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第155章

作者:阿洙洙 标签: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苏轼却道:“下官觉得王大人这话说的没错,别说是少数情况,即便只有一两例,也得想好应对之策才是。”

  “若是连朝臣都反对变法之策,又该要寻常老百姓信服?”

  “更别说王大人不赞同如今的科举,觉得诗赋、墨义、帖径是华而不实,想要再科举上也进行改革,那下官请问您,您大力推举考试经义,那学子科举时可有标准答案?又该由谁来制定这份标准答案呢?下官再问您,那些寒窗苦读十几年,准备参加科举的学子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十几年的光阴?”

  “他们肩不能提,手不能扛,若如此下去,他们该靠什么营生?王大人这不是将他们往死路上逼吗?”

  “长久这样下去,天下定会大乱的!”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王安石被他哽的说不出话来。

  一直到了下朝,王安石脸色都不大好看。

  等着回府之后,谢景温就来了。

  这人乃侍御史知杂谢景温,他不光是王安石变法的忠实拥护者,说起来与王家也是姻亲,他的妹妹嫁给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

  王安石对一直对他颇为照拂,他也一直依附王安石,时常替王安石出谋划策。

  谢景温道:“……欧阳修,范镇等人年纪大了,淋了几场雨后身子大不如从前,不足为惧。”

  “司马光一向谨慎,断然不会为了变法一事献出性命,唯独这个苏轼,是个不要命的,我觉着……是不是先将他除去?”

  王安石沉默着没有说话。

  若苏轼只是个寻常官员,他并不会在乎,可偏偏苏轼却是才高八斗,经常搞一些小动作,比如写些隐晦骂人的诗词流传出去,他虽一心只有变法,可身为臣子,若能流传千古,谁又愿意背负骂名?

  谢景温低声道:“我听说苏轼休沐时时常陪着他母亲程氏前去城郊寺庙上香,我看不如趁着这个机会除掉他算了。”

  “正好这些日子老百姓对变法一事有些怨言,到时候将这事推到躁动的老百姓头上去,定不会有人联想到大人的。”

  王安石这才扫了他一眼:“你觉得你能将这件事做的人不知鬼不觉,还是觉得你能聪明过苏子由?”

  身居高位者,他比谁都清楚做大事者该不拘小节的道理,若想要推行变法,必要时也是要牺牲一些人的,可却不能牺牲苏辙的家人:“我与苏子由这人有几分来往,你信不信,只要你敢动苏轼,他定会要你千百倍奉还的!”

  这下,谢景温可不敢随便接话了。

  王安石扶额道:“不过苏轼这人的确是叫人头疼,我索性想个法子将他调走好了。”

  没过几日。

  朝中就传来苏轼的调令,将他调为杭州知府。

  杭州是富庶之地,知府又是正四品的官儿,这差事不管怎么看都是美差,王安石觉得他很对得起苏轼了。

  用他的话来说,苏轼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有苏辙这样个好弟弟,不然以苏轼的性子,只怕他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等事儿,不管落在谁头上那都是一等一的好事。

  一是这是升官,为官者,品级越高,想要擢升就越难。

  二是如今汴京被激进派与保守派两派搅的是不可开交,若这时候能摘出去,等着风平浪静再回京,对谁来说都是好事一件。

  苏辙听说这事儿后是微微一愣,继而就明白王安石的来意。

  他对元宝吩咐道:“……你将我的库房打开,包几样好东西送去王家吧。”

  元宝应声下去。

  苏辙则起身去看望苏轼了。

  他比谁都清楚苏轼那犟脾气,朝廷的任命下来是一回事,苏轼肯不肯老老实实上任,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果不其然,苏辙刚行至苏轼书房,就听到里头传来苏轼的咆哮声:“我才不去什么扬州了!就算官家怪罪,就算我死,我都不会去扬州的!”

  “王安石这是做什么?使的是离间计吗?从前我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没想到却是个一肚子算计的小人……”

  苏辙走进去时,正好见着苏轼正举着一方砚台要往地上砸。

  也不知道是苏轼觉得乱砸东西不好,还是他觉得这方砚台太贵重的缘故,只见他高高举起砚台,竟迟迟舍不得摔下去。

  一看到苏辙来了,他将砚台抱在怀里,没好气道:“八郎,你说王安石这根搅屎棍子到底要做什么?”

  他只觉得自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如今一个个大臣看他的眼神怪怪的,更有人偷偷问他:“苏大人,我听说你的胞弟与王安石王大人有几分交情,莫不是苏大人升职一事是你胞弟在其中帮忙?”

  “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你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我虽相信你的人品,可旁人不一定相信,大概觉得你摇摆不定,两头吃了!”

  苏轼连声直说自己冤枉。

  他说这事儿与自己半点关系都没有。

  可有人信吗?

  没人相信!

  “六哥,你向来聪明,难道会不知道王安石这是要做什么?”苏辙耐着性子与他分析,一字一顿:“如今我并未反对他变法,落在他眼里是支持他,如今有你这样一个刺头在,你说他是针对你还是不针对你?”

  “他索性将你调的远远的,这样汴京是什么局势,与你再没关系。”

  “从前我就与你说过他不是个有肚量的,正好经此一事叫你有苦说不出。”

  “毕竟他可以选择想法子将你降职,或者平调,却叫你擢升,你猜猜看他有没有报仇的意思?”

