颎和宇文弼坐了同一辆马车离开。

  待马车行驶了一会儿后,高颎道:“大德似乎对李渊有些警惕和排斥。”

  宇文弼叹息道:“那孩子不是和你说,能看到未来之人,就像是身上有了沉重的枷锁,大概就是如此吧。”

  高颎道:“李世民和李玄霸都是很好很优秀的孩子,希望李渊不要伤孩子们的心,唉。”

  宇文弼道:“只要我二人不死,有我二人护着,他不敢。”

  高颎颔首,然后叹息:“我与你一同去寻孙医师。真希望能多活几年,活到二十年后。”

  宇文弼道:“尽人事,听天命。但我相信老天将大雄大德送给我二人当弟子,对我二人不薄。”

  高颎再次颔首。

  李玄霸有谶纬之能,令人惊叹。但李世民的表现,更是令他们惊讶。

  一个没有神异的孩童,不仅能替弟弟隐瞒谶纬之能,还在知道未来之事之后也淡然自若,仿佛任何烦恼都不会在他心中留下痕迹。

  他们都会被“未来”束缚,但李世民这个孩子却对未来毫不在意。

  当他们询问时,李世民双手枕在脑后笑道:“知道未来,就是为了踏向更好的未来,所以没什么可焦虑的。”

  李世民无忧无虑的笑容,大概是心思过重的李玄霸没有被“谶纬”压垮的原因之一。

  他们居然也因李世民的洒脱感到了轻松,对未来不再忐忑不安,怨愤不平。

  “二十年……二十年后,大雄也长大了。你说那开辟盛世的人会不会……”

  “应该不是。不到三十岁,年纪太小了,不能服众。何况李渊那时还活着,轮不到大雄。”

  “但若真的是他……”

  “那大雄和大德两个孩子就太苦了。”

  “是啊,唉。”

  这两人是他们认可的弟子,今生唯一真正收入门的弟子。这样的弟子,如他们亲子一般重要。

  两位老人都在心里祈祷,祈祷两个孩子能一直无忧无虑。

  虽然他们知道希望很渺茫。

第32章 香皂甘油肥皂泡

  =

  高颎和宇文弼与京兆韦氏对上, 没人怀疑这和李玄霸有关系。

  虽然李玄霸是高颎和宇文弼的学生,但高颎和宇文弼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且李玄霸和李世民两个学生是皇帝强塞给高颎和宇文弼的。

  他们不知道高颎和宇文弼平时和李玄霸、李世民相处的模样, 自然不会认为两个七岁孩童能多受这两个六十多岁的老臣看重。

  连京兆韦氏都自认倒霉, 觉得自己是撞皇帝刀口上了。这一定是皇帝仍旧为他们之前的试探不满, 趁此机会敲打他们。

  不然暗中传谣的世家那么多,怎么非拽着京兆韦氏不放?

  他们没打算继续和高颎、宇文弼对着干。两老头都卸掉了身上官职跑去编书了,再穷追猛打实在不好, 且会被皇帝记恨。只能叹一口气,吃了这个哑巴亏。

  其他家族见状,明白皇帝确实有意推广儒学, 便一改口风,不再阻拦。

  世家不是蠢的。所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但和王朝硬碰硬的世家都被屠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留下来只是世家的名号而已。比如现在弘农杨氏的本宗是隋朝皇帝这一脉。搁谁有点脑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唐国公府现在对外也是宣称两大汉族世家的联合。李渊与“五姓七望”的陇西李氏连了宗,窦夫人与扶风窦氏连了宗。

  所以世家内部分裂就很严重,很难力往一处使,合力阻拦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的政令。

  再者汉朝曾经兴起一次“文艺复兴”运动, 即假托从孔庙挖掘出了大小篆书写的儒经旧作,称“古文经”, 以和当时以隶书书写的“今文经”对抗。

  在察举制为主的汉朝,争夺“注经权”就是争夺朝堂地位。

  东汉末年,许多经学家投身“古文经”研究, 以“我注六经”, 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挽天下于倾颓。

  他们广开私学, 将自己注释的经书教给当时人看不起的平民百姓,形成了强大的声势,培养了许多人才。

  后来许多魏晋世家的先祖都参与了这场运动,在朝代急速变换的时候获得了巨大的名利,一跃成为顶尖世家。如“五姓七望”的荥阳郑氏和范阳卢氏。特别是荥阳郑氏,“郑贾之学”是如今显学。

