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靠捡废品惊艳世界 第182章

作者:十八木听风 标签: 穿越重生

  堂屋用来生活起居,一起吃饭看电视。

  元妮跟姥姥姥爷分别住在左右耳房。

  大花跟孩子们住在西厢房,因她长得胖,睡觉扯呼噜,所以独自住一间屋。

  “这个南瓜是大花刻的?”元妮儿只觉得不可思议,这手也太巧了吧?

  猫蛋跑进大花的房间,抱出来好多小木头块,“这都是花姑刻的。”

  大人们啧啧称奇,拿起小木头块看了起来。

  这些木头块有刻成猫狗的,有刻成麻雀鸽子的,还有刻成南瓜白菜的,反正什么都有。

  姥姥拿着一个头像,“这是个人啊,这还有个烟袋锅子……”她突然笑了起来,看向姥爷,“这刻的是你呀。”

  姥爷一愣,接过头像仔细看,越看越喜欢,“还别说,真的特别像,尤其是这烟锅子。”

  耿老太太又惊又喜,拉着大花问了起来,“花呀,谁教你的手艺?”

  大花咬着手指头吃吃笑了起来,除了吃,她没提过别的事情。

  “大花,你是用什么刻的?”元妮纳闷,就算是木雕,那也需要专用刻刀,大花总不能用手指头刻木头吧?

  狗蛋儿挠挠头,“用我的小刀。”

  “还有一小节改锥。”

  原来孩子们都知道。

  小刀和改锥被拿了过来,小刀就是普通的铅笔刀。

  改锥上的木头把子已经掉了,只剩下一小截金属头。

  不得不说,这两样工具简陋的惊人。

  因此越发显得雕件巧夺天工。

  元妮让猫蛋把大花的东西都放了回去。

  她总算知道,在过去那些漫长的岁月里,跟秦老太太一起生活的时候,大花独自待在院子里,是如何打发时间的。

  她竟然会木雕。

  “这孩子手这么巧,脑子怎么不够事儿呢?如果她脑子一直这样,怎么能学会雕功?”耿老太太越想越觉得有问题。

  “也许是小时聪明,后来生病变傻了?”四舅母猜测。

  这倒是也有可能。

  元妮当机立断决定,“领大花去医院看一下吧,做个全面检查,也许她并不是天生傻,而是生病耽搁了,要是那样的话……”

  要是那样的话,就给大花治病,如果能拥有清明的人生,为啥要懵懵懂懂的过?

  姥姥点头,“这是个好主意。”

  耿老太太当即推荐了一家医院,“你们村来的父子俩,就住那医院,我在那医院有熟人,他们设备也挺好的。”

  耿老太太所说的这家医院,叫做金坛医院,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口碑,在京城都是数一数二的。

  大家伙也没耽搁,耿老太太领着大花,元妮陪着,姥姥惦记着大花,也跟着一起去了。

  几人赶到医院,找到熟人之后,加塞挂了号。

  给大花做检查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夫,可谓是经验丰富,他看了大花的木雕作品之后,又对大花进行了检查,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你们猜测的不错,这姑娘智力低下,并不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而是后天生了一场病,发高烧烧坏了一部分脑神经。

  她这个木雕手艺,应该是以前智力正常时学的。”

  “生病造成的智力低下?那还能治好不?”

  “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口服汤药再配合针灸按摩,恢复的可能性很大。”

  “那就治。”耿老太太,姥姥,还有元妮,都同意给大花治病。

  就医疗这一块来说,京城就是比小地方好。

  秦老太太以前可能也想过,给大花治病,可惜小地方医疗条件有限,当地的医生应该是没办法。

  但治病真花钱,医生给出了第一阶段的治疗方案,治疗费加药费,居然接近一百块钱。

  元妮坚持自己出钱,秦鸿飞给她留了字条,这也算是托孤了,她必须把大花照顾好。

  交了钱,去药房抓了药,紧接着就要进行针灸。

  还好,大花对于治疗并不抗拒,见元妮几人都在现场,就老老实实的坐下,让医生扎针。

  眼瞅着长长的针灸针扎进穴道,姥姥很担心,“花呀,痛吗?”

  大花懵懵懂懂的看着姥姥。

  “你放心吧,针灸的感觉因人而异,主要以酸胀为主,不会痛的。”老大夫笑呵呵的说道。

  大家这才放下心来,想也知道,做针灸要行针,行针的时候,长长的针就留在穴道里,长达十几分钟,如果一直很痛,病人根本坚持不下来。

  扎完针以后,见大花没有啥异常反应,医生就说,“明天同一时间再过来,先扎半个月。”

  中医认为,智力有损,那是经络有堵塞,只要把瘀堵处通开,那智力就能恢复正常。

  姥姥和耿老太太忙不迭的答应了,“我们都闲着呢,轮番陪她过来。”

  大花的心智像个孩子,最惹人怜爱,两个老太太对她很上心。

  听说老队长和儿子就在这家医院,元妮就提出,顺道去看看,红旗大队对她还是相当关照的。

  “那就买点营养品吧。”耿老太太想的很周全。

  他们早听姥爷说过,老队长儿子得的是肾上的病,这种病不能吃鸡蛋,因此特地避开了鸡蛋糕,买了麦乳精和牛肉罐头。

  赶到病房的时候,老队长并不在,只有他儿子陈大勇一人躺在床上。

  一看到姥姥和元妮,陈大勇就要坐起来,“姨,你们怎么来了?”