  顿了顿,他更是正色道:“六哥,我若是你,这时候乖乖去杭州当你的知府,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等着风平浪静再回来……”

  苏轼神情突然变得激动起来,厉声道:“王安石他休想!”

第92章

  苏辙就这样静静与苏轼对望。

  他什么都没说。

  因他知道, 他这六哥的脾气一向如此,他这时候说什么,苏轼都听不进去的。

  他转身就走, 临走之前只道:“六哥, 这件事你先好好想一想,人生在世,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 你就算不为爹娘想一想, 也该为六嫂与两个孩子想一想才是。”

  “迈哥儿不过三两岁的年纪,迎姐儿尚在襁褓中,更不必提六嫂纵然得孙翁翁照看, 但当日孙翁翁说话时你也是在场上的,六嫂常年忧思忧虑,身子本就不好,若你再闹出什么事情来, 她哪里受的住?”

  “至于六嫂为何会忧思忧虑,落下病根, 其中原因,我想你比谁都清楚的!”

  这话说完, 他就走了。

  苏轼哪里会不清楚王弗的病根从何而来?

  想当初他刚去凤翔府时,被上峰宋显等人针对,那段时间, 别说他的日子不好过,就连王弗等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后来又出了对官家不敬一事, 他锒铛入狱, 王弗更是担心不已。

  再后来,他与陈、希亮陈大人也是政见不合, 两人冰释前嫌已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他知道自己对不起王弗,所以别说苏辙时常在他耳畔敲打他不准他纳妾,他自己根本毫无这个想法,每每忙完公务就回来陪孩子陪妻子,以至于汴京上下许多人提起他们父子三人来皆夸赞不停。

  但这时候的苏轼却无心思虑这些。

  他很生气。

  八郎为了区区一王安石竟这样对自己?

  来福见状,忍不住劝道:“少爷,八少爷对您的心意,别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吗……”

  “那是从前!”苏轼气的不行,没好气道:“人都是会变的。”

  “从前我每次回来汴京,八郎都陪在我身边,如今他却是忙的脚不沾地,男子忙于事业,我也能理解,可来福你看看,方才他那叫什么眼神?”

  “我是他的兄长,就算我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也该与我好好说说,上来就将我批评一通,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他儿子呢!”

  “都怪王安石,也就是这人出现之后,八郎才像变了个人似的。”

  来福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他想。

  就您这性子,就算八少爷这时候说什么您都听不进去啊,八少爷又何必浪费时间?

  苏轼是越想越气。

  但他再怎么气,也是将苏辙的话听进去了,不敢贸贸然冲到官家跟前说什么“我不愿意去当知府”之类的话。

  这话一说,可就是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

  苏轼听说汴京城内的老百姓已闹着游行反对变法,其中不乏官员,他是灵机一动,也冲了出去。

  毕竟他这满腔怒气得找个地方宣泄一二才是。

  但苏轼万万没想到,他刚冲出去,就被衙差给抓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苏辙耳朵里时,已是半日之后。

  来福匆匆忙忙来寻苏辙,一开口就道:“……八少爷,您快回去看看吧,夫人她们急的不行。”

  苏辙早有防备,他早知道他这哥哥不会这样安分守己的。

  原本正落泪的程氏一看到苏辙顿时就有了主心骨,开口道:“八郎,这可怎么办啊!”

  “方才你爹爹已差人去衙门打听过了,说是这次统共抓获了三百七十二人,其中有二十五人乃朝中官员,衙差说这些人妨碍交通,每人打十个板子。”

  “像那些朝廷命官是明知故犯,一人要打二十个板子,其中就数六郎官位最大,要打三十个板子。”

  “这……这寻常庄稼汉挨三十个板子都受不住,六郎从小养尊处优,只怕这三十个板子落下去,他就没命了啊!”

  “娘,您别急。”苏辙安慰程氏婆媳两人,道:“你们也别哭,我来想想办法。”

  “汴京城内的百姓已游行了好几日,偏偏六哥一出去,官府就开始抓人,我看这件事蹊跷得很。”

  程氏与王弗一愣。

  一旁皱眉的苏洵道:“你的意思是王安石这是冲着六郎去的?”

  苏辙点了点头:“这就是王安石的高明之处,杀人不见血,他比我想象中还要厉害。”

  王安石先游说官家升了苏辙的官,苏辙却恩将仇报,这就是不仁不义。

  就算他厚着脸皮前去找王安石帮忙,都有些站不住脚。

  苏洵虽在朝中无官无职,却因两儿一婿皆在朝中为官,对朝中大事小事都很上心,如今试探道:“八郎,你说的是,如今你虽未站在欧阳修欧阳大人那一派,但也没有说站在王安石那一派,一直保持着中立。”

  “如今王安石虽官至副宰相,但你也是官家跟前大红人,即便到了他跟前也没有矮上一头,若因六郎一事去求他,那他正好可以趁机提出要求,要你为他所用。”

  “一开始我们都想错了,以为王安石将六郎调离汴京是给你面子,殊不知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上一篇:揽流光

下一篇:全是我虐过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