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171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

  大家都搞不明白。

  葛家军是由江南乱军组成的班底,现在虽然在各地吸收的士兵早就远远超过了江南来的人数。但葛镇江这人乡土情节比较重,而且也可能是知道他待南方这些士兵并不好,所以提拔优先考虑江南人。

  中高级将领几乎全是出自江南,史子衍也是从江南就随葛镇江起义反抗朝廷的。当初葛镇江败退南方,被朝廷军追着打,他都未曾投降,算是葛家军中的元老骨干。

  这样一个追随葛镇江多年,在最危难时刻都不曾变节的将领的反叛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袁桦叹气:“谁知道呢,许是鬼迷了心窍吧,也可能是陈云州重金收买了他吧,不然我实在是想不通。如今事已成定局,再讨论史子衍为何会叛变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在咱们要考虑的是桥州的处境。”

  “怀州陷落,导致桥州成了孤岛,三面被庆川、兴远、怀州包围,于我们非常不利。”

  葛镇江也从震怒中稍稍冷静了下来,紧皱着眉头道:“军师说得是。不管史子衍为何会背叛我们,背叛就是背叛,现在追究这个原因已经毫无意义。若他日踏平怀州,我必取他项上人头,为张将军报仇,为牺牲在怀州的弟兄们报仇。”

  “现如今最要紧的是桥州。”

  他的目光落到舆图上,看着孤零零的桥州,心中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只怕桥州也迟早都会守不住。

  只是让他将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盘就这么让给了庆川军,他不甘心。

  葛镇江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场之人:“诸位,关于桥州,有何看法?”

  “大将军,待得汝州战事已定,咱们再派兵收复怀州。我们可与桥州南北夹击,料想收回怀州也不会太难。”

  “不可,桥州一旦派兵,庆川府也可能派兵偷袭桥州,若是兴远州再派兵出来,咱们将跟庆川军陷入大混战。万一朝廷或是龚鑫再在背后偷袭仁州,那我们葛家军危矣。”

  现在葛家军的地盘非常不好,没有天险可守,四面都是敌人,哪怕是龚鑫这个暂时的盟友也不可靠。

  “那不若攻打定州或是仁州。这两州府陈云州才收入囊中没多久,而且距庆川比较远,实力应该不强。他拿了咱们的怀州,咱们也取他两州,方能解心头只恨!”

  ……

  众说纷纭,不过主张跟庆川军开战的呼声最高。

  葛镇江看向一直没说话的袁桦:“军师可有高见?”

  袁桦叹口气:“诸位将军的提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葛家军现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兵力、地盘太过分散了,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护带。今日夺怀州之恨,我等没齿难忘,但大家不能拘泥于一时的仇恨,要往长远看,不管攻打哪儿,都要考虑与我们现有的州府能不能连成一片,形成犄角之势。”

  葛镇江赞许地点头:“军师言之有理。怀州迟早是我们的,现如今首要做的还是整合我们的力量,不要给敌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话是这样说,但葛家军现如今手里就掌控着三个州,桥州被怀州隔开了,吴州跟禄州倒是近一些,可左右两边都敌人,中间还有一条大河,也很难形成有效的防御圈。

  葛家军现如今这种状况并不乐观。

  一时半会儿大家也想不到很好的策略。

  许久,还是袁桦再度开了口:“大将军,还是等汝州的战事结束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吧。如今这情况,让葛大帅严守桥州,不能再给庆川军钻了空子。”

  “暂时也只能这样了。”葛镇江到底是要老练一些,虽然愤怒,但还没愤怒冲晕脑袋,做出不理智的事。

  

  相较于葛镇江的痛心、难受,南庆县一扫过去的颓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因为陈云州带兵入城的第二天就让人宣布:自明年起田赋减半。

  这可是实实在在好处,谁不开心?

  更何况南庆县本来就属于庆川府。

  以前归庆川府管辖时,官府帮他们修路,借廉价的种子,提量更高的作物,可这一切在葛家军来后都没了不说,他们这些人还被强征强抢,日子是苦不堪言。

  如今能重新回庆川府,大家求之不得。

  陈云州听着街道上的欢声笑语,也很高兴,只是在看了下面的人递上来的统计数字后,他的笑容淡了。偌大的南庆县城中如今总共只有八千二百四十一人,连一万都不到。

  葛家军来了一年多,人口减少了七八成,真是可恨!

