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为阴冷掌印的亲闺女 第153章

作者:画三春 标签: 天作之合 青梅竹马 甜文 穿越重生

  周璟承摊手道:“我至今不明白父皇的态度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头一天夜里还恼火着,睡一觉醒来却直接赐了婚。”

  “我刚从早朝上下来,紧跟着就听说你进了宫,担心你受母后为难,便着急赶来了,故而我今日还不曾与父皇单独见过,或许只有问过父皇,才知这圣旨为何下得如此匆忙吧。”

  他心里隐隐有一个猜测,只未得到证实前,不好明说。

  因着时序的出身,他及整个时府,对皇室来说,比之寻常仆婢地位要高,比之满朝文武关系要亲近,更准确些,该是深受皇帝信重的内臣才对。

  如果说皇后更看重时归的想法,那在皇帝眼中,显然是曾助他即位,又为他驱使了十几年的掌印更重要。

  不过给时家的小姑娘赐个婚,既能满足了太子的心愿,又能给奔赴北疆的掌印添一份底气,何乐而不为呢?

  又或者在皇帝看来,时家的小姑娘若是不愿意,就当为了她爹受些委屈,等日后入主东宫,总能慢慢弥补回来。

  若是愿意那就更好了,岂不皆大欢喜?

  一举多得,此间种种,也只有时归的心意被忽略了去。

  周璟承目光微一闪动,很快将这个话题给转移了去,只嘱托她尽快将支援北疆的物资准备好,至于最后检查的人手,不妨交给时一他们去办。

  “另外还有一事……”周璟承有些迟疑。

  时归问:“怎么?”

  “阿归觉得,诏令一事,可要先瞒一瞒掌印?”

  依着时序对周璟承的戒备,若是叫他知道,他才出了京城,被捧在掌心里的女儿就被赐婚给了太子。

  只怕盛怒之下,掌印当即就要挥师北上,莫管关外蛮狄,且先破了宫门,把那觊觎宝贝女儿的太子给宰了。

  时归顿时默然。

  片刻后,她重重点了点头,面上闪过一抹后怕:“要瞒的,赐婚诏书……还是等阿爹回来,叫陛下去跟阿爹说吧。”

  至于她自己,才不想去触阿爹的霉头。

  正巧,周璟承也是如此想法。

  两人达成共识后,周璟承负责跟底下的臣子交代,而时归则是先回家安抚闻讯赶来的兄长们,又是一通忽悠,好不容易才叫他们松口,答应不将这事告诉阿爹。

  时归一本正经道:“我只是怕阿爹被气坏了身子,再说阿爹又在阵前,便是有片刻的恍惚,也会酿成大祸的。”

  “大兄二兄,求求你们了,先不要告诉阿爹了好吗?”

  “等阿爹回来了,我自去找阿爹请罪,到时不管阿爹怎么打我骂我,我也乖乖受着,谁叫我没跟阿爹商量,就跟太子通了私情,都是我的不对……”

  时一和时二看着她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下一软,一不留神就答应了她,甚至还说:“大人不会的。”

  “嗯?不会什么?”

  “不会打你骂你。”时一看着她,说出叫她格外安心的话,“便是真要打骂了,不还有我们拦在你前面。”

  时归一怔,回神后,笑容粲然绽放。

  五日后,由太子及时家小姐捐赠的粮草被送到兵部,之后几日,另有各家源源不断送来银两,或多或少,几天下来,也攒了三五车。

  十日期限一到,押往北疆的粮草车准时出发。

  随着押送粮草的队伍离开,百官心神很快被北方的大旱所牵动,正如众人所担心的那般,旱灾到底还是发生了。

  就在户部为赈灾物资所为难时,上百架板车缓缓停到了户部衙门外,车上堆满了粮食衣物,另有大小帐篷、常用草药等,但论价值,就值得数十万两银子。

  听城门的士兵说,拉着东西的板车并非只有百辆,只是考虑到户部衙门外能停留的数量,才只放了这百辆来,另有更多被拦在城门外,正等着上面的人发令。

  再一打听,才知这数不清的粮食衣物,皆是时府的小姐捐赠的,正是为受干旱困扰的百姓所准备。

  当年南方水患时,时归变卖了大半家产,才能满足当地灾民所需。

  而这么多年下来,时家所积累的财富早非常人所能估量。

  就是这么多赈灾物资置办下来,对时家来说,也不过是把某几个地方的盈利拿出来,虽有损失,但远不至伤筋动骨。

  在这么多赈灾银粮的震慑下,旁人再不敢说三道四。

  而这一回,时归再也不用借什么皇家的名义,钱粮所至,当地百姓皆知——

  这是京城时府捐赠的。

  此等作为,乃为奔赴北疆的司礼监掌印祈福,愿其安然凯旋。

  十月中,北狄发起新一轮进犯。

  彼时北疆的防御工事已重新修缮完毕,后方粮草供应及时,又有司礼监掌印坐镇,一应行止,皆按新规,凡事令行禁止,稍有违背,当得军法伺候。

  在这等严苛的管束下,原有退缩之意的士兵们也不得不重新打起精神,总不能没死在战场上,先毙在军棍下。

  也不知那掌印从哪里寻来的几十煞神,一个个武功高强,训起兵士来也毫不手软,短短半月,就让手下士兵脱胎换骨。

  后来,他们才隐约听说。

  原来这些煞神都是从司礼监出来的,本为死士之身,来时得了掌印承诺,此役过后,可脱去奴籍,论功行赏。

  封侯拜将的机会就在眼前,他们岂有不卖命的?

