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靠捡废品惊艳世界 第250章

作者:十八木听风 标签: 穿越重生

  在下着大雪的天气里,坐在温暖的火炉边上,看着小人书,嚼着玉米拐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不过半天时间,一锅玉米拐棍儿就卖完了。

  姥姥中午加班,又做了一锅玉米拐棍,送玉米拐棍的时候,元妮儿也跟着去了,她还拎过去两台收录机并几盒磁带。

  一看收录机,姥爷的头顿时大了,“可千万别在这儿放。”

  什么爱嫖才会赢,小孩子们会学坏的。

  元妮笑了笑,“姥爷,你放心吧,放的是单田芳评书。”

  毕竟小人书店是公共场所,元妮不会没事儿找事。

  “评书?这个好。”姥爷立刻高兴了,他也有爱听的,一个是评书,另外一个就是秦腔。

  秦腔的唱腔高亢凄厉,不太符合当地的审美观,并不适合在小人书店播放,但评书可不一样了,这玩意儿老少咸宜,谁都爱听,有些人还能说两段。

  给姥爷这边播上评书之后,元妮就拎着另一台收录机去了隔壁,给四舅舅配的歌曲是太阳岛上,还有流行的电影金曲。

  “唉呀,妮儿,你给爹那边拎一台就行了,我不要,这玩意儿太金贵了。”四舅舅两只手都沾满了机油,想拦又不敢拦。

  “这台是送给你们的,先放在铺子里边听着,等你们搬新家了之后,再把收录机拎回去。”

  一共买了十台收录机,元妮儿早就做了规划,主要以送人和自用为主。

  四舅舅推辞不过,只好红着脸收下。

  有了收录机和玉米拐棍之后,两家店铺的生意明显好了。

  有些人不住附近,为了听会儿音乐,还会特地绕路过来修车。

  至于小人书店,简直是人满为患,以前只有孩子,现在还多了不少老年人。

  这些老年人都是评书爱好者,虽说收音机里头也有评书连播,可那每天只播一集,听着不过瘾,而小人书店则是无限播放。

  于是这些爱听评书的老头老太太,都以带孙子为借口,成天坐在小人书店不走。

  姥爷尝到了甜头,再也不提把收录机拿走的事情了。

  就在一个平常而又热热闹闹的午后,老队长领着陈大勇找到小人书店来了。

  不过几天不见,两人又憔悴了许多,老队长手里还拎着个油纸包,“老家寄来的柿饼,挂霜的,给娃尝尝。”

  姥爷知道他家经济困难,赶紧拿板凳让他们坐下,又给他们倒茶,“拿东西干啥?你们太见外了。”

  陈大勇是个病人,一出门就被冻透了,坐在火炉边上扎扎实实打了个喷嚏,才缓过来。

  老队长羡慕的看了看小人书店,又瞧了瞧儿子,眼中现过挣扎,他犹豫了一刻,这才说道,

  “兄弟,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日子太难,你得拉一把……”

第373章 帮忙

  姥爷知道对方的情况,就肃容道,“咱都一个地方出来的,乡里乡亲,能帮我肯定帮。”

  那些听评书的老头,知道人家这是要说私密事了,都站起身来跑到书架边上,装模作样的挑起了小人书。

  老队长叹了口气,“附近车筐都装的差不多了,天冷了,什么竹篮竹筐也卖不出去。

  大勇他妈前些日子病了,一直没好,不能去医院上工,现在家里能干活的,只有我跟大勇媳妇。

  她一个女人家家的,没力气,不会手艺,挣不到啥钱,你这玉米拐棍卖的不错,能不能批发一些,让她走街串巷去卖?”

  姥爷闻言皱眉,同行是冤家,小人书店里也卖玉米拐棍,再让陈大勇媳妇做这个营生的话,毫无疑问会抢了自己的生意。

  陈大勇赶紧笑道,“叔,我懂规矩,我让小霞走远一点去卖。”

  玉米拐棍卖的再好,最多覆盖方圆五里地,再远的地方,孩子们都不往这边来。

  要是小霞批发了玉米棒,能走远一点去卖的话,不仅不会跟书店的生意形成恶性竞争,姥爷还能从中赚一点批发钱。

  “既然你们都开口了,那就给你们批发,只是这价格……”提起价格,姥爷又犯了难,他不会定价。

  老队长倒是早就想好了,他试探性的伸出两个手指头,“批发价就定两分一根,行不?”

  虽然姥爷不懂生意,但他本能觉得不行,两分,这价格也太低了。

  如果真的两分钱,把玉米拐棍批发出去的话,就相当于他跟姥姥白给老队长一家子打工。

  如果老队长上门就借钱,那姥爷肯定痛快掏钱了。

  但人家老队长上门是来谈生意的,如果真按照老队长说的价格供货,姥爷是很吃亏的。

  到时候人家拿了货,只当是买卖,又不领情,他这是图什么呢?

  姥爷是个很实诚的人,这些话就哽在胸口,却说不出来,就在他为难的时候,一个假装看书架的老头终于听不下去了,

  “玉米拐棍零售五分一根,批发怎么可能两分?总不能让人家给你白做啊?”

  老队长闻言脸一红,“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我又不懂这个?”