  陈云州让人统计空出来的房子和土地,分给无房无地的百姓居住种植,若有多余,再接纳一批流民,不然没有人,南庆县谈何发展。

  看完了南庆县大致的情况,陈云州伏案拟写新的告示,忙到一半,童良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大哥,咱们的斥候发现了南庆县以东五六十里远的地方出现了大批葛家军,跟马典的大军汇合了,约莫有好几万人,他们不会是反悔又要来攻打咱们吧?我让斥候继续去打探消息了。”

  陈云州挑眉:“若是怀州的事爆发了,那也不是不可能,先预防着吧,城里各处再查一遍,可疑人员一个都不能放过。这两天让大家警惕点,随时注意葛家军的动向。”

  第三天,探子带回来了个好消息:葛家军在那地方停留了一会儿,又离开了,向着桥州的方向去了。

  童良松了口气,正乐呵着,更好的消息传来了:童敬顺利拿下了怀州,还给陈云州送了一封信回来。

  童良迫不及待地凑了过去:“大哥,我爹说了什么?”

  陈云州挡着他的面拆开,两人凑到一块儿一起看。

  半个多月前,庆川军就以拉练为名,频繁派兵出城,表面上是去骚扰桥州,实则偷偷安排了童敬带着一批轻骑潜入怀州,跟怀州的史子衍里应外合,拿下了怀州。

  能这么顺利,这么快地拿下怀州,史子衍的反水当居首功。

  童敬在信中简要说了史子衍的情况。史子衍今年三十一,少时家境富裕,能文善武,曾立志从军报国,但家中产业被一官员看上,巧取豪夺,弄得他家家破人亡。

  江南大乱后,他加入了葛家军,求生存,求前程,也求个公道。

  前两者他都求到了,唯独公道求而不得。葛家军变成了跟当年那个欺负他家的狗官没什么两样,甚至更甚。

  但史子衍不许他手底下的士兵抢劫妇女,仗势欺人,他在葛家军中逐渐成了个另类,格格不入,同期跟葛镇江一起造反的老伙计们都节节高升了,只有他还是个管着一千人的指挥使。

  所以这次他打开了城门,迎了庆川军进城。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军师的功劳。

  陈云州合上了信,嘴角扬起一抹满意的弧度,这世上总还是不乏身处黑暗仍向往光明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些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才有了人类的繁衍不灭。

  陈云州提笔,亲自给史子衍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庆川军的欢迎,并表示等怀州的局势稳定下来后,童敬会返回庆川,怀州交由他驻守,以表达陈云州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史子衍完全可以做为一个典型,以后再想招降敌军的将领,将他拉出来比他们自己说一千句一万句都有效。

  不过光有武将还不行,得安排一个得力的文官去管理怀州。

  陈云州在脑海中翻了一遍,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河水县县令文玉龙。

  文玉龙本来早就可以高升了,但后来遇到战乱,朝廷哪还顾得上这些地方底层官员的考核,他的升迁之路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文玉龙这人一心为民,是个做实事的官员。让他去怀州,必然能让怀州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也能吸引怀州附近的州府百姓投奔,从而为他们往东扩打下基础。

  过完年,陈云州便将文玉龙调去了怀州担任知府,并宣布庆川、兴远、仪州、定州、仁州、怀州六个州府自今年起,田赋减半!

  这道命令陈云州并没有大肆宣扬,只是给各州府衙下发了通知。

  但底下的百姓们知道这个好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加上来往商人的传播,很快这事就一传十十传百,快速地扩散开了。

  最受影响的便是跟这六州相邻的州县,可能就是一河之隔,也可能就一条马路对面,大家到秋天要缴的田赋就差了一倍,这让对面的百姓们怎么想?

  于是不少家无恒产,穷得叮当响的百姓开始拖家带口迁移到减田赋的州县去,不知不觉,冲州、青州、吴州乃至于田州等地都有不少百姓迁徙。

  庆川的影响力已逐渐逼近江南和北方了。

  但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短时间内很难发现,因为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迁徙的本就比较多,治下即便有百姓迁移,上面的官员也不会想到这点。

  *

  庆川军拿下怀州这事在元宵节后才传入了京城。

  对此,朝廷上下都震惊不已,要知道楚家军想要拿下乱军的一个州府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但陈云州不声不响就轻轻松松地办到了,听说伤亡竟只有一两千。

  这样的损耗太令人羡慕了。

  也就是这时候,朝廷中不少大臣才意识到陈云州已成了气候。

  大家盘算了一下,陈云州掌控的地盘已经是葛家军的两倍,跟龚鑫都不相上下了。庆川军已经崛起,成为了继高昌人、龚鑫之后的第三股势力,连葛家军都要往后靠。

  对此,朝廷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陈云州打击了葛家军的势力,给葛镇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忧的是陈云州隐隐有脱离朝廷掌控的趋势,很可能成为第二个龚鑫。

  嘉衡帝拿着关于庆川的情报,仔细看了许久,然后扫视一圈下面这些跟鹌鹑一样的大臣,极不满意:“看看,你们连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都不如!戈箫、胡潜,你们平日里总说乱军有多厉害,多难缠的,平乱两年,毫无成效,但一个区区庆川府却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仁州!”