  这两个世家在听说雕版印刷儒经时,就在暗中搜集雕版印刷的工匠。等皇帝态度明确后,他们就准备热火朝天地开工印刷儒经,恨不得把自己家族的儒经给全天下的读书人人手一本。

  荥阳郑氏和范阳卢氏的地位就是靠着桃李满天下积累来的,而不是如一些经学世家敝帚自珍。他们虽瞧不起寒门,但让寒门都成为自己的“门生”,这件事他们可太喜欢了。

  当郑家得知最先提出印刷儒经的人是李玄霸之后,家族内部召开会议,急急忙忙将许诺给李建成的郑氏美妾先送进李建成府中,并增添了一成嫁妆。

  李建成现在虽然已经成为千牛备身,,但千牛备身只是六品官,他还没有资格置“媵”。所以原本郑家是想等李建成的官职提升到五品后,再把寡居女送给李建成。

  堂堂荥阳郑氏,将族中女子送给他人当妾,肯定也必须是有名份的“侧室”,得有诰命在身才不算折辱。

  但现在,罢了罢了,唐国公府真是越来越强盛了。郑家又将在这次印刷儒经中得到天大的好处,他们便又退让了一步。

  唐国公府也投桃报李。郑氏妾一切待遇等同“媵”。窦夫人还自掏腰包,给郑氏妾增加了三成月例,并许诺在李建成娶妻前,郑氏妾在李建成后院的权力就等同于李建成的妻。

  窦夫人还带其他儿女来拜见新婚的大郑氏,让李世民、李玄霸叫大郑氏大嫂,给足了大郑氏和荥阳郑氏的面子。

  经历了一次寡居被落白眼,差点被送与白发老翁高官为继室,大郑氏心思已经十分通透。

  她一点都不想要什么权力,也不准备端着什么世家女的架子,只一门心思讨好李建成,争取在李建成正妻入门之前多生几个儿子。

  嫡庶有别,大郑氏没想过去抢什么嫡长子的位置。只要有了儿子,她就有了底气。就算将来正妻入门她失了宠,嫡长子出生后,也要因为孝悌好好尊敬庶兄。

  庶兄怎么都比庶弟强。

  看看李世民和李玄霸两兄弟,还与李建成是同母所生。就因为他们年幼,自己卖力获得的好处,大部分都被李建成拿了。李建成身为兄长,什么都不需要做,坐享其成就行。

  其实郑家和其他世家也不是没有想给李世民和李玄霸“好处”,只是因为两人太过年幼,所以联姻这种事不好说出口。

  他们又不是如长孙晟这种鲜卑勋贵,颇不知礼,三岁的女儿都能定亲。

  “呸,他们世家之间指腹为婚的都不少,这还没出生就联姻了呢!他们就是嫉妒我妹妹!”长孙无忌听了酸言酸语,十分生气。

  李世民脑袋一点一点:“啊对对对。”

  长孙无忌生气了:“你怎么这么敷衍!这时候你不该站出来保护我妹妹吗!”

  李世民无奈:“你要我怎么站出来?”

  长孙无忌想了想,也确实想不到李世民该如何站出来,只能自己生闷气,抢了李玄霸的果脯啃。

  李玄霸低头看着自己的手。

  李世民赶紧重新拿了一块果脯塞进李玄霸手里,骂道:“盘子里这么多果脯,你抢阿玄的干什么!”

  长孙无忌笑道:“我只是看李三闷闷的模样,想逗逗他。”

  这时称呼人除了叫字,还能直接叫排行。特别是同性别的人,连“郎”都不叫,直接叫姓氏加排行。

  李玄霸腹诽:【小心我改姓张,以后叫张三,吓死你。】

  李世民满头雾水。不懂弟弟为什么要改姓,更不懂“张三”为什么就能吓死人。

  李玄霸懒得理睬长孙无忌。

  这人自从听到了高夫人抱怨京城贵族女眷圈子诽谤长孙家的家风,一大早就跑过来,从吃早膳一直抱怨到吃午膳。

  史书里都没写,长孙无忌居然还跑到唐太宗家里蹭早晚饭的,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