  姥爷看了一眼帮他说话的老头,嘿,不是别人,正是丁校长。

  要说陈家跟丁家还是有些渊源的,所以在关键时候,丁校长会仗义执言。

  有丁校长帮忙,姥爷就好开口了,“两分的确是太低了,玉米拐棍再蓬松,也得用料,再说了,开膨化机也废柴油。”

  陈大勇伸出三根手指头,“那就按三分批发,行吗?”

  按照三分钱批发,姥爷大概能赚一分钱,丁大勇一家子能赚两分以上,如果走街串巷卖的话,玉米拐棍的价格可以卖到六七分一根。

  老队长一家生活不易,姥爷还是同情的,闻言就点头,“行,那就三分钱一根,我这就让猫蛋回家带话,今晚就过来拿玉米棒吧。”

  老队长笑着点头,“那就感谢了,我先定一百根,看看明天卖的情况,再决定下回定多少。”

  一锅玉米面,大概就是出一百根左右。

  姥爷把数字记到了小本子上,“行,没问题。”

  小本生意,薄利多销,如果一天能卖出一百根玉米拐棍,那就能赚两块钱以上,一天赚两块,累计一个月,顶得上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了。

  姥爷说话算话,当下就让猫蛋儿跑腿回去,让姥姥开动机器做玉米拐棍。

  当天晚上,陈大勇和妻子小霞一起来了四合院,两人对这院子是赞不绝口,房子大,院子更大,收拾的又干净又敞亮。

  “跟你们这房子一比,我们住的那就是小黑屋。”小霞羡慕不已。

  “慢慢来,房子总会有的。”四舅母笑着说道。

  四舅舅拉着陈大勇的手,给他兜里塞了一张大团结,“早就说要去看看你,结果成天忙,你喜欢吃啥,就自己买点补补。”

  陈大勇急忙给他塞回去,“兄弟,你家帮的太多了,我咋好意思要你的钱?”

  “拿去,不拿就是看不起我。”

  最后还是小霞拼命使眼色,陈大勇这才把钱收下。

  虽然收下钱,他还是满心惭愧,他这个病身子,也不知啥时能把四舅舅一家的人情还完。

  当天小霞和陈大勇批发了一百个玉米拐棍,约定第二天下午,再去小人书店订货。

  就这样连续订了两三天,小霞的批发量就涨了,从一百根涨成了两百根。

  原本坐等收钱是件好事,可从这天开始,姥爷发现了件怪事。

  “下午有两个小孩来看书,他们进来的时候,手里就拿着玉米棍。”吃晚饭的时候,姥爷就特地提了一嘴。

  四舅舅喝了一大口玉米面粥,“不是你早上卖出去的?”

  “不是,这俩小孩早上没来。”

  那就奇怪了,四舅母一直骑车在附近收破烂,她很肯定的说道,“不应该啊,我一直在这附近转,就没见别家铺子有卖玉米棍的?”

  “你明天多转几圈,帮咱爹看看。”

  四舅母答应了,她和四舅舅也指着玉米拐棍挣钱呢,如果这附近出现了竞争对手,那他们就得少赚一点。

  “会不会是小霞在这附近卖了?”姥姥有点怀疑。

  像玉米拐棍这种膨化食品,大商店看不上且不耐储存。只有小本经营的铺面才会卖。

  现在天寒地冻的,谁有心情去开辟新业务呀?

  所以她第一个就怀疑上了陈大勇家,毕竟小霞的批发量是涨了的。

  “没凭没据的不要乱说,大勇一家子也不容易。”姥爷头一次跟姥姥持反对意见。

  “我也没说肯定是她,我就是瞎猜。”

  “好了,爹娘,好好吃饭,等明天看看不就知道了?”四舅母是个好儿媳,眼看着公公婆婆要吵架,她急忙出面劝道。

  第二天一出门,四舅母没急着收破烂,而是登上三轮车先在附近转转。

  附近有几家小铺,她心里都是有数的。

  走到第三家小铺,四舅母心里就是咯噔一下,因为这家小铺的柜台上,也摆了金黄的玉米拐棍,且售价是五分钱一根。

  这不跟小人书店一模一样吗?

第374章 谁的错

  “这零食不错,看着挺大,才五分钱一个,给我来一个吧。”四舅母摸出个硬币放在柜台上。

  在外边收破烂的时间长了,四舅母看出来了,城里人比村里人心眼要多一些,尤其是这些做买卖的,跟他们打听事儿很费劲儿,不能直接问,所以她先掏钱买了个玉米拐棍。

  店主很高兴,一大清早就开张,意味着一天生意都好,“这是昨天下午刚做出来的,咬着酥脆。”

  “以前没见过你卖这个呀?”

  “这是新产品呀,这东西得用粮食做,以前主要在供销社卖,根本就卖不到城里来。”

  这倒也是个合理的解释。

  四舅母点头,蹬上三轮又去了下一家,结果在第五家小铺又看见了玉米拐棍。

  这回打听出来的消息更多一些,店主说是每天订五十根,晚上有个女的送货。

  至于进价什么的,店主不可能说,反正肯定比五分钱便宜。

  得知是这么个情况之后,四舅母也顾不上收破烂了,直接回了小人书店,把情况跟姥爷说明白了,“已经有两家在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