  “还有富国祥,你天天跟朕哭穷,国库拿不出银子,可这陈云州为何能拿得出银子?庆川养了十万大军,打仗几次的抚恤都发了下去,可国库除了田赋商水还掌握着盐利,却天天都入不敷出,你要如何说?”

  “晋峰,你们工部的尖兵利器呢?工部征召天下之能工巧匠,可制出来的武器呢?在战场之上没起到丝毫作用,反而三天两头跟朕诉苦,说你们工部多辛苦,干了多少,这就是你们的表现吗?”

  “虞文渊,吏部考核选拔官员,为何如陈云州这等奇才未曾高升入京,反而滞留在庆川那等偏僻之地?你自己看看,你们吏部选的都是些什么酒囊饭袋?”

  ……

  几大巨头都被骂得狗血淋头。

  虞文渊觉得自己最冤了,当初将陈云州贬去庐阳县的是皇上您自个儿的,如今怎么又怪到他头上了?

  但他不敢提醒皇帝,只能垂下头做认错状。

  嘉衡帝骂了一大通,犹不解气,将奏折摔在桌子上:“诸位爱卿就没有要说的吗?”

  “皇上,陈云州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并未趁机作乱,微臣提议封其为国公,世袭罔替,保他子子孙孙荣华富贵,他必定会继续为皇上效忠。”富国祥还是倾向于拉拢,虽然他因为陈云州又挨了一顿批。

  徐汇闻言,冷哼道:“富尚书,你想拉拢陈云州,可陈云州未必。听说他在庆川、兴远、仪州、怀州、定州、仁州宣布,自今年起,六州田赋减半。越过朝廷擅自更改田赋,他可将朝廷,将皇上放在了眼里?这等狼子野心之辈,绝不能留。”

  富国祥闭上了嘴,不跟他争。

  这徐汇就跟个斗鸡一样,天天在皇上面前叫得最凶,他要有本事倒是去灭了陈云州啊,光在朝堂上这么干叫唤有什么用?

  徐汇见他不说话,冷笑一声,拱手对嘉衡帝道:“皇上,微臣提议,派人去庆川将陈云州押送入京。”

  这下连戈箫都看不下去了,人家有十万大军,岂是你一句话想押送回京就押送回京的?天真!

  “徐大人说得有道理,不若就由徐大人前往庆川,押送陈云州入京吧!”戈箫扯了扯嘴角,又补充了一句,“徐大人忠心耿耿,想必是不会拒绝这个任务?”

  徐汇一滞,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不少大臣都暗爽不已。这个徐汇就跟个疯狗一样,每次在朝堂上但凡皇上对某个大臣不大满意,他就往死了咬,凭着揣摩圣意,讨好陛下,坐上了大理寺少卿的位置。

  徐汇虽然叫得凶,但他也知道去庆川不是什么好差事,没看鲁公公这一去“摔断”了两条腿,年都没能回来过吗?

  他可不想变成第二个鲁公公。

  “戈尚书说笑了,我破案还行,但抓捕押送官员进京是刑部和你们兵部的事吧。”

  正看着好戏却天降大锅的刑部尚书郑裕不干了:“徐少卿都到大理寺一年了,还未搞清楚大理寺的职责吗?涉及陈侯爷这样的官宦大案,都是交由大理寺处理的,刑部不敢越矩。”

  不少官员都差点笑出来。

  损还是郑裕更损啊,直接嘲讽暗示徐汇失职。

  徐汇脸青一阵白一阵,他刚才只顾着甩锅去了,不料惹祸上身,把自己搭进去了。

  “够了,让你们讨论如何处置陈云州,你们倒是闲,是把这紫宸殿当菜市场了吗?”上头嘉衡帝不悦地开了口。

  大臣们连忙说:“微臣不敢。”

  嘉衡帝没好气:“朕看你们敢得很,让你们说正事一个个跟哑巴一样,吵架倒是一把好手,跟那市井泼妇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