  以至当北狄再次入侵,他们赫然发现,北门关外将士战力与之前截然不同,蛮狄攻城数次,皆铩羽而归,士气大败。

  十一月初,北地骑兵驰援。

  原是独孤部落的王太后听闻北疆困境,特集结五百骑兵前来支援,与北门关将士里应外合,将进犯的蛮狄打了个措手不及。

  半年间,北疆战况扭转,捷报不断。

  来年五月,北狄王派遣使臣和谈,愿俯首称臣。

  时序赴疆一年,终得班师回朝。

  而与他一同回来的,除了一众战功赫赫的将士,还有远嫁北地的大公主,也就是如今的独孤王太后。

  消息一经传回,满朝议论纷纷。

第104章 一合一

  这一年来,朝中多事,百官少有清闲。

  原最该头疼发愁的户部和兵部,却因几次大规模的善商捐助,少有为银两发愁的时候,反而是忙着将善商捐赠的钱物登记造册,再上禀皇帝,看是发往北疆还是何处。

  莫看那大批钱物都是各地商贾所赠,可如这般商贾自发筹捐善款的行为,实为大周开朝以来的头一回。

  而时归在牵头这些事时又并未隐匿自身存在,朝臣只需稍一打听,就能知晓促使了这一切的人是谁。

  当日太子妃的册立诏书定下后,就有御史谏言此旨不妥。

  或是暗指时归出身不好,或是以世家贵女为例,坦言太子妃之位有更适合的人选,若非顾忌掌印出征北疆,不好寒了他的心,或许连时序也逃不过这些点评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时归不光要为连续空虚的国库所操心,还要注意着各路辩言,严防传到阿爹耳朵里去。

  后来她实在是烦不胜烦,方在行事上张扬了些。

  众所周知,今日之时府,不只有着一人之下的权势,更是在数年间,掌握了常人难以估量的财富。

  只掌家的时小娘子心善,每当朝廷遭遇天灾人祸时,总会第一个站出来,为朝廷分忧。

  这样看来,时归手中有着数不尽的钱产,又与多地商贾有所合作,她能真金白银地给朝廷砸钱,朝上的那些臣子呢?

  只上下嘴唇一碰,便能对她指指点点吗?

  随着时归捐赠的钱物越来越多,以及各地商贾纷纷效仿冒头,已经有很多人仰慕于她的大爱,不敢开口指点了。

  余下的那几个心里没数嘴上没门的。

  时归对他们的议论不甚在意,也没有心思跟他们周旋。

  可周璟承却是日日上朝的。

  开始时,他看在进谏的大臣两鬓斑白的份上,一次两次也就忍了,偏偏他的退让,不光没能让这些人收敛,反让一些蠢货生了自以为是的念头——

  焉知太子殿下迎娶时氏女,不是为了谋取时氏的钱财?

  莫说周璟承还没有这种心思,就算真的有了,堂堂太子,却觊觎臣下家产,偷着藏着还来不及呢,能让外人宣扬了去?再又一次有人暗指时归不配太子妃之位,可以侧妃之位安抚之时,周璟承忍无可忍。

  太子的当朝发难,以及皇帝的默许,终让众人看清事实。

  自那以后,无论他们心中如何作想,至少在明面上,已经鲜有对时归不利的言论传出。

  更有人感念她的义举,奏请陛下嘉赏。

  ……

  当日之种种,随着时间的流逝,时归其实已经记不大清楚了,直至掌印回朝的消息传回,她在欣喜激动之余,某些不可言说的畏怯,也一点点冒出头来。

  若叫阿爹知道,她已是有婚约在身的人了。

  阿爹肯定要火冒三丈的吧……

  一连几日,时归一闭眼,就是阿爹暴怒的面孔,吓得她几次从睡梦中惊醒,抱着被子为难不已。

  就这样,她躲在家里数日未出,一直到大军即将抵达京城,方打起精神,叫下人收拾起府内府外来。

  而她自己则是去了书房,冥思苦想许久,才想出一祸水东引的主意来。

  时归本不欲拿那些陈年旧事惹阿爹厌烦,可随着凯旋的大军逼近,阿爹带给她的紧迫感也愈发强烈。

  她可是不敢直面阿爹的怒火。

  既如此,当日暗指她这不好那不好的某些人,且先帮她分担一部分……当是不过分的吧。

  书房的房门被敲响,是雪烟送了清热的梨汤来。

  时归为婚约的事苦恼已久,眼下都埋了一层青黑,见有了梨水,端起就是一饮而尽,又是做了好久的心理准备,才与雪烟问一声:“雪烟姐姐,可是又有阿爹的消息了?”

  雪烟道:“算算脚程,约莫再有七八日,大人就回来了。”

  “嘶——”时归倒吸一口冷气。

  一时间,她也分不清欢喜更多一点,还是忧愁更多一点。

  可能这也是一种甜蜜的烦恼吧。

  时归托着下巴,长长叹了一口气。

  大军抵京前两日,太子奉命出城相迎。

  周璟承知晓时归的急切,又念着太子妃诏书的事,思索再三,还是在出城前去时府走了一趟,将时归给接上。

  马车上,两人面面相觑,只一想到将要面对的难题,便是周璟承,也颇感棘手,甚至生出些许退却之意。