  姥姥姥爷跟老队长是平辈儿,陈大勇是管姥姥叫姨的。

  “妮儿要来看看你,你快躺着。”姥姥说着,又拉着陈大勇,让他躺下。

  元妮把手里的东西放下,“大勇叔,现在身体怎么样了?”

  “用机器洗了血,现在身体好着呢,比以前有劲儿多了。

  你们也是,来就来了,还拿东西干啥?”陈大勇笑呵呵说道。

  元妮知道,陈大勇所说的洗血,其实就是透析。

  洗血?应该不便宜吧?多久洗一次?

  几人心里不约而同冒出这样的疑问,只是害怕陈大勇难受,所以谁也没敢问。

  看不起又怎么办?总不能让陈大勇回去等死吧?

  姥姥赶紧岔开话题,“大勇啊,你爹呢?”

  上次四舅舅说,老队长有意去当护工挣钱,不知道现在当上了没有?

  还不等陈大勇说话,就有人推开了病房的门,“陈老爹在不在?”

第269章 艰难的求生之路

  来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看相貌很斯文,就是面容比较憔悴。

  “我爸给人帮忙去了,晚一点才能回来。”陈大勇急忙说道。

  “我是普外科病人的家属,我父亲明早做手术,术后需要一个护工照料,不知道陈老爹有没有时间?”中年男人很客气的说道。

  “我爹刚被人叫出去,不知道他在外头接到活没有?没法给你准话呀。”陈大勇很为难。

  “那我在这里等一下陈老爹,可以吗?”

  “都是病人,只要你不嫌弃,就随便坐吧。”陈大勇赶紧招呼中年男人坐下。

  耿老太太自来熟的跟中年男人聊起来,原来这人是报社的编辑,他老爹要做腹部手术,这两天起卧需要有人照顾。

  “我单位忙,请不到假,也没有让儿媳妇照顾公爹的道理,只能请人帮忙。”中年编辑叹口气。

  “你肯花钱,就跟你尽孝是一样的,大家都能理解。”耿老太太赶紧安慰他。

  手术后恢复的快,不过就是几天功夫,这点钱,一般人都承受得起。

  胡乱聊了几句,陈老爹就进来了,刚跟姥姥和元妮打了声招呼,编辑就把他拉到一旁说起了话。

  两人在讨论工钱以及照顾时长。

  商量好了之后,编辑就笑着说道,“陈老爹,那我父亲就拜托你了。”

  “放心吧,明早十点以后,我就在手术室外边等着,我看护过这样的病人,有经验着呢。”老队长拍着胸脯,满口答应。

  看到编辑走了,姥姥笑道,“做这个营生可行?”

  “太行了,多亏了你家老四,要不然都没钱给大勇治病。”老队长端起茶缸子,抬手就准备喝。

  元妮赶紧拿起暖瓶,帮他兑了点热水,现在天已经凉了,可不敢再喝冷水。

  老队长喝了水,又抹了抹嘴,这才坐下。

  据老队长说,他在家里筹办的那点儿看病钱,跑到京城来又交了住院费,就花的差不多了,

  “我没想到,大勇得的是慢性病,要长期治疗,幸亏学兵给我介绍了这个营生,要不然,早就没钱给大勇治病了。”

  陈大勇心有余悸,“就是那个洗血的机器,每隔三天就得上一次,要不然我就浑身乏,还恶心。”

  “就这玩意儿贵,做一次得八块钱,每月光是洗血,就得花八十块。”

  大家都同情点头,八十块钱不是个小数,别说是老队长和陈大勇拿不出来,就是搁现在的京城,普通人家拿这么多钱都吃力。

  姥姥的手已经在摸兜了,能帮一把是一把,就在这时,老队长看见了她的动作,“不用不用,我现在不是做护工吗?挣的钱足够给大勇看病了。”

  “可是……”总这样也不是个事儿啊?

  “医生已经说了,现在大勇的病是急性期,需要多洗血,等他病情稳定了,每周上两次机器就可以了,到那个时候,花钱就少了。”

  老队长大声说,但声调有些愁苦,听起来更像是安慰自己。

  每月花八十块钱做透析,和花六十四块钱做透析,